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6 毫秒
1.
荒诞是英美现代派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它有多种表现方式。同时,英美现代派学作品中的荒诞又具有哲理性,其哲理内蕴并不是哲学概念的简单图解,而是把哲理、观念融入作的主观情绪和心理体验之中,通过复杂的意象表现出来。其哲理性具有直觉性、抽象性、启示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中的荒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荒诞”是20世纪西方历史语境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在现代派学中有集中而深刻的表现,现代派学中既有荒诞人生的种种表现,也有对荒诞的反抗和超越。就美学意义而言,现代派学中的荒诞是对传统悲剧、喜剧的突破,是喜剧性的形式和人类处于困境中的悲剧性内容的结合。  相似文献   

3.
所有文学作品都具有一定的思想性,但不一定都具有哲理性。只有那些在艺术形象中蕴含着人生的哲理,能给人以人生哲理方面的启示的作品,才具有哲理性。哲理性与形象性是分不开的,离开了形象性,那就是直接的说教。哲理性与生活现象、生活经验是分不开的。所谓人生哲理,其实就是对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的哲理性概括。离开了生活现象和生活经验,人生哲理也就无所寄托。具有哲理性的文学作品,其所含人生哲理又有丰富与单一之分,深刻与浅显之别。一则寓言,一条哲理,单一明确,容易领悟。  相似文献   

4.
由于理性、智性、感性的综合,穆旦对荒诞性的表现异常丰富:兼有对荒诞的感觉描写、事实描写和大量的哲理揭示。穆旦注重的不是表象的荒诞而是实质的荒诞,不是完全脱离现实的玄想而是有现实针对性,其本质是找不到心灵归宿的更深的痛苦。其荒诞来源于冷峻的思考和深沉的痛苦,又增加了思辨与悲剧的深度,形成穆旦诗歌独特的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5.
楚辞名家关于《天问》主旨的论述见仁见智,将其归纳为抒愤说、诘问说、究理说、讽刺说四类逐一辨析,引出《天问》乃一首咏史性的哲理抒情诗的结论。然后从抒情性、咏史性、哲理性三方面阐述,抒情是《天问》最根本的特性,它具有咏史性但不是史诗,它富含哲理性但不是哲理诗,它凭借自然史和人类史来抒情,它反思天道与天命为抒情。  相似文献   

6.
《红楼梦》充满了对社会生活的哲理思考,对人生的一种哲理性的感悟和感叹,对生命的终极意义的追问和对命运的体验和悲叹。其哲理意蕴寄寓在家族兴衰的故事中;寄寓在典型的人物性格、命运以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中。作者设计双重叙事结构,构建作品的哲理世界;采用象征手法,表现作品的哲理意蕴;采用谐音双关修辞手段,强化作品的哲理意蕴;借助佛老语言的外壳,宣传作品的哲理意蕴;使作品的哲理意蕴得以凸显。  相似文献   

7.
存在主义戏剧与荒诞派戏剧都以世界是荒诞的 ,人生是痛苦的为基本主题 ,并都赋予深刻的哲理内核。但存在主义戏剧大都采用传统的表现形式 ,在荒诞世界里进行痛苦的选择 ,具有主动挑战性 ,令人亢奋 ,洋溢着一种现代悲剧精神。而荒诞派戏剧则反传统 ,以荒诞的形式表现荒诞的内容 ,面对痛苦只是一种被动的无奈和承受 ,充满苦涩感。  相似文献   

8.
申龙 《语文学习》2020,(2):10-11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荒诞背后的生活真实,探究“变形”的深层原因,认识小说揭示的现代人生存困境,初步养成阅读现代派小说的能力。教学重点理解小说“变形”这一荒诞情节的写作意图。教学难点通过格里高尔及其家人在面对格里高尔变形之后的表现来探究作品深意。  相似文献   

9.
从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中期,现代派文学在中国热闹了一大阵子,表现在:人们争相阅读西方现代派文学作品,人们摹仿现代派文学手法写了一些“朦胧诗”,“荒诞小说”,“荒诞戏剧”等。我们不妨称之为“现代派文学热”。这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而且也是一种社会心理现象,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心理现象还有:由《人生的路为什么越走  相似文献   

10.
翁瑜 《安顺学院学报》2010,12(3):24-25,34
境遇剧是萨特哲学的特殊载体,他善于通过境遇剧的形式表述其深刻的哲学思考。萨特的境遇剧有着独特的境遇,《禁闭》反映了具有现实生活意义又富于哲理意蕴的境遇,具有深刻的哲理性。  相似文献   

11.
《英美文学》课是一门蕴含了西方历史、文化、艺术、哲学、宗教思想的典型的文科课程。作为一门专业课与通识课,探索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对学生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德育教育十分必要。从必要性、目标、方法与途径等几个方面对《英美文学》课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推动“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转变进行了探索具有开创性意义,对其他文化通识类课程如何开展课程思政教学具有很强的示范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语言问题是英美语言哲学和解释学共同关注的重要问题,而维特根斯坦和伽达默尔无疑是这两派哲学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在语言与存在、语言与世界以及语言与理解等诸问题上,维特根斯坦和伽达默尔都有着迥然不同的观点,对他们在语言观方面的有关论述进行比较,也可以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英美语言哲学和解释学这两大哲学传统的关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简要介绍了基于认知语言学和体验哲学理论原则的体验式教学法的提出,及其在英关文学阅读教学中的应用。此教学法从英美文学阅读的教学需要出发,可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准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促进他们的外语学习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4.
语言哲学转向是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英美派语言观主要表现在切断了“存在”与“语言”的关系,否认或悬置形而上学本体问题。欧陆派语言观主要侧重对“前谓述真理”的关注。笔者认为这种语言转向并不是一种突发性事件,早在古希腊两大思想家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那里就可见两种语言观的端倪.笔者希望通过对英美和欧陆两种不同的语言观的对比来重新审视海德格尔的语言观。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The introduction of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into four philosophical courses at University College, Cardiff is discussed in this article. One-fifth of a course on philosophical aspects of social and world problems is devoted to ecological problems. In philosophical theology, the objections to Christian belief are considered—despotism, anthropocentrism, speciesism, chauvinism, and dualism. In a course on modern European ideas, changing attitudes to nature are considered. In a course on moral philosophy, theories of moral considerability, of intrinsic value, of consequentialism, and of interspecies morality are defended. Some of the opportunities for, and constraints upon, the teaching of environmental philosophy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universities are also expounded.  相似文献   

16.
英美文学是高职院校英语专业教学中让学生很好了解外国文学和风土人情的重要课程。本文根据高职院校大学英语教学实际,结合英美文学从教经验及自身教学特点,从教学目标,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诸方面探讨了英语专业英美文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试析英美报刊中的语汇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阅读英美报刊是学习英语 ,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了解英美社会的有效途径。但报刊特殊的体特点给中国学生带来较大的困难,从而影响了对新闻报道的理解与欣赏。从句式结构、遣词用语两大方面对英美报刊语言的特色进行分析,总结出一些规律和特点,对帮助学生有效地阅读英美报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50-70年代,英美教育哲学的主流是“分析教育哲学”。分析教育哲学在50年代异军突起,60年代盛极一时,70年代日渐式微。分析教育哲学与分析哲学存在“血缘”关系:分析教育哲学的特征与分析哲学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息息相关,分析教育哲学遭受诟病与分析哲学受到批评息息相关,分析教育哲学的涨落与分析哲学的兴衰势呈呼应。这种“血缘”关系是影响分析教育哲学涨落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教育哲学之潮在教育哲学领域涌过之后,并非遗产全无。分析教育哲学或改头换面,或新瓶旧酒,对现代教育哲学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In response to Ruth Heilbronn and Adrian Skilbeck's thoughtful review of my American Philosophy in Translation, I take up three aspects of the argument about which I want both to defend my position and to clarify it further. The first is the use of examples in philosophy and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The second raises the question of how far American philosophy, as a philosophy in response to crisis, can answer to the contemporary crisis of the pandemic. The third addresses som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s of American philosophy in translation by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particularities of its language—especially in respect of such considerations as distanc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exchange without travel and alternative routes of political education through withdrawal and through the creation in digital space of what Thoreau called ‘beautiful knowledge’.  相似文献   

20.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components of the new British National Curriculum, and the 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Project 2061 curriculum guidelines are described. Some curriculum background is given to these developments; and a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project concerned with the utilization of th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in science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 is also described. Finally the recent Discipline Review of the Training of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Teachers in Australia is examined and criticised for its lack of recommendations about the need for appropriate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courses to be included in science teacher education programmes. Specializations: history and philosophy of scienc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