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①自古以来,只听说人赚钱,未听说钱“赚”人,然而细一思量,钱“赚”人也是有的。②在佛典中记载着一个钱“赚”人的故事。一次,佛和阿难外出乞食。走到中途——水沟旁的时候,佛忽然回头说:“阿难!你看到了吗?那儿有毒蛇!”阿难上去一看,就说:“毒蛇!世尊!”这时,有父子俩在田间  相似文献   

2.
有专家指出,一所有文化底蕴的学校应该有常讲不衰的故事。在我看来,基于每一所学校的真实教育故事无时无刻不在演绎,每一个校本故事都是一笔宝贵的治校财富,用好这笔财富,就能起到有效促进学校发展的作用。一、校本故事的概念与特征什么是校本故事?简而言之,就是基于学校的教育故事。“基于学校”,并不仅仅局限“在学校中”,在学生家里、在社区里发生的,只要与学校密切联系的教育故事,比如,因一位学生在校没能竞选上班干部,引发出的家长与学生之间的故事,都可以称为“校本故事”。这里所说的“教育故事”是“真实故事”,应该是基于学校而发…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这话很有道理。那么,针对话题作文同学们怎样拟题呢?下面谈几点看法:1.新奇。同学们拟题时,应着眼于一个新奇的视角、新奇的思路、新奇的体验,力求给人一种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感觉。比如在写“钱”这个话题作文时,有的同学把题目定为《钱的故事》《小议钱》,而有位同学却把题目定为《天使乎?魔鬼乎?》,很显然前两个文题很一般化,不能使人产生为之一振的感觉,而后一个文题则给人一种新奇的体验,他运用了文言疑问句使人产生对比联想。又比如写话题作文“手”,如把题目定为《妈妈的手》《手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打扮故事     
张玉仁 《红领巾》2006,(1):16-17
我们只是一、二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我们写出来的故事,也常常和我们一样“小”。有的,可能有两三段;有的,说不定只有短短的一段呢!虽然它看起来是有些简单,但是我们知道,那同样是一种“创作”,也是值得欣赏的“作品”,我们要让所有读它的人觉得有滋有味。故事,一定得有题目。好的题目,就像一个人的眼睛亮亮的。当一段话(或几段话)有了一个题目的时候,一个“故事”也就有了最简单的“样子”。不知道你注意到没有,每个人读故事时,最先看的,往往是故事的题目,如果有一个很响亮的题目,会让人迫不及待地往下看。这时候,那题目实在有些像大餐前的…  相似文献   

5.
有的人把财富归结为金钱的多少,而我认为“桃李满天下”是教师最大的财富。在我的“金库”里不仅有尖子生,后进生也不少。那么,如何在后进生中“淘金”,把后进生转化成尖子生呢?  相似文献   

6.
有个故事,说的是几个闲人聚在一起讨论人类争来斗去究竟是为什么。有的说是为钱,有的说是为名,有的说是为真理,有的说是显示自己有能耐。忽然有个人问道:“那么,到什么时候人类才不相互争斗了呢?”哲学家回答:“有了公平的时候。”另外还有一个笑话,说兄弟三人吹牛,比谁最大,老大说天最大,老二说地最大,老三说权最大,天大地大比不上权大。我曾想,这两个故事合起来就是:权力一膨胀,就不可能有公平。真正公平了,权力就会收缩得很小。从这个意义上说,WTO就是一个限制畸形权力、追求公平的国际性的经济组织。如果要问中国…  相似文献   

7.
【激趣妙语】 著名画家、人称“老顽童”的黄永玉告诉我们,他一生最大的财富,就是肚子里装满了故事。难怪人们常常会这么骄傲地说:我是一个有故事的人。  相似文献   

8.
看《大家》     
本期《大家》最引人注目的是刊发了王松的长篇小说(《蛾的飞翔》,这是王松一段时间以来醉心“后知青学”所创作的首部长篇小说。小说以70年代下乡的童亮、张焱为中心人物,围绕着他们两人之间互相倾轧和一些伙伴在知青岁月中的挣扎,讲述了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后知青”时代的故事。王松讲故事颇有一股“狠”劲,从早期的“三红”系列以来,他的故事里就始终笼罩着令人恐惧的血淋淋的色彩。同样,在连缀起这个长篇的一个个故事中,他也以丰富的想象力推进强戏剧冲突,把一些场面描摹得风生水起,触目惊心。  相似文献   

9.
人在一生中会面临许多挑战,也正是这些挑战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生.就业制度改革前,各类学生毕业分配由国家大包大揽,就职者到了单位也是抱着“从一而终“的想法,没有多少选择.现在社会就业机制活跃多了,不仅仅在学生毕业走向社会时实行双向选择,自谋出路,而且工作后在不同单位之间跳来跳去对一些人来说也已是家常便饭.于是,尘世中就多了很多关于就业和求职的故事,有的故事平平常常,没有多少峰回路转,起伏跌宕,有的故事却充满求职者和招聘者斗智斗勇的玄机,有的甚至包含了很多的辛酸和曲折.各种各样的故事沉淀下来,就成为人生一笔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10.
“感觉”财富我觉得财富也就是所谓的钱,只要够用就好,当然我也不会认为钱多就有什么不好,最起码消费起来会更舒服一些。当然,我对消费的欲望并不是很强烈,因为我觉得这种消费上的欲望会让人的意志止步不前。我老婆就常常取笑我只知道花小钱却不懂得挣大钱,可我觉得小钱才是钱,而大钱只是数字罢了。“感觉”爱好要说到最大的爱好,我感觉那肯定就是画漫画了。因为别人除了工作还有其他爱好,而我的爱好就是我的工作,所以我是一个极端乏味的人。因为若你的爱好是打球、钓鱼、爬山,都可以找朋友一起做,但你能找到朋友陪你在休息日里…  相似文献   

11.
从压岁钱看家教,这是个老话题。然而,从最近我校对学生压岁钱的抽样调查情况来看,可以斑窥豹。小小压岁钱,家教大问题,有的给人启迪,有的令人震惊,有的引人反思,有的发人深省。   某市一所重点小学,全校学生有 1300多名。最近,在全校五个年级各取一个班进行了一次压岁钱抽样调查,调查的学生计 256名,近全校学生的 1/4。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家教问题,就家长而言,主要表现为“四过”:即对子女过多的满足、过度的溺爱、过分的呵护、过高的期望。而学生对家长在家教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四真”:即真厌,厌家长不良习气;真狠,狠…  相似文献   

12.
故事、事故     
有一则谜语,谜面是:顺着念好听。倒着念要命。谜底是:故事,当然也可以说是事故。 今天老师给我们讲了一个由于误会而造成的一次重大的车祸的故事。故事中的一个货车司机好意提醒另一位司机前面有猪,但那位司机却以为他在骂自己,反而以骂声回击了那个好心的货车司机。所以造成了一次惨不忍睹的车祸。  相似文献   

13.
本期话题:书的故事自古以来,书,积累和传播了人类创造的文化财富。书,成为人类不可缺少的朋友。书与人之间发生着甜酸苦辣威五味俱备、情节各异的故事。也许,一本书与一千个人之间有故事,一个人又与一千本书之间有故事。其实,书的故事又何尝不是人生的故事呢。本栏第五期期话题“关于‘克隆’的学科对话”。第六期话题“话说香港”。欢迎读者踊跃投稿并推荐话题。我的爷爷说,他的爷爷是私孰先生,教了一辈子书,没置下半亩地,只留下两箱书。我的爷爷解放前长期任小学教师、校长、师范讲习所长,也设置下田产.P是家里又具了几箱书…  相似文献   

14.
《好同学》2002,(6)
有一个关于四个人的故事,他们的名字是:“每个人”、“有的人”、“没有人”、“任何人”。有那么一件重要的事必须去做,每个人都认为有的人“会去做”。任何人都能去做,可没有人去做。有的人就生气了。因为这是关系每个人的事,可没有人认识到每个人应该去做它。最后,故事结束在没有人去做任何人能做的事,于是每个人大骂有的人! 嘉宾编辑/胡姣粉  相似文献   

15.
梁健 《广东教育》2005,(5):58-58
新课程研讨课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学生在争取发言,高高举起的手就像伸长了的鹅脖子。他们有的单腿跪在凳上举手,有的干脆站直了身体举手,嘴里还嚷着:“我来,我来!”当一个学生被叫起来发言时,随即会响起其他学生失望的叹气声.接下来,有的学生与同桌“交流切磋”,有的开始搞小动作,注意力全不在发言学生身上。  相似文献   

16.
《新作文》2006,(4)
总以为上苍对我是那样的不公平、不公正,让我出生在一个很不富裕的家庭之中,饱受苦难。于是,在我幼小的心里,总是将金钱与财富联系在一起,总是认为拥有了金钱就等于拥有了财富。直到现在,我才发现我原来真的错了。我发觉拥有了金钱就等于拥有了财富这种看法是不完全正确的,财富的内涵是广泛的。直到现在,我才发现我也是一个“富翁”,我也拥有一笔很大的“财富”,只是以前的我并没有发现它,原来“贫穷”也是一笔财富。也许一个人贫穷了容易被人瞧不起;也许一个人贫穷了容易被人讥笑;也许一个人贫穷了容易被人歧视。这些,我都深有体会,在我幼…  相似文献   

17.
今年是毛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42周年,42年来雷锋的名字家喻户晓,雷锋的故事广为传诵,雷锋精神成为人们心目中高尚品德的代名词。然而在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等价交换成为经济交往的基本原则。有的人片面理解这一原则,认为付出劳动就应获得报酬,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已经过时。不少人对学雷锋做好事嗤之以鼻,反问一句“做好事给多少钱?”  相似文献   

18.
关鸿羽 《家庭教育》2008,(12):28-29
我国儒学的“中庸之道”里也包含掌握尺度的问题。所谓中庸之道就是不偏不倚。调和折中。这在阶级斗争中当然不行,要给以批判,但在教育孩子时却是非常正确的。有的家长恨铁不成钢,教育时就急躁,一急就失去理智,说得越狠越解气,往往失度。同样因为爱得过分,教育时往往下不了“狠心”,没有狠劲,往往又不够力度,也是一种失度。  相似文献   

19.
保住记忆     
《欲望城市》里面有一集,女主角在写专栏的时候想:“失去的爱都跑到哪去了?”我又想到另外一个人的话:“失去的记忆都跑到哪去了?”这个人就是我了。这句话概括了我最大的恐慌。都说记忆是财富——是自己的财富。可是,假如这财富真的像帐户中的钱一样,莫  相似文献   

20.
一、美女蛇故事的意义怎样理解美女蛇的故事?有的说它是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这个故事说的是蛇,指的却是人。这‘人’,我们应该理解为善于伪装的阴险毒辣的阶级敌人”。有的则说它“是迷信故事,吓唬孩子的。也可以说鲁迅在批判这个迷信故事”。更有甚者,说它是儒家思想的产物,原意在于逼诱儿童“有志于学”。还有一种意见折乎其中,认为“这个民间故事带有封建迷信的成份,但包含着人们从生活中得来的一个深刻的寓意。妖魔鬼怪常常是扮着漂亮的面孔来害人的。”如果仅从一个侧面看,我以为上述一、二、四种意见都是对的,但从整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