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案例】人教版第四册《丑小鸭》师:同学们,学完了课文,我们知道丑小鸭被迫离家出走,历尽艰辛,终于美梦成真,变成了一只美丽的大天鹅。小朋友想像一下,丑小鸭会回家吗?回家以后会怎么样呢?生:丑小鸭会和天鹅伙伴快乐地在湖泊上生活,它再也不想见它的兄弟姐妹了。因为它们以前对它不好。师:有不同想法吗?生:不会,它现在这么漂亮了,丑小鸭会向它的兄弟姐妹们炫耀一下自己的美貌,取笑他们有眼无珠,把自己赶走。师:想像真丰富“!有眼无珠”这个词用得多好呀!一生插嘴说:丑小鸭为什么会变成白天鹅呢?那鸭场里怎么会有天鹅蛋呢?师:现在老师是要大…  相似文献   

2.
前不久,听了一堂《丑小鸭》的教学,其中的一些教学环节引起了我的思考。【案例一】教师为了让学生深刻地体会丑小鸭的孤独,要求他们换位思考:如果你是丑小鸭的哥哥、姐姐,你在咬丑小鸭的时候,会说些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纷纷举手。  相似文献   

3.
课文《丑小鸭》是由丹麦著名童话作家安徒生的同名童话改编而成的。由于故事内容生动 ,形象感人 ,寓意深刻 ,历来深受孩子们的喜欢。在课堂教学中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丑小鸭“受不了哥哥姐姐的欺侮而离家出走”这一行为 ,是所有教学本文的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浙江省第八次小语优秀青年教师巡回教学活动中 ,有位老师是这样教的 :师 :刚才 ,同学们讨论解决了许多问题。那为什么丑小鸭能变成白天鹅呢 ?谁来说说自己的想法。生1: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天鹅蛋 ,不小心落在鸭窝里 ,所以丑小鸭能变成白天鹅。师 :这道理有点意思。生2:我觉得是…  相似文献   

4.
课堂讨论交流是沟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思想、情感的桥梁。在语文“自能学习”教学中,学生的学习其实是一个个问题的讨论交流和解决的过程,因此讨论交流在语文教学特别是在“自能学习”的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恰当地、适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从课题的空白处进行讨论一些文章的题目常常给读者留下许多空白的悬念。如《“你们想错了”》,学生就有这样的疑问:1.题目为什么要加上引号?2.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3“.你们”想什么?怎么想?为什么会这样想?4.为什么说“你们想错了”?教…  相似文献   

5.
学生很不容易真正理解这个公式,甚至到高中还有不少学生概念不清,把公式记成“”;或提出这样的疑问:“既然算术根是非负数,为什么得-α?”“为什么一个数的算术根会得三个数?”等等,反映了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4月27日是我们学校教学艺术节的最后一天。下午,由王婷老师向区教研员和教师们展示一节公开课《丑小鸭》。这是一篇普通的童话故事,但让她教起来却让听者潸然泪下。她将整个故事梳理了一条主线,在课的开头提出了两个大问题让学生思考:1.丑小鸭为什么要离家出走?2.丑小鸭离家出走以后过着怎样的生活?  相似文献   

7.
“金属为什么会导电呢?”“金属一般都是固体,而水银为什么不是呢?”“我还想知道金属都会生锈吗?”“有些食品里含铁,我们要不要吃铁呢?”探究活动始于问题,在科学教学中我们提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尤其鼓励学生提出好问题。而当孩子们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如果老师只是草率处理,很可能扼杀学生的好奇心,使得他们的思考到此为止。那么我们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呢?1承认自己的不足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问到教师知识的盲点。这时我们可以很坦率地对学生说:对不起,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清楚。你不必担心这样做会引起学生的嘲笑,相反它能让学…  相似文献   

8.
安徒生是一个很会讲故事的人.在他那支神奇的笔下,丑小鸭丑得竟然叫人有些心酸和不忍.我想在"丑"上做点文章,待学生浏览全文以后,我问他们:"丑小鸭丑不丑?" 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丑!"话音刚落,却从身旁传来一个异样的声音,"丑小鸭也不丑啊!"是个很细弱的声音,我却听得很真切. 我很想听听这个与众不同的表达:"丑小鸭为什么不丑?"  相似文献   

9.
当你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时,你会发现课堂上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他们“五花八门”的回答和充满童真童趣的儿童化语言及创新火花常常会让我们感动,会不知不觉地融入他们中间。一、倾听孩子的问题,引导孩子去探究。当孩子们提出各种各样问题的时候也就是其主动学习的表现。小学阶段的孩子对大自然以及大千世界的种种事物充满了好奇,他们的头脑中有许多的问题,总想问“为什么”,比如孩子们问我“为什么飞机能上天?恐龙是怎么死的?人为什么有思想?蚊子有骨头吗?……月球是会变的吗?”这些问题涉及物种进化、人体结构、自然现象、地球宇…  相似文献   

10.
在我上《远行靠什么》一课时,照例让学生自读质疑,当问题解决接近尾声时,忽然有个孩子对我说:“老师,我还有个问题想问你,为什么飞机叫飞机呢?”啊?他把我问愣了。这也算个问题?那只不过是一个代号而已。我随口说道:“可能是因为它会飞吧。”他跟着就问:“小鸟也会飞,为什么不叫飞机?”“问得好!”我对他思维的敏捷、口齿的伶俐大加表扬。但我又哭笑不得,我还真没法对付了。于是我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学生:“谁能帮帮忙解释一下?”一个孩子举起了他的小手,嘴里叫着:“老师,我知道飞机为什么叫飞机!”哦?我赶紧叫起了他。“飞机因为会飞所…  相似文献   

11.
儿童是好奇的,他们心中总是充满了疑问,诸如“星星为什么会发光?”“指南针为什么一直指着南方?”小学自然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如果我们在教学中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注意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并且解开疑团,那么我们就能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达到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的目的。近年来我们作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12.
西方哲学史上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剑桥大学,有一天,罗素问穆儿:“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儿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总是露着茫然的神色,总是有一大堆问题。”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罗素。有人问:“罗素为什么会落伍?”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从这个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问题意识对于一个人的成功是多么重要。因此,课堂教学要保护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有“疑”敢问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就是要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增进教学…  相似文献   

13.
怎样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初步的创新能力呢 ?笔者认为应在四个“转化”上下功夫。  一、由“好胜”向“好奇”转化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他们常常会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问题。如汽车轮子为什么是圆的 ?为什么“二二得四” ?这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能力 ,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在课堂教学中 ,怎样使学生的好胜心转化为好奇心呢 ?好奇心首先来自于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如在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 ,我在黑板上贴出 2 0只按鸡、鸭、兔顺序排列的动物图片 ,对学生说 :老师和你们来一场比赛 ,由一同学说出第几只 ,大家来猜猜它…  相似文献   

14.
我们每天都要面对一群形形色色的孩子,他们在课堂上的表现也千差万别:有的沉静凝听,有的批判质疑,有的循规蹈矩,有的标新立异……面对跨世纪的他们,怎样培养才能使各异的学生长期保持探究的心理状态,不断地进行尝试学习,汲取新知识呢?我们经常说,如果学生能在学习过程中,带着问题多学,多问几个“为什么”或“怎么办”,这样的学生才是真正会学习、极具创造力的学生。我想,培养每个学生的问题意识是目前教学的一个方向,让“问  相似文献   

15.
《鸟的天堂》(第十一册)是一篇传统课文,如何教出新意,使学生学得主动呢?下面是这篇课文的一个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读课题,想一想,用“是什么”、“怎么样”、“为什么”提3个问题。 生:我想知道鸟的天堂在哪儿?鸟的天堂是怎样的?这里为什么会成为鸟的天堂?  相似文献   

16.
在我上《远行靠什么》一课时,我照例让学生自读质疑。当问题解决得接近尾声时,有个孩子忽然对我说:“老师,我还有个问题想问你,为什么飞机叫飞机呢?”啊?他把我问愣了。这也算个问题?那只不过是一个代号而已。我随口说道:“可能是因为它会飞吧。”他跟着就问:“小鸟也会飞,为什么不叫飞机?”“问得好!”我对他思维的敏捷、口齿的流利大加表扬。可对他提的问题我还真没法对付了。于是,我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扔给了学生:“谁能帮忙解释一下?”一个孩子举起小手,嘴里叫着:“老师,我知道飞机为什么叫飞机!”哦?我赶紧叫了他。“飞机因为会飞所以有…  相似文献   

17.
课堂教学中需要解决的两个最基本问题是会不会学习 ?能不能学会 ?近年来 ,很多教师都在探讨问题教学 ,但在实践中的效果却不一致 ,特别是那些流于形式的“启发式”和不分难易程度的问答式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发展 ,也淡化了历史学科中的创新因素。采用问题讨论教学 ,就必须着眼于如何设计问题 ?如何引导学生解决问题 ?如何评价学生的思维成果等方面。历史课堂教学中 ,问题无时不有 ,无处不在 ,关键是怎样设计问题。一个匠心独到的教师设计问题 ,往往会产生“一石击起千层浪”的效果。教学中提倡多问几个“为什么 ?”但不…  相似文献   

18.
我们认为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应当从一年级抓起。所以,我们应经常提出一些他们能够回答的问题,例如:我们曾经多次给学生提出:“你最喜欢什么?为什么?你长大了干什么?为什么?”等等话题。要他们作好准备,然后在课堂上回答。贯串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则不仅要学生读,要学生写,而且要学  相似文献   

19.
前一段时间,我参加了市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调研,在五所学校一连听了几十节数学课,涉及到低、中、高各个年级段。虽然很多都是教师没有事先准备下的随堂课,但在新课改思想的推动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或多或少都发生了变化。可有一个倾向始终在我的脑子里挥之不去,那就是课堂上几乎都是学生在被动地回答教师提出的一个个问题,而看不到学生主动地提出问题。我不禁诧异:小孩咿呀学语时就缠着大人不停地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为什么会这样”……怎么他们渐渐长大后,学习越来越多的知识时,提出的问题却越来越少?而…  相似文献   

20.
在某些孩子提的问题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他们难于理解的问题:太阳为什么会发光?草为什么是绿的?成年人是不会再想这些的,他们早就明白这些了。不过请试一试如何向孩子说明这一切吧。我想说,也有孩子提的一些问题是相反的情况:有些事对孩子来说不成问题,成年人却为之绞尽脑汁,包括这样一个我们面临的问题:老师为了谁?每个孩子都会毫不犹豫地说:为了学生,为了孩子呗。孩子们也能同样容易地对付另一个问题:怎样才是好老师?他们会回答:“他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