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斜视,是由于一侧眼肌力量过强或过弱,使两眼不能同时注视某一个目标。按眼球偏斜的情况分类,如经常用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斜,称为单眼性斜视;如果两眼交替斜视,按眼球偏斜位置,又分为  相似文献   

2.
斜视是由于某一眼肌力量过强或过弱,使两眼不同时注视同一个目标,即一眼注视目标,另一眼偏斜。按眼睛偏斜的情况,如经常用一眼注视目标,加一眼偏斜,称为单眼性斜视;如果两眼交替斜视,按眼球偏斜位置,又分内、外、上斜视。儿童或青少年由于  相似文献   

3.
郭艳 《早期教育》2006,(8):31-31
斜视,是指两眼视轴不能同时注视同一目标,仅一眼视轴注视目标,而另一眼视轴偏向目标一侧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迟福江 《中学生物学》2012,28(10):44-45
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之一,90%的外界信息来自眼睛。人眼有很多奇特的功能可以用简单的实验来验证。1主眼与副眼1.1实验将左手轻松握拳,双眼通过拳眼的小孔同时注视某一固定的小物体,左拳不动,用右手遮住一只眼,单眼判断,哪一只能通过拳眼的小孔看到小物体即为主视眼。1.2分析左右眼在功能上有主次之分。主眼(又叫主视眼)是指一眼较另一眼在视觉输入上占优势地位。主视眼  相似文献   

5.
斜视俗称“瞟眼”,即当人一只眼睛看东西时,另一只却偏到一侧,好像在看别的东西。斜视影响眼睛的正常发育,容易造成弱视。 斜视主要是因为长时间看近物所致。对摇篮里的婴幼儿,家长应把玩具挂在1米以外的地方,而且要经常变换方位,切不可把玩具放在离孩子很近的地方,让他长时间注视。能走路  相似文献   

6.
据英国《每日电讯报》4月12日报道,去年11月8日出生的英国王位继承人名单上排在第八位的路易丝公主,不幸患上斜视,一只眼睛偏向外侧。医生说,不少小孩子患有斜视,一般都能慢慢自行矫正。个别病情严重的患儿,眼睛不但丧失正常的三维视野,而且可能永久性失明,此时只能通过动手术才能避免如此厄运。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哪个父母不希望自己天真无邪的宝宝有双清纯如水的眼睛?然而,生活中有一些婴儿的眼睛看上去惹人喜爱,但仔细观察会发现单眼或双眼斜视。特别是6个月之内的孩子,当他们注视某种东西时,斜视更加突出。正常情况下,人的两眼向前或向其…  相似文献   

7.
吴成槐先生所著《视疗图谱》一书(辽宁民族出版社,1995年)独具匠心,富有创造性和实用价值。我们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各种器官的使用愈来愈不均衡,几乎人人都在改变着传统的生活习惯,其中使用视力的地方越来越多,时间越来越长。例如看书、看报、看电视、看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的一切。但是,长时间的用眼,特别是对单一目标长时间注视,会因注视过久而使眼睫状肌过度待续紧张。此外,被动勉强阅读,以及注视目标活动不定,或精神上过度紧张等,都会导致眼球疲劳和发生各种眼病。近年来,许多人尤其是儿童眼病…  相似文献   

8.
许多家长认为只要孩子双眼视力都正常,眼睛发生斜视问题不大。等孩子长大了,为了美容起见,做一个斜视矫正手术,一切问题就解决了。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斜视的治疗不是单纯的美容问题。斜视儿童不能同时用双眼注视一个物体,如果同时用双眼看东西,就会发生视物成双。为了避免这种现象,斜视眼睛经常处于抑制状态,日久天长便会形成弱视,即使配带合适的眼镜,视力也不能达到正常水平。弱视的程度与病儿发生斜视的年龄有着直接关系,发病越早,弱视就越严重。有些斜视儿童的双眼视力相等或相似,他可以任意用右眼或左眼注视。右眼注视  相似文献   

9.
咨询台     
女儿3岁了,每次看电视总爱斜着头,叫她转转头,很正常,没有落枕等毛病,但一坐下就要斜头。批评或提醒她,好不了三分钟。这是什么原因?刘茜孩子爱斜头,而脖子又没有毛病,那么最大的可能是眼睛有问题。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1.斜视。在专心地看电视时,如孩子一只眼看电视而另一只眼偏向一边,最常见是内科视和对斜视。2.屈光异常。近视、远视、散光的孩子有的会伴有斜视。3.眼球震颤的代偿性头位,也就是说这种患者在斜视或低头向上看时眼球震颤最轻。4.除以上情况外,孩子鼻梁太低,两内眦间距离太远(两眼离得太远,多数是内眦赘皮)也会引起此种现象…  相似文献   

10.
眼球追踪技术是当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广泛运用于实验心理学、应用心理学、工程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等领域.采用文献分析的方法,阐述了3种眼球运动的基本模式:注视、眼跳和追随运动;界定了眼球运动的测量指标,如眼动轨迹图、眼动时间(注视时间、眼跳时间、回视时间等)、眼动方向和距离、瞳孔直径.特别探讨了眼动技术和神经电生理技术的结合,如眼动和ERP单独记录、ERP结合EOG分析、眼动和ERP同步记录,以及不同记录技术的优点和缺陷.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眼动追踪技术在心理学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如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消费心理学、交通心理学等.  相似文献   

11.
目前,各中小学推行的眼保健操,是根据祖国医学理论中推拿经络穴位,结合医疗体育原理综合编制的,是一套行之有效的眼部穴位自我按摩疗法。每日一至二次安排于课间,是中小学生保护视力必不可少的措施之一中小学生每天上课时数多,课后还得做作业、复习或预习功课,用眼时间比一般人多些。由于看近物的时间较长,需要对眼睛进行较多的调节,使眼内外肌肉较长期处于持续收缩状态。若课间没有适当的眼部休息,就必然会使眼肌疲劳过度,发生眼球充血现象,出现局部气血郁滞,血行不畅,至眼压不断增高,睫状肌的松弛与收缩  相似文献   

12.
眼科专家指出:近距离、长时间用眼引起眼睛睫状肌紧张,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因此预防近视关键在于放松眼球睫状肌。而自然有效的放松方法就是让眼睛凝视远方,且时间必须与近距离用眼时间相当,即不少于1 ̄2小时。在此提供三奇招,供小读者们参考。  相似文献   

13.
张建军 《山东教育》2003,(23):102-102
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用眼过度,如看书、看电视等长时间的活动,都会引起眼睛的疲劳;全身疲乏,精神极度紧张,营养不良,也会使视力下降。  相似文献   

14.
一般来说,当人们向前直视时,两眼的黑眼珠应该位居眼中呈平行状态。如视物时一眼正视而另一眼偏向鼻侧或颞侧(少数可偏向上方或下方),呈不平行的交驻或分开现  相似文献   

15.
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描述眼的基本结构和功能;能力目标是通过自学眼球的结构提高自学能力,通过分析生活实例掌握眼球各结构的功能,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目标是认识到卫生用眼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描述眼球的结构和功能"既是本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  相似文献   

16.
从大学生的近视现状和由此带来的不良影响进行分析,当代大学生近视率很高,近视问题困扰着大学生并影响着他们的学习、交际、生活和心理发展.对造成大学生近视原因进行了内、外因分析和研究.提出了预防和调节大学生近视相关办法如加强健康测试督促科学用眼,适量运动饮水调节眼睛机能,减少外界污染维持眼睛清明,防止运动损伤保护眼睛健康,丰富教学内容增加护眼功能,合理光线照明维护眼肌平衡,做到彰显人文关怀稳定学生情志,丰富课外活动减少近眼时间,加大宣传力度使护眼深入学心,达到预防和调节大学生近视和由此带来的相关问题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生活在墨西哥南部到南美北部的河流与江湾内的阿纳勃拉斯鱼,由于它的眼睛既能看清水里的东西,又能在同一时间看清空中的目标,宛如四只眼,所以当地人称它为“四眼鱼”。它的每只眼睛分成上下两部分,实际上造成两个瞳孔,一个在水面上,一个在水面下,而上半部分的两半只眼注视着空气和陆地,下半部分的两半只眼凝视着水下。而上下两部分的眼睛各自都有自己的焦距和感觉神经,水下游动的小动物和空中飞翔的昆虫,能够通过光线的不同折射作用,将其形象分别完整地映到四眼鱼的视网膜上。被称作是“活化石”的楔齿蜥,生长着三只眼,在它头顶上一块透明的…  相似文献   

18.
强强突然出现内斜视(俗称逗鸡眼),这可把他爸爸妈妈急坏了。在儿童医院,眼科专家王教授给强强父母作了详细的解释。三岁左右的小孩发生以上情况,大多与远视有关。而人们往往认为是婴儿时期长时间注视灯光造成的,这是误解。远视眼的孩子为了看清眼前的目标,需要用比常人眼睛更多的调节力,致使眼的内直肌长久用力过度,极易出现内斜。这个时候如能及时让医生用阿托品扩瞳、验光、配戴合适的眼镜,多数儿童可因很快矫正了远视,而内斜消失,只有少数儿童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问题在于不少家长对以上情况没有引起重视,或因种种原因没有及时配戴眼镜而耽误治疗,产  相似文献   

19.
在中美洲与南美洲水域中生长着一种热带鱼,是一种世界上稀有的鱼类,它能够在同一时间内既看清水下的东西又看清空中的目标,好像长着四只眼睛一样,人们把它叫做“四眼鱼”。当“四眼鱼”在水面上游动的时候,上面部分的半只眼睛注视着空中和陆地上的景物,下面部分的半只眼睛注视着水面下的动静,真正是眼观六路呀!其实,“四眼鱼”并没有四只眼睛,它和平时所见的普通鱼类一样,只有两只眼睛,可是“四眼鱼”为什么能够同时观察到空中和水下的目标呢?研究发现,“四眼鱼”的眼球内有一道由上皮细胞构成的结膜通过角膜,同时虹膜又生出两个突起从中间…  相似文献   

20.
由于视力发育异常,有的孩子的眼睛会弱视。如有的幼儿看东西时有一只眼黑朝里偏斜,可能是内斜视,这只眼睛的视力就差,甚至只有0.1或0.2。弱视只有在检查视力时才能发现。因此,对幼儿园的小朋友要定期检查视力,以便及时防治,如果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