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谢捷 《新闻爱好者》2011,(1):126-127
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早期,在美国南方的清教传统以及种族主义、奴隶制度等造成的世俗观念的重压之下,没落贵族爱米丽的爱情之路遍布荆棘。青年时代。因父命难违而错失许多恋爱良机:父亲死后,她勇于蔑视世俗,爱恋北方佬却遭到镇上人的种种阻挠;中年乃至老年,爱米丽在对爱情绝望之余,亲手毒杀了情人,而后厮守死尸四十年。她的爱情悲剧不是个人的、偶然的,而是那个时代的必然产物。本文旨在通过解读主人公爱米丽的爱情悲剧,帮助读者透彻地理解作者福克纳对人性的鞭挞、对南方清教传统的谴责以及对爱米丽深深的同情。  相似文献   

2.
王少华 《档案》2017,(8):27-31
在《聊斋志异》中,《连城》是一篇颇为耐读的小说,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小说通篇洋溢着"知己之爱"。尽管从蒲松龄提出这一命题三百多年来,各种解释解说众多,但大家一致认为小说描写和歌颂的是男女之间置生死于外的"知己之爱"。也就是这种爱情可以为之生,为之死,也可以为之死而复生。在小说中,作者用传奇手法写志怪内容,具体地描写了乔生和连城爱情的曲折发展过程,在人物思想、性格的发掘上表现出很高的艺术张力。  相似文献   

3.
《今传媒》1995,(4)
做‘爱的天使’──漫话《当代青年》“爱情,婚姻,家庭”专栏邝彩琴我从1985年起主持《当代青年》“爱情、婚姻、家庭”专拦已整整10年了。有人开玩笑,说我“爱”得执着,“爱”得专一。真实,并不是我多么有能耐,而是这个栏目使我幸运地面对了数十万名热情、宽...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在这个情感贬值、闪婚成风的年代,不少年轻人把爱情当作快餐,追求速食消费,闪婚闪离,爱情在很多人眼里越来越廉价,这使得很多人"不敢相信爱情了"。而作家千寻千寻则说,最廉价的其实也是最奢侈的,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获得一份真挚的爱  相似文献   

5.
每个人都渴望年轻的时候拥有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年老的时候有白头偕老的人在身旁。爱情和婚姻不同:两个人相爱,你爱我,我爱你,就OK;而婚姻则不然,明明相爱的夫妻,有时候谁都没错,而婚姻本身却错了。从爱情到婚姻,我们如何才能在漫长岁月里保持爱的恒久温度呢?这可真是个难题!  相似文献   

6.
最风情万种的宝石碧玺:以多达15种以上的多彩颜色,被宝石界奉为大自然中"最风情万种的宝石",在欧美时尚界,成为最能彰显女性魅力的"最摄人心魄"之石爱情佑护石碧玺灵性非凡,是生命中的"爱情佑护石".漫漫人生路,碧玺以它的坚贞与纯洁,为爱"保驾护航",直到地老天荒。  相似文献   

7.
爱国篇     
我们爱我们的民族,这是我们自信心的源泉。──周恩来锦锈河山收拾好,万民尽作主人翁。──朱德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爱国篇@春民  相似文献   

8.
爱情始终是现代女性诗歌中压倒一切的、永恒而神圣的话题.本文就现代女性诗歌对爱的抒情作了一番观照.论述了从草创新诗起至20世纪末,女性诗歌对爱的抒唱由情爱转向性爱,最终深化为创造的过程.对现代女性诗歌中的爱情话题作了较为深入的剖析,阐述了女性的爱是"女人生命整个的存在",女性的爱的终极境界是"母性创造".  相似文献   

9.
"爱"和"爱情"难道是不一样的吗?对,不要疑惑,"爱"和"爱情"的确是不一样的——如果你将前者当作动词把后者当作形容词看的话。某天我收到一封邮件,写信的女人讲述她这样一件事情:她和男友相恋八年,男友在国外,她常常疑虑,时间和空间的  相似文献   

10.
神秘莫测的爱情之花开在“玫瑰之约”的土地上的时候,男女私情从含蓄走向了公开。以此节目为媒介,嘉宾、主持人、亲友团乃至场外的观众体面面尽情地陷入了一种狂欢气氛中。“攻瑰之约”是爱情与人性的狂欢节。  相似文献   

11.
《朗读者》讲述了一个不伦的情爱故事,朗读是其中的重要装置。通过男女主人公--一个朗读者的情爱纠葛,作者本哈德·施林克不仅对历史真相和复杂的人性予以揭示,也对朗读与爱情、阅读与成长、阅读与思考、阅读与救赎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思考,并向我们揭示了"阅读是击破我们心中冰海的利斧"。  相似文献   

12.
在普鲁斯特看来,艺术仅仅利用人的思想和逝去的时间作素材,为死去的爱情建立起不朽的墓碑。所以法国的普鲁斯特是小说大师。而爱情在柳鸣九则同时被赋预备种各样个性较强烈的存在形态,即他所说的“情态”,因此中国的柳鸣九是学者,是诗人哲学家。然而不论本书所收录的“从文艺复兴到本世纪世界最有影响的优秀爱情小说(中、短篇)44篇”所展示的千姿百态、五彩纷呈的男女情爱如何。或者那一篇篇出自著名外国文学专家柳鸣九先生笔下对“高雅之爱、风尘之爱、肉欲之爱……”的独到的鉴评文字如何,我们从始至终都能感觉到那种“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皮胜 《出版视野》2009,(2):35-35
留人间几回爱,迎浮生千重变,爱情的霍乱时代来了。红尘中历劫的男女都在一重重情爱魔障中修炼成精,天后亦唱,“爱情是一场战争,我们没有流血,却都已经牺牲”。无怪乎苏芩这本《爱情医生》甫一面世,就让红男绿女们心中炸开了锅。  相似文献   

14.
七夕书单     
《全国新书目》2023,(8):108-111
小时候总以为爱情就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完美,长大了才知道爱情不是遗世独立的空中楼阁,而是现实又具体的反复磨合。人心有多复杂,爱情就有多复杂。我们理应追求的不是一时的恋爱感觉,而是一段健康的恋爱关系,可恋爱这门选修课从来没有人来教,爱与被爱只能自己摸索。好在我们还能从书里一览爱情百态,去观察、去感受、去领悟。  相似文献   

15.
上架新书     
正《唯爱不别离》人气作者苏寞暌违四年全新力作;他是最年轻的医学博士和高智商法医,她是独自疗伤寻找真相的落难千金。"我不相信爱情,可是,我相信你。"当一切尘埃落定,唯有你,唯有爱,不曾远离。三年前,一场爆炸案令她失去双亲,她积极治疗心理创伤,并得到一个名叫Arthur的网友的帮助。她中断学业考取法医,想要亲手找出当年爆炸案的制造者暗花。他是最年轻的高智商法医,是局里的"高岭之花"。初次  相似文献   

16.
受新闻是"事学"的观念影响,不少新闻记者认为塑造人物是文学的任务,而非新闻的份内之职。新闻记者作为社会的良心,不能拒绝关注人与人性,透视人的性格与内心世界,塑造时代典型人物,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录者和见证人。同样,新闻内容和形式的固化是与新闻的本质内涵相悖逆的,大量重复性的程式化报道不仅令受众大倒胃口,也使新闻的创新意识严重退化,因而新闻写作不能囿于既定程式,而是从内容到形式都适用文学的陌生化原则。  相似文献   

17.
"我爱你"是人间最美好的语言.恋人之间一句"我爱你",常常是情感升温的开始.夫妻之间一句"我爱你",往往是爱情保鲜的秘方.游子遥望故乡一句"我爱你",那是绿叶对根的情意.父母对子女说一声"我爱你",那是给孩子注入成长的"维生素",或者是孩子事业成功的"催化剂".然而,子女对父母说一声"我爱你",那又会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年近八旬的张伯海先生,与中国杂志相知相伴走过了近半个世纪,中国杂志界每一点微小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光,他是中国杂志走向市场最重要的见证人,是中国杂志与世界对话的直接促成者。2011年元月,恰逢"十二五"规划开局伊始,《编辑之友》走近张伯海先生,倾听他对中国杂志的爱与希望。  相似文献   

19.
正《有生之年遇见你》是一本让人迷醉的书,这是我2011年策划的第一本爱情小说,从策划包装到书的内容都是我满意的一本爱情小说,也是受朋友们赞誉比较多的一本爱情小说。以这本爱情小说为起点,我策划的爱情小说书渐渐形成一个爱情小说系列:《如果爱情可以转弯》《爱情不设房》《亲爱的,让我们谈情说爱》《忍住不说我爱你》《如果,我说我爱你》……《有生之年遇见你》这本书很"虐心",你读着难受,却丢不掉,你会强  相似文献   

20.
白芳 《出版广角》2017,(21):84-86
《夜色人生》可以看作丹尼斯·勒翰的集大成之作,小说在强烈的戏剧冲突和复杂的情感纠葛之外,还呈现了罕见的史诗色彩和人性深度.文章从人物命运、爱情书写、人性剖析三个角度探讨《夜色人生》的出版价值与出版意义,具有现实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