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炎帝神农氏和黄帝轩辕氏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始祖.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父系氏族阶段的两个较大的部落.他们在同其他部落一起,彼此通过不断交往和战争逐渐融合,缔造了华夏族,形成了以华夏族为中心的局面,共同创造了史前时代光辉的华夏文明.现在关于"炎黄子孙"和"炎黄世胄"的称呼,炎、黄是指炎帝和黄帝.炎帝距今已有5200年,而黄帝即位于公元前2698年,距今亦已有4696年.  相似文献   

2.
神农、炎帝、黄帝都是中国历史传说中的煊赫“人物”,他们的名字、事迹和华夏族的形成紧紧联系在一起。他们彼此间的关系怎样?历来说法不一。战国以降,神农、炎帝为一人,黄帝、炎帝是兄弟,一脉联宗遂占了上风。这是怎么回事?应如何看待?辨析清楚,对正确理解华夏文明的起源关系甚大。下面就谈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炎帝神农文化是中国上古史和文明起源研究的重要内容,多年来,这一课题持续不断深入,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炎帝神农文化读本》即是近年来全面系统研究炎帝神农文化的又一力作。面对纷繁交错的神话与传说,该书将考古最新发现与历史文献、民间传说相结合,考证了炎帝神农文化的历史渊源,提出了"炎帝神农肇兴于南方""楚文化的根源可以追溯至炎帝"等观点。通过研析中华文化尊崇炎黄二帝思想发展的轨迹,尤其是考察炎黄文化与近代革命的关系,认为炎黄文化与中华文化根脉相通,并为构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炎帝神农为中华民族建立了一系列永不磨灭的丰功伟绩,在中国上古时期是享有最尊地位的人物之一,可以与他并驾齐驱的只有轩辕黄帝一人。应该说炎帝神农是汉水流域人民最大的、最高的骄傲。汉水流域不仅是炎帝神农最早开发的地方、繁衍与发展并走向世界的的主要干道,更是炎帝神农建功立业、推动历史,发明创造,走向辉煌的地方——炎帝神农最大、最主要的功业和贡献都是在汉水流域完成的。尤其是炎帝神农尝百草更是对汉水流域人们在中药与中医文化、防腐技术与饮食习惯、荼叶产业与荼叶文化、地方文化精神和地方文化支撑力方面,留下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成为汉水流域人民当今建设和发展和谐社会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5.
华中的绿色明珠——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神农架位于湖北省的西部 ,介于长江与汉水之间、秦岭和巴山东端的交汇地段。相传神农氏 (即华夏始祖之一的炎帝 )在此架木为城 ,采尝百草 ,教民稼穑而得名。 1982年湖北省批准成立神农架自然保护区。 1986年国务院批准神农架为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0年 12月 17日 ,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接纳为“人与生物圈计划世界生物圈保护网络” ,成为国内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保护区之一。神农架保护区地处 31°15′N~ 31°37′N、10 9°5 6′E~ 110°5 8′E之间的范围 ,属西部高山区向东部丘陵平原区的过渡地带和亚热带气…  相似文献   

6.
炎帝神农作为中华食祖,足迹遍布三湘四水、黄河、长江,在湖南,不仅有公认的炎帝就寝地炎帝陵,还有最近得到众多权威专家确认的炎帝出生地湖南怀化市会同县。两次重大考古挖掘发现,距今7 800年至8 200年的炎帝神农在湖南这一带活跃频繁。这一时期被考古历史学家称为"神农时期",除株洲炎陵市和怀化会同县外,湖南还有茶陵县、耒阳市、嘉禾县、安仁县、桂东县等近20个县(市)有炎帝神农的遗存或古籍记载。这些都表明湖南是炎帝神农氏留有遗存最多的地方,"中华食祖"炎帝神农文化发祥于湖南。  相似文献   

7.
高平故关村炎帝行宫所祭祀的神灵是我们华夏文明人文始祖——炎帝神农,而庙中戏台名为“演奇楼”,对乡村神庙演剧活动及戏剧艺术的发展,曾经起过引导作用,也为今日的中国古代剧场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值得研究者关注。  相似文献   

8.
1.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存在着一个凝聚的核心。它在文明曙光时期,即从新石器时期发展到青铜器时期,已经在黄河中游形成它的前身华夏族团,在夏商周三代从东方和西方吸收新的成分,经春秋战国的逐步融合,到秦统一了黄河和长江两大流域的平原地带。汉继秦业,在多元的基础上统一成为汉族。  相似文献   

9.
黄河流域“三皇”之一的炎帝、“五帝”之一的帝舜,何以崩葬于湖南的炎陵县和宁远县?本文根据考古材料和古文献资料,认为湖南炎陵县的帝陵应为炎帝神农氏第八代榆罔氏属于龙山文化时期的帝陵;帝舜陵是我国国家形成阶段的第一个帝陵,反映新石器时代大批中原先进的炎黄族、东夷族南迁的史实,也说明了湖南是炎黄族的江南又一故乡。  相似文献   

10.
第四纪冰川结束后,活动于陕甘地区的燧人氏人口膨胀,部分东迁至淮河流域,与当地少量人口结合发展为伏羲部族。以淮河流域为统治中心的伏羲氏、神农氏先后向四周大规模扩展领地,部族交往交流交融加深,并形成了有巢氏、三苗等新部族。神农伐斧遂后,中国政治中心由陕甘牧区东移至淮河农区,东西方再次联姻强化了华夏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了共主“炎帝”。在华夏文明源起过程中,淮河流域扮演了极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1.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典藉极为丰富的国家,具有四千年之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我们的祖先在长期生活和劳动中,经过多次不断地民族融合,才逐渐形成了现在以汉民族为主体的、包括其他少数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成份——汉民族,就是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从先秦时期就已经开始不断融合的结果.1.华夏族是汉民族的前身.它是由"黄帝"、"炎帝"和"蚩尤"主要是这三个远古时代部落联盟不断融合而形成的.中华民族的儿女至今自称是"炎黄子孙"或"黄帝后裔".这是因为,根据古史记载和神话传说,最先创造我国远古文明的,是黄帝和炎帝这两个部落群.他们最早都居住生活在陕西,后来  相似文献   

12.
炎帝是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中华先民的杰出代表,原始农业文明的开拓者。他发明了耒耜、医药、陶器、乐器等,被人们尊称为"神农"。人们把新石器早期和中期的一系列重要发明、创造都归到他的名下。"炎帝神农氏"一词并非仅仅指某个人,而是指新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为原始农业文明做出重要贡献的所有杰出先民。炎帝是中华民族的始祖之一,炎帝崇拜属于祖先崇拜,有着十分广泛的社会基础。炎黄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赖以建立的重要基石,炎陵和黄陵已经成为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3.
原始社会的图腾崇拜与龙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的形成有着悠久而漫长的演变过程。龙是不存在于生物界的,而是汇集各种图腾崇拜特征的想象动物。它与我国原始社会氏族的出现密切相关。各个氏族和部落都崇拜不同的图腾,随着氏族联盟的扩大,逐渐形成以龙为主要图腾的族徽。黄帝战败炎帝及蚩尤后,各族融合为华夏族,神龙便成为华夏部落联盟的共同图腾,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相似文献   

14.
汉代秦岭的范围主要是指以国都长安为圆心的关中盆地以南的山系,相当于今天狭义秦岭的范围。汉朝定都长安,依托秦岭的地脉和文脉,建立起了以秦岭为圆点的西汉文化核心圈层,成为大汉雄风的战略高地;汉代以秦岭为核心的一山(秦巴山地)两盆(关中盆地、四川盆地),形成了华夏最早最富庶的“天府之国”和“帝王之州”;这里是当时世界的文明高地,是中国文化第一次大整合的核心地带,是华夏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向西传播的前进基地,是汉赋文学吟咏歌唱的对象,是中国道教诞生的摇篮。总之,汉代秦岭奠定了二千余年秦岭文化的基础,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5.
先秦,指我国秦统一以前的漫长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继尼罗河流域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印度河流域文明的出现,我国以农业文明为主要特征的华夏文明勃兴,使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相传在远古时期,我国黄河流域附近有许多部族,其中有三个较大的部族:一个是轩辕氏部族。轩辕氏生长在轩辕之丘,在今河南省新郑西北。一个是炎帝的部族。炎帝姓姜,是神农氏的后裔。还有一个是蚩尤的部族。这三个部族进入中原地区后,发生过多次纠纷。后来炎帝的部族并入轩辕氏部族,炎帝担任部族的副领袖。当时蚩尤到处为害人民,轩辕氏率部跟蚩尤部族大战于涿鹿,史传这次涿鹿之战打得很激烈。轩辕氏造指南车指明方向,大举进攻,俘获了蚩尤,并  相似文献   

17.
华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成长于西部;华夏族向汉族过渡并形成汉族的强大动力来自西部;汉族的族称来源于西部;使汉族获得大发展的唐王朝崛起于西部;汉族之外的55个兄弟民族绝大多数起源演变于西部;绝大多数兄弟民族世居地、聚居地也在西部。西部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的“民族大观园”。  相似文献   

18.
汉水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和成长摇篮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在汉水沿岸的高等院校和地方文化部门相应成立了关于汉水流域文化的学术活动研究机构。在许多学者20多年的争相探索与研究下,汉水文化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产生了许多重要的学术成果,使汉水文化成为以地域命名为一门学科,并呈显出旺盛的学术生命力。  相似文献   

19.
简析中国西部与中华各民族起源演化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夏族的始祖炎帝和黄帝成长于西部;华夏族向汉族过渡并形成汉族的强大动力来自西部;汉族的族称来源于西部;使汉族获得大发展的唐王朝崛起于西部;汉族之外的55个兄弟民族绝大多数起源演变于西部;绝大多数兄弟民族世居地、聚居地也在西部。西部不愧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国的“民族大观园”。  相似文献   

20.
炎帝神农氏是中华民族的始祖。至今,在荆楚大地、江汉平原还保留着许多神农的传说,以及与神农有关的地名:如神农架、神农溪、神农洞、日中街、谷城……这些都反映了荆楚人对先祖炎帝神农的怀念与尊敬。也说明灿烂的楚文化就是从炎帝时代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