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作文,为的是表达自已的思想感情,与别人交流认识。除了只给自己看的日记外,写出来的东西,总是要给人看的。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当培养学生的读者意识。即便是日记,自己也是它的读者。在小学生看来,他们写作文,主要是给老师看的,其实不然。应使学生认识到,他们作文是给老师看的,同样也是给同学们看的。给校内外的少年儿童们看的,也是给长辈看的。如果学生具有了这样的读者意识,他们的作文就会有更大的进步。就目前的作文教学情况看,仅有极少数学生的作文在作文讲评课上有机会让本班同学读到,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他们唯一和最后的读者就是他们的语文老师。他们听不到更多的声音,也无法得到别人的评价,他们仅能见到的是语文老师在作文本上的批语或  相似文献   

2.
<正>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们总会发现一部分学生的作文错误百出,如语义表达不清、语句不通顺、用词不当、错别字连篇、标点符号错误、文不对题等。面对这样的作文,我们总是手足无措,不知从何下手。于是,部分语文教师简单处理,让学生重写或者教训学生一顿。有些老师则字斟句酌,层层把关,一番精批细改后,学生的文章全变了。不管老师是不是用心改,学生们总是不屑一顾。针对这种情况,我想从两个方面着手,对"头痛"作文进行"理疗"。  相似文献   

3.
作文批改是师生间进行无声交流的一个平台,有时候比师生面对面交流的效果还要好。学生把作文交给老师,就如交出了一颗心,总是焦虑不安而又满怀希望地等待着老师的批改。由此可见批语在学生心中的地位。教师的批语应该是"爱心批语",具有启发性、激励性和指导性,让学生从批语中读出老师对他们的爱。只  相似文献   

4.
高雅倩 《语文天地》2012,(14):44-45
对于写作,老师们总是费尽心机,苦口婆心,但是学生们总是感觉无话可说,言之无物。如何才能打破这种"老师愁,学生苦"的尴尬局面,营造"易教乐学"的学习氛围?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要充分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才是真正改变学生作文畏难情绪的根本方法。而创造不是凭空想象的,要从生活中来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灵感。  相似文献   

5.
每每和老师们谈起当前的农村小学作文教学,大家总是眉头紧皱,吐出一大堆积郁的苦衷和无奈。有的说,命题难哪,不知什么样的题材适合学生口味,让他们有话可写;有的说,辅导吧,学生的文章落入俗套,千篇一律,不辅导吧,又无话可说,无法动笔;有的说,作文批改可谓焦头烂额,事倍功半;也有的老师埋怨学生基础薄弱,天资愚笨。放眼我们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现状,我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作文分享     
《新作文》2007,(Z1)
关于作文批改,通常是老师一支笔说了算。这种办法我也采用过,可效果并不好。从学生方面看,作文本发下去后,老师改的地方,学生是不大看的,他们关心的只是最后的评语和得分。一般情况下,老师总是抱着修改或挑毛病的思想来对待学生的作文。学生的劳动成果成  相似文献   

7.
徐静 《河南教育》2009,(7):72-72
大家都知道,孩子从一进入小学开始,语文老师就很重视对学生表达能力的训练。可是到了初中,学生仍视写作为头疼之事。每到写起作文时。总是嘴边没话、肚里没货,只好找来参考书东拼一句西凑一段,勉强做成一件“百家衣”。面对这种情况,老师们绞尽脑汁地把各种写作文的窍门灌输给学生,恨不得总结一个“作文公式”,让学生一套即得。但这样训练的结果是,学生所写的文章空洞无物,毫无情感。  相似文献   

8.
带着学生改作文 ,具体的改、评工作由学生来完成。老师的职责是负责指导和检查。因为学生不会天生具备修改作文的能力 ,而且由于受到思想水平、认识能力、知识储备等限制 ,老师在作文修改方法和过程上的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 ,在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最初阶段 ,老师不但不会轻松 ,反而会更费心耗时。老师要让学生清楚认识到自改作文的意义 ,向他们提出明确的要求 ,并且随时进行切实的检查。当然 ,当学生们走上正轨后 ,老师会轻松很多 ,实效也会明显很多。下面介绍一下方法与步骤。1.文章的类型。带着学生改作文 ,首先要选择他们能力范围…  相似文献   

9.
走进教师办公室,埋头苦干的是语文老师,不仅因为语文备课量大,更主要的是作文批改要耗费语文老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听老师们谈工作的感受,最苦恼的是语文老师,不仅因为评改作文的辛苦,更主要的是辛辛苦苦评改的作文不被学生重视。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当过语文教师,改过学生作文不计其数,得到一个深切体会:徒劳无功。"针对这种状况,我大胆尝试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经过两年的实验,笔者认为让学生唱主角互相评改作文的方法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一、兴趣培养小学生具有爱玩、喜动、好奇和凭兴趣做事的心理特征。教师应把学生这些特性与起步作文教学有机结合 ,并以此为题材 ,使学生能在生活中学习作文 ,让学生在玩中说话 ,在乐中写话。如 :一位教师利用一节语文课跟学生们一起谈话 ,询问他们最近有什么新发现。为了表现自己 ,学生们各抒己“见”。就在他们说得兴奋时 ,教师煞住了他们的话题 ,用同情的口吻说 :“真遗憾 ,许多想说的小朋友没办法在这里说。可是老师还真想知道大家的见闻 ,怎么办呢?大家帮老师想想办法吧。”很多学生都想到了用写的办法记下来 ,让老师慢慢看 ,于是 ,教…  相似文献   

11.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作文一直是老师和家长心中的一个大难题.其实,说穿了,作文就是让我们的学生玩起文字游戏,用文字来画画.当然,这就需要老师想方设法让学生学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并千方百计地为他们创造生活,丰富他们的生活.试想:学生们有了生活的积累,有了生活的体验,有了创作的激情,他们还会怕写作文吗?  相似文献   

12.
学生作文状况有三条发展图势:一条是如登山,步步升高;一条是如滑坡,步步下跌;一条是如走沼泽忽上忽下;忽左忽右。辛勤教书的老师何尝不想使学生的作文步步升高,篇篇向上呢?可大多数学生却总是走沼泽甚至不断滑坡。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固然很多,重要的原因是老师总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学生,拿优生的作文和中下等学生的作文比,比来比去总是达不到老师的满意要求。因为作文水平在短时期是不会大幅度提高的,这就挫伤了他们写作文的兴趣。为此,在作文教学中我做了这样尝试。首先进行“分级超越训练”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分级超越训练”…  相似文献   

13.
耿建红 《考试周刊》2010,(35):59-59
以往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都非常注重学生的作文指导,在指导写作时总是给学生指出了很多的方法与技巧,让学生反复练习,给学生提供了很多的佳作,让学生去模仿去思考,但他们写出的作文仍得不到高分,得不到阅卷老师的青睐。这是为什么呢?我认为,以往的作文教学过于注重技能、模式,忽视了写作主体的内在修养;过于注重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是教师们最烦恼的事情,特别是小学作文教学,教师难教,学生难写,即使学生写出了作文,老师也总不满意.其根本原因在于有很多老师没有从儿童的心理特征的角度去考虑,而是用成人的心理、成人的眼光去衡量.作文指导不得法,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得不到提高.笔者认为:作文教学要得法,就必须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针对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用适合他们的思维的方法教学,指导他们写作,让他们的童心自然而然地流露,展示他们天真烂漫的天性,长此以往,他们的作文便会渐入佳境. 作文教学要让童心自然地流露,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作文的批改由语文老师说了算,语文教师总是用一把尺子,去衡量所有的作文。由于教师的个人因素,就有可能导致作文指导的低效和偏误,有意无意地扼杀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应该让学生参与作文评改,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6.
作文是中考语文的半壁江山,翻看历年的中考满分作文,确实给人以视觉的享受。老师们总是把最好的作文呈现给学生,学生——尤其是中差生,除了震惊以外,恐怕也只能是望"文"兴叹了。由此,我想:平时的作文辅导,为什么不能简单些呢?好作文的标准,简单点说那自然是立意好、构思巧、语言靓,怎么让学生把握这三点呢?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环节之一。但说起写作文,学生们觉得头疼,很多老师也感到作文教学是一大难点、尤其对三年级作文起步教学感到困惑。有的老师不无感慨地说:“孩子小,他们没有什么生活阅历(尤其是农村孩子见识少),就是想说也表达不出来。”其实孩子们虽小,但他们的生活和内心世界都是丰富多彩的.所以教师首先要从培养兴趣入手.让他们在起步阶段就能喜欢作文.快乐轻松地去写作文。  相似文献   

18.
作文的生命     
潘敏健 《文教资料》2006,(35):117-118
作文课上我们常常见到学生捧着脑壳、咬着笔头的现象,他们面对老师的作文题苦思冥想,然后一个字一个字地凑。也有学生早有准备,拿出作文选按图索骥,生搬硬套。这样,一篇篇毫无生气的作文就产生了。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学生的作文是老师逼出来的,是老师逼死了学生的作文,那么,什么样的作文是有生命力作文,怎样让作文焕发生命的光彩呢?笔者认为,作文的生命源于生活,成于情感,长于个性。陶行知先生说:“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作文不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而生活正是一切创作的根本和源泉。在作文教学中,很多老师总是习惯于给出…  相似文献   

19.
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中,中学生越来越感到作文困难,拿到一个题目往往不知从何下手。传统的作文教学总是在低效的困境中徘徊不前,教师怕教作文,面对学生东拼西凑的作文,教师束手无策,如何使他们善于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抒发出来,我进行了如下尝试: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写好作文,必须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创设"良好、宽松、民主"的写作氛围,让学生敢写、愿写,直抒胸臆地写,文思  相似文献   

20.
储晖 《教育》2010,(4):40-41
宇轩,山西省太原市新建路小学五年级学生,最近让家长头疼的是,这孩子越来越不喜欢语文了,尤其是作文课。孩子甚至直言不讳地说,作文总是让人说假话。今年十一黄金周长假,语文老师给他们布置的作业是写一篇《我的十一假期》的作文,中心思想是帮助别人,通过帮助别人体现自己的价值。很多小朋友都写国庆节帮助老奶奶做好事等。语文老师夸奖了他们的文章,并且在课堂上当作范文让学生学习。宇轩的文章写的是假期在乡下姑姑家,和姑父钓鱼的快乐时光,被老师认为缺乏中心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