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强市建设的基本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内许多城市纷纷提出从“文化大市”向“文化强市”跨越的发展战略,文化“软实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的“硬支撑”作用正在不断增强.本文认为,文化强市战略并不是经济发达地区的专利,并尝试提出文化强市的标准、内涵和构成.城市应通过发展发展文化软实力、文化生产力和文化竞争力,打造精神文明建设工程、公共文化服务工程、新农村文化建设工程、传媒载体建设工程、文化产业振兴工程、文化资源保护工程、文化发展创新工程、文化交流合作工程、文化人才培养工程等九大工程,实现文化强市建设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2.
《中外文化交流》2014,(6):10-12
2014年5月15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座谈会在深圳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奇葆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不断提高文化开放水平,加快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尽快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大国地位相适应的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3.
对于一个创造了灿烂辉煌历史文化的文明古国而言,向人民大众普及艺术依然是现代中国提高国民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最迫切、最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国家软实力与文化遗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实力(Sofipowe)”,中文还有译为“软权力”,二者同属一个概念。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著名学者、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院长约瑟夫·奈(Joseph Nye)概括出来的,他认为:一个国家文化的全球普及性和它为主宰国际行为规范而建立有利于自己的准则与制度能力,都是它重要的力量来源。在当今国际政治中,那些软力量来源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是在国家之间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强的时代背景下提出的新的国家竞争力构成观念。  相似文献   

5.
《上海文化年鉴》2011,(1):I0058-I0058
【概况】我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深入贯彻闸北“南高、中繁、北产业”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办好世博、促进发展”的工作要求,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以“加大改革、增强基础、文化惠民”为主线,坚持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协调发展的原则,以世博宣传为重点,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以世博保障为抓手,加强文化市场监管:以保护传承为核心,推动文化遗产保护。通过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文化产业、文化市场三大体系建设,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基本文化需求,增强城区文化软实力,为区域经济发展营造良好人文环境。  相似文献   

6.
文化最能从根本上区分不同的价值观差异。国家形象是国际关系中的一种软因素,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的吸引力源于文化的气质与形象。国家形象根本取决于国家的综合国力。二者在国际交往中均具有政治、文化、外交、商业等功能。国家形象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接受来自主客观方面的有意作为和塑造,文化吸引力可以潜移默化地影响具有异质文化背景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郭艺 《滇中文化》2005,(2):15-18
一位哲学家曾经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化是灵魂。这个比喻很形象地说明了化在三关系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其“灵魂”作用维系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命与发展。有的学认为:经济运行产生的成果形成“硬实力”.成为人们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基础:而化就是“软实力”.是一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的反映.  相似文献   

8.
作为人类文化遗产重要组成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下称“非遗”)是一个国家、民族历史文化的主要载体,从而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民族记忆的背影”;由此可见,“非遗”之于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而日益引起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而借鉴他国相关的经验教训,不失我们可以攻玉的它山之石。  相似文献   

9.
日前,文化部与财政部联合启动了2014年文化产业创业创意人才扶持计划。该计划旨在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领域创意创业水平,充分发挥文化创意在助推国民经济转型升级、提升国家产业竞争力、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大对文化产业创意人才培养力度,加快文化创意与我国制造业、建筑业、信息产业、旅游业、体育产业和特色农业等国民经济相关领域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中外文化交流》2014,(1):11-11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以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为中心环节,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相似文献   

11.
群众利益表现在方方面面,不但衣食住行,人生权利,还有文化权益。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保障,使社会主义生活更加丰富,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正>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10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坚持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3.
我们伟大的相国.是一个相对于世界上所有国家来说名副其实的文化资源大国。它有着独立发展的广阔的战略历史空间。它的“神圣领土”包括了陆地国土、海洋国土和文化国土。尤其是文化国土.它是我们实现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的优势所在:但是,这个文化国土,需要我们去开发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财”和“文化力”.转化为综合实力或所谓.软实力.。而文化创意产业支撑的创意经济和创意社会.也才是我们最终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经济目标之一和社会发展月标之一。[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正>凭借能源工业形成硬实力的地区经济,如何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创新优势?这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而增强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归根结蒂是提升文化创意产  相似文献   

15.
徐金记 《上海文化年鉴》2009,(1):I0056-I0056
改革开放30年,我国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中华民族已经踏上了新一轮大国崛起之路。在全球化浪潮下,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不仅体现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硬实力上,以文化为核心的软实力越来越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作为国家机关,我局理应在检验检疫行业文化建设中,成为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实践者、传播者。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代中国,企业文化责任已然成为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核心命题之一.从信仰视域来看,企业文化责任包括两个方面:把本国民众的信仰和价值理念推向全世界以及把全人类的"信仰共识"、"文化共识"、"价值共识"引入国内,丰富发展国人的信仰体系.作为优秀民族企业的代表,五粮液公司的企业文化责任就涵盖"走出去"与"引进来"两个方面.伴随着五粮液越来越多的这种交往,中国在国际上的"软实力"将会得到更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7.
《上海文化年鉴》2012,(1):28-29
2011年是“十二百”开局之年,《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简称《规划》)发布。《规划》指出,推动上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服从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加快“四个中心”建设和提升城市软实力的内在要求,是积极落实创新驱动、转型发展的重要推力,也是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和“设计之都”的重要保障,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  相似文献   

18.
金融危机与新世纪中国文化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的金融危机背后暴露出的是文化危机和生存危机。在此背景之下,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破除对西方的仰视心理,对西方的文化霸权主义以及诸多的“现代性弊端”加以质疑,不再拼凑他国的思想文化百衲衣,以中国经验中国元素建构社会生活理念和生活价值观,通过“创新经典”进行自身文化建设的“再中国化”,从而成就中国文化形象的整体高度和阁度,并拥有影响和引导这个世界前进的文化力量。  相似文献   

19.
《华夏文化》2013,(4):1-1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标志,也是我们国家的“软实力”,它反映着中华民族的内在特质和精神。文化的核心是价值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而应“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有着深厚历史渊源和广泛现实基础。中华民族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20.
序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时期(2011~2015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也是推进文化创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