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核心素养是学生终身发展、一生成功的根本,教师素养是这一"根本"的"根本"。教师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的关节点,教师的核心素养观、核心素养教学与课改思维是造就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素养。在核心素养时代,教师的育人思维、教育视野、工作方式、课堂角色悄然进入激变期,面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师教育目标调适势在必行。面向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育的时代使命,我国教师教育必须致力于造就四类教师,即"真人之师""生涯之师""超能之师""实践之师"。  相似文献   

2.
之一:学习不是为了记诵要知道现代的学习决不是记诵之学所能了事;记诵之学,好一些可以造就门门都是甲等的"优等生",坏一些就造就品德有亏的"作弊专家",可是决不能造就生活充实的国民;而现在这个时期,正在开始建国大业,需要生活充实的国民比任何时候都迫切。从事教育的人如果没有这一点认识,一切劳力都是白费。受教育的学生也该认识这一点,记诵不过是开端,跟着就得把记诵的那些东西融化在生活里,成为精神上的血肉。  相似文献   

3.
理想的教育     
<正>一、理想的教育应该是凸现主体的教育专制的教育造就了人的奴性,工具的教育造就了人的物性。同理,只有主体教育能够造就人的自由个性。因此,要实现培育自由人格的理想,教育就必须凸现主体——学生。二、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涵养德行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应致力于建构一种既顺乎人  相似文献   

4.
作为教师,责任重大,要干好工作,必须勇于创新,必须以学生为主体。师德高尚,师能髙超。舒展德才之双翼,翱翔教育之蓝天,造就杰出之人才!  相似文献   

5.
文章阐述了小平同志教育人、培养人、造就人的战略思想。为实现小平同志的夙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正教师职业道德之名,循学生知识外引为道德内化之道,务学生道德内化的具体要求之实。  相似文献   

6.
教育不需要严厉的批评,而需要智慧式教导,需要的是以心换心。老师不仅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还要对工作、对学生做到问心无愧。人非完人,孰能无过!所以,对学生要宽容,要等待,更要信任。陶行知先生说,教育的乐趣就在于"愚蒙者,我得而智慧之;幼小者,我得而长大之;目视后进骎骎日上,皆我所造就者"。教育是与人打交道的,作为一名教育者除了需要专业知识,更需要智慧的相伴。  相似文献   

7.
<正> 在中学教育中,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可以影响学生的人生观,塑造学生的品格,增进学生的才智。那么,中学教师怎样才能处理好师生关系呢?笔者认为: 一、奉献爱心是融洽师生关系的核心 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目的是把他们培养成祖国需要的合格人才。因此,教师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教育工作的热爱,以及对祖国前途的担心,都具体地表现在对学生的热爱上。教师职业的特点决定教师只有爱学生,才能在感情上,思想上赢得学生,才能点燃他们的感情之火,激发他们的智慧之花。热爱学生是培养和造就有用人才的前提,也  相似文献   

8.
<正>1.将学生视作发展性主体。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重要因素和主体。以往的教育观将学生视作静态的、无思想的"物"体,将大量的间接知识灌输进学生脑中,造就了一大批无法适应社会的"机械"人。而如今,在全球化、国际化的发展态势下,这种塑造人的方式已不能造就社会所需  相似文献   

9.
体育,造就学生健强体魄;德育,造就学生美好心灵。根据小学低段学生的特点,通过一定方法和途径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有利于锻炼小学生的坚毅意志和积极进上进的品质,还能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让学生德体俱佳。  相似文献   

10.
创新素质教育,就是全面培养与提高学生创新素质,使之成为高素质创造性人才的教育活动。作为基础教育来讲就是为造就高素质创造性人才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1.
郑世俊 《考试周刊》2010,(40):216-217
陶行知先生针对旧中国教育脱离实际的严重弊端,提出旨在造就创造型人才,培养创新精神的创造教育思想是以“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为理论依据,以生活为教育内容,强调教学做合一;通过“六大解放”、“三个需要”、“一大条件”来解放、培养并发展学生的创造力的创造教育,它不仅为中国教育理论宝库作出了独特贡献.而且对于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都不可能完成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建立学校和家庭间的教育联系网络,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当前教育改革中不可忽略的问题,学校和家庭都应该引起重视。我们知道,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长期细致的全面教育,如果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学校与家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  相似文献   

13.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教育要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  相似文献   

14.
教育的本质是造就人,是造就一代新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积极改造社会,创造社会财富的人.因此,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5.
教坛漫步     
学生对教师的尊敬之情,来自教师对学生的关怀热爱; 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之感,来自教师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 在后进生所托的错误出现反复的面前: 聪明的教师在仔细地分析,认真地总结,冷静地思考,而决不会因此就嫌弃学生,大发雷霆或简单粗暴…… 转变后进生成功的大厦,只有用勤奋与坚韧的混凝土才能造就。  相似文献   

16.
馆陶县文教体局确立了构建馆陶特色魅力教育的工作思路。其内容包括:造就务实创新、业务过硬的魅力校长;造就敬业爱生、厚德博学的魅力教师;创建自主高效、和谐快乐的魅力课堂;培育乐学善学、多才多艺的魅力学生;塑造优美高雅、文化育人的魅力校园。魅力教育是一种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深刻的理论依据的教育思想。魅力教育就是要把教与学、师与生高度地和谐统一起来,把科学与人文交融整合起来,实现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和谐共生,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对中等职业教育造就高技能人才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职业教育在造就高技能人才过程中举足轻重,中等职业教育应该并且必须为造就高技能人才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在培养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职业意识;要突出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的培训机制;要创建校企合作、产研结合的培训渠道;要坚持教学与职业技能竞赛相结合的培训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一、教学目的的确定本文应有三个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学习观点和材料紧密结合,层层深入进行论证的写作技巧; 2、帮助学生理解“于”、“之”、“以”等文言虚词的基本用法以及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的使动用法; 3、教育学生认识“道”的得失,人心的向背是战争胜负和一切事情成败的决定因素;历史上有作为的人物都是在艰苦磨炼中造就出来的。同时扬  相似文献   

19.
韩大勇  高虎 《天津教育》2013,(13):68-69
刚才,在走进一楼的大厅时,我们看到墙上写着“以教育之大气成就学生之大器”,您能解释一下它的含义吗?“以教育之大气成就学生之大器”是我们的核心教育价值观。以“办大气的学校”培养造就“人文与科学素养兼备的未来社会大器之才”是我们的办学目标。“大气的学校”,就是要具有高远的教育理想、开阔的办学思路和办学视野、博大的教育气度,着眼学校长远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的教育追求,形成民主、开放、包容的办学风格,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学术氛围,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校园生活,高雅的校园环境等。  相似文献   

20.
劳动教育是教育学生塑造正确劳动观念,摆正劳动心态,培养喜爱劳动的习惯和品行。劳动教育是一种开放的、幸福快乐的教育,是塑造青少年儿童以劳动获得幸福快乐、以聪慧劳动造就生活的刻骨铭心的感受教育,是塑造学生实践活动自主创新能力的教育,是治愈和造就人心性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