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奇联欣赏     
【上联】:袁世凯千古。【下联】:中国人民万岁。此联可曰“绝情对”。上联“袁世凯”三个字,下联“中国人民”四个字。在对联里这叫对不上。寓意袁世凯对不起中国人民。【上联】:洞庭天下水。【下联】:岳阳天下楼。此联为反传统联。重叠用了两个“天下”,看似违反对联规则,实则是一大妙笔。它使楼与湖更为突出,是一种积极的修辞手法。  相似文献   

2.
关于数字联,有这样一个传说:北宋时苏轼与两个学友一起到九江的二门赶考,因为水灾误了时辰,考场的门卫就出了副对联难为他们。上联是:“一叶小舟,载着二三位考官,走了四五六日水路,七颠八倒,到九江,十分来迟。”苏东坡不假思索对出下联:“十年寒窗,读了九八卷诗书,赶过七六五个考场,四番三往,到二门,一定要进。”上联由“一”而“十”,下联由“十”而“一”,组合奇妙,富有奇趣。中国历代皇帝中,清朝乾隆皇帝可谓“风流天子”。他酷爱吟诗,也喜对联艺术。相传,有一年,乾隆在游山玩水时即兴出了句上联:“一掌擎天,五指三长两短。”才子阮云对…  相似文献   

3.
1916年4月,孙中山与宋庆龄婚后半年的一天傍晚,他俩到公园里散步,谈论着讨伐袁世凯的事情。宋庆龄兴致勃勃地说:“逸仙,我想起了一个讨袁对子的上联,你能续个下联吗?”孙中山微笑着说:“庆龄,你居然仿效苏小妹三考新郎来了。好,请读出你的上联来。” 宋庆龄吟了上联:“或入园中逐出老袁还我国。”  相似文献   

4.
回文对传说有一次乾隆皇帝出巡,和大臣纪晓岚来到大佛寺旁的一家酒楼。乾隆举目一望,酒楼匾牌上书“天然居”三个大字,于是随口吟出一个上联:“客上天然居,居然天上客。”这上联的后半部分,即是把前半部分几个字倒过来,要对出类似的回文下联,颇有难度。不过纪晓岚看了一眼近在咫尺的大佛寺,还是马上就吟出了下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在纪晓岚对的下联中,有两个“过”字,它们的意思相同吗?你能不能分别解释一下?  相似文献   

5.
《家教世界》2013,(Z1):76
苏东坡在历史上,有一桩"智退辽使"的美事,至今还常被人津津乐道。宋朝神宗时,邻邦辽国强大,宋朝每年要向辽进贡大批的黄金、丝帛以保和平。但辽国在文化上和宋朝相比,还是落后很多的,所以辽主耶律洪基很不服气,总想在这方面再压过宋朝才好。于是在一次遣使来宋朝索取贡品时,就出了个奇招。辽使在奏完正事后,便对神宗说道:"俺辽国与宋互为友好,不在战场上分胜负,但如能在诗文上较长短,也属美事。俺国有副对联,现在先呈上上联,请贵国对答,  相似文献   

6.
《老年教育》2009,(9):40-40
据传说,北宋时的苏东坡,有一年与家人中秋赏月至夜半,吟出一上联,“半夜二更半”,要三个儿子对出下联。虽然只有五个字,难度却很大,首尾必须同字,前后意思要一样。结果第三个儿子苏过最聪明,对曰:“中秋八月中”。  相似文献   

7.
清朝末年,八国联军入侵中国。有个洋鬼子嘲笑当时的清政府无能,就写了副对联,上联说:“琴瑟琵琶,八大王单戈对战”。他这个上联是很有名堂的!前四个字“琴瑟琵琶”,共有八个“王”字,其实就是暗指入侵的八同联军;而“战”的繁体字左边是一个“单”,右边是一个“戈”。“单戈对战”,实际上是蔑视中国人毫无回手之力。  相似文献   

8.
熊希龄妙对     
清朝光绪年间,湖南湘西凤凰山城,有个机智过人很有才气的孩童叫熊希龄,小小年纪因为善于赋诗吟对,得了“湖南神童”的雅号。熊希龄考取秀才后,更加勤奋好学。有一次,先生出了一个上联,要求学生对下联。上联是:“栽数盆花,探春秋消息。”  相似文献   

9.
据说有人出了一个上联“孔明诸葛亮”,但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下联,因为这句上联既包含了诸葛亮的名和字,又有很明确的含义。后来有人注意到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字畹华,灵机一动,对出了下联:“畹华梅兰芳”,巧妙至极。这种对联就是对联的一种——人名对, 因为人名对用的人名大多都是名  相似文献   

10.
“析字联”是对联中的奇葩,曲折有致,妙趣横生。现摘录几则,以飨读者。1.从前有个叫贾席珍的, 是陈家颜的私塾先生。平时二人相处十分融洽,有时也爱开个玩笑。一日,陈家颜忽出一联: 贾席珍失去宝贝珍珠方为西席贾不愧为陈的老师,当即对出下联: 陈家颜丢掉耳朵颜面才是东家上联“贾席珍”三字去“贾”之“贝”和“珍”字刚好是“西席”,下联“陈家颜”去“陈”之“耳”和“颜”字,也正是“东家”, 此联对仗工巧,极有趣味。2.据说康熙皇帝是位制析字联的高手。一次他与一和尚一起饮酒,酒至酣时,突然拟一上联: 山石岩下古木枯此木是柴  相似文献   

11.
智慧加油站     
改革开放后,某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记者到该村采访,找来四位老农座谈。记者问:“大伯,你们以前的生活怎样?” 一老农在纸上写了这样一副对联: 上联:二三四五 下联:六七八九 记者一看,上联下联都是数字,而从1到10这十个数字中,上联缺“一”,下联少“十”,  相似文献   

12.
对联退兵相传,明朝末年,北方边关有一外族番邦兴兵犯境,统帅叫做张斌。他自恃文武双全,先派一使者给明朝守关将领送了一个上联,并扬言,如果有人对得出下联,他将自动退兵。上联是:“弓长张,文武斌,张斌元帅,统帅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明朝守关文武官员,一个个都在搜肠刮肚寻思如何对下联。最  相似文献   

13.
先说一副对联:旧时候有位穷人,大年三十无米上灶,于气愤中在门框上画了副对联,上联是: “????????”,下联是:“!!!!!!!!”,横批是: “…………”其中上联的八个问号意在“问天问地,问贫富怎么如此不均”;下联的八个叹号意在“叹己叹人,  相似文献   

14.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金康和古龙这两位武侠小说的大师吧?他们写下了许多胜炙人口的武侠小说.但你们也许不知道发生在他们两人之间的一段趣闻:有一次,古龙给金店送去一副对联的上联:“冰比冰水冰.”但金康认为此联不通,因而没有对下联.学了热现象后,你们能为他们评判一下是非吗?首先看一看这句上联的意思:第一个“冰”字显然指冰块,“冰水”当然是指冰水混合物,而最后一个“冰”字应该是寒冷的意思.所以这句上联是说:冰比冰水混合物更迭(温度更低).如果你们同意这样的解释,那么我们就用热现象的知识剖析一下.一、冰的温…  相似文献   

15.
1953年,以钱三强为团长的中国科学院考察团出国访问。出访成员有华罗庚、张钰哲、赵九章、何祚庥、贝时璋、吕叔湘等知名学者。途中闲暇无事,专家教授们自然是谈天说地,论古道今。兴头上,华罗庚即景生情,出了一则上联“三强韩魏赵”,求对下联。“三强”说的是战国时期的韩、魏、赵三个诸侯国,又巧妙嵌入了考察团团长钱三强的名字。这副上联要求下联不仅要解决数字联中难对的困难,而且要在下联中嵌入一位科学家的名字。因此要对出这么一个下联,的确有一定的难度,不是那么好对的。同行的专家学者们大费周折,也没对得出。解铃还须系铃人。过了…  相似文献   

16.
现行统编教材高中第二册逻辑知识短文的假言判断,把“没有……没有”、“不……不”作为必要条件(见该书51页),我认为这是充分条件,不是必要条件。原因有三:1、从联词的关系看,充分条件一般用“如果……就”等表示,必要条件一般用“只有……才”等表示,没有联词的假言判断,一般可以加上联词。“没有……没有”、“不……不”这两种格式,只能加上充分条件的联  相似文献   

17.
教材中谈到了对联常识,并说明了对联的基本特征,其中的第六个特征是“意义相关”。但是,有一种“无情对”,情况却很特殊。所谓“无情对”是只讲究上下联字词相对,内容却可以“风马牛不相及”。更多的“无情对”是让单个字词对“对相”,故意把上下联整句话的结构弄“乱套”。旧上海,一家报纸用高奖金出上联“五月黄梅天”  相似文献   

18.
“名”教 1945年,林伯渠的小儿子6岁,要上学了。林老对儿子说:“上学,该有个地道的名字,我看你就叫‘用三’吧!”儿子百思不得其解,林老语重心长地解释道:“‘用三’者,三用也,即用脑想问题,用手造机器,用足踏实地!”“联”教明朝著名文学家和书画家徐渭,晚年曾撰写一副令人费解的家教奇联:“好(hǎo)读书,不好(hào)读书;好(hào)读书,不好(hǎo)读书。”此联妙在一个“好”字,语意双关,耐人寻味。上联说,少年时期正是读书好时光,可惜不知读书的重要,不喜欢读书。下联说,年纪大了,懂得读书的重要,想好好读点书,可是老眼昏花,力不从心,已经不能好好读书了。徐渭意在告诫儿孙后辈要珍惜时间,趁早好好读  相似文献   

19.
1.重庆上联:朝天门喜迎天下客。天津下联:塘沽港笑纳万国风。2.内蒙古上联:碧草毡房,春风马背牛羊壮。黑龙江下联:苍松雪岭,沃野龙江豆谷香。3.西藏上联:雪域春秋“扎西德勒”。新疆下联:天山南北“乌鲁木齐”。4.广东上联:南海风情,讲述春天故事。广西下联:漓江水碧,飘来三姐新歌。5.山东上联:孔子仁,关公义,人文典范。山西下联:泰山日,壶口烟,天地奇观。6.河北上联:万里长城山海关,龙头为首。河南下联:独门绝技少林寺,天下无双。7.吉林上联:车轮飞转东西南北追风去。辽宁下联:钢水奔腾春夏秋冬入眼来。8.浙江上联:饮龙井茶,品江南丝竹。江…  相似文献   

20.
一副对联,善用文字技巧使人觉得巧妙新奇,谓之“巧对”。若上联出得极难对出,而对句又无与伦比.就是“绝对”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