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霍立峰 《今传媒》2010,18(10):99-100
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冲击下,实现数字化转型已是行业报发展的必由之路。行业报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应该需要跳出办报纸的思维与模式,加大对新媒体的投入力度,提升新媒体的地位,使其独立运营;同时,要加强行业报品牌再造和延伸,充分发挥行业特点和资源优势,寻找新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 报网转型没有现成的成功经验,在一个无法复制成功的网络时代,传统媒体拷贝一个新闻网站不在话下,但究竟能否走向转型成功,获得合理的赢利模式,却要接受新媒体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10月22日,《新闻实践》杂志举办报网转型论坛,邀请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常务副院长范东升教授,新华社《参考消息》报网络编辑室副主任童铘作主题演讲,并与浙江的报业老总和数字化媒体负责人进行沙龙式的对话交流,相互探讨,共同切磋。  相似文献   

3.
曾武华 《东南传播》2010,(10):150-151
"时政报、经济报、街区报"三位一体的办报模式是创刊仅四年多的《晋江经济报》在国内首次提出并尝试实践的一种全新的办报模式。该模式不同与传统党报,不同于都市报、晚报,也不是纯粹的社区报,而是它们的融合交叉、提炼。在晋江四年多的运行完善、初步成型,经过四年多的实践,有力地推动晋江经济报在竞争激烈的媒体市场中取得快速成长,实现社会、经济效益双凸现。  相似文献   

4.
薄云山  刘连喜 《新闻采编》2005,(5):36-36,48
眼下,业内人士都在谈行业报的改进与转型,即改进和转变行业报原来机关报的面貌和做法,创新模式,适应市场,服务读者,与时俱进。笔者认为,这是完全应该的。  相似文献   

5.
正在互联网的冲击下,身兼部委机关报与运营主体的行业报也难以独善其身,也必须深化改革和转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教育报》以用户为导向,全面深化改革,2012年至今先后三次全面改版,通过打造平台来实现"平台式"转型,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为其他行业报的转型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借鉴。 提升"三度"为平台式转型奠定了坚实基础所谓"三度"是指"信度、态度、温度",《中国教育报》大力践行这"三度",质量得到了大幅度提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2月19日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主旨,结合行业报的发展趋势,对《现代物流报》的转型发展实践进行梳理与分析,提出在准确把握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发展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的基础上,思考媒体融合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行业报是报业大家庭中的一个重要成员。它的发展在当下面临着诸多机遇与挑战,《海峡资源报》就是这样一份报纸。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以《海峡资源报》为个案,揭示出地方行业报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个人的分析看法。  相似文献   

8.
行业报与产业报虽一字之差,内涵却大相径庭。当下,各行各业正面临深化改革,努力探索转型发展之路,有的已步入"深水区"。传统媒体受新媒体冲击、挤压以及同质媒体间的激烈竞争,举步维艰。作为媒体大军中一个重要方面军的行业报更是面临挑战,同时又是机遇,唯有变革才能重获生机,转型发展是唯一路径,由行业报向产业报转型成为我们思考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9.
加快转型是行业报适应新形势所做出的必然选择。2002年底,中国水利报社编委会作出了《中国水利报》由机关报向行业报拓展和转变的决定,并在两年中实施了两次大的改版。报纸转型要求我们在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要转变思路,调整认识,其中对版面设计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当前,新闻传播业正身处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媒体融合式发展变革中,行业报面临着转型与转制的双重考验。在媒体融合大势中,行业报能否突破重围、走出困境,如何抓住机会、再创辉煌,是所有行业报从业者必须面对的一个课题。本文从"平台融合+服务提供"、"内容融合+调整产品结构"两方面探析,结合中国气象报媒体融合实践,对行业报如何开展媒体融合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人民保健报》是全国最早走向市场化运作的医疗卫生行业报纸。2001年初,《人民保健报》与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脱钩,划转到广西报刊出版中心。2001年8月1日正式改版,改版过程中由于缺乏科学的成本核算和风险意识,造成资金断链,丢失了行业优势和专业优势,尤其是后期再次调整出现违背市场运作规律、缺乏独特个性等问题,导致《人民保健报》最终休刊。  相似文献   

12.
行业报内容的质量、影响力,仍然是行业报运营的关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行业报转型借助的渠道必须多元化。行业报编辑记者转型需要立足内容制作、多方位自我传播。  相似文献   

13.
行业报内容的质量、影响力,仍然是行业报运营的关键。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行业报转型借助的渠道必须多元化。行业报编辑记者转型需要立足于内容制作、多方位自我传播方面。  相似文献   

14.
信息时代的到来让互联网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互联网+行业”是传统媒体转型生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快乐老人报》作为老年群体阅读量最大的报纸,也在需求转型之道。本文初步设想了该报的APP版本,希望能够带来一些启发。  相似文献   

15.
胡明 《传媒》2019,(5):30-31
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行业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各主管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充分利用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双重优势,影响力与传播力得到快速发展,成为中国党报在各行业的延伸。当时的《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也经常采用行业报的新闻,行业报为中国的新闻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目前大量存在的行业报(或称产业报),大约又能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官办”转为“民办”的产业报,如《中国冶金报》。另一类是目前仍然存在的“官方”性质的行业报,如由国土资源部主管的《中国国土资源报》,这类报纸的现状是,它们已由部委“主办”变为“主管”,不再是机关报,经济上大多自收自支,也在一定程度上踏入了产业化发展征途。但由于  相似文献   

17.
邱蕾 《视听》2016,(11):143-144
随着媒体传播手段、受众阅读模式的改变以及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的缺陷不断暴露在大众面前,数字化转型已然成为传统媒体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广西工人报》为例分析传统媒体数字化转型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其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突出做法,以期为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在许多媒体人的头脑里,一提市场化,就马上想到了大众化,但从实践来看,市场化运营并不一定要按照大众化报刊的模式来运营,企业报一类的小众报刊自有其小众市场的运营方式,如《中国汽车报》主打的就是小众市场,但他们依然能够以其独特的经营模式生存、发展。  相似文献   

19.
吴翔 《东南传播》2010,(11):57-58
在英国拥有183年历史的《旗帜晚报》,经过3年报业大战,最近成功转型为一份伦敦免费地铁报,发行量达到60万份,成为英国唯一一家幸存的晚报。该报纸打败了默多克集团的《伦敦报》,并吞了《伦敦休闲报》的市场,独占伦敦的下午。该报纸的低价高品质,说明传统晚报在转型地铁报形态中具备明显优势。这对我国的晚报,或是新兴的地铁报形态,都有着明显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0.
赵林云 《传媒》2006,(8):61-62
探索女性报纸的新闻之路 提出女性新闻概念,寻求理论指导到目前为止,《都市女报》是除了《中国妇女报》(周六报)之外唯一的一份女性日报类报纸,这种特殊的身份决定了她和全国其他几家女性周报的差别.与《今日女报》、《现代女报》、《新女报》、《当代女报》和刚刚创刊的吉林的《时尚女报》相比,表面上看,仅仅是出版周期的差别,但正是这种差别,决定了她几乎是迥异于这几家同类报纸的办报模式和成长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