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重庆是一座具有三千多年文明史的文化名城,昔为巴国和大夏政权的国都。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民俗文化绽放出一朵朵芬芳美丽的花朵,象铜梁龙、秀山花灯、土家人的“薅草锣鼓”以及木洞山歌、接龙的民间吹打乐等,争奇斗艳,令人目不暇接。铜梁龙闻名逻迄。早在明清时期,铜梁龙灯即以它工艺制作的宏大奇巧,舞技表演的粗豪严谨而闻名川东南。近百年来,铜梁的民间艺术家们又不断融汇八方技艺,遂使铜梁龙灯以其凝重的古朴之风与浓烈的现代意蕴熔为一炉而倍增异彩。铜梁龙灯的庞大族系之代表品种为蠕龙,外界直呼为“铜梁龙”。它那意指中国…  相似文献   

2.
朱乃诚 《寻根》2010,(3):22-30
<正>龙,作为一种文化意识,在中华民族文化中,有着广泛的流传。在汉代,就已将龙与炎帝、黄帝、天子等联系起来。在先秦文献中也有许多文献记载着龙的故事。但大家一直认为,古代对龙的各种记载,是一种传说。然而,2004年经考古发掘清理后辨认  相似文献   

3.
汉字“龙”作为一种从象形文字演变而来的表意文字,体现了汉字以形示意的文化形态,也直接体现着民族文化的蕴涵。汉字与汉民族思维方式和文化精神是融为一体的。对“龙”的字形字意考证,可以看出“龙”所蕴涵的深厚的文化传统和丰富的中华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4.
龙:一种新的解释──读《中国图腾文化》莲子《中国图腾文化》何星亮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406页世界上不少国家都有与龙有关的神话传说和崇拜习俗,但唯独中国被称为“龙的故乡”或“龙的国家”,只有中国人被誉为“龙的传人’域“龙的子孙”。然而,在龙的研究方...  相似文献   

5.
帽龙舞     
龙舞是福建省尤溪县普遍流行的广场民间表演艺术,每逢岁末年初时节,到处都可以见到它的踪迹。尤溪的龙舞种类很多,既有久负盛名的“板凳龙”、“灯龙”、“青黄布龙”,又有天下第一的“帽龙”舞。“帽龙”改变了手根持龙身的传统技法,它将龙身的各个部位做成像“帽子”一样直接戴在表演者的头上,连领舞者的灯球也直接戴在头上。这样,不仅表演者的手脚可以完全的解放,可以自由自在、浦洒自如地用来发挥优美的舞姿。而且,表演者的风格也得到具体的体现。表演时,龙随灯舞,龙身犹如活龙一样随波逐浪、奔腾不息、活灵活现。“帽龙”龙…  相似文献   

6.
王克芬 《寻根》2001,(4):39-44
象征中华民族精神的龙舞,气势磅礴,雄浑壮观。它广泛流传在祖国的南北东西,世界各地只要有华人聚居的地方。就会看到龙舞。可以说,龙舞是凝聚龙之传人的一种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7.
叶绪民  李庆福 《寻根》2001,(4):4-10
女书又称“女字”,是流传在中国湖南省江永县及其毗邻一带妇女中间的一种独特的文字符号体系。用这种文字符号书写的作品也俗称“女书”。这类作品一般书写在扇面、手帕、布帛、纸张上,有些还绘织在丝锦和花带上。  相似文献   

8.
藏族文学     
西藏既是“歌舞的海洋”,也是“文学的百花园”。丰富多采的藏族文学,象那遍地生根、盛开在“世界屋脊”的邦锦花,绚丽多姿,美不胜收。花团锦簇的藏族文学,包括有民间文学和人民文学。早在西藏文学出现之前,作为口头文学的民族形式,已经在群众中广泛流传了,现在归纳起来,大量的藏族民间故事可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口头流传的故事,一种是书面纪录整理的故事。有一部书面故事集《尸语的故事》报亏队注目:作者通过一个神奇的死尸一次又一次地讲述美丽动人的故事的形式,将不少富有古代藏族人民思想情感和心理特征的故事组合在一起,颇…  相似文献   

9.
世界唯一的女性文字——江永女书漫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永女书,是由女性创造并只在女性中流传、使用的一种神秘符号,流传地点主要在湖南江永以及道县局部地区,它用歌谣、文字等形式记载了女性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世界,是世界上唯一的女性文字。江永女书在20世纪50年代才被社会发现,随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中国著名的语言文字学家季羡林惊呼:“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法国女学者芭芭拉说:“女书是女人的圣经!真想不到在地球上某个角落还有一种只供妇女使用的文字。”美国著名学者哈里·诺曼也同样赞叹:“这是世界最令人惊奇的发现之一。”  相似文献   

10.
在宁夏回族人民中间,流传着许多自娱性乐器。别看他们的外观简陋,但奏出的乐曲却十分悦耳动听。这些乐器制作简单,学起来也很容易,但他们却有着上千年的久远历史,蕴涵了古代先民的智慧和感情。一、口弦幽曲动心扉口弦是一种很古老的民间自娱性乐器,在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和民族中都有流传。中国黎族人称为“口方”,纳西族称为“响笛”,高山族称为“嘴琴”,赫哲族人称为“空康吉”,印第安人称为“口号”。(北史)卷95中说:“用竹为簧,群聚鼓之,以为音节。”(皇朝文献通考》中说:“以铁为叉,中置一簧,鼓之成音”。古文献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