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勇清 《今传媒》2016,(2):119-120
电视婚恋交友真人秀的兴起,反映强化了大众文化、消费文化等社会主流文化范式.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媒介,电视不是独立产生和存在的,而是与当时电视文化中占支配地位的范式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将通过对电视婚恋交友真人秀所处的特定文化语境的分析,对其兴起的原因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2.
马静 《新闻世界》2009,(11):124-125
本文分析了消费主义时代背景下电视广告中的女性身体现象,并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女性主义的解读,认为在男权思想仍然占主导地位的当下,广告中大量“女色消费”的存在不仅是男性主导的社会文化的体现,更是女性对自己身体自恋与自我规训的悖论即对男性主导的社会文化的无意识依顺。  相似文献   

3.
随着互联网市场进入流量的存量竞争阶段,具有庞大消费潜力的三四线城市的"小镇青年"逐渐成为了被关注的焦点,而互联网平台文化的三俗化一直作为"小镇青年"这个曾经主流叙事的宣传对象的污名标签。这种话语上的嬗变作为消费主义的产物,在当今的中国不断割裂着政治话语中"青年"的意象。通过揭示小镇青年这一被消费文化边缘化的群体所遭受的符号规训,或许可以为统合城乡青年话语体系提供一点想法。  相似文献   

4.
2010年江苏卫视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一经开播,就因参与嘉宾挑战社会道德底线的出位言论而备受关注,高收视率一直伴随着对节目的质疑.本文将梳理了我国电视婚恋交友节目的发展轨迹,并对其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史伟 《当代传播》2011,(6):124-125
消费的不断发展,必然伴随着消费文化的发展.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消费文化也显示了新特征.信息商品化是互联网环境下消费文化出现新特点的诱因.互联网环境下的消费文化呈现了虚拟化、智能化和符号化的发展趋势.同时,也出现了相关的困扰和问题,积极引导网络环境下的消费文化的和谐发展是研究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6.
大众文化的异化导致大众文化被规训、发展被限制。从根本上说,大众文化的异化阻碍了大众文化的发展。本文通过重庆卫视《第一次心动》禁播事件考察电视选秀文化为何被异化、如何被异化,以及这一事件带给我们的反思。  相似文献   

7.
陈盼盼 《东南传播》2014,(11):37-39
进入21世纪以来,伴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婚纱照的风格也越来越多样。近年来,"反串婚纱照"越来越成为一种时尚前卫的符号消费,受到年轻人的青睐。本文主要从视觉符号的角度对反串婚纱照进行解读,分析人们对此的消费心理,以及它所暗含的深层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8.
媒介传播中的消费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力 《青年记者》2006,(14):30-31
市场经济的渗透在媒介传播中主要表现为消费文化的日益增长。所谓消费文化,就是伴随消费活动而来的、表达某种意义或传承某种价值系统的符号系统。这种消费符号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满足需求的自然性、功能性消费行为,它是一种符号体系,表达、体现或隐含了某种意义、价值或规范。这种在消费活动中呈现出来的行为和物质符号体系,就是我们在这里所讲的消费文化。①消费文化的核心是对消费者的引导和操纵,以便使他们淹没于通过媒体特别是电视创造的“符号”和“形象”之中。其目的是使大众生活脱离现实的“模拟”世界。具体的做法是通过媒体使消…  相似文献   

9.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媒体已经成为第四大众媒体,1网络媒体的发展必将伴随着消费文化的改变而改变。本文以腾讯网为实例,利用腾讯网的消费信息反映网络媒体消费文化观念。  相似文献   

10.
宋菲菲 《报刊之友》2010,(12):167-168
江苏卫视的婚恋交友节目《非诚勿扰》一经播出,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收视率居高不下,迅速走红,其评论也褒贬不一。本文从消费文化入手,展示了消费文化的主导下节目内容、形式、样态上表现出来的特征,结合大众媒介的功能和社会的现实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11.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人们处于新媒体语境影响之中,有关大学生婚恋现状的调查佐证了新媒体语境对大学生婚恋观念及行为的影响。在新媒体语境氛围中,大学生婚恋呈现普遍化、多样化、开放化等特征。高校应该通过构建大学生婚恋信息平台、设置意见领袖、提高媒介素养及强化婚恋道德教育等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幸福在今天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电视荧屏上也涌现出了一批以表现幸福为主题的电视剧。《老大的幸福》针对当下消费社会的现状,讲述了一个拯救幸福的故事,诠释了幸福的现实意义。《幸福来敲门》用充满怀旧的色彩讲述了一个温馨而浪漫的中年婚恋故事,诠释了幸福的意义。这两部剧其实质都是对迷失在物欲中的现代人进行的一次精神洗礼。  相似文献   

13.
当今社会,“消费”成了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话题,以至于有的理论家不无夸张地指出,这是一个以“消费”为主题的时代。的确,“消费社会”的到来已经是一种不争的事实,消费文化也随之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它是现代社会发展地结果,甚至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时代语境。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在闲暇时期进城务工,为城市的发展、国家的现代化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也引发了一系列值得大家关注的问题。衣文着重探讨进城务工青年的婚恋问题,通过分析务工青年的婚恋现状、原因,提出对豪,以期对务工青年婚恋问题的解决提供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白雪 《传媒》2020,(10):78-80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进步,新媒体广告的平台运作模式与内容生产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不断改变着受众的信息接收逻辑;而消费社会的形成也在深刻影响着广告受众的行为方式。本文重新审视新媒体语境下广告的社会文化功能,强调广告对文化的推动作用,指出当今新媒体广告发展中存在的文化症候,并建议从三个不同层面进行广告话语体系的建构,旨在营造符合中国国情的广告生态环境,进而提高民族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6.
世贸组织谈判中的文化商品谈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文化产业的基本认识文化产业包括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与文化服务和消费两种形态。文化产业是伴随着世界范围内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当文化产品制造商通过工业方式生产以及利用传媒推销自己的文化产品的时候,或者说文化以市场为依托,通过...  相似文献   

17.
谭丽 《新闻春秋》2023,(6):71-79
20世纪20年代,西方文化进入中国,市场和资本力量的强势崛起使得中国的现代性从早期对民族国家的想象日益嬗变为对都市文化和现代生活的想象,带有现代性印记的“摩登女郎”女性形象应运而生。她们所引领的都市流行风尚通过大众传播媒介成功地在中国动荡年代风靡了整个社会,建构起“摩登时代”的消费主义意识形态,也投射出国人对现代女性以及现代生活的想象。但随着国内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摩登女郎”及其构建的消费文化遭到官方政府和社会舆论不遗余力的围剿,“摩登女郎”被冠以“帝国主义的推销员”与“时髦的叛国者”的罪恶头衔,为都市女性群体的时尚观念以及消费行为强加上一层民族主义的色彩。但“摩登女郎”用消费时尚的行为和言论斥责,对官方政府和社会舆论的规训发起了有力的反击与挑战,洋货入超的贸易数字出现了不降反增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伴随着中国社会加速步入消费主义时代,中国城市文化产业生产模式与影响方式也相应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在以网络为主的新媒体媒介化的强势介入下,现代城市文化生产的消费转型与文化影响的消费升级已成为区域文化发展亟待解决的焦点问题。本文谨以天津地区的文化产业发展新特征为切入点,力图从主体与空间的互动关系中求证媒介景观化策略对促进城市文化消费方面的积极作用与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刘建华 《文化遗产》2017,(1):111-115
在维吾尔族和汉族的民间故事中,异类婚故事资源都极为丰富且影响深远。但我们关于异类婚型民间故事的"概念"大多是建立在汉民族汉文化异类婚故事的基础上,并由此形成一些有关异类婚故事的"刻板印象",而维吾尔族异类婚故事在很多方面却恰恰颠覆了我们对异类婚的"常识性"认识,在婚恋行为本身,婚恋对象、婚恋结局等多方面都与汉民族有很大差异,而这些差异又折射出民族文化特质方面的差异。通过对其进行比较研究,有助于我们从更深层面上认识和发掘两种文化的内蕴及其特质。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消费观与广告欲望书写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主义价值观是在消费社会和消费主义文化中生成的一种消费理念、消费态度与消费倾向.消费主义价值观是与后现代主义联系在一起的,它所表征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消费与消费文化,而是消费主义文化.换言之,这是一种后现代消费观.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当代广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角色,创意技巧与传播策略也越发娴熟.广告作为典型的消费主义文化,自有一套欲望书写逻辑.它一方面迎合当今社会不断膨胀的欲望需求,另一方面也在运用特有的创意策略不断地制造欲望、诱导欲望、传播欲望,不遗余力地鼓动欲望消费,而且每每十分奏效.这也是一些文化批评学者对广告多有不敬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