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位做过教师的朋友回忆自己从教的经历时,曾经“心有余悸”地说过这么一句话:我最害怕写教案了!朋友当初属于那种“教而优”型的教师,他说的害怕写教案,绝不意味着不愿意备课。还是来看看我们的教师是如何写教案的吧!现在我们许多教研部门和领导都很强调备课,一些市、县搞的“教学五认真”、“质量在课堂”等主题活动无不把备课置于首要位置。但强调的往往是刻板的模式备课,写出详尽的“规范”的教案。比如语文每一课教完都要写课后小结,每一课时都要有板书设计,大小测试都要做卷面分析,都要写讲评教案,每一次教案都要写满两页纸……这就好…  相似文献   

2.
王毅 《科学教育》2009,(3):43-44
1 教案前的准备 常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要备好课,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工作。所谓教案前,也就是教师备课前的准备工作。备课不等于写教案,而写教案则是备课的集中体现。人们常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学工作也是这样,不备课就等于打无准备之仗。所以教案前的准备是上好课的前提。  相似文献   

3.
我的备课观     
1.备课不等于写教案。不要将备课和写教案画上等号。写教案绝不等于就是备课。我们通常所谓的写教案,最多也只能算作狭义的语文备课,我们应该树立大的语文备课观--终身备课。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教师应该用一生去备课。终身备课是以语文教学为核心,向师生生活的方方面面辐射,既包括写在备课笔记上的有形教案,更指融入教师心田的无形教案。  相似文献   

4.
一、教案要体现弹性化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一个教师一辈子都在备课。”这句话一语道破了教师备课的真谛。教案应该是为学生的“学”而设计的,过于“严谨”和“完美”的教案,会强化教师的“导演意识”,不利于学生主体性的发挥。要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的发挥,教案就要体现出一定的弹性化。  相似文献   

5.
“教学常规”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我们的课堂教学,长期以来,我们总是认真地遵循着约定俗成的常规来教学,于是教学常规就成了教学活动能够顺利进行的规则和保证。从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到考核,都有一系列的常规。教师备课的教案要规范,怎么复习旧知,怎么传授新知,怎么巩固练习,怎么测评达标,怎么布置作业等等,整个教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写得清清楚楚,甚至每一个教学环节需要用几分钟,也要分配得准确无误。那些字迹工整,写得有条有理的自然就会被评为“优秀教案”了。教师上课时,就要一板一眼地按照备课设定的程序进行。即使是上一个环节的问题没有解…  相似文献   

6.
备课要心中有“纲”贾振东,耿见旭备课是教师的常规工作,备好每一节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基础。有些教师认为,备课就是写教案写教学设计,这是不全面的。每节课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要求的确定,教学方法的优选都需要落实《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精神,这一...  相似文献   

7.
每个老师在教学工作中,都要备课写教案,由初登讲台带着几分恐慌甚至畏惧不知所云,到经历过一番教学实践的磨砺后,成竹在胸、就轻驾熟的组织教学,都与其认真备课写教案是分不开的。因此,我校在教学管理各个环节中,把教师的备课写教案视为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
<正>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有力保障,因此,高效课堂的打造首先必须落实好备课这个环节。说到备课,我们曾采用过电子备课教案制。教师从网上下载部分优秀教案,结合自身与学生情况修改成自己的上课教案,将其排版打印出来,在排版时要求教案右边留出近1/4的空白处做批注、写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我们发现这样做备课意义不大:教师们从网上下载教案,基本不做修改,反思不是从网上直接下就是抄,一学期的教案从下载到打印不到一  相似文献   

9.
不少老师认为不需要写规范化教案,甚至认为连一般的教案都不需要写。对此我不敢苟同。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教师要写规范化教案。他们初上讲台,缺少教学经验,不书写规范化教案行吗?我刚刚工作的时候,备课时几乎把上课要做的每一件事、要讲的每一句话都写出来,甚至连每一个问题需要的时间,哪一个学生回答问题,可能发生的问题如何应对都准备好。我能迅速成为学校的骨干教师,与认真规范备课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0.
一、备课≠备教案什么是备课 ,顾名思义 ,备课就是为上课做准备。而在教学实践中 ,备课往往被曲解成了备教案。在很多学校的教育管理中 ,管理者往往把教师的备课紧盯在写教案上。谁的教案写得详细 ,项目填得齐全 ,那谁的备课就是充分、认真的 ;如果谁没有写教案 ,那一旦发现 ,就会被戴上“没有备课”的大帽子 ,不仅要受批评 ,甚至有年度考核不合格面临解聘的危险。于是乎 ,写教案成了备课的全部。这实在是一种认识上的偏差 ,观念上的误区!本文不打算探讨教师年年重复写教案这种行为的实效性如何 ,单就对备课的理解而言 ,写教案决不就是备课…  相似文献   

11.
一、什么是“说课”“说课”是指在某一特定的场合,教师运用一定的教学理论、教学经验较为系统地讲述某一教学内容的教学意图、教学结构设计、教学实施方案等,供同行学习、交流、评议,以期达到共同提高的教研过程。“说课”与备课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说课”是教师更内涵、更高层次的备课。从一般意义来说,备课主要指写教案,实际上,备课是一种非常复杂的思维活动过程,写教案仅是其中的一环。教师在备课中所投入的智力活动不可能在教案中完全展现出来,教案只是一个准备付诸实施的操作方案,重在确定教师在课堂上“教什么”和“怎么教”,而“说…  相似文献   

12.
备课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从广义上说,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该是这个过程的—部分,狭义的备课是为课堂设置预案,设定程序,以完成教学任务,其书面形式就是写教案。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仅包含狭义的一部分,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这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教师备课、写教案本是很自然的事,不知从何时起,写教案被口诛笔伐,似有“不除此举誓不罢休”之势。其理由很简单,就是要减轻教师的负担,以便教师可以全力以赴搞好教学。当前,教师的负担不能说不重。但是,写教案并不是造成教师负担重和工作应该拿写教案问罪。理由有两个: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按常规,备课包括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过程、编写教案。写教案是把备课的内容用文字固定下来,作为上课的依据。同时,教师的教学不是一次性活动,而是一个前后相关的连续的过程,的基础。所以,教师所写的教案不仅是上好当堂课的前…  相似文献   

14.
沙正连(江苏金湖县教研室):首先应该明确“备课”的概念。备课就是教师为课堂教学做准备的过程。从广义上说,教师的学习、生活都应该是这个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教师也是以自己的所有生活感受和知识储备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思索。狭义上的备课是为课堂设置预案,设定程序,以完成教学任务,其书面表现形式就是写教案。传统意义上的备课仅包含狭义的一部分,把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这是不科学的,也不符合新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陈久红(江苏金湖中学):对,不少语文教师将备课等同于写教案,设计的教学过程不是帮助学生解决生字词…  相似文献   

15.
杨学军 《山东教育》2009,(1):125-125
近日,笔者去一所小学看望一位当语文教师的同学。来到他的办公室,笔者看到他和几位语文教师正在写教案,而且都在抄写《星级教案一点通》这拳书。“为什么大家不自己备课写教案呢?”同学答日:“我们兼课多,每天要写两三科教案,这样不是省事么。”难道我们的农村小学教师就是这样备课的吗?这样的教学态度又怎能将知识最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呢?  相似文献   

16.
南宋大诗人陆游曾向晚辈传授过写诗“绝招”:“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同样,一个教师要想上好课,不是只在教案上花力气,而是在教案外要下更大的功夫。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笔者发现不少教师一味在教案上花心血,忽视了在教案外下功夫。不言而喻,教师这样做,大都是为了应付学校检查,不是为了教学的需要。不是吗?一些学校领导在指导、检查备课这一环节上颇有偏差:把教案写得工整与否、字数的多少当作备课的唯一体现,当作衡量备课充分与否、敬业态度优劣的标准,当作选先进、评职称的根据。这些教案还必须是新写的,即使一年前教…  相似文献   

17.
备课杂谈     
语文课有语文课的特点,语文教师的备课也与其他教师不同。要全面研究这个问题,不是笔者所能办到的,这里只谈几个具体问题。备课与写教案“备课”与“写教案”都是教学的准备活动,但“备课”包含全部的准备活动,而“写教案”,只是准备活动的最后一个步骤。但是,有的语文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把二者“合而为一”了。这主要是由于领导者在检查教师  相似文献   

18.
关于写好教学后记的重要性,叶澜教授曾经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3年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前苏联教育家斯卡特金曾说过:"为了尽快和出色地掌握教育的艺术,每一节课后,都应当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成绩与不足,同时要找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弄清原因是在备课时造成的,还是在上课时直接造成的.  相似文献   

19.
谈备课中的背功●亓臻教师要上好课,首先要备好课。备课是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教案写好了,不等于备好课了,写好教案不是备课工作的结束,写好教案也不等于就能讲好课,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还得下一番“熟悉教案”的苦功夫,也就是说,要把讲授的内容,揣摩构思,...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老师以为备课就是写教案,把教案中有关的项目填写完了,备课也就结束了,这是十分狭隘的备课观。备课当然要写教案,教案是教师课前精心设计应用于教学中的“备忘本”。教案使得教学有了依据,是实施教学的脚本,它能化无形为有形,化理论为实践,是教师心里备课的外化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