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 ,我们看到了一位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 ,而又以读书人自居的被人称作“孔乙己”的人物。他出现在鲁镇的咸亨酒店 ,并且总是混在“站着喝酒”的“短衣帮”中 ,是他们之中“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对他的分析可以说太多了 ,我只想运用换位法 ,从另一个角度再来审视一下孔乙己。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寻口酒喝借以麻醉自己那失落的灵魂吗 ?封建科举制度曾经摧残了他的肉体与灵魂 ,他要在这小小的咸亨酒店寻求些什么 ?孔乙己生存的社会 ,“长衫”与“短衣”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孔乙己既然科举失落 ,就不能够与长衫为伍。可…  相似文献   

2.
在鲁迅的小说《孔乙己》中,我们看到了一位怀着科举失败的隐痛,而又以读书人自居的被人称作“孔乙已”的人物。他出现在鲁镇的咸亨酒店,并且总是混在“站着喝酒”的“短衣帮”中。是他们之中“穿长衫的唯一的人”。对他的分析可以说太多了.我只想运用换位法,从另一个角度再来审视一下孔乙己。孔乙己到咸亨酒店仅仅是寻口酒喝借以麻醉自己那失落的灵魂吗?封建科举制度曾经摧残了他的肉体与灵魂。他要在这小小的成亨酒店寻求些什么?  相似文献   

3.
揣摩     
《孔乙己》用的是第一人称写法。可是篇中的“我”是咸亨酒店的小伙计,并非鲁迅自己,咱们确切知道鲁迅幼年没当过酒店小伙计,这就可以提出个问题:鲁迅为什么要假托这个小伙计,让这个小伙计说孔乙己的故事呢? 大概鲁迅要用最简要的方法,把孔乙己活动的范围限制在酒店里,只从孔乙己到酒店喝酒这件事上表现孔乙己。那么,能在篇中充当“我”的惟有在场的人。在场的人有孔乙己,有掌柜,有其他酒客,都可以充当篇中的“我”,但是都不合鲁迅的需要,因为他们都是被观察被描写的对象。对于这些对象,须有一个观察他们的人。于是假托一个在场的小伙计,让他来说孔乙己的故事。小伙计说的只限于他在酒店里的所见所闻,可是,如果咱们仔细揣  相似文献   

4.
初读《孔乙己》,觉得鲁迅先生让孔乙己扮演了一个“小丑”的角色:孔乙己死要面子,是咸亨酒店中“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迂腐又以设问句做标题,引起思考,激发读者兴趣。采用“欲扬先抑”的手法开头:孔乙己是“小丑”,他的悲剧看似自食其果———初读感受。喜卖弄学问,竟然不合时宜地想要告诉小伙计“回”字有四种写法……总之,初读时我感觉正是孔乙己自身的“小丑”行为导致了他的悲剧。细读《孔乙己》,便发现事情并非这么简单,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很发人深省。孔乙己善良:将为数不多的茴香豆分给小孩子们享用。我想那些慢慢踱进…  相似文献   

5.
鲁迅曾说过,《孔乙己》是他最喜欢的小说。在不足3000字的篇幅内,鲁迅不仅塑造了孔乙己这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而且特别深刻地揭示出了造成孔乙己悲惨结局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写得凝练精粹,是一篇艺术精品。作品中的主人公是孔乙己,环境是咸亨酒店。作者以酒店小伙计“我”的视角,写孔乙己在咸亨酒店里的表现和处境,将人物塑造和环境描写有机地结合了起来。作品开头就对咸亨酒店这样的典型环境进行了描绘,揭示出它独特的“格局”,这是一种体现严格的顾客身份的等级制格局,分为站着喝酒的短衣帮和坐着喝酒的穿长衫的上等人…  相似文献   

6.
孔乙己挪动着又红又肿的腿出了咸亨酒店。一路上许多“短衣帮”都对孔乙己指指点点。一个常去咸亨酒店的酒客打趣地嚎道:“孔乙己,那么久不见,你是不是又在偷东西啊个你看你被打成这样。活该啊!。说完还放肆地大笑起来。孔乙己在一片笑声中。脸色一会儿青。一会儿白。但他又能说什么呢?只是不停地挪动着,挪动着。  相似文献   

7.
“欢迎登录‘跨时空聊天室’,请输入您所需要的聊天对象,电脑将自动为您服务!”电脑荧屏上闪烁着一行清晰的汉字。“找谁聊呢?”一个个熟悉的名字在我脑海里闪过……“孔乙己。对,就找孔乙己。”我边敲击键盘,边自言自语,“不知道孔老先生离开咸亨酒店以后,怎么  相似文献   

8.
读过小说《孔乙己》,大家一定会对文中的笑声留下深刻的印象。文中多处写到笑,这看似信手拈来,实则为作者的匠心独运。从结构上看,“笑”字贯穿全文。“笑”之一。“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以至今还记得”。孔乙己所到的酒店——咸亨酒店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课文开头通过对两种喝酒人——短衣帮和穿长衫的介绍,给读者展现了一个压抑、沉闷、令人窒息的社会环境:等级森严、贫富悬殊、冷酷、虚伪、势利的社会。“我”这样一个刚涉世谋生的孩子便被这样毫无生气的氛围笼罩着,是极少有欢乐的,孔乙己到店引起的笑声对我来说,当然是很…  相似文献   

9.
不少人认为孔乙己教写“回”字是想卖弄学问,对此我有不同看法。其一,教“回”字能显示孔乙己的学问吗?这“回”字可是咸亨酒店经常用的,孔乙已应该知道酒店的伙计都能说,也大都会写。教一个别人能说会写的字,能显示教者的学问吗?孔乙己真要显示他的学问,可以随便背一段文  相似文献   

10.
鲁迅在《孔乙己》一文中以“我”这个小伙计的口吻,叙述了在鲁镇咸亨酒店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写了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可怜而又可悲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文中除了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外,还塑造了“我”的形象。笔者认为:“我”虽然不是小说的主人公,但是,“我”是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者、参与者和同情者。具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1.
一、独特的第一人称“我”的叙事视角《孔乙己》是以小伙计“我”作为叙述人的。从表面看,“我”只不过是为了刻画孔乙己形象而预设的一个穿针引线的次要人物。鲁迅以“我”为联系全篇的主线,孔乙己的出场、经历、遭遇以及悲惨结局,无不是通过“我”的目睹、追忆写出来的。而从深层次来理解,我们会发现,“我”在文中对表达主题起着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整篇小说在叙事结构上是以“我”为主体的故事,在“我”眼中,孔乙己只是一个可笑的叙事对象,孔乙己的故事是“我”灰色生活的一种点缀。在文中,“我”随着小说的演进,逐渐被“掌柜”、“短衣…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中主人公孔乙己,是一个悲剧形象。他在咸亨酒店受到掌柜的和“短衣帮”的无情嘲弄,后被丁举人打折了腿,在贫病交迫中走向生命的终点。对此,“短衣帮”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可以说,就是他们那杀人不见血的刀——无情的“快活”的“笑”,间接地把孔乙己送上了人生的末路。对此我们不能草率地以“封建社会的冷酷”来解释悲剧的成因,还应该从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心理特征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曾潇谊 《作文》2023,(39):26-27
<正>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计,专管温酒。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说起话来,总让人半懂不懂的。因为他姓孔,别人便从描红纸上的“上大人孔乙己”中替他取下一个绰号,叫作“孔乙己”。孔乙己原来读过书,没有进学也不会营生,愈过愈穷,但写了一手好字,替人抄书却不老实,偷雇主家的书和纸张笔砚卖掉,被雇主家发现了就吊着打。  相似文献   

14.
鲁迅在《孔乙己》中,动用多姿多彩的艺术手法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深受封建文化教育和孔孟之道毒害,并成为其牺牲品的清末下层知识分子典型——孔乙己。笔者想着重分析一下小说中对比手法的运用。首先,作者在人物外貌描写上运用对比手法交代了孔乙己的特殊身份。小说开始介绍了来咸亨酒店喝酒的顾客的喝酒方式:“短衣帮傍午傍晚靠柜外站着,热热地喝了休息;穿长衫的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作者开始先  相似文献   

15.
小说《孔乙己》完成的是一个简短的记事。写了孔乙己平时到酒店喝酒被人嘲笑的几个场面。以及最后一次在酒店露面.双腿被丁举人打得盘坐在蒲包上.用两手代脚慢慢“走”的样子。从此孔乙己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了.后没有正面写到孔乙己,只在结尾处交代:人们长久没有看见孔乙己,只是到了年关.又到了端午,[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鲁迅在《孔乙己》一文中以“我”这个小伙计的口吻,叙述了在鲁镇咸亨酒店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感,描写了孔乙己一生的悲惨遭遇,塑造了孔乙己这个可怜而又可悲的封建社会知识分子形象,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本质。文中除了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外,还塑造了“我”的形象。  相似文献   

17.
2004.12XIANDAIYUWENodernchinese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意蕴丰厚,笔法老到,脍炙人口。其中动词运用的精炼妥贴是主要妙处之一。纵观小说情节的发展,透视孔乙己人生命运,我以为“偷”“摸”“爬”“窃”四个字精当传神地揭示了孔乙己悲剧命运的前因后果。细加赏析,对我们深透理解小说的社会意义必将大有裨益。孔乙己有一个致命的性格弱点,那就是好喝懒做,他穷困潦倒竟至于偶尔偷盗度日。文中对于孔乙己偷鸡摸狗品性的揭示累计达9次之多,其中根据叙说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酒店顾客、掌柜对孔乙己的冷嘲热讽,肆无忌惮地直…  相似文献   

18.
“去了/但还欠酒店十九个钱/让掌柜的年头说到年尾/怨艾声声/掌柜的能告诉我/您的门牌帐号吗/这月我领回工资/要替孔乙己/把欠帐还清”,这是我发表在安徽《诗歌报》月刊1996年第3期“大师与平民”栏目中的诗歌《孔乙已》最后一节的诗句。诗中提到的孔乙己欠酒店十九个钱,是鲁迅先生的小说《孔乙己》的一个情节。这一情节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了通过掌柜的反复念叨这件事,活画出他视钱如命的市侩嘴脸  相似文献   

19.
孔乙己后传     
晓新 《山东教育》2003,(21):120-121
之乎者也先生孔乙己最后一次在咸亨酒店吃完酒,他双手扶地,在旁人的说笑声中,“坐着用这手慢慢走去了”。自此以后,鲁镇的人再也没见到孔乙己的身影。头两年,除了咸亨酒店的掌柜还“挂念”着他外。孔乙己早已淡出当地人的视野。本来嘛,孔乙己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相似文献   

20.
粉板,是旧时商店里暂时记账用的白漆牌子,是一宗不起眼的小物件。咸亨酒店就有这样一块。它在文中一共出现三次。粉板的第一次出现,是在“我”听到人们背地里对孔乙己议论之后。它的这次出现,从侧面揭示了孔乙己性格的一个方面:他善良、诚实的天性,并没有因受到封建教育制度的毒害及生活的窘迫而完全泯灭,还是值得同情的。所以,在“我”看来,“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粉板的这次出现,也为情节的发展作好了准备。孔乙己是个多余而无用的人。他,“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平时,他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