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哈贝马斯提出的“生活世界”概念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对其理解需要说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兴趣与世界现的关系;第二,哈贝马斯主体问性思维的特征;第三,哈贝马斯社会现的特征;第四,生活世界与诸世界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生活世界”是哈贝马斯社会哲学的中心概念,对其理解是通向哈贝马斯理论的大门。  相似文献   

2.
评析哈贝马斯的交往行动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贝马斯批判的社会哲学是一个复杂的、多层面的“理性联盟系统”。哈贝马斯从自身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观察问题的立场出发,在对胡塞尔生活世界的现象学分析与改造的过程中,突显了理性的现实性;在对伽达默尔语言理解理论的研讨与修正的过程中,突显了理性的批判性;在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的诠译与继承的过程中,突显了理性的重构性,从而在对不同哲学思想观点的取舍抑扬的肯定的否定中,形塑出哈贝马斯以“理解”为核心、语言为本,溶社会批判理论、普遍语用学、社会进化理论为统一构架的“交往行动理论”。  相似文献   

3.
交往行动理论是哈贝马斯的代表作之一。在这本书中,作者介绍了交往理性,和与之相对的认知-工具理性的概念。以及生活世界与系统的世界,这是在两个不同的层两种社会的概念。本文将围绕此两个方面,简单阐释哈贝马斯早期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有着悠久的传统,同时也是贯穿哈贝马斯学术思想发展始终的一个概念。他的前期市民社会理论主要探讨了公共领域发展演变的历史进程,并据此展开对资本主义现实的猛烈批判。后期理论中,随着系统与生活世界范式引入和对系统入侵导致“生活世界殖民化”的分析,哈贝马斯通过普遍语用学建构的交往行动理论论述了晚期资本主义生活世界的重建,并以此为基础构筑了他的话语民主式的激进民主政治理想。然而,他的市民社会理论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影响它的现实效度。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通过对生活世界理性化过程的讨论指出了现代社会面临的危机。传统社会生活世界所具有的知识和信念在现代社会失去了作用,这导致人们进行沟通行动时,在有效性和事实性之间产生了张力。哈氏通过分析法律的有效性和事实性,为现代社会人们的理性沟通找到一条解释之策略,以法律作为沟通的媒介重新融合了规范秩序的有效性和事实性。  相似文献   

6.
哈贝马斯根据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新变化,对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进行了重建。他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理论,提出要用劳动和社会交往代替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作为社会动力系统,用生活世界和系统代替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为社会进化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学习机制为基础的社会发展动力理论。但他的重建是建立在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理论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误解和曲解的基础上的,最终背离了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哈贝马斯“生活世界殖民化”理论的提出及形成过程,对哈贝马斯为解决“生活世界殖民化”问题所提出的交往行动方案进行了评价;指出这一理论在认识现代西方社会症候中的重要意义,同时批判了哈贝马斯交往理性中存在着过于夸大语言作用的倾向,以及偏于理论理性而弱于实践理性的不足;主张引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实践观,丰富、发展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从而既科学地解释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  相似文献   

8.
哈贝马斯是当代著名思想家,他在与罗尔斯的辩争中发展和完善了自己的正义思想。与罗尔斯以“原初状态”为前提、以政治正义为本质、以自由平等为核心的正义理论不同,哈贝马斯立足于理想的市民社会和生活世界之背景,以社会交往和主体间性学说为理论基础,提出和论证了以“理想语境”为前提、以程序正义为本质、以“合法性”为核心内容的正义学说,期冀通过人们之间的理性商谈这种合理程序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鉴于我国社会目前亟需解决的社会不公问题,对哈贝马斯正义理论的研究可为我国政治、法律和社会制度建设以及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提供重要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哈贝马斯的商谈伦理是因应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合法化危机而提出的。一方面,哈贝马斯一直强调自己的理论有着极强的实践关怀,是一种"后形而上学"的理论范式;但是另一方面,他仍然受到许多经验主义者及实证研究者的批评与挑战。为了让规范性的哲学理论同政治社会实践相结合,构建让两者相互对话的中程理论就显得十分必要。晚近以来对此问题进行的各种社会科学实证研究都可以视为化解理论与实践的张力、构建二者之间的中程理论的探索。在关于商谈伦理的哲学研究和社会科学实证研究之间,以及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之间,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张力,这些张力需要通过拓展不同学科的方法论视野来克服。  相似文献   

10.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自称是对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可以解决晚期资本主义生活世界殖民化的危机。哈贝马斯重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框架,并对马克思生产范式理论进行了批判。从哈贝马斯对马克思的批判的解读以及哈贝马斯交往范式与马克思生产范式的对比中,可以看出哈贝马斯的批判理论从根本上说是对历史唯物主义学术路径的倒退。  相似文献   

11.
"生活世界"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它为哈氏的整个理论大厦提供了一个基石。但这种基石却是虚幻飘渺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中所说的"交往"相异甚至相反的交往。从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抗拮的角度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进行反思,是走出理论与现实的悖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2.
“生活世界“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它为哈氏的整个理论大厦提供了一个基石。但这种基石却是虚幻飘渺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中所说的“交往“相异甚至相反的交往。从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抗拮的角度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进行反思,是走出理论与现实的悖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3.
理论探索和实践的偏颇,使得大学生的生活世界和意义世界长期疏离,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对的是一个生活世界与意义世界相互联结的世界。只有客观审视大学生两个世界之间彼此联结的内在张力结构,保持两者恰当的和谐,才能发挥教育的真正作用,帮助大学生从生活世界提升到意义世界。社会理论中的文化缓冲带理论和哲学、教育学中的常人、真人理论,给我们打开了一个联结两个世界的理论和实践的别样通道,推进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变革和转向。  相似文献   

14.
“生活世界”是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的一个基本概念,它为哈氏的整个理论大厦提供了一个基石。但这种基石却是虚幻飘渺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中所说的“交往”相异甚至相反的交往。从理想与现实、理论与实践的抗拮的角度对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进行反思,是走出理论与现实的悖论的第一步。  相似文献   

15.
哈贝马斯的“生活世界殖民化”是对现代社会各种弊端进行病理性分析的著名论断。他通过改造“生活世界”的概念及分析其结构功能,探讨“生活世界殖民化”的原因和解决途径,立足于在交往合理化中实现“生活世界的合理化”,解决现代社会危机。其思想的理论贡献和理论缺陷同在。  相似文献   

16.
论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合理化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哈贝马斯认为,生活世界殖民化是晚期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病症。克服生活世界殖民化现象的根本办法是实现交往行为的合理化。实现交往行为合理化有三条基本途径:一是选择恰当的语言进行对话;二是承认和遵循共同的规范标准;三是建立话语民主的社会。哈贝马斯的理论对应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些问题具有启示性。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生活的经济化与社会文化认同之间的不协调,致使在当前社会思想问题复杂化、矛盾化的状态之下,找到一个理论的支撑进行分析尤其显得必要。哈贝马斯合法化危机理论为分析当前我国社会思想状况提供了一种理论的视角和思维方式。合法性具有与当前社会生活系统紧密联系的指导性价值:其理论上的价值表现在合法性是分析社会思想状况以及社会建设中的系统危机、分析社会结构矛盾、整合社会系统、促进社会系统的合法化提供思维方式和理论视角;其实践价值表现在合法性是指导社会结构整合的一个理论工具,在对行政系统制定法律法规,促使政治、经济的文化认同,促使社会产生共同的文化精神,避免和解决合法化危机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实践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哈贝马斯把公共领域描绘为与政治系统、生活世界和市民社会依次对应的"共振板"、"交往网络"和"围墙内空间"。公共领域发生作用的基本方式是察觉和影响。在一定的宪法和法律框架下,公共领域与政治系统处于静止的(相对的)平衡状态;相反,当宪法和法律出现危机时,公共领域中的权威性结构便被激发、震荡起来,于是事实性与规范性之间的张力的平衡被打破,它在同政治系统的斗争中捍卫、扩张自己的权益,并且开始对平时习焉不察的宪法体系进行重新诠释和重构。  相似文献   

19.
德里达和哈贝马斯的解释学思想透现出后现代主义的解构思潮和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之间的张力。而另外两位哲学家波普尔和伽达默尔的思想也颇具特色,波普尔的证伪主义思想显示出另一类的历史偶因论视角,至于伽达默尔的解释学思想则是无批判和反认识论的。由此,哈贝马斯在与德里达、波普尔以及伽达默尔的对话中得出合理性理解是可能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哈贝马斯并不是停留于简单的"接着"法兰克福学派的技术理性分析逻辑视角,而是在对技术理性批判的同时,对这种批判理论自身的合法性进行了更深层次的论证,不仅提出了批判理论的合法性问题,而且也提出了基于合法性基础上的正当性问题。哈氏的理论显示出了与该学派的老一代理论家之间的理论张力,强调进行社会批判之前先要反思批判理论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