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程丽 《教育文汇》2011,(1):32-32
当一个人在接受了他人的某个要求后,如果他人在这个要求的基础上再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那么这个人为了形成认识上的统一,或者便于给他人留下前后一致的印象,往往会倾向于接受这个更高的要求——这就是心理学上的“层递效应”,也称为“进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2.
众所周知,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对事所持有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效果。登门效应作为心理效应之一,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登门效应的内涵分析所谓登门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也就是一个人在接受了低层次的要求之后,如果加以适当劝说引导可能会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个效应来自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J.L.Freedman)与他的助手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  相似文献   

3.
众所周知,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对事所持有的一种特殊的反应效果。登门效应作为心理效应之一,在班级教育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登门效应的内涵分析所谓登门效应是指一个人一旦接受了他人的一个微不足道的要求,为了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以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接受更大的要求。也就是一个人在接受了低层次的要求之后,如果加以适当劝说引导可能会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这个效应来自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J.L.Freedm an)与他的助手于1966年做的“无压力的屈从:…  相似文献   

4.
"门坎效应"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门坎效应”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罗与弗雷于1966年在无压力屈从登门坎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的。指的是一个人接受了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步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门坎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进行  相似文献   

5.
“进门坎效应”是指个体一旦接受了他人的较小要求以后。为避免认知上的不协调,或想给他人前后一致的印象,就有可能进而接受他人较大的要求。运用这种方法让人接受要求,叫做进门坎技术。  相似文献   

6.
代言 《华章》2011,(13)
"破窗理论"认为人的行为和环境均具有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尤其是那些没能及时制止的不良行为,会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造成影响,甚至可能使他人不假思索地接受某种想法和行为.高校图书馆作为公众聚集的场所,日常管理中的读者失范行为时有发生,本文在"破窗理论"指导下,调查分析了读者失范行为,提出了规避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兰素萍 《考试周刊》2013,(21):119-119
<正>心理学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鲁迅先生曾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种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小、较少的要求,也就是不断降低要求以被他人接受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们学习物理的首要环节就是提出问题.提问是思维活跃的表现,是独立思考的开始.物理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学生"能在观察物理现象或物理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初步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一环.如果学生不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心若止水,思维停滞,被动接受知识,一切便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9.
1958年,<文艺报>组织了"再批判"专题."再批判"所显示出来的文化悖谬在于:每个人都只能生活在特定的历史时代语境中,并不自觉地接受着"他人引导".这是"再批判"能够生成的重要社会根源之一.  相似文献   

10.
由于种种原因的存在,大学生贫富差距"裂痕效应"正成为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的一个热点问题。心理失衡和行为错位、强化原初身份、影响学生发展是"裂痕效应"的特点所在。而拓宽助学渠道、主动接受心理辅导和净化校园风气是当前应对"裂痕效应"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11.
新课改的实施,对教师、学生的角色扮演提出了新的要求.长期以来课堂教学起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是"灌输--接受"式,学生学习方式基本上是"听讲--练习--背诵--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学生完全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这种教学方式下产生的"接受式"学习方法是不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所以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相似文献   

12.
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不愿意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人的基本需要层次发展学说中,就提到了"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五个层次的需要.可见,被他人爱、被他人尊重、寻找自身价值的实现,是每一个人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3.
一、正确运用“门槛效应”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弗里德曼(J.L.Freedman)和费雷泽(S.C.Fraser)于1966年在做无压力屈从———登门槛技术的现场实验中提出:一个人接受了低层次的要求后,适当引导,往往会逐渐接受更高层次的要求,这就是“门槛效应”。心理学家丁奈(R.B.Cialdini)还发现,当人们拒绝接受一个较大的要求后,认知上的不协调会驱使他们建立新的平衡,因而容易接受一个较小的要求。当小要求与大要求有明显联系,且紧跟在大要求之后提出时,人们更容易接受这个小要求。门槛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在班级管理中,为了有利于调…  相似文献   

14.
陈学军 《教育学报》2007,3(2):10-15
人的安全需要与自我意识需要、社会共识的诉求、以及制度化教育本身的特性,提出了形成教育共识的需要.然而,"理解"与"接受"的困难,使得教育共识的形成即便不是不可能的,也是异常艰难的.那些宣称的教育共识往往试图归化不同的观点而体现出强制,强调认同而淡化怀疑,意在融通却造成区分.因此,将"共识"动词化,把"教育共识"变为"共识教育",即从对"共同的教育认识"的关注转到"共同去认识教育"上,虽是不得已的选择,却也是一种积极的策略."共识教育"既是寻求教育共识的最低策略,也体现了对于他人的信任与依赖,还意味着开放怀疑、避免风险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四海皆兄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他人关系的一种认识与实践.传统的人格理想指导人们内主仁、外行义、积极入世,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认识自我,体现自我价值,秉"义"而行,"义"结四方.  相似文献   

16.
[考点阐释]   "有创新",是对文章立意、选材、结构、表达等方面的要求.它包括"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和"有个性特征".其中的"见解新颖",就是要能"言他人之所未言,发他人之所未发",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事物上发现出美来,而不能人云亦云、老生常谈."材料新鲜",是指选材时除了注意材料的典型、真实外,还要力求选择新颖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人生活在社会中,每天都需要与他人进行交流,在交流的同时,我们会对他人形成这样或那样的印象。这种印象有时会与真实情况有所差别。那这是为什么呢?其实是一些"效应"在作怪。积极地了解一些交往心理学知识,了解印象形成的一些"效应",可以帮助我们学会怎样留给他人一个好印象,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克服这些效应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有些"心理效应"看似是不良效应,但在特殊的场合,偶尔巧用,可以收到独到的效果. 1、"半途而废"效应 人们在向一个远大上校进取时,常常会在奋斗中感动迷惘,出现信心磨损而中止的心理,这称作半途而废效应.  相似文献   

19.
陶志琼 《家长》2008,(6):29-30
当个体先接受了一个小的要求后,为了保持自身形象的一致,他可能接受一项重大、更不合意的要求。而且一般情况下,让个体先接受一个较小的要求,也能促使其逐渐接受较大的要求,这就像你让一个人登上门槛就可能进入室内一样,这就是"门槛效应"。  相似文献   

20.
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笔者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坚持"从真爱每一个孩子做起",用自己的"真爱付出"换取孩子们的"真心对待",真心对待老师、同学,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让学生乐意"为老师"读书,真心对待数学学习. 一、表扬是最直白的爱 如今的孩子见多识广,大多数爱表现、有个性,更喜欢听到他人的夸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