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别忘了     
祖母从没有上过小学,也没碰过书本,她唯一懂得的,就是写自己的名字。然而,在我学"1、2、3"的日子当中,我发现了一个新天地,原来,祖母也懂得"1、2、3"的,并且,她竟然懂得加和减。  相似文献   

2.
大女儿14岁了。她至今没有参加过任何补习班,也不会任何乐器,尽管我是音乐教师。在她很小的时候,我观察过她,对音乐没有敏锐的感觉,也没有特别的兴趣;也曾尝试着教她在黑白键盘上稚气地触摸,但很快她就厌倦了。  相似文献   

3.
李富 《考试周刊》2014,(27):24-24
正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①为了鲜活语文课堂,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我就如何引导学生紧密结合现实生活关注身边文化谈谈看法。我的家乡武平是闽粤赣边的一个美丽、文明、和谐的地方,素有闽西"金三角"之称,系客家聚居地,有世界独特的"百家姓镇"姓氏文化,有由客家人的保护神定光古佛和何仙姑构成的"仙佛文化",还有"上刀山、下火海、捞油锅"等神奇绝技。原武平县副县长王永昌先生在《梁野吟》第二集序言中对武平人崇文的历史如是说:"这个三省边陲的客家小县民风纯朴,物象原生,历史上虽然未必人文荟萃,却也晴耕雨读、诗书传  相似文献   

4.
作为班主任,我想首先要做好“三个关注”,即:班主任要关爱每位学生,特别要关注特殊学生;要全面了解学生,特别要关注个体差异;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特别要关注校外教育。  相似文献   

5.
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学校是死学校.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提到:"改变课程内容‘难、烦、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相似文献   

6.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家长越来越注重对孩子兴趣的培养。孩子兴趣广泛而有所长是许多家长的心愿。那么家长应怎样发现并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呢? 关注孩子的发问,发现孩子的兴趣和爱好 孩子有自己特殊的兴趣,没有谁比父母更能发掘他们的兴趣所在。小孩子特别爱问"为什么"、"这是怎么回事?"面对孩子千奇百怪的问  相似文献   

7.
别忘了     
祖母从没有上过小学,也没碰过书本,她唯一懂得的,就是写自己的名字.然而,在我学"1、2、3"的日子当中,我发现了一个新天地,原来,祖母也懂得"1、2、3"的,并且,她竟然懂得加和减.  相似文献   

8.
一、案例描述J同学是我从事班主任工作数年来花费精力最多、付诸感情也最多的一名学生·J同学初入学时生活自理能力差,对新环境不适应,和老师同学也没有交往的热情,看人的时候经常是用惊恐、畏惧、猜忌的眼神·因此我对"特别的她"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和关心,我努力去寻找、表扬她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文文数数     
赵娜 《顽皮娃娃》2011,(5):I0013-I0013
文文刚开始说话时只会说一些单宇和叠字.数数我是想都没有想过。不过。我会有意无意地告诉她一些数■的概念.比如她剐会爬台阶时.她爬上爬下.我就随着数数;买水果时.我会随意地数一数水果的个数。当时.她对数字并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趣.我也没有刻意教她。  相似文献   

10.
周庭 《班主任》2011,(9):65-66
她叫"月儿",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舞也跳得特别棒,妈妈对她的要求很严。四年级的她已经在校外学了初一的内容,英语考试每次都是拔尖的。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却成了我班的"特殊"女孩。这个孩子特殊:她的身世很特殊,她是被亲生父母"送给"  相似文献   

11.
正在北京师范大学上学的一位大姐姐回首中学时代,很想与同学们谈谈心,她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大家,特别要讲给毕业班的同学们--回顾自己少年时代的读书生话,我认清了这样一个道理:学习,原来不仅仅是埋头于书本;学习,应该有更开阔的视野。我为自己的"发现"欣喜:我认识自己的思想误区尚早,倘若一直保持原有思路,前途狭隘--将来岂不成为一个书本的奴隶吗?  相似文献   

12.
去年,我报名上了济南市老年大学。开学那天,我看到一位留着短发、一脸灿烂的年轻女士,便问她是不是来送老人上学的?对方哈哈一笑:"论年龄,我得称您老哥;可论学龄,您该叫我一声学姐呢!"嗬,好一个俏皮幽默、快言快语的女子!交谈中得知,她叫程钧颖,是济南老年大学的"特殊学员"。说她特殊,是因为她初上老年大学时  相似文献   

13.
沈建民 《考试周刊》2013,(66):119-120
在初中英语的教学中,对于一部分学习兴趣不高,没有自信心的"特殊学生",如何从情感上进行指导,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效率,在尊重学生个性化差异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观能动性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4.
女儿月月今年两岁多了,特别调皮。但她“多才多艺”——会唱歌跳舞,会背十多句《三字经》,会说故事,会背唐诗……亲朋好友都对她夸奖不已,还直呼她为“小博士”。其实,月月是被我“逼”成“小博士”的。宝宝1岁前:读书给宝宝听培养“小博士”可不是一两天的事,月月满一岁时我就开始下“功夫”了。月月6个月左右大的时候,我发现她常用咬、啃的方式去探索书本。一段时间后,她还开始用拍、打的方式来学习我们翻书的动作。到她10个月左右大的时候,月月对书的兴趣开始转移到内容上,会用动作或声音来回应书上的内容了。月月对书本如此感兴趣,我心…  相似文献   

15.
王洪梅 《教师》2013,(28):27-27
"老师,今天周路(化名)的作业又没完成。"我刚进教室,学习委员就向我汇报全班同学的作业完成情况。周路怎么了?最近一段时间上学老迟到,作业也经常完成不了。我决定找个合适的机会与她谈谈,弄清缘由。说起她,唉,总让我顿生同情之心。她是个特殊的孩子,有着特殊的身世和特殊的性格。十年前,不知什么原因,她刚出生就被生父母遗弃于路边,幸好被当时已年过半百的养父发现,才  相似文献   

16.
<正>传统的美术教学,过于关注美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在一定程度上脱离幼儿的生活经验,难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而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他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新《纲要》也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因此,我们的美术活动要面向幼儿、面向生活、面向社会,让美术活动生活化。那如何  相似文献   

17.
珍惜每一天     
正妹夫打开妹妹衣柜最底层的抽屉,拿出一个用薄纸包着的包裹。他说:"这可不是一件普通内衣,而是一件豪华内衣。"他把薄纸撕开扔到一边,把那件内衣递到我手里。它的确精致无比,丝质、全手工缝制,周围还有一圈网状蕾丝花边。价签尚未被撕去,上面的数字大得惊人。"这是我们第一次去纽约时简买的,至少已是八九年前的事了。她从没有穿过它。她一直珍藏着,想等一个特殊的日子再穿上它。"唉,我想现在便是那特殊的日子了。妹夫从我手中拿过那件豪华内衣放在床上,和其他我们要带给殡仪服务人员的衣服放在一起。他的手在那柔软织物上徘徊了一会儿,随即他砰地关上抽屉,转身对  相似文献   

18.
刚接手这个班,我对俞草同学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印象,只听说她常迟到、旷课,学习跟不上。我对她的格外关注是在一次家访后。那次家访,我了解到她和她的家庭:母亲在她10个月大时便带着家里仅有的一些积蓄离家出走,  相似文献   

19.
参加工作几年里,我担任过五个班的班主任,我发现每个班总有一两个特殊的学生,因家庭或经历或环境等原因造成心理的个性差异导致行为的怪癖,虽然他们只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几,但对他们个人来说却是百分之百,因此作为教育者,我们有责任用爱心开启他们的心扉,探究他们心灵的奥秘,帮助他们进步。在对"特殊学生"的长期关注后,将这些"特殊学生"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20.
孩子的成长不能只有书本北京的董小姐对记者说,她6岁的侄子突然有一天对她说:"我活得太累了!"董小姐十分惊讶,问"为什么呀",孩子回答说:"我干什么都不自由,我要踢球他们让我看书,我要看电视他们让我画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