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跨学科主题学习,呈现出传统文化价值对学科间壁垒的融通,传统文化意识对跨学科资源建设的延展,传统文化认同对学生实现跨学科能力的促进作用,这种融入在文化传承、育人模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应提炼文化价值,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跨学科资源挖掘;拓展跨学科资源,主题化整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提升文化底蕴,探索跨学科知识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脉络。  相似文献   

2.
陈海英 《教师博览》2023,(30):10-12
随着党和国家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重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育人价值也越来越关注。挖掘传统文化的育人元素,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体系,成为教育工作者教学与科研的新方向。本研究以二十四节气传统文化为切入点,以创编节令儿歌为例,探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课程的路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3.
传统文化的传承,通常要求教师充分认识到传统文化能增强民族凝聚力,将其渗透于语文教学中,促使小学生学习相关语文知识的同时,接受传统文化的教育,从传统文化当中汲取精华,提高学生的文化传承与鉴赏能力,陶冶情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传统文化的内涵与功能进行阐述,并提出将传统文化渗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杨曰 《成才之路》2023,(24):49-52
当前,传统文化传承有以下几个困境:一是传统文化的传承难度大,二是传统艺术体系不适应当代通用艺术理论体系,三是对待传统艺术文化的“宝库”态度导致传承惰性化。而新媒体的出现,为传统文化传承带来了生机。文章对传统文化与新媒体结合的可能性、新媒体提高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新媒体传承传统文化的三种模式进行探讨,以促进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与新媒体的结合。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和传播,从最初的学习普及转为对“中国道路”的思索。我们要深入探究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分析传统文化对现在社会的作用,发展我国的传统文化,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富有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文化传统的基本精神及特征的梳理和概括,论述了传统文化与文化传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旨在讨论文化传统对建设当代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新文化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7.
我国设计类本科教育源于近代工艺美术教育,受西方设计思潮及教育理念影响颇深,致使当前设计人才对传统文化了解不足。这对传统文化传承与文化自信确立,中国设计走向世界十分不利。当前设计学本科人才培养应注重传统文化种子的播种,重视历史文脉的传承,促进传统文化教育与数字化授课相结合,建立有利的教学环境,打造融入传统文化的设计实践新课程,构建传统文化与设计学本科教育相结合的有效机制,以增强中国设计世界话语权。  相似文献   

8.
重估传统     
传统作为文化的积淀和生成,构成人的文化坐标。理解“传统”有两种可能的视野:在本体论意义上,传统塑造了一个民族的特定存在方式,可称之为“文化传统”;在知识论意义上,传统则充当被变革、被超越的对象,可称之为“传统文化”。对文化传统的自觉捍卫,其意义已超出了保守与激进之争。轻蔑传统,终将被历史所轻蔑。  相似文献   

9.
李桂红 《天中学刊》2004,19(6):29-31
传统法律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现代的法治社会,不仅需要对传统法律文化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还需要实现传统法律文化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0.
孙菊文 《成才之路》2023,(18):109-112
幼儿传统文化课程建构是对幼儿实施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幼儿形成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基础性条件。幼儿园要明确传统文化课程建构的重要性,应用浸润式教学模式,促进幼儿积极参与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并受到熏陶。教师要注重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对幼儿进行正确价值引领,提高幼儿对传统文化的践行能力和传承能力,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为幼儿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同时还有助于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首先分析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意义,然后阐述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原则,指出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利用思政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结合实践及传统节日等多种形式,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校园文化建设中。  相似文献   

12.
马英华 《成才之路》2023,(10):73-7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的文化遗产。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对我国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具有重要意义,其不仅是语文教学改革的要求,更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需要。文章从语文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内容的意义入手,分析当下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对语文课堂教学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策略进行探究,以期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3.
传统文化是由历史延续和继承下来的一种文化,它是人类的宝贵财富,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促进作用。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具有非常强烈的美感。让幼儿从小接受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几年来.我进行了传统文化启蒙教育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王世亮 《成才之路》2023,(16):13-16
陕北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融入高校英语课堂教学中,对文化的传播、提高学生文化自信、丰富英语教学内容都有积极的影响。文章综合梳理文献,简要介绍陕北传统文化,通过问卷调查,分析高校英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多角度探究陕北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教学的意义,同时根据高校英语优秀教学案例,细致研究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英语课堂教学的策略,以期帮助高校学生从陕北传统文化中获得丰富的精神养料。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师要热爱中国传统文化,有相应的传统文化根基和艺术修养,不但能把古典作品中美的东西阐释出来,还要引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注重利用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素质是当今语文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因此让传统文化回归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孙月 《成才之路》2023,(19):49-52
高中语文“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研习”学习任务群的合理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建构能力和审美趣味,加深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帮助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使学生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在该任务群教学中,应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中的意境美、语言美通过创新形式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从而加深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和精神财富,对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价值观和审美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旨在探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育教学的途径。通过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和传统文化经典作品作为教材,可以使学生接触和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可以通过解读文本、分析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价值观,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育教学的途径包括选取经典文学作品、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开展文化活动以及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指导。通过这些途径,可以促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理解、认同和传承,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综合素养。  相似文献   

18.
传统礼俗作为中国传统伦理型文化的具体承载方式,在传统社会事实上发挥了重要的道德教化作用。中国传统礼俗文化通过情境化、仪式化等形式强化个体对国家、社会的道德责任与义务,通过仪式参与、情感体验等柔性方式开展道德教育实践,对现代德育具有重要的启示性价值。推动传统礼俗文化与现代德育的融合创新,需要在深刻体认现代性危机的基础上,直面传统礼俗文化实践的现代误区,从回归本真生活的哲学立场出发,推动现代礼俗文化建设,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德育场域的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当代大学生追求时尚,赶时髦,对传统音乐文化的认识普遍不高,了解更是匮乏。文章通过问卷调查及提高措施的研究,望能有助于大学生传统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进一步完善、发展我国的高等传统音乐教育,提高大学生传统音乐素养,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文化。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国民性的影响极大,本文通过探讨传统文化影响下的国民性,从中找寻现代教育改革的基石,即任何时候、任何人都不能完全背弃中国的传统文化,而应站在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基石上以人为本促成教育的现代化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