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常雨水由于溶解了二氧化碳形成碳酸,pH为5.6,石蕊的变色范围pH为5-8,初中教材为什么讲碳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本文从实验、定性和定量提出解释。  相似文献   

2.
有关酸雨的内容高中教材是这样叙述的: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这是由于溶解了二氧化碳的缘故),酸雨的Ph小于5.6. 我们认为"5.6"为实际测定值.本文将通过计算得出正常雨水的理论Ph,与实际测定值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3.
有关酸雨的内容高中教材是这样叙述的: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这是由于溶解了二氧化碳的缘故),酸雨的Ph小于5.6.   我们认为“5.6“为实际测定值.本文将通过计算得出正常雨水的理论Ph,与实际测定值做一比较.……  相似文献   

4.
有关酸雨的内容高中教材是这样叙述的 :正常雨水的pH约为 5 .6 (这是由于溶解了二氧化碳的缘故 ) ,酸雨的pH小于 5 .6。我们认为“5 .6”为实际测定值。本文将通过计算得出正常雨水的理论pH ,与实际测定值做一比较。1 常温下 ,雨水中CO2 的浓度在 1atm(CO2 分压 ) ,10 0体积水内溶解的CO2 体积数为 :0℃ 10℃ 2 0℃ 2 5℃ 6 0℃1711198875 .736  设雨水温度为 2 0℃ ,则 1L水中溶解 0 .88LCO2 ,CO2 在水中基本上以分子形式存在 ,只有大约 1‰生成H2 CO3。又因为H2 CO3的电离度很小 ,所以可以粗略地认为CO2 在气液两相中存在的…  相似文献   

5.
人类发现酸雨是在1872年。联合国于1977年承认它属于全球性污染问题,与"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一并称为当代人类面临的三大灾难性的环境挑战。一、酸雨的概念及来源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大气中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降雨时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形成酸性很弱的碳酸,因此正常的雨水呈微酸性,PH值约为5.6~5.7。在1982年6月的国际环境会议上,国际上第一次统一将PH值小于5.6的降水正式定为酸雨。酸雨中的酸绝大多数是车辆和工业排放的氮氧化物等酸性物质。  相似文献   

6.
1.酸雨正常雨水的pH值约为5.6(这是由于溶解了CO2的缘故),酸雨的pH值小于5.6.酸雨中的酸度主要是由硫酸和硝酸造成的,它们占总酸度的90%以上,其余为一些弱酸.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型酸雨.酸雨的形成是一种复杂的大气化学和大气物理过程.一般认为酸雨是由于大量含硫燃料的燃烧,排放的SO2等酸性气体进入大气后造成局部地区大气中的SO2  相似文献   

7.
安静 《中学生数理化》2004,(1):59-61,58
一、选择题 L在滴有石蕊试液的碳酸钠溶液中,加人过量盐酸,加盐酸前后溶液的颜色依次为(). A.紫色、红色B.红色、蓝色C.蓝色、红色D.红色、无色 2.下列各物质分别久置于敞口的容器中,其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 A浓盐酸B.浓硫酸c.NaZeo3·loHZo D.NaoH固体 3.正常雨水与酸雨的差异是(). A.正常雨水显中性,酸雨显酸性B.正常雨水的pH约为5.6,酸雨的pH<5 .6 C.正常雨水不含杂质,酸雨含杂质D.正常雨水降在农村,酸雨降在城市 4.某同学想用实验证明硫酸铜溶液的颜色是由铜离子造成的,而不是硫酸根离子引起的,他设计的下列实验步骤中没有意义…  相似文献   

8.
二氧化碳气体能使石蕊试液变红吗 ?这是我们在考试中或某些资料里经常遇到的题目 .答案有的是能 ,有的是不能 .笔者认为 ,不管哪一种结论都失之偏颇 .具体情况 ,分析如下 :各种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各自的性质有关 ,且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在 2 0℃、1个大气压下 ,溶液中碳酸的浓度为 :(假定CO2 气体溶于水后水的体积不变 ) 4× 10 - 4 mol/L ,pH为 4.88.由此可见 ,当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达到饱和时 ,溶液的pH值小于 5 ,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 .(石蕊的pH变色范围是 5~ 8) .从以上讨论我们还可以看出 :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溶…  相似文献   

9.
在2012年沪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奇妙的二氧化碳"一节中,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实验将汽水中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变为红色,结论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了碳酸.该实验常引发质疑:二氧化碳和水能否使石蕊变红? 一、教材处理方式 人教版教材作了如下处理(图1). 1.将纸花用石蕊浸泡后晾干.  相似文献   

10.
酸雨知识小解一、什么样的雨水称酸雨?答:一般地说,天然降水都是偏酸性的,pH约在6左右.这是因为大气中的CO2有少量的能溶解到雨水中,生成微量的碳酸,从而使雨水略显酸性.这种略显酸性的雨水进入土壤中,能促使土壤养分的溶解,利于植物的吸收.不过,当雨水的酸度增大,pH小于5.6时,对生态就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因而,人们把  相似文献   

11.
初中化学第五章第三节 ,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之一———二氧化碳与水化合生成碳酸的实验 ,教材是通过把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盛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试管 ,根据石蕊试液变红色来证明的 ,而客观上学生在这阶段还不具备酸的通性的知识 ,不能很好地领会水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实质是生成了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的碳酸。由于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使之变红 ,现象既明显又直观。学生的大脑中极易形成这样的结论 :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对学生来说这个认识一旦形成便很难纠正。为此 ,笔者对实验作了如下改进 ,效果很好 ,供同行探讨。取两支洁净的试管…  相似文献   

12.
实验1.在一试管中加约0.5g苯酚、5ml水。振摇使其溶解,向试管中加1滴兰石蕊试液,呈微红(pH~5),本实验证明苯酚具有使石蕊呈微红的弱酸性。 实验2.在一试管中加5ml水和1滴兰石蕊试液,混匀后加1滴苯酚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此时苯酚被稀释,溶液的pH值改变不大)。本实验证明苯酚的酸性物到在稀溶液时  相似文献   

13.
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时,化学老师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一会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将该溶液加热后,有气体产生且红色消失,溶液又变成紫色.老师告诉我们:这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水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碳酸使石蕊变成了红色.由于碳酸不稳定,加热时它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所以有气体产生且溶液又变成了最初的颜色———紫色.这就是说,使石蕊变色的物质不是二氧化碳,而是碳酸.二氧化碳气体真的不能使石蕊变色吗?我怀着疑问做了下面的小实验.1.制备二氧化碳取一个玻璃杯,放入洗净的碎鸡蛋壳,再加入…  相似文献   

14.
早在 18 72年人类便发现了酸雨。联合国于 1977年承认它属于全球性污染问题 ,1982年 6月 ,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还专门召开了国际会议。当前 ,酸雨、“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一并被认为是当代人类面临的三大灾难性的环境挑战。一、酸雨的概念界定在正常情况下 ,由于大气中含有一定的二氧化碳 ,降雨时二氧化碳溶解在水中 ,形成酸性很弱的碳酸 ,因此正常的雨水呈微酸性 ,PH值约为 5 .6~ 5 .7。在 1982年 6月的国际环境会议上 ,国际上第一次统一将PH值小于 5 .6的降水 (包括雨、雪、霜、雾、雹、霰等 )正式定为酸雨。酸雨中的酸绝大…  相似文献   

15.
<正>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实验是初中化学教材的一个重要实验。人教版教材利用4朵染有紫色石蕊的干燥纸花探究干燥的二氧化碳不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而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实验过程如下图。  相似文献   

16.
在中学化学实验中,石蕊是常用指示剂,教科书上描绘颜色为紫色。实验室一般配制的方法是:称取石蕊1g,加入盛有50~100mL蒸馏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使其溶解,静止24h后过滤,在滤液里加入95%的酒精30mL,再加蒸馏水至100mL,即可使用。在做学生实验时,把上述配好的石蕊试液装入白色滴瓶中,在阳光的照射下,颜色显示紫红色,与课本中说的紫色有明显区别。为此,我们对石蕊试液进行了颜色调配,方法是:在10mL上述配制的石蕊试液中,滴加pH在9~10的碱溶液4~8滴,振荡,使紫红色的石蕊试液完全呈现紫色,在阳光下,与没有调配的石蕊试液能明显区分。在同…  相似文献   

17.
根据二氧化碳溶解于水的有关相平衡计算和电离平衡计算结果以及CO2在滞流水里的扩散系数,分析了二氧化碳排水集气过程,结果确定二氧化碳排水集气法可行优越。雨水里的二氧化碳源自于降雨之前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溶解于云中由水蒸气所凝聚形成的微小水滴(云滴)里。  相似文献   

18.
在一些工业地区,烟囱林立,浓烟滚滚,严重污染大气(图1).在这些浓烟中,多含有酸性气体(如二氧化硫等),当天下雨时,便会溶解在雨水中,当它的酸碱度pH<5.6时,这样的雨水即称为酸雨.  相似文献   

19.
石蕊、甲基橙、酚酞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酸碱指示剂,它们本身就是弱酸或弱碱,HIn=H In-这些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会发生平衡的移动。借助指示剂的颜色变化,我们可判断其溶液的酸碱性。甲基橙,学名“对二甲氨基偶氮苯磺酸钠”,分子式:C14H14N3SO3Na。在中性或碱性介质中呈黄色(变色范围pH=3.1~4.0);在酸性介质中磺酸钠盐变成二甲氨基苯基偶氮苯磺酸的内盐型式(成对醌结构),呈红色。石蕊,一种传统染料。其主要成份为C9H10O5N和C13H22O6。在水和酒精中部分溶解,溶液呈蓝色,遇酸变红,遇碱变蓝(变色范围pH=5~8)。酚酞,学名“3,3-…  相似文献   

20.
现行初中化学教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演示实验有如下缺点:①直接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学生会错误地认为是二氧化碳气体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造成知识的负迁移;②加热碳酸溶液反应时间长。我对这个实验作了如下改进。1.取4支试管,两支装紫色石蕊试液,两支装清水。2.将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