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命教育是关于人的生活、生命与人生问题的教育,是教育人们认识生命、保护生命、珍爱生命、欣赏生命,是探索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价值的活动。通过从我国生命教育的现状出发,针对当前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现状,阐述了开展生命教育的价值意义,提出了高校实施生命教育的可行性策略与措施,以实现教育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2.
生命教育是帮助受教育者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爱弥儿》是卢梭的教育巨著,集中反映了他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这其中包括了一系列的生命教育理念。卢梭坚持“以生为主”的指导思想、教育目的和准则、教育内容都体现出生命教育理念,是生命教育理论的早期萌芽。这些可贵的思想对当前生命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校生命教育涉及德性问题,关乎伦理范畴,具有浓厚的伦理意蕴。高校生命教育的内涵体现了生命伦理的实质,呵护教育中所有人的生命是生命伦理的表现。教育伦理本性是高校生命教育伦理特性的反映。教育伦理追求的是教育善的实现,这种教育善支撑了高校生命教育活动的开展,是高校生命教育最为贴近的伦理基础。  相似文献   

4.
蔡翮飞 《文教资料》2009,(28):142-144
在这个实用至上的时代.教育封闭了通向灵魂的大门,越来越远离生命的原点。教育期待回归生命。生命化教育是立足于生命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认识和理解。本文强化了学生教育的生命性和生命基础,明确了生命化教育的意义.目的是让学生在教育中显现生命的灵动、动力和独特性。  相似文献   

5.
丛滨 《辽宁教育》2013,(2X):51-53
<正>一、认识生命教育生命教育以它勃勃的生机,引起了普遍的关注,世界各国纷纷开展生命教育。1968年,美国学者唐纳·华特士首次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概念,并撰写了《生命教育》一书中。后来,澳大利亚、日本、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先后实施了生命教育。1997年,叶澜教授从改革传统教育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的号召,开创了我国生命教育的先河。根据生命教育发展的国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我国生命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了开展生命教育建立危机干预体系的必要性.提出了实施生命教育的建议,指出构建以预防为主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主要就是挖掘生命教育的潜力和优势:转变观念,树立生命意识;将生命教育融入课程内容,变“知识课堂”为“生命课堂”;生命教育实践化:生命教育师资队伍专业化;生命教育教学研究化;生命教育机制化,从而构建全方位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相似文献   

7.
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的现状,然后分析了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了我国高校生命教育缺失的对策,包括减少生命教育发展的制约因素;加强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健全生命教育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8.
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感悟到生命的有限性、唯一性,从而思考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并在人生实践中实现其生命价值。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教育的重要补充,在思想教育这块阵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学者提出了生命教育的教育形式。本文阐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命教育的若干主题,指出生命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延伸和拓展。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是帮助中小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历练生命以及发展生命,从而促进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对生命及生命教育内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小学进行生命教育的意义,提出了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四个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肖川 《广西教育》2012,(28):30-30
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的教育”。“生命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最先由华东师范大学叶澜教授于1997年提出。此后,各地便陆陆续续开始了生命教育的研究与实践。2008年的汶川地震以后,生命教育得以迅速地在全国各地开展起来。2010年,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博士生导师肖川教授任该中心主任,这是我国首家以生命教育为主题的学术研究机构。肖川所倡导的生命教育,是要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义,确立生命尊严的意识,高扬生命的价值,追求美好的人生。在肖川关于生命教育的三个层次论述中——生命教育作为教育的价值追求、作为教育的存在形态、作为教育的实践领域——向我们阐明了生命教育应该如何关注师生的生命质量,如何用生命去滋润、温暖生命,以及生命教育所涵括的广阔教育空间。  相似文献   

11.
生命本体观照下的教育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李延平 《教育研究》2006,27(3):35-38
教育与生命共存并互相印证。人的生命特性是教育存在的理由和依据,教育是人生命存在的形式和需要,教育在展示生命存在的同时也完善了生命的发展。生命本体的教育坚持在教育中关注学生的生命,反思“非生命化”教育对人生命的漠视,关注生命整体和人的生命全程是生命本体教育的最终选择。  相似文献   

12.
疫情常态化防控下人们意识到了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开始重新审视生命教育的价值,幼儿园生命教育的内涵和意义也有了新的变化。文章从分析疫情常态化防控下幼儿园生命教育的现状出发,通过丰富生命教育内容、构建生命教育体系、强化教师生命教育专业素养以及拓宽生命教育实施方式,探索在疫情常态化防控下有效实施生命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生命教育珍视生命本体的存在价值,强调对生命神圣性的追求和对生命家园的构建,注重生命审美境界的引导,提高生命质量、本文通过对生命教育内涵的研究和对我国现行教育结构中普遍存在生命教育不足这一现象的剖析,提出了生命教育的必要性,并对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进行了探索,以期通过生命教育的实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常识及体验生命活动的教育。在我们国家的中小学教育中,生命教育早已引起了教育者们的广泛关注,它为教育改革吹来了一阵清新之风。生命教育的内涵非常丰富。北京师范大学亚太实验学校校长徐向东认为,搞好生命教育,要把握好"五大支柱":珍惜生命(关注生命、尊重生命和关爱生命);独立自主(没  相似文献   

15.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主线和基石,体现了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教育要回归生命,教育即生命、生活即教育等生命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小学生命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注人的生命和生命价值是教育的目标之一。当代我国生命教育的缺失所引起的现实问题已不容忽视,生命教育需要全社会的广泛支持和重视。本文分析了我国中小学生命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开展生命教育的意义,并提出了在中小学实施生命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敬畏生命是施韦泽伦理思想的核心。敬畏生命就是尊敬一切生命,保持生命,促进生命,使生命达到其最高度的发展。这种伦理思想摒弃了传统的生命教育价值观,而是把珍惜生命作为第一要义。我国传统的生命教育缺失了主体,施韦泽的敬畏生命伦理思想为尊重生命主体,为生命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依据,也为我们的生命教育提供了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阶段。语文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充满着生命气息,为生命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目前,由于部分语文教师对生命教育重视不足、对生命教育资源挖掘不充分、生命教育融入方式不当等原因,直接制约了生命教育效果。语文教师要从更新生命教育理念、深入挖掘生命教育素材、讲究生命教育方法等方面做起,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让学生感受生命的伟大和神奇,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  相似文献   

19.
生命教育---我们的教育缺失了什么?从生命教育的教育目标、生命教育内容、教学手段进行阐述,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实现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  相似文献   

20.
云南省从2008年起在各类学校中广泛开展"三生教育",受到了国内国际的广泛认同和高度评价。2009年5月29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中国生命·生存·生活教育论坛",这标志着现代教育价值体系和教育模式的诞生。"三生教育"是指生命教育、生存教育、生活教育。所谓生命教育,就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