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简析:工程问题是小学数学第十一册上的一个内容.在五年级时,学生已广泛接触了具体数量的工程类应用题,知道了这类应用题中效率、时间、总量三者间的关系.工程问题是在此基础上的一个延伸,用抽象的分率来表示总量和效率,从而使学生对工程问题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因此在设计教学环节时,应注重从学生已有知识人手,联系生活实际,切入新授内容.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 :1.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在以往的教学中 ,学习内容的呈现往往单刀直入 ,而且脱离生活实际。教师注重的是让学生牢记计算法则 ,形成计算技能 ,很少考虑到数学知识的生活原形。因此 ,我在教学一开始 ,为学生创设了这样一个生活情境 :为小美的新衣服钉纽扣。这样的设计 ,联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 ,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有数学…  相似文献   

3.
孟晶 《黑河教育》2014,(6):30-30
正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1-93页内容及习题。教学分析:本课重点是让学生加深理解分数的意义,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培养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和"用数学"的意识。引导学生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动手实践,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从而获得对分数的直观认识,也领悟到了分数所表示的实际含义。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理解  相似文献   

4.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广大一线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且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相似文献   

5.
施艳霞 《小学生》2013,(4):26-26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教学贴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摸到数学。从而使学生觉得数学与我们很贴近,很实际。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即人们常说的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标准》还指出:为了使学生  相似文献   

6.
教材简介:"24时记时法"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的一个教学内容,这一内容的教学基于学生对生活中的记时法的已有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  相似文献   

7.
教材简介:"24时记时法"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学期的一个教学内容,这一内容的教学基于学生对生活中的记时法的已有经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生了解24时记时法,会用24时记时法正确表示一天中  相似文献   

8.
使用教材:人教版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2.使学生能根据比例尺的意义学会求比例尺和图上距离、实际距离的方法。3.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比例尺的意义。[点评:因为比例尺的意义是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它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应用很广泛。]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教学过程:一、联系生活,引入课题1.教师出示中国地图,提问:去年国庆长假我们去了上海东方明珠塔观光旅游,非常愉快。海门到上海有120千米而…  相似文献   

9.
数学知识离不开生活,数学生活更离不开实际活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更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数学教学内容和形式上有一个很大的转变,必须让学生明白“生活即教育”,亲身体验“做数学”。基于以上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探索,简要概括如下: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数学问题情境,亲自体验数学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有…  相似文献   

10.
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学得更好呢?在这几年的教学改革实践中,我觉得有两个问题应该引起注意. 一、要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越活跃,思维的准确性越强,识字能力也随之越强,识字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这种现象告诉我们,在识字教学中,必须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在这方面,我的做法是: 1.多向交流,培养思维的灵活性.识字教学中,注意使学生就某个问题,进行较为广泛的交流,启发他们从多方面考虑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为此,我在字的“音”“形”“义”教学中都注意有重点地选择一个侧面,为学生创造多向交流的条件.例如,在教《我喜  相似文献   

11.
数学源于生活 ,又服务于生活 .在新材料中有许多内容已非常贴近生活 ,教师在备课时 ,有意识地把知识与相关联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 ,从同学们喜闻乐见的生活现象入手 ,介绍数学知识 ,分析生活现象 ,就会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 ,而且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 .教学中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探索这些问题 ,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讲到黄金分割比时 ,问学生 :“你知道什么气温下人的感受最舒适 ?怎样的身材最优美匀称 ?舞台上的报幕员的最佳位置在哪儿 ?”又如在介绍平均数时 ,问学生 :“在歌咏比赛中 ,所有评委亮分后 ,…  相似文献   

12.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将数学学习回归生活,让课堂充盈生活气息,是新理念下转变小学数学教学观念的一个重大命题.因此,教师要把数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进行整合,找到生活与知识的契合点,并以它为切入点进行教学,让数学问题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  相似文献   

13.
《新英语课程标准》强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生活体验,使英语教学贴近生活.要培养学生用英语与他人交流、用英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要把英语教学与生活融为一体,用生活理念构建英语教学大课堂,把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英语、用英语,真正发挥英语的交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一、创设问题情境师: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中,常常见到由图像来反映实际生活的例子,如股市的大盘、个股走势图,医院里的心电图,电视台的收视率图,人的体温变化图等。同学们课前也收集了一些用图像来反映两变量之间关系的实例。请在小组内交流一下。〖评〗课前收集图像的活动为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创造了直接经验。从学生已有实际经验出发,有助于创设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问题情境。从学生收集的图像中展示几幅反映温度变化的图像,引出课题:“温度的变化”。师: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观察上述图像,交流你们发现的问题。学生小组交流,教师…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数学知识点多,知识结构抽象、复杂,教师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可将实际问题链接生活,组织游戏化教学,进行多元交流,正确引导学生学习,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构建一个开放式课堂.  相似文献   

16.
第十一册工程问题的明显特点是工作总量和效率在题目中均不用实际数量来陈述,在列式计算时工作总量用单位“1”来表示,效率则用相当于工作总量“1”的几分之几的“率”来表示,因此显得更加抽象。学生学习这种问题时,由于受整数工程问题(即工作总量和工作效率均用具体数量表示)认知定势的影响,解题时常常出现模式比的机械套用。如:某工  相似文献   

17.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是我们借以了解世界的基本工具。《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从生活实际出发,把教学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既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与力量。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实践中,我做了如下尝试:一、联系生活实际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联系生…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这就要求我们广大第一线的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现实且有吸引力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促使他们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现实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学习数学,让间接经验的学习有直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 应用题的教学往往由于题目本身相对独立、内容枯燥、信息量大而成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难点,而新课标更多地强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从生活中捕捉数学问题,主动地运用数学知识分析生活现象,自主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们应注意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抽象数学问题,从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数学无处不在,生活处处有数学.下面例谈我在新教材<函数的应用举例>中的情境创设.  相似文献   

20.
正在教学实践中,一部分学生不能运用所学概念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现象,引起了笔者深深地思考:教师已经完成相关教学内容的教学,为什么还有这么多的学生存在问题?"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对于和学生生活或已有知识有关的教学内容,教师要有意识地寻找、发现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导致的学生头脑中存在的一些错误概念,在此基础上有的放矢的设计教学过程,引导分析找出错误概念的成因,使学生从错误概念的辨析中形成科学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