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进步给人类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造就了人们的孤单焦躁、疏离恐惧。在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前所未有的疏远与陌生,人们感到生活意义的缺失,被深深地笼罩在"孤独"的困境中。针对此现象,弗洛姆把"爱"作为核心,提出了"爱才是解决人类生存问题唯一答案"这一概念。聚焦《孩子的愤怒》女主人公布莱德,结合弗洛姆关于"爱"的相关理论,深入剖析造成布莱德孤独困境背后的原因,以及她是如何通过"爱"使自己走出孤独困境的,对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人类所遭遇的精神困境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2.
在代表作《爱药》中,厄德里克向我们真实再现了印第安族群的生活现状和文化传统,更重要的是她在小说中对爱的主题的渲染和描述。本文试图通过埃里希·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分析小说中最震撼人心的感情线索,并试图证明,真正的爱具有无穷的力量,可以超越血缘,超越时空,超越生死,超越一切。  相似文献   

3.
博爱与爱情或性爱是弗洛姆最为关注的两种爱的形式。他认为,如果没有博爱的德行,你自己对爱的期待也不可能得到满足,从而把能力、人格和德行作为真爱的基础。弗洛姆关于爱不等于性的观点及反对有性元爱的爱情观,对我们今天也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主要包含:爱是对人类存在问题的回答;爱是“给予”而不是“接受”;爱是一种态度;爱是一种实践等等。弗洛姆生活的社会背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法兰克福学派及其社会批判方式以及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及其异化理论都对这一思想的形成产生重大影响。弗洛姆爱的哲学思想,虽然是20世纪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思想意识形态下的产物,但是弗洛姆反思爱的失落与危机,追寻真爱的过程对我们今天仍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成员之一,弗洛姆对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都有深入研究。在其代表作《爱的艺术》中,弗洛姆将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相关联,用以深入研究二次大战后西方人爱的"异化"现象。在弗洛姆看来,西方社会的爱,已经蜕变成商品关系,他们把市场上的交换原则带到爱之中,使爱赤裸裸地打上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烙印。但他在坚持批判的同时,也提出了"人类永恒的爱"这一目标,认为只有这种爱才能疗救异化的爱。这虽在一定程度上带有乌托邦色彩,但他认为,人们不应放弃对人类永恒的爱的追求,应铲除种种社会障碍,同时通过高度发展科学技术来克服来自自然力的束缚,逐步实现这个目标。  相似文献   

6.
弗洛姆“创发性的爱”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洛姆为了解决现代西方社会人际关系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提出了他的“创发性的爱”的理论。这一理论应该说是有其合理性的,它为建立人际之间和谐、友爱、充满亲情的关系做了具有一定启发性的探索,这对于我们今天建立人际之间的良好关系,建立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但弗洛姆的这一学说也存在着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批判过的抽象、思辨、直观的限度,这一限度决定了弗洛姆学说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7.
弗洛姆坚持只有一个马克思,认为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之中所表述的人本主义思想是统摄整个马克思思想的灵魂。在他的代表作《马克思关于人的概念》中,弗洛姆比较详尽地论述了这一观点。弗洛姆的思想虽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和错误的方面,但他对马克思思想的解读值得我们认真思考,对于我们当前研究马克思思想的本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和理论价值,而张一兵先生在解读弗洛姆时贬低马克思《手稿》的科学性也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8.
继承法兰克福学派传统,弗洛姆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西方社会。揭露了社会的不健全和人的异化,人在物质上富足,精神上反而衰败。为了使社会走向健全,人摆脱异化。弗洛姆给出了“爱”之拯救方案,呼吁重拾失去已久的创发性的爱,然而,人道主义的基础使得整个理念流于抽象空洞且缺乏力度。  相似文献   

9.
继承法兰克福学派传统,弗洛姆以批判的眼光审视西方社会。揭露了社会的不健全和人的异化,人在物质上富足,精神上反而衰败。为了使社会走向健全,人摆脱异化。弗洛姆给出了“爱”之拯救方案,呼吁重拾失去已久的创发性的爱,然而,人道主义的基础使得整个理念流于抽象空洞且缺乏力度。  相似文献   

10.
法兰克福学派中精神分析学说的代表人物弗洛姆认为,现代西方社会是一个异化的社会。弗洛姆认为人的精神健康是社会健全的重要条件之一,他更关注人们的精神异化。在分析了异化现象的表现与根源后,他提出了解决良方——爱与革命。在当今社会,弗洛姆的思想对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
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需要知识和努力学习的艺术,是一种创造倾向性人格所具有的能力,是人格整体的表现。大学生正处在塑造人格的关键期,在塑造过程中会遇到人际关系和恋爱关系等诸多挑战,如果缺乏爱的能力或者没有外力正确引导,那么对健全人格的塑造是一个很大的阻碍。弗洛姆爱的教育理论对大学生人格教育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法兰克福学派中精神分析学说的代表人物弗洛姆认为,现代西方社会是一个异化的社会.弗洛姆认为人的精神健康是社会健全的重要条件之一,他更关注人们的精神异化.在分析了异化现象的表现与根源后,他提出了解决良方--爱与革命.在当今社会,弗洛姆的思想对于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和社会主义建设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面对大学生的恋爱现状,高校应重视对大学生进行爱情教育,弗洛姆关于爱的理论对大学生的爱情教育有现实的借鉴意义.爱情教育的目的在于形成健康的爱情观,本文具体分析了大学生的爱情教育.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和弗洛姆始终信奉社会主义,把人看作人,追寻人与社会的和谐。他们视角一致,极为冷静和理智地看待人和社会,不愧为诊断人类疾病、指点人类命运的思想大师。相比较而言,马克思着眼于国家、社会的宏观架构,弗洛姆着眼于微观环境的改善;马克思强调国家行为,弗洛姆强调个人、群体的心理、行为可改变社会环境。马克思的人本理论为社会主义的实现铺设了经济、政治、文化的框架和基础,而弗洛姆的人本理论则是各个方面的细化和深化。他们的人本理论合在一起,显示出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内在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具有真正的活力和吸引力,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教条,并且使社会主义者不再感到气馁,从而可以切切实实地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高社敏 《新疆教育》2013,(13):39-39
弗洛姆认为爱是一门艺术,爱是需要学习的。人类的爱有多种表现形式,如亲情之爱、师生之爱、敬重之爱等等。那么,当前幼儿园的爱心教育现状如何?我们该怎样实施“爱心教育”呢?  相似文献   

16.
方幸福 《培训与研究》2007,24(12):71-73
本文从"人的生物学上的弱点"、"生存的两歧"、"历史的两歧"这三个方面来梳理弗洛姆的人学思想体系中对人的生存境遇的论述。弗洛姆通过对人的生存境遇问题的探讨,实际上找到人类异化的源头,因此他的这一理论为人类认清自身,加快前进的步伐,并最终获得全面发展指出了一条合理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弗洛姆的自由思想深切关注社会现实和人的生存状态,表达了对人类自由的向往,这种人文主义关怀的精神和强烈的责任感非常可贵.弗洛姆通过分析不同时期人们追求自由的不同态度,提出了建立健全的社会,从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通过创造性的工作、爱和社会改革,来消除"逃避自由",实现积极的自由.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弗洛姆现代性理论重要概念"孤独"的基本内涵,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的科技进步,人在机器化大工业条件下深刻地体验着生命的孤独,弗洛姆试图通过"创造性的爱"的理论建构来克服现代人的孤独、空虚和无力,并不能有效地让现代人实现自我救赎,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给现代人孤独体验的自我救赎之路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9.
弗洛姆从新人本主义的视角,在自己的理论语境里对马克思有关人的本质的思想进行了独特的理解。弗洛姆认为,马克思承认人具有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人的本性,并且承认存在着一般的人的本性和变化了的人的本性;马克思的人的本性就是人的本质;马克思把人的本能和欲望区分为两种类型:自然的和社会的,人的自然属性属于人性的本质部分,而人的社会属性则是与人的本性没有直接联系的、非本质的部分。通过以上观点的表述,弗洛姆得出人的本质是隐藏在劳动背后并支配人的劳动的人类潜能的结论。这些观点实际上主要是弗洛姆本人的思想,并不是或不全是马克思的思想。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格是弗洛姆直面社会的理论工具,在弗洛姆的思想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为弗洛姆的理论、经验研究,更重要的是为他批判社会奠定了基础.社会性格的形成是文化、教育、家庭及社会的无意识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弗洛姆的社会性格理论发展了弗洛伊德的性格论.他过于注重心理的作用,从而偏离了马克思思想的原意,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