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幼儿园教师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幼儿教育的质量。目前,厦门市幼儿园教师队伍存在数量不足,素质偏低,结构不合理,地位偏低,专业发展缺乏平台,工作压力大,身份不明,公办与民办园教师间同工不同权等问题。国家、地方政府、幼儿园、教师本人应共同努力,通过采取立法,建立专门的职称评审系列,增加编制,提高民办教师待遇,加大培养与培训力度等措施提高教师的素质,以期建立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的幼儿园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2.
权益保障对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至关重要,也是影响教师职业压力的重要因素之一。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全国东、中、西部11个省份18个城市的16253名幼儿园教师的待遇权益和专业权益保障状况及对其职业压力的影响进行考察。结果发现:幼儿园教师"五险一金"仍缺乏保障,同工同酬尚未实现;国家级培训机会依然不足,职称评聘难度大;幼儿园教师权益保障在城乡、办园体制、编制类型、教师学历上存在显著差异;幼儿园教师权益保障与其职业压力呈显著负相关,且能负向预测职业压力。因此,应关心不同教师群体的需求,保障幼儿园教师应有的合法权益;加快落实幼儿园教师的待遇权益和专业权益保障,缓解教师职业压力。  相似文献   

3.
如何确保民办学校教师的同等法律地位和权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办教育发展的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是建立一支稳定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而其重要前提就是要给这支队伍以一个正确的定位和待遇。《民办教育促进法》第四章明确规定:民办学校的教师与公办学校的教师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民办学校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应当依法保障;民办学校教职工在业务培训、职务聘任、教龄工龄计算、表彰奖励、社会活动等方面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的权利。目前民办学校教师享有同等“地位”和“权利”的状况如何?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应该怎样确保?围绕这些问题,我们在浙江省温州市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建…  相似文献   

4.
现阶段我国教师法律身份界定与权利保护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法律身份与教师享有的权利内容及其保障制度密切相关。由于我国现行法律对教师法律身份的界定不明确,导致教师权利保护存在严重缺失。为了适应我国教育民主化、多元化、个性化发展的需要,应该根据教师的职业特点及学校的不同类别和性质,赋予教师不同的法律身份,并健全相应的权利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5.
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关键是机会公平,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核心是幼儿教师资源的配置,幼儿园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实现教师资源均衡的有效途径之一。随着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突显,幼儿教师配置的不均衡性也日益突出,教师资源配备的均衡性不仅体现教育的公平性,也体现出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  相似文献   

6.
公益性幼儿园项目是推进我国幼儿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对教师和园长的问卷调查显示,在目前公益性幼儿园项目推进过程中,幼儿园教师与园长对国家相关政策认识存在差异,幼儿园得到的财政补助倾向于首先投入硬件,教师待遇地位仍然很低,对公共财政项目的监督与管理不足.为此,政府应加强对公益性财政资助款项与项目的管理、加强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与地位、保障幼儿园教育质量、鼓励家长和社会参与.  相似文献   

7.
民办幼儿园已成为社会幼儿教育的主体力量,承担着重要的教育功能,然而现实中,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报酬待遇权却得不到保障.以楚雄市民办幼儿园教师报酬待遇保障问题为切入点,分析了该现象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管理体制的改革,幼儿园的自主权得到增强不少幼儿园都拥有了自主的管理权和决策权。但是,是不是权利下放到幼儿园,或者说幼儿园园长这一层就足够了呢?我们认为,幼儿园应该给教师权利,让他们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决策以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及制定;教师应该给幼儿权利,让孩子参与班级的管理和课程的设计。 首先,教师和幼儿应该具有参与权。教师有权利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与决策,充分发表对幼儿园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领导者与教师群策群力,能使幼儿园的管理和决策更具有科学性。教师参与幼儿园的管理与决策,会使教师始终以主人翁的身份关注幼儿园管理  相似文献   

9.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高质量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是保证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是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我国未来10年教育发展战略的首要保障措施,明确指出要严格执行幼儿园教师资格标准,切实加强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提高幼儿园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依法落实幼儿园教师地位和待遇。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幼儿园教师职业素养与专业水准,保障幼儿园教师的合法地位与待遇,是保证今后10年破解幼儿入园难问题,实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目标,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需求,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推动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
信力建 《教育》2011,(2):24-24
2010年是教育改革年,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到教育部几项新措施的出台,都显示国家对教育的重视和改革的决心。“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提到: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实上,所谓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首先是待遇要平等,人人都享有同样的教育待遇。其次是可选择性,喜欢去哪里上学、读什么学校、什么时候上学,不受年龄、地域和时间限制。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中小学存在多种用人方式并相应形成多种法律关系,教师身份呈现多元性特征。各类编外用人方式较普遍存在管理规范性欠缺现象,带来诸多法律风险和管理问题。教师待遇偏低、编制紧缺且动态调整滞后导致的编内教师供需失衡是形成以上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不断优化教师工资待遇和编制等政策制度的同时,应大力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赋予教育部门在教师人事制度与管理中的决策权和统筹权,统筹有效运用多种用人方式,建立健全岗位管理制度和基于岗位的人事法律关系,同岗同酬,切实保障编外教师权益。  相似文献   

12.
蔡永红  毕妍 《教育研究》2012,(4):145-148
美国教师聘任管理权力架构清楚、权责分明,立法管理教师聘任环节程序规范、决策审慎,"集权式"和"市场式"相结合的教师资格标准保障新进教师的质量,聘任的双重合同有效保障了教师的合法权益,教师职级制度体现了专业能力与岗位、薪酬的对应,这些举措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借鉴美国经验,我国教师管理改革应明确各级政府、学校和教师在聘任管理中的权利、责任与义务,改革并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建立按照学校和学科分类、非终身、开放式的职业资格认定制度,建立基于标准的晋升考试与考核评价制度,建立教师退出机制。  相似文献   

13.
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研究采用“教师工作满意度指标体系”,对天津五所高校教师工作满意度进行了测量,调查研究了不同工作性质的教师的工作满意状况,发现实习指导教师在工作条件和工作认可度方面与理论课教师、行政管理教师存在显差异,其余各项指标差异不显。调查结果还显示,从事不同工作性质的高校教师在工作兴趣、人际关系等方面感觉较为满意,而在薪水、福利、进修晋升机会方面不是很满意;教师工作满意度有随着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师权益救济是依法治教的重要表现,是维护教师队伍稳定和壮大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我国教育治理能力的重要维度。当前教师权益救济制度包括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两种,二者由于处理范畴、执行基础不同,处于明显的割裂状态,使高校教师权益救济制度本身产生了桎梏。由于教师地位和权利结构不明确,高校教师与学校权益关系复杂,且以申诉制度为代表的行政救济制度在程序上、受理范围、时限等方面存在问题,导致申诉制度效力不强。由于教师权利结构不明确,再加上高校属于学术自治的范畴,在没有具体程序法法理依据时候,司法救济难以对高校与教师之间的权益纠纷产生效力。可通过完善法律体系、创新权益救济机制、建立一体化的权益救济制度体系推进行政救济与司法救济的制度融合,切实保障高校教师的权益。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以来自全国5省区的100所幼儿园为样本,采用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编制的《走向优质——中国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标准》中的“师资保障”子标准,运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多因变量方差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当前我国幼儿园师资保障质量进行评价。结果显示,我国幼儿园师资保障质量总体上不容乐观,其中,工资待遇质量较差,能力建设和师资配备质量一般,只有教师伦理质量较好。不同性质幼儿园的师资配备和能力建设质量差异显著,城乡幼儿园的工资待遇质量差异显著。师资保障质量中的能力建设、教师伦理和工资待遇质量对课程促进质量具有显著影响,其中能力建设质量的影响最大。为了提升幼儿园师资保障质量,应依法保障教师工资待遇,使公办园教师逐步实现同工同酬;在提高师幼比及在场师幼比,优化教师职称结构;应加强教师培训量化管理,保证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教师的激励与评价应契合教师需要,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方向和动力。  相似文献   

16.
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等研究方法,以山西省中小学教师为研究对象,对山西省中小学教师社会经济地位的整体状况和内部差异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表明:中小学教师群体的社会经济地位在逐步提高,但仍存在一定的内部分化现象,教师对目前的社会经济地位状况满意度不高。主要表现为:教师对教育系统内部政治权利内容规定的满意度不高,权利意识比较淡薄;教师政治参与程度较低,参与内容和方式比较单一;不同职务教师的政治参与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专任教师政治参与程度偏低;教师工资基本能够按时发放,但总体经济收入水平低于期望值;教师群体内部收入差距大,不同类型教师之间存在一定的不平衡现象;教师对有关教师专业权利的规定比较认同,但不能全部拥有和实现;教师对自身专业水平的满意度不高,专业地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7.
Abstract: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HEI), teachers’ occupational belief is an important factor to promote teachers’ development and maintain their occupational stability, so the research of teachers’ occupational belief has become more and more significant. This study took the teachers in a local college as samples.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were analyzed: living conditions, occupational reputation, role expectation, and development expectat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 there are some new findings. For living conditions, the salary satisfaction of teacher is low and many of them show the tendency to resign. For occupational reputation, the overall evaluation of their reputation is at a general level. For role expectation, these teachers face different difficulties and also suffer the pressure in various aspects, especially in school requirements and their own demands. For development expectation, their satisfaction with promotion opportunities and working environment conditions is also low. Male and female teachers show noticeable discrepancy on public evaluation of teachers’ occupational reputation.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discipline background and teaching ages have obviously different attitudes on public evaluation and individual evaluation of teachers’ occupational reputation. Teachers with different education background vary with each other on the issue of working pressure.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关于我国高校教师权益保护的研究现状,分析研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改进意见。方法:从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关于高校教师权益保护的文献,筛选整理,进行分析、讨论。结果:检索出符合条件的文献24篇,研究年份主要于2005-2011年,作者所在地区集中在广东、湖北、湖南、山东等地,内容主要涉及高校教师权益状况及所面临的问题、权益缺失原因及保护对策与建议。结论:我国对于高校教师权益保护的研究力量薄弱,研究方向较单一,应扩宽研究视野,积极推进相关研究,对高校教师权益问题的探索给予多方面支持。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foregrounds pedagogy in the realisation of children’s rights to non-discrimination and serving their best interests, as articulated in the UNCRC. Drawing on a mixed methodological study of teachers in 12 schools it does so through exploring teacher pedagogies in terms of how they 'think', 'do' and 'talk' pedagogy, conceived as their pedagogic 'habitus'. Findings confirm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eachers’ ideals and their practice that is significantly mediated by the socio-cultural context of their schools, gender and presence of migrant children. Especially striking is that neither social justice concerns nor children’s rights explicitly emerge in their narratives, in turn influencing how they ‘do’ pedagogy with different groups of children. This contradiction is understood as a dialectical process of re/action influenced by structures, policies and the exercise of power in local contexts. The UNCRC provides a generative mechanism within which to hold government to account for the impact of policies, especially in challenging contexts. To be realised in practice, however, it also needs to be embedded in teacher habitus, shaping their dispositions toward children’s rights to non-discrimination and serving their best interests in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