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书山有路勤为径。毛鹏同志手不释卷,夙夜匪懈,读书破万卷,成为一名书评家。在这本新出版的文集《徜徉在文化边缘》中,他选入的多篇书评文章,都是他近一二十年来的精心之作。从这本文集中,可以了解到毛鹏读书非常广泛,也非常用心。他阅读西方的著作,从历史学家汤因比的《历史研究》,到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回忆录《我的生活》;从法国法布尔的《昆虫记》到英国管理学家奥康奈尔的《简单是金》。阅读中国作者的著作,从王蒙的《我的人生哲学》,到田居俭的《李煜传》;从刘梦溪的《传统的误读》,到陈鲁豫的《心相约》……可以看出,毛鹏读的书,其内容…  相似文献   

2.
《汉语大字典》所引用的" (已其)"字,该字上面部分皆作"巳"。查《说文解字》此字在"己部"内,《说文》另有"巳部",但无此字。《说文解字注》.《说文解字义证》皆作"(已其)".台湾省编《中文大辞典》亦作"(已其)",上部从"己"而非"巳".《汉语大字典》和《中文大辞典》收录此字时,还引录了甲骨文、金文等数种古文字形,上部亦皆作"己"而不作"已"。另外,山东黄县还出土了数件(已其)国铜器.王献唐为此还专写了《黄县((已其)器》一书(后收入《山东古书考》书中),其中作用"(已其)"字,  相似文献   

3.
《文献》2007年第1期载有《〈战国策·赵策〉札记两则》一文,其中关于"持其踵"一则认为"踵"不是通常解释的"足踵"(或曰脚后跟),而是所谓"车踵"。还认为帛书本作"攀其踵"比"持其踵"义长且"更为传神",云云。此说似可商。首先,作者似不明所谓"车踵"的位置,且将其与"轸"混为一谈了。我们知道古代"车踵"是指"辀后承轸之处"(据贾公彦疏),而"轸"是指"车厢底部四周的横木",或曰"指车厢底盘"(见戴吾三编著《考工记图说》,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相似文献   

4.
本文所要讨论的崔融是高宗、武后时期的著名文人,与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同为文章四友,世称"崔、李、苏、杜"(《新唐书·杜审言传》),崔融"为文华婉,当时未有辈者,朝廷大笔,多手敕委之"(《新唐书》本传),李峤称其"词丽扬班"(《授崔融著作郎制》),张说赞其文"如良金美玉,无施不可"(《旧唐书·杨炯传》引)。由此不难看出崔融在初唐文坛上的声誉和地位。崔融的诗也写得相当出色,傅璇琮先生认为崔融的《关山月》很能让人联想起李白诗来,但"现在一些文学史著作及唐诗选本对崔融诗却重视不够,甚至没有一字论及,因此这里特地提及,希望引起文学史家的注意。"  相似文献   

5.
郑振铎(1898-1958), 是我国著名的学者,文 学家。1920年参加李大钊主办的 "社会主义研究会",同年与茅盾 等组建了文学研究会。主编《小 说月报》、《文学旬刊》、《公理日 报》等报刊。他一生著作很多,对 图书评论有相当的贡献,有书评 专集《西谛书话》,其他书评作品 散见于1998年河北花山文艺出版 社出版的20卷《郑振铎全集》中。  相似文献   

6.
毛鹏 《出版史料》2010,(2):40-45
一 毛鹏同志:非常感谢您在课题研究忙碌中给《书评学》赐评。这是一篇很有理论深度的书评。将我拉杂漫笔涉及的一些粗疏认识,钩玄提要,一语道清,实在钦佩。可惜无法再冠诸册首,否则不仅于读者有益,也会为拙书“增光添彩”。  相似文献   

7.
《文子》一书,二十多年以前在道教经典中和在先秦诸子中的地位,可以说-在九天之上,-在九地之下.至1973年定州西汉墓出土了《文子》残本,它作为思想史的著作才得到人们的重视.《文子》从魏晋时代起,一直受到道教学者的重视.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置崇玄学,规定"习《老子》、《庄子》、《文子》、《列子》,亦曰道举"(《新唐书·选举志》),其学问成了选拔人才的科目.天宝元年诏封文子为通玄真人,改《文子》为《通玄真经》,名列《道德真经》、《南华真经》之后,为道教的第三大经典,因而此后出现了不少注本.但是在道教之外,《文子》一书几乎没有任何地位.这同班固在《汉书·艺文志》的《文子》书目下注的"似依托者也"一句话不无关系,但也同今本《文子》一书的复杂情况有关.以往学者们一方面由于见到的资料有限,一方面由于思想方法方面的原因,对《文子》一书一些问题的处理显然是简单化了.  相似文献   

8.
论"痴"关于"痴"字,在最初造字的时候,它的意思应该近于一种生理现象。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它是"不慧也",《说文解字系传》中说是"神思不足"之病,而关于"痴"字的意义演变,周汝昌先生在《点评红楼·说痴》一文中,开篇就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9.
近读严绍璗先生《日本藏汉籍珍本追踪纪实》(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一书,著录先生在日本多家藏书机构所见宋元善本古籍。这些书因出自先生目验,且著录体例颇善,读之令人可想见书籍原貌,甚益学界。书中著录日本尊经阁文库藏宋临安陈宅经籍铺刊本《宾退录》一部,称"此书在国内至清代则世上仅以写本流传"(第392页),大抵先生未访得中国国家图书馆所藏宋本,而有此言。《宾退录》国图藏宋本(馆藏号7540)框高17.5厘米,宽12.9厘米。每半叶十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同。白口,左右双边。著录为"宋临安睦亲坊陈宅经籍铺刻本",惟书中不见可确定此  相似文献   

10.
最近,读到了某先生的一篇书评《弘扬民族文化 振奋民族精神——读〈中国文化集粹丛书〉》,文中说:作者“穷日夜之力”,通读了《中国文化集粹丛书》后,“心潮激荡,浮想联翩”,欣然命笔。书评写得洋洋洒洒,极富文采,很有几分鼓动性。在这篇书评的感召下,我找来了这套15篇、19册的中型丛书,也“穷日夜之力”,通读了一遍。掩卷之余,确感获益良多,这套丛书,一如文作者所言,“内容丰富,浅而不俗,深而不艰,是一套弘扬民族文化,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图书”。 然而,在捧读此套书过程中,却没有通常阅读到一本好书时那种由衷的畅然之快,反而不时产生一种被愚弄的感觉。这套丛书的《明耻篇》和《薪传篇》二书的作者正是文作者某先生。读着书,对照着书评,我们不禁要对这位先生的写书评的意图产生疑问:这篇文章,到底是书评还是广告?写作此文的本意是推荐还是推销? 我们知道,书评,尤其是推荐性书评,担负着介绍图书主旨,客观的评论图书的优劣,以指导读者阅读,进而起到引导大众阅读倾向的重任。这就牵涉到一个基本问题,即书评作者的身份。按说,这似乎不应成其为问题,书评作者自然应该是此书的读者,而不是此书的作者。不论是专门的书评作者还是普通读者,  相似文献   

11.
12.
Book Review     
Peer Review: The Challenges for 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A British Academy Report British Academy, 2007, 61 pp. Freely available online at http://www.britac.ac.uk/reports/peer‐review/index.html ; print copies available on request from Ms Vivienne Hurley, The British Academy, 10 Carlton House Terrace, London SW1P 5AH, UK; tel. +44 (0)20 7969 5268; email v.hurley@britac.ac.uk  相似文献   

13.
Book Review     
No abstract available for this article.  相似文献   

14.
15.
16.
Book Review     
《The Communication Review》2013,16(1):105-108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Book Review     
Book reviewed in this article: Whose Muse?: Art Museums And The Public Trust: James Cuno, ed. Vastly More Than Bricks And Mortar: Reinventing The Fogg Art Museum In The 1920s: Kathryn Brus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