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考点精析1.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复分解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①化合反应: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②分解反应: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③置换反应:一种单质跟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④复分解反应: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⑤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中的一种,是酸跟碱生成盐和水的反应。2.氧化还原反应①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②还原反应:含氧化合物中的氧被夺去的反应3.吸热、放热反应①吸热反应:吸收热量的反应②放热反应:放出热量的化学反…  相似文献   

2.
1.电离是一种分解反应吗?答:分解反应是指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这里的“物质”是指能够独立存在的物质,而物质电离时产生的阴、阳离子却不能独立存在。可见,电离不是分解反应。2.氯化氢和盐酸是不是同一种物质?答:氯化氢是一种无色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氯化氢的水溶液叫盐酸。虽然它们的化学式相同,但却是两种不同的物质。氯化氢是纯净物,而盐酸却是混合物。它们的性质也有所区别,盐酸是一种强酸,具有酸的通性,如它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能够和某些金属反应产生氢气等。而氯化氢气体和液态氯化氢…  相似文献   

3.
一、为什么氨气极易溶解于水氨气易溶于水原因有两个方面:(1)氨分子和水分子很容易通过氢键结合形成一水合氨,即NH3 H2O(?)NH2·H2O;(2)NH3和H2O都是极性分子,根据相似相溶原理,由极性分子组成的溶质氨气易溶于由极性分子H2O组成的溶剂.所以NH3极易溶解于水.在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能溶解约700体积的氨气.二、用氨做喷泉实验时要注意哪些问题(1)氨气要充满;(2)装置要不漏气;(3)氨  相似文献   

4.
复分解反应是中学化学中常见的一种反应类型.其定义为: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分解反应.在溶液中进行的复分解反应大多是在酸、碱、盐之间进行的,其发生条件为:(1)有难溶物产生;(2)有易挥发性物质产生;(3)有弱电解质(水、弱酸、弱碱)生成,只要满足其中一个条件,反应即能发生.因此复分解反应的实质是向离子浓度减少的方向进行.下面从复分解反应的实质出发。简单分析一下常见的几种复分解反应类型.  相似文献   

5.
氨气极易溶解于水。0℃时1体积水可溶解1176体积氨气。氨气为什么极易溶解于水呢?除了NH_3和H_2O这两种极性物质相似相溶外,更主要的是由于氢键的作用。在低温时,NH_3和H_2O形成两种稳定的晶体水合物:NH_3·H_2O(熔点194.15K)和2NH_3·H_2O(熔点194.32K)。在这两种晶体水合物中,NH_3分子和H_2O分子由氢键来连结,NH_3和H_2O通过O-H…N键(键长2.78A)及O…H-N键(键长3.21A~3.29A)构成立体晶格。因此,在氨的水溶液中,大部分的氨是以水合氨分子(通常以NH_3·H_2O表示)  相似文献   

6.
卢炳军 《中学文科》2009,(17):137-137
高中化学常用的化学药品氧化铁,其化学性质较活泼,能跟很多物质发生绚丽多彩的颜色反应.固态呈水合物的氧化铁(FeCl3·6H2O)呈棕黄色蜡状,它易溶于水呈红褐色溶液.氧化铁溶液很不稳定,既易水解又易还原,因此实验室配制氧化铁溶液时,必须加盐酸,在酸性状况下保存其溶液而不使其变质.在高中化学中,氧化铁是重要的化学试剂,它与其他物质的颜色反应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叫做复 分解反应。其中酸、碱、盐以及酸与碱性氧化物之间的反应,属于 复分解反应。但是,复分解反应要想发生,除了生成物中有沉淀析出,有气体 放出,或有水生成外,反应物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酸与碱性氧化物、酸与碱、酸与盐之间的反应,反应物只要有一种  相似文献   

8.
在中师和高中化学教材中编排的氨与酸反应的学生实验,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有两个方面:①在玻璃片上滴的酸滴,会较快地向外扩展(特别是浓盐酸和浓硝酸),使氨气与各酸的反应相对地不集中,学生往往观察到的是在氨的制取装置的导管口外,氨与浓盐酸,还有浓硝酸所挥发的酸雾在玻璃片上留下了白色的铵盐晶体。②即使氨与酸反应生成了白色结晶,但其量之少,在透明的玻璃片上也较难于观察。为此,我们对酸的载玻片进行了加工。a.在载玻片上用氢氟酸蚀刻了凹穴。在统一尺寸(5×10cm)的玻璃片上涂上较厚的一层石蜡,然后用口径合…  相似文献   

9.
氨NH_3,在常温、常压下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的气体,极易溶于水,0℃时1体积水可以溶解1148体积氨.氨溶于水即得氨水,主要用作化学试剂和液体肥料.氨的水溶液具有弱碱性,例如有滑腻感,味涩苦;能使石蕊变蓝,0.1N氨水的PH~11;与碱金属的氢氧化物相似,氨水遇酸能发生中和反应,与某些盐作用能生成氢氧化物沉淀;氨水的导电性很差,25℃时由电动势法测得其电离常数为1.77×10~(-5),由此计算得在1N NH_3溶液中,OH~-离子浓度只有1N NaOH的1/200.这表明氨水是一种弱碱.氨水的以上性质,都是实验所证明了的,也是为大家所公认的.  相似文献   

10.
1 相关概念1)物质的两性指物质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不一定生成盐和水)的性质. 2)两性物质既能跟酸反应,又能跟碱反应,且都只生成盐和水的物质(即自身既能电离出H ,又能电离出OH-的物质). 3)元素的两性指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相似文献   

11.
在初中化学第一章里,同学们学习了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这是化学反应的两种基本类型。准确地掌握这两种基本反应类型,对于今后1.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的比较学习化学知识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将这两种基本反应类型中易忽视的问题予以分析比较,供同学们参考。2.几个容易混淆的概念1)勿将化合反应说成化学反应。化学反应又叫化学变化,是以生成新物质为基本特征。化学反应就其反应前后物质的种类和数目的变化来分,有多种反应类型,而化合反应则是其中的一种反应类型。2)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氧化反应是指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2.
一、选择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用液态空气制氧气C蒸气锅炉爆炸D-动植物呼吸 2.碱式碳酸铜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绿色B.粉状固体 C,难溶于水D.加热后生成氧化铜、二氧化碳和水 3-关于氧气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在任何情况下总是一种无色无气味的气体R不易溶于水 C.性质很活拨,能与许多其他物质反应D.可以燃烧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化反应一定有氧气参加B.化合反应一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反应物 C.分解反应一定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成物D.物质跟氧的反应叫氧化反应 5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  相似文献   

13.
1从元素周期表知识推知N元素应具有较强的非金属性,而常温下N2却表现为特殊的惰性,为什么?解析:N2参加的一般反应中,在反应前N。必须先离解成单个原子,而NN间特殊的共价三键,具有很大的键能(945.8kJ/mol);要打开N2的化学键,反应需要很高的活化能和十分苛刻的条件,这是相当困难的,显然这是N2表现为特殊惰性的一大决定因素.但该解释只适用于N2分子化学键“均裂”的反应。对干象常温下锂与氮气直接反应的特例6Li+N2=2Li3则另当别论。2.氨气不仅易液化,而且常温下的水溶解性(1体积水溶解700体积氨)特别大,为什么?…  相似文献   

14.
一、中和反应 中和反应是复分解反应的特例,特指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同时放出热量.其实反应生成盐和水的除此之外,还有某些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某些非金属氧化物与碱反应均生成盐和水,这些都不属于中和反应.  相似文献   

15.
氨的喷泉实验是中学化学学习中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实验,氨气是一种碱性气体,遇酸碱指示剂会发生相应的颜色变化,形成简单的喷泉现象。同时氨气也能与某些金属的可溶性盐溶液反应生成具有多种颜色的氢氧化物和氨基配位化合物。据此实验原理,笔者尝试设计并探究氨与过渡金属盐溶液形成彩色喷泉的最佳实验条件。一、实验准备1.实验仪器与药品。铁架台(附铁夹)、圆底烧瓶(250mL)、分液漏斗  相似文献   

16.
一、实验原理 用高锰酸钾受热分解产生的氧气代替空气或氧气气源,用吸附了氨的木炭代替氨气气源。 将高锰酸钾和木炭共装在一试管中,在受热的条件下,混和气体通过催化剂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二氧化氮。  相似文献   

17.
证明氨气易溶于水的喷泉实验,课本上采用氯化氨晶体与消石灰共热产生的氨。此法产气量少,常困消石灰或收集氨气的烧瓶不干燥,要消耗部分氨  相似文献   

18.
一、理解电离的概念1.条件:物质溶解于水。2.要点:离解成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3.说明:(1)电离与通电与否无关;(2)电离后的溶液不显电性;(3)有些氧化物溶于水时,真正发生电离的物质是氧化物与水反应生成的酸或碱。二、掌握物质之间的反应规律1.置换反应反应能否发生,首先要考虑金属活动性顺序。(1)金属 酸盐 氢气反应条件:①金属必须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②酸通常为稀盐酸或稀硫酸,硝酸或浓硫酸与金属反应不能产生氢气。(2)金属 盐另一种金属 另一种盐反应条件:①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  相似文献   

19.
初学化学需要学习的“入门”知识较多,因为是“入门”,所以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误,现将初学化学时常见错误总结分析如下,提请同学们学习过程中注意.一、易混淆的概念1.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有没有新物质生成,没有新物质生成为物理变化,有则为化学变化.如:铜在潮湿空气中生成铜绿,属于化学变化,有的同学往往不知铜和铜绿的差别,错判成物理变化;铁铸成铁锅,属于物理变化,有的同学也因不知铁锅的主要成分就是铁而错判成化学变化.2.分解反应理解不透彻分解反应首先必须是化学反应.如工业上用分离液…  相似文献   

20.
用乙二胺作络合剂改进银(铜)镜反应的实验河北威县师范学校(054700)焦增印乙二胺,是一种无色透明有类似氨味的易挥发的液体.易溶于水和乙醇,是常用的多基络合剂(配位体).它的碱性比氨略强,与银离子形成的银胺络离子比氨与银离子形成的银氨络离子稍显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