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刘亚萍 《青年记者》2009,(18):38-39
当前媒体竞争激烈,传媒在市场化过程中受自身利益的驱使,报道上有迎合受众消费需要,降低报道品格的倾向,在都市类媒体上表现突出。党报虽然保持着严肃的风格,但对一些事件的报道过于严肃而使新闻看起来太硬,折射出人文关怀的缺失。而中国青年报的《冰点》周刊能得到读者的广泛关注,得益于其无论是选题,还是采写方式和记者的职业素养都对人文关怀这一内涵做了深刻诠释,这为其他媒体提供了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2.
2004年6月16日,《南方周末》报系下的第二份杂志《南方人物周刊》印着张曼玉阳光灿烂的笑容,走上了大街小巷。这份以“记录我们的命运”为己任的新闻时政类杂志的诞生,预示着我国纸质媒体市场上此类周刊的进一步细分。《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新周刊》、《新民周  相似文献   

3.
申健 《传媒观察》2007,(2):62-62
报业竞争日益加剧,尤其在都市类报纸的强力冲击下,地市级党报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为了争夺更多的读者群,争夺更多的广告资源,地市级党报纷纷设置了《财富》、《文化》、《教育》、《房产》等多种多样的周刊。与80年代末兴起的周末版、星期刊热相比,现在的地市级党报周刊品种更多,分类更细,并逐渐向行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兴媒体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对传统的纸质媒体提出了极大的挑战。特别是地市一级的党报,面临的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如何才能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和上一级党报不断延伸的触角的挤压下,立足本土,办出一张具有地方特色,深受广大读者喜爱的报纸来?2004年1月《长治日报》创办了四份周刊:《经济周刊》、《人才周刊》、...  相似文献   

5.
2001年新年前后,伴随着世纪的交迭,以《人民日报》、《解放日报》为代表,国内数十家党报进行了改版尝试。不同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周刊热”与90年代中后期的“扩版热”,这一次党报的改版风潮解决的是电子媒介,如网络、电视对纸质媒体的速度挑战以及都市新闻纸对党的机关报的市场挑战。  相似文献   

6.
从“周刊”的视角看,福建有《闽北日报》的《武夷周刊》,《闽西日报》的《生活专刊》,《闽南日报》的《周末》和《闽东日报》的《星期刊》等。新时期最能反映报纸变化的是周刊,即每周一期的专刊副刊。它与每天滚动的新闻版面形成报纸的两翼,以其雅俗共赏的品质,加大了新闻纸的阅读密度,拓宽了辐射面,使区别于网络的纸质媒体有了新的阅读张力。  相似文献   

7.
《传媒》2006,(11):39-39
“1+X”的媒体组合模式 《精品购物指南》坚持以敏锐、独特的视角报道时尚消费动向,倡导积极、健康、高品位的生活方式。《精品购物指南》的独特定位开辟了独有的读者细分市场,与大众新闻类报纸、专业类报纸的读者交叉率极低,具有明显的市场独占性。基于这一优势,《精品购物指南》向合作伙伴提出了“1+X”的媒体组合模式:“1份《精品购物指南》+任意都市类日报”将为客户赢得整个北京市场。  相似文献   

8.
客观地说,在生活服务类报纸还没有大量出现的时候,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的“周末”版面曾经有效地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为报纸扩大影响和赢得广告客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后来随着许多市场类报纸和其他新兴媒体出现,风光不再,在“天天周末”的口号下,大多报纸纷纷取消周末版。近几年,随着《南方周末》、《新周报》、《中国新闻周刊》、《三联生活周刊》、《凤凰周刊》、《南方人物周刊》等周报和周刊的蓬勃发展。又有诸多报纸重新开设周末版,在新疆,《新疆都市报》的《第六天》,《乌鲁木齐晚报》的《法制周末》推出后都有不错的口碑。  相似文献   

9.
方东华 《新闻实践》2005,(10):48-50
人民日报《经济周刊》至今已走过7个年头。它以敏锐的触角,捕捉热点并强化对热点的剖析和引导,充分发挥了党报经济新闻的权威性;以充满思辩的色彩、多维的视野,注重前瞻性,充分体现了党报经济报道的深度优势;以贴近读者、服务读者和人文关怀,实践了“三贴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期刊同质化严重的今天,《三联生活周刊))找准自己的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性格。紧迫热点,深度剖析,把握平衡,举重若轻,凭借自己独特的风格,《三联生活周刊》快速发展,赢得市场。  相似文献   

11.
韩阳 《出版参考》2005,(9X):20-20
在采访朱伟之前,记者走访了北京59个书报亭,做了一个小型市场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购买《三联生活周刊》的读者绝大多数是50岁以下的女性,与同类杂志《中国新闻周刊》、《瞭望东方周刊》等相比,《三联生活周刊》的定价最高,但销售却是最好的。带着这些调查结果,记者开始了与朱伟的交谈。  相似文献   

12.
王晓宁 《青年记者》2002,(12):28-28
作为党和人民喉舌的地市党报,如何在新的环境下一方面积极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另一方面增加可读性,增强亲和力,更好地吸引读者?这一直是党报近年来探索和研究的课题,泰安日报《社会周刊》从2000年底创刊就着手进行有益的尝试。从已出版的80余期报纸来看,由于其定位准确、内容广泛、题材多样、贴近群众,受到读者欢迎,起到了较好的宣传和鼓舞作用。  相似文献   

13.
《哈尔滨日报》是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的龙头报纸。近年来,哈尔滨日报报业集团一直致力于探索党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定位和市场化运营的问题,确定《哈尔滨日报》必须从都市主流媒体的市场定位出发,认真研究代表主流社会意识、传递主流社会声音、体现主流社会价值取向、实现主流社会舆论导向的社会功能。《哈尔滨日报·新闻周刊》在主流媒体的市场定位下,近年来在组织具有影响力和针对性的读者参与性活动,提升党报亲和力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4.
《中国记者》2015,(3):9
2月9日,人民网研究院发布2014中国媒体移动传播指数报告:《人民日报》《南方周末》《广州日报》位列中国报纸移动传播百强榜前三甲,《都市快报》《参考消息》列第四、第五位。《中国新闻周刊》《读者》《南都娱乐周刊》位列中国杂志移动传播百强榜前三甲。根据报告,以市场为导向的都市类报纸,在百强榜中有66家,占六成以上,是媒体移动传播的中坚力量。党报类、专业行业类报纸数量变化不大,分别有18家、16家,占比18%、16%。  相似文献   

15.
陈文耀 《新闻爱好者》2010,(11):110-111
《大众生活》周刊是中国著名的新闻出版家邹韬奋继《生活》周刊后,创办的第二份以推动民族解放运动为主的时事性周刊。值得注意的是,《大众生活》在当时因为极具特色的内容,震惊寰宇,销售量高达20万份,创我国杂志发行的最高记录。本文将以内容分析的方法分析《大众生活》周刊,从而论述这份极具民族影响力的周刊的内容特色,并从中提取一些对当今报业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在经历了数十年“一枝独秀”的风光后,全国的广电报呈现集体乏力之势。这有其客观因素,从格局上看,日报与周报在打了十几年的仗后,日报军团以“数”取胜,仅仅在杭州,报摊上摆着数十种本地报纸中,口报就占了七、八成,近年来快速扩张的日报拉拢了一大批周报阅读群体;另外,即使在周报市场上,广电报原来的优势也荡然无存,因为依托日报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来的周刊,如《今日早报》的“城市假日”、《都市快报》的“都市消费”、《钱江晚报》的“生活家”,走的都是广电报的家庭生活服务类路线,  相似文献   

17.
当 前 ,大众传播媒介的竞争日渐激烈 ,其竞争焦点是争夺受众 ,占有市场。许多媒介为了占有市场 ,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的受众 ;投巨资办特色节目或专刊、周刊等。作为中等城市党报 ,由于是区域性报纸 ,发行大部分在本地。她争夺受众的关键是 ,以丰富多彩的内容吸引读者。这就要求编辑部在办好新闻版的同时 ,以特色周刊争夺更多的受众。许多报社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如“生活”、“美食”、“旅游”、“收藏”、“东风”、“财富”等周刊 ,引得这些层面的读者关注周刊 ,参与周刊。办好特色周刊首先要找准定位 ,找准自己的受众 ,对开…  相似文献   

18.
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南方周末》以一种完全不同于其他媒体的姿态出现在舞台上,它以满足读者的需求来定位自身,从而开创了周刊发展的新局面。一时间,周刊成了媒体中的宠儿。 随后《粤港周末》、《羊城晚报》新闻周刊、《上海壹周刊》等全国各地的周刊如雨后春笋般诞生和发展了起来。这些周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尝试根据美国《时代》周刊所属的时代公司前后六任总编辑的理念和作为,来分析《时代》83年来的发展变迁历程,将这个常盛不衰的历程划分为大致均等的两个时期,即前40年的卢斯时期和后40年的后卢斯时期,其间经历了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的兴起和冲击,以及新闻媒体公司化、集团化的影响。作者发现,《时代》在开创和引领全球新闻杂志新时代的同时,对传统新闻价值观既有继承,也有一定程度的颠覆,数十年后又有某种复归。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生活? 1999年春,我接手《襄樊日报经济周刊》生活版的编辑工作后,一直都在苦苦思索这个问题。现今业界竞争异常激烈,各家媒体为赢得读者,相继都开辟了生活类栏目,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异彩纷呈。例如中央电视台《生活》栏目,其它媒体的“百姓创业”、“帮你打听”等林林总总的栏目,仅本社就有晚报的生活服务专版、日报的“晓慧看生活”专栏等等,那么经济周刊的生活定位应该是怎样的呢?如何在夹缝中寻找一方豁亮的天空? 选择百姓身边的话题。一张报纸办得如何,是否为读者喜闻乐见是报纸的生命和根本。以往,读者对报纸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