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第21次南极科考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向南极冰盖之巅发起冲击,它填补了南极科考空白点,弥补了其他国家在南极内陆考察的一个空白区域,使人们更全面地了解南极大陆的本来状态。到达南极内陆冰盖最高地区——“冰穹A”的最高点,为我国今后在南极内陆地区建立第三个科学考察站的选址做准备,是这次科考任务中一项最为艰难、也最为引入注目的任务。为了向全国乃至世界观众及时报道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科技事件,中央电视台社教中心科技专题部承担了第21次南极科考的报道工作,在持续一百多天的报道过程中,《挺进南极冰盖最高点》节目组前后方密切配合,当日传送,当日录制,当日播出,共计完成了累计1310分钟的专题报道,并实现了电视史上的两次突破:从西风带传送画面,从南纬80度以南成功传送画面。  相似文献   

2.
强化对外传播实现国家利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有力的对外传播能力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中国经济总量已经位居世界第四,引进外资总量位居世界第三,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位居世界第一.  相似文献   

3.
2004年10月25日,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从上海出发,开始了探索南极的又一次征程,挺进被称为“人类无法接近之极”的南极冰盖最高点,这是继极点、磁点、冰点之后南极最后一个关键点。无论从科学价值还是战略意义来看,找到并登上这个点对于我国的南极科考事业来说都至关重要。在历时150多天的征程当中。科考队成功穿越了魔鬼西风带这片世界上最危险的海域,  相似文献   

4.
张雪梅 《传媒》2001,(7):54-55
“极端”体验 2000年12月7日至2001年2月21日,作为中国第17次南极考察队员,我赴南极乔治王岛采访。我在南极跨越了千年,仰望离祖国最远的一面国旗升起。新世纪的第一个春节也是在那里度过的,算得上是一次极端的体验了。在南极的50多天里,我留下了太多的回忆,到最后一天离开我和越冬队员拥  相似文献   

5.
《声屏世界》2008,(9):65-65
7月14日,2008年度《世界品牌500强》排行榜揭晓,中央电视台跃居第65位,比上年的第71位提升了6位。其中,中央电视台在全球传媒(包括网站、娱乐类)品牌中排名第22位:在入选世界品牌500强的15个中国品牌中,中央电视台位居第二名。  相似文献   

6.
相聚在南极     
在温情脉脉的南极夏季,一个夕阳柔和的傍晚,我们一群记者在中国南极中山站主楼前合影留念。记下我们此次难得相会、异常卷奋的瞬间。我们中有来自电台、电视台、报社的,有来自杂志社和电影制片厂的。其中来自香港、台湾和澳大利亚的新闻、摄影艺术工作者,格外引入注意。虽然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来自不同单位,但我们同是炎黄子孙,同是中国第七次南极考察队队员。在中国南极考察事业走过了十年光辉灿烂历程之后的今天,在以孙中山先生名字命名的中国南极考察站中山站,我们相聚在一起,共同为中国南极考察事  相似文献   

7.
163天,20000多公里,275名科考队员离开家乡,漂洋过海,怀揣中国梦想,追逐不落的太阳当地时间2月7日上午,随着一列雪地车队威风凛凛地驶入中山站站区,去年12月中旬赴南极内陆昆仑站执行任务的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内陆队终于返回中山站大本营,历时共54天。昆仑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冰穹A西南方向约7.3公里,这不仅是中国在南极内陆建立的首个科考站,也是整个南极地区海拔最高、自然条件最严酷的科考站之一。据介绍,在昆仑站执行任务期间,国家863计划支持的液封深冰芯钻实用钻取冰芯工作取得重要进展,获得了大量深冰芯钻探  相似文献   

8.
在一份2014年6月公布的《中国奢华旅游白皮书》中,被深入调查的203名高端旅游者都有过南北极旅游经历——它似乎成了高端旅游的身份标签。从北京出发,30多个小时的飞行过后,飞越大半个地球,到达乌斯怀亚——“世界的尽头”。他们的南极之旅从这里开始  相似文献   

9.
信息速递     
事件中国:日报总发行量位居世界第一来自世界报业协会的最新统计分析报告表明,中国取代日本,首次成为进入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日报最多的国家。2004年,中国继续为世界5大报业市场之一,并以9350万份的日销售量位居世界第一。自2002年以来,我国为世界第一大日报市场国家。世界报业协会2005年的分析报告说,紧随其后的是印度,日销售量为7880万份;日本以7040万份的日销售量位居第三,美国、德国分别以4830万份、2210万份的日销售量位居第四、第五。中国、印度、日本是保持增长的地区,2004年的日报发行量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7%、8%、0.04%;…  相似文献   

10.
4月15日,“雪龙”号抵达上海。随着这艘极地科考船的返航,中国第24次南极考察也落下帷幕。 在这次科考中,有17个人最为引人注目。由他们组成的南极内陆冰盖考察队,继2005年1月18日中国在人类历史上首次从地面到达南极最高点“冰穹A”之后,再一次成功登上南极内陆的“冰盖之巅”。  相似文献   

11.
南极海豹     
《全国新书目》2023,(9):30-33
<正>这是一部书写南极科考事业的科普纪实长篇作品,记录了一位科考工作者在南极日常艰苦且枯燥的科研工作之余的心路历程,以及作为一位中国极地人对南极事业强烈的热爱、担当和期望。通过他笔下叙述和拍摄的南极世界,读者可以进一步认识南极科学考察的意义,了解科考队员在南极艰辛与快乐并存的生活,以及南极独特绚丽的自然景观和可爱的南极生物种群,有助于宣传中国极地事业,提高全民的极地意识,激励广大青少年树立勇于探索极地奥秘的信心和理想。  相似文献   

12.
去南极旅游     
2000年,中国第17次赴南极考察队员的队伍里多了6名特殊的人,他们是鹭江出版社出资组织的““人文学者南极行”活动中的人文学者,包括历史地理学家葛剑雄、伦理学家何怀宏、主持人兼学者邵滨鸿、鹭江出版社的策划编辑阿正、哲学家周国平和记者唐师曾。这是中国人赴南极考察历史上最接近普通人身份的一次。  相似文献   

13.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6月5日,第59届世界报业大会隆重开幕。世界报业协会总干事鲍丁先生在他的“世界报业发展趋势”的报告中指出,中国报业继续保持着世界报业第一大国的地位,不但在全世界180多个国家和地区当中,中国日报总发行量位居世界第一,而且全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前百名日报当中,中国出版的日报数量占有1/4的比例,这是令全世界200多个国家或地区都难望其项背的国际地位。在此之前,最新的世界日报发行量前百名排行榜正式公布,中国大陆有25家日报上榜。面对如此骄人的数字,我们怎么办?中国传媒何去何从?这不但是我们自己,也是世界报业对中…  相似文献   

14.
日本可谓是名符其实的报业王国,在这个国土面积只有中国二十五分之一的岛国上,发行着120多家报纸,总发行量为7205万份,位居世界日报期发量之首。按世界通行的以每个人日报拥有量来衡量一个国家报纸普及率的标准,全世界平均每千人日报拥有量约为90份,而日本每千人日报拥有量为578份,仅次于挪威位居世界第  相似文献   

15.
据《北京晚报》报道:据对世界28个国家和地区信息综合能力的统计结果表明,美国的信息综合能力总指数72,位居世界第一,日本的指数是70,澳大利亚是66……而中国仅仅得了6分!在中国开发数字图书馆工程之前,国际互联网上的中文信息不足百分之一,世界无法运用最先进的信息载体来了解中国。 2000年,中国数字图书馆有限责任公司成立,开始了世界上第一个市场化运作国家数字图书馆的实验。  相似文献   

16.
第60届世界报业大会传出新闻:中国大陆有25家日报荣登2007年度世界(付费)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位居第一。位居第二、第三的日本和印度分别有18、17家日报上榜;英国、美国并列第四,分别有7家日报上榜。从2003年以来,世界报业协会连续5年推出了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排行榜。这个排行榜虽然只是《世界报业趋势》年鉴中总论的一部分,但是随着业界的广  相似文献   

17.
《中国新闻周刊》记者调查确认:中国第24次南极科考队回国时,带回了不少于20只的帝企鹅。这种珍贵的鸟类是企鹅家族中体型最大的属种,只分布在南极。在“雪龙”号抵达南极后,部分队员来到中山站附近的“企鹅岛”,借助直升机完成了围捕。  相似文献   

18.
龙安志,一个蓝眼睛的美国人,一个1981年就来到中国"闯荡"的外国人。27年过去了,龙安志已成为一个道地的中国通。他长着西方面孔,却是一个有着中国表情和中国思维的精神混血者。作为二十多本与中国有关的书籍的作者和为许多位居世界500强企业作过咨询的中国  相似文献   

19.
档案广角     
《湖北档案》2008,(7):1-1
据《中国海洋报》报道,在不久前召开的第31届南极条约协商会议上,中国提出的格罗夫山哈丁山南极特别保护区管理计划获得会议批准。这是中国设立的第一个南极特别保护区。据报道,  相似文献   

20.
<正> 一、引言一九八四年底,中国首次南极考察队开赴南极,揭开了我国科学发展史上新的一页,这一科学事件引起了广大科学工作者的关注,激发了他们为和平利用南极事业作贡献的巨大热情.我系师生正式申请参加一九八五年度中国南极考察,并积极开展课题准备工作,他们迫切需要有关南极的各种情报资料,以便了解世界各国南极考察的历史、现状和今后动向,以期使我国的南考科学研究工作在起步较晚的情况下有一个高的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