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叶晓凡 《课外阅读》2011,(5):246-246
近年来,文言文教学诵读的重要性已被广大语文教师认识,所以文言文的课堂教学,我们也能听到琅琅的书声。公开课时开课老师也会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范读、齐读、分角色朗读、个别朗读等等。朗读声充满整个课堂,朗读的重要性似乎已被老师意识到。笔者最近也听过几节优质课,课堂上朗读不少,但是有效的朗读却不多,能读出句子情味的不多。很多时候老师只是为朗读而朗读,缺乏必要的朗读指导,或者说老师对朗读的指导还很虚化,流于表面。结果,学生读得口干舌燥,累死累活,但是学习的兴趣依旧不浓。  相似文献   

2.
朗读是学习文言文的入门之径,是学好文言文的重要法宝。文言文的朗读能激起美感而引发学生兴趣,有利于体会文章的内容、感情、特色,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加强文言文教学要做到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抓住语言特色指导学生朗读;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保证足够的朗读时间;通过朗读训练引导学生掌握文言文的自学方法。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我们要重视和加强朗读教学,使语文教学真正向素质教育转轨。  相似文献   

3.
张亮 《华章》2013,(22)
朗读教学在文言文教学中作用突出,学生学会正确的方法朗读文言文可以帮助其理解文章内容,领会文章深厚的意蕴。笔者试从声传文意,言入心扉,情通古人三个方面对文言文朗读教学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教学可谓是教学一大难题,文言生涩难懂,教师往往无从下手,学生成绩提高微乎其微,教学方式的改变也是新壶装旧酒,难以取得成效。随着新课标的逐步完善,对于朗读的重视日益凸显,并对各学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了具体要求,所以在当今文言文教学中,朗读法被广泛应用,但在文言文教学过程中朗读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旨在讨论文言文教学中朗读存在的问题及溯因。  相似文献   

5.
听、说、读、写是学生应当具备的四项基本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其中,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不管学习什么样的文学体裁,都需要用到朗读。面对文言文教学中的诸多困难,在文言文教学中引入“朗读教学法”很有必要。文章以《马说》为例,将朗读教学法应用到文言文课堂中,在教学实践中需注意设置由易到难的教学目标,采用多元朗读方法,以及完善朗读教学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6.
读出素养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 ,是要学生对课文达到了解与欣赏 ,而朗读与了解、欣赏的关系极为密切 ;可以说 ,不通过一定的朗读 ,朗读不到一定的水平 ,就不可能真正达到对课文的了解与欣赏。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言文 ,若是离开了朗读 ,只靠默读和分析讲解 ,那简直只能学到一些皮毛和干巴巴的几条筋 ,根本了解不到其中的感情、韵味和细微处 ;而若是发挥了朗读的作用 ,那情况就会大不同。所以 ,朱自清先生早就说过 :“吟诵与了解极有关系 ,是欣赏的必经步骤。”(《朱自清论语文教育·〈了解与欣赏〉》)经常放声朗读 ,不仅可以积累丰富的语文材料…  相似文献   

7.
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效的朗读有利于体会文章的内容、情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笔者根据自己的文言文教学实践,尝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激发美感,引发学习兴趣。以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课文《伯牙绝弦》为例,探讨文言文的朗读指导方法。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中文言文的阅读理解一直是考试中失分较多的板块。在朗读这个语言学习的基本手段日渐受到各种新兴教学技术排挤的今天,运用实验法,证明了三点:运用朗读能提高文言文阅读理解;连续朗读次数必须大于2次,小于2次无效,5次以后提升空间不大;如果能跟随名家录音朗读,效果明显好于自己朗读。希望引起教师和学生对文言文朗读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正>"非高声朗读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可见朗读可以加深对文言文的体验,开发想象力,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正如苏东坡所说:三分诗七分读。在教学中我非常重视朗读,一般采用五步读法,我认为这样才能读出文章的滋味。首先,指导句读,读准文本读准就是读得字音准确清楚,句读分明,停顿正确,节奏合理。文言文时代久远,多有生僻字,通假字,多音多义字,且有大量特殊句式,如倒装句,省略句等文言现象,特别是一些重点句中的停顿尤要注意,如果  相似文献   

10.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美育?笔者认为:朗读教学是语文审美教学的一块极为重要的阵地。让我们走进书声琅琅的课堂,读出语文的美来吧!在朗读中增强语感,体悟文思,接受美的,陶。一、在朗读中感受美初中语文教材一篇篇短小精美的课文,是一道道精神的美味,散发着芳香,能让你尽情享受。在语文朗读教学中教师究竟要引导学生去体会什么样的美,笔者认为大致可概括为以下三点:1、语言美汉语是一门极具节奏和音韵美感的语言,朗读有助于学生更直观地领略到文章的音乐美。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直观地体验到汉字铿锵有…  相似文献   

11.
朗读不但是提高语感的主要途径,还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审美能力的重要方法。作为师者,自身必须具备怎样的朗读素养,才能让朗读在文言文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呢?要有自己过硬的朗读功底,还要能够设计科学的朗读教学,同时,善于整合有效的多媒体朗读资源。做一个优秀的朗读者,做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这样,才能在文言文教学当中突出朗读的作用,提高文言文教学的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12.
<正>一、文言文学习需要熟读的原因探究笔者曾经就文言文朗读教学写过一篇《朗读是法宝,随文学习效果好?——〈治水必躬亲〉教学》的教学案例研究。朗读,是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教学策略。今日再探,以期让文言文教学向更深处漫溯。张中行先生认为,在学习方法方面,路子是原则问题。文言文需要熟读,这是由文言文自身的特点决定的,张先  相似文献   

13.
张锦蓉 《文教资料》2009,(3):144-145
目前高中语文教学对朗读极为忽视,学生的朗读情况令人担忧.如何有效地进行朗读教学,本文作者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4.
语感能力是在长期体验、训练、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对语言文字的领会和感悟能力,是一种较高级的语文综合能力。文言文语感的能力培养更是一个长期体验、训练、实践提高的过程。高中阶段若能将学生文言文语感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注重文言文的朗读教学,这对学生阅读、理解、翻译文言文都有很大的帮助。一.文言文语感培养,首先要重视朗读教学。朗读,就是用清新明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传情达意的一种语言艺术。通过不断朗读文言文,学生可以提高感知能力和阅读能力,开发潜力,增强记忆;可以提高艺术鉴赏能力;可以突破性格障碍,陶冶情操,提升自信。具体做法如下:(一)课前预习时要大声朗读  相似文献   

15.
朗读是教好文言文最重要的教学形式之一,是提高语感的重要途径,对于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想象能力等诸方面,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把读放在重要位置,学习文言文不重视朗读决无真正的效果。本文从范读、通读、品读和诵读四方面入手,探讨了文言文教学的朗读方法。  相似文献   

16.
要改变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喜欢文言文,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兴趣,借助朗读启发学生情感,在问题探究中让学生感悟到文言文的魅力。  相似文献   

17.
崔晓燕 《考试周刊》2014,(50):41-42
<正>"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早读课是朗读语文的主阵地,其巩固知识、培养语感、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作用不可替代。在历年的苏州市中考中,许多题目都是与"读"紧密相关的,如"古诗文默写"、"文言文句子翻译"、"名著阅读"等,特别是"作文",其分值将近占总分的一半。只有博览群书、厚积薄发,才能在中考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早读课的收效并不理想。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两种:一是早读目标不明确,早读内容过于单一,  相似文献   

18.
文言文是学生们了解古代文化内涵的工具,也是学习古代文化唯一的工具。学习文言文的首要途径就是朗读,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偏重于文言字词的识记、文章内容的理解,教师要把文言文的特点和朗读教学的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文言文的学习中,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9.
加强朗读训练,是提高小学生学科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十分注重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逐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让学生在朗读中,读出真情实感。一、掌握技巧朗读是一种技能,如何把文章恰如其分地用有声的语言表达出来,只强调带...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一门语言学科,语文新课程标准在初中学习目标中提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此可见,"读"是何等重要,"读"贯穿整个语文课堂教学.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初中语文朗读教学方面的探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就朗读教学方面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