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春荣 《老年教育》2006,(12):13-13
我的父亲林钧朋是一位老革命军人。他17岁参军,先后参加过胶东保卫战、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福州战役和漳厦战役等几十次战役、战斗,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  相似文献   

2.
奠边府战役     
奠边府战役是十一年前英雄的越南人民和人民军在抗法民族解放战争中取得具有决定性胜利的一次战役.这次震撼世界的伟大战役的胜利,给予美国支持下的法国侵略军以决定性的打击,粉碎了美帝国主义当时企图扩大和拖延印度支那战争的阴谋,促成1954年日内瓦会议协议的签订,迫使法国侵略军撤退,从而对保卫东南亚和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父亲是一名老战士。五十年代初,他参加了进军大西南的伟大战役。在一次剿匪中,父亲和战友们走散了。黄昏,父亲从一块巨岩背后拐出来,迎面撞上了一个国民党残匪。父亲和匪徒几乎同时端起步枪指向了对方。父亲明白,要想保住性命,必须有一方投降。双方对峙着,目光对着  相似文献   

4.
军歌再起     
父亲出生时,正逢共和国诞生。由于家穷,父亲读到小学六年级就辍学了。后来他就参军了。父亲参加过珍宝岛战役,最大的战绩是一个人用手榴弹炸毁了敌人的两辆T—62坦克。那枚嘉奖父亲的勋章,至今还挂在父亲的书房里,父亲几乎每天清晨都会小心地擦洗一次。小时候,我常跑到父亲的书房里,缠着他给我讲战争故事,那些炮火纷飞的记忆,常在我的脑海里盘旋萦绕。  相似文献   

5.
1940年8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战场上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百团大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也打击了当时国民党顽固派妥协投降倾向,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精神,在中华民族抗战史上谱写了一曲胜利的凯歌.但是史学界对这次战役还存在着一些不同看法.分歧主要集中在:一是这次战役该不该发动;二是这次战役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百团大战在中国革命史中具有重要地位,针对目前存在的意见分岐谈点个人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白纸的传奇     
大约在我出生前一年,父亲到上海谋职.当时上海由一个军阀占据,经人推荐,父亲做了那个军阀的秘书. 那时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埠,是谋职者心目中的金矿宝山,父亲能在那里弄得一官半职,乡人无不称羡.  相似文献   

7.
从小到大,听父亲说得最多的三个字就是“试一次”,而我的人生也在父亲的口头禅里,一次次改变从而拥有最美好的生活. 小时候,家里生活贫困,六七岁时,我就跟着父亲去菜市场卖菜.当时的市场就在道路两旁,各种各样摊位摆满道边.此前卖菜,一直是父亲在吆喝,而我一直不敢开口.  相似文献   

8.
一生最爱你     
家在一个偏僻的山村,父母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我有一个小我三岁的弟弟.有一次我为了买女孩子们都有的花手绢,偷偷拿了父亲抽屉里五毛钱.父亲当时就发现钱少了,就让我们跪在墙边,拿着一根竹竿,让我们承认到底是准偷的.我被当时的情景吓傻了,低着头不敢说话.  相似文献   

9.
1948年4月初,在山东战场上,我华东野战军山东兵团发起了一次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攻坚战——潍县战役。当时我在华东兵站部工作,负责前线弹药物资的运输供应,因此对这次战役的始末比较了解,至今仍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10.
百团大战是1940年秋,在华北抗日战场上,我八路军向侵华日寇发动的一次重大战役.这次战役,在当时国内、国际影响都很大,兹就战前形势、战役经过及战略意义作一简介,以实事求是地理解百团大战在抗日战争中的历史地位.一战前形势百团大战发动在1940年,是抗日战争的第四个年头.当时国内外正处在一个急剧变动的时期.在国际上,从1939年9月欧战爆发后,希特勒法西斯德国在欧洲以闪击战打跨了许多国家,气焰十分嚣张,英国也被其赶出了欧洲大陆.英、美为集中力量以应付德国,对日本仍采取妥协政策,企图将日本进攻的矛头引向苏联,以维持他们在远东的势力范围.而日本却在1939年8月的诺门坎战役中被苏军击败后,更加决心实行其南进政策,这就注定了英美对日妥协政策不会得到好的结果,但是英国还是在1940年7月与日本订立了滇缅铁路协定,切断了我国西南国际交通线,以表示愿意牺牲  相似文献   

11.
在我成长的过程中,父亲对我非常有耐心.无论他当时正在做什么,也无论我是否语无伦次,只要我发问,父亲总会耐心地倾听,不厌其烦地解答.对于父亲来说,我提出的任何问题都是重要的,也是可以理解的.  相似文献   

12.
辽南行署是为适应当时的战争形势而建立的,本文介绍了四保临江战役时期辽南行署的由来及党政军概况;辽南行署的行政地域及县市概况;辽南行署的敌后斗争及其在四保临江战役中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月夜和风筝     
在我童稚的心里,父亲很深沉,与父亲的生命能以融合的月夜和风筝也很深沉.深沉,意味着识不透底蕴.对于月夜和风筝,父亲有许多自己的哲学和具有哲理的玄想.他当年不到三十岁,经历了五四运动和大革命,人显得有点苍老.我正值童年,对父亲困惑不解.经过五六十年心灵的反刍,现在才渐渐地有些理解了:父亲当时精神上很困厄,活得不舒展.  相似文献   

14.
1938年6月至10月的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投入兵力最多、战线最长、坚持最久的一次战役,战场遍及皖中、皖西、赣北、豫南,鄂东广大地区。在整个武汉会战中,有重要战役数十次、大小战斗数百次,其中最重要的战役之一是8月30日至9月29日发生在鄂东的广济(指当时的广济县城,今梅川镇)田家镇战役。本文试对此战役作专门论述。  相似文献   

15.
北伐战争的主要战场在西线,作为北伐战争东战场的闽、浙、苏、沪等地,在整个北伐战争中,都没有发生过激烈的大战。一九二六年年底的宁海战役,是北伐战争中发生在宁波地区的一次规模最大的战役。这次战役的失败,使得当时刚由孙传芳的浙军第一师改编而成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九军全军覆没,宁海战役是北伐战争势如破竹的胜利大进军中的一个小挫折。正因为宁海战役规模不算大,而且又是全面胜利的北伐战争中的一次局部挫败。因此它  相似文献   

16.
崤之战是春秋时期秦、晋两大国之间进行的一次规模不是很大,但在当时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战役,在《左传》中有较详细的描写,因此许多《左传》研究的学者将其归入《左传》"五大战役系列",文章认为崤之战因其各方面不具备算作五大战役系列的条件,不可归入五大战役系列。而春秋后期发生的吴、楚柏举之战因其基本符合作为"五大战役"的条件,故可归入其中。  相似文献   

17.
高三毕业的那个暑假,父亲从乡里的中学调到镇上教书。当时交通不太方便,每天唯一一辆途经村子的中巴通常都在父亲没有下班前就回村了,父亲赶不上回村的车。为了解决交通困难,便买了一辆摩托车。当时正值暑假期间,几天下来,我骑摩托车的技艺已经很纯熟了,可父亲却始终不能“征服”它。那时父亲的补课任务很紧,  相似文献   

18.
豫湘桂战役是二战后期日本在中国战场发动的一次空前规模攻势。当时 ,盟国已夺得战争主动权 ,分别在太平洋战场、印缅战场展开大反攻 ,威胁日本“绝对国防圈”,危及日本帝国生存。日本不是集中力量阻止盟军的突破 ,而是占用几乎全部机动兵力“不合时宜”地发动豫湘桂战役 ,赢得了战役却失去了战争。这样 ,中国反而收到“失车得帅”之效 ,不胜而胜  相似文献   

19.
在抗日战争末期和解放战争初期,曾爆发了著名的承德保卫战。由于缺乏资料,过去不少历史专著和党史教材,对这一重要战役只是简略提及而没有作具体介绍。我认为,这次战役所提供的经验教训和它在当时所起的作用,仅次于与它同期的上党、邯郸等著名战役,是应该载入史册的。近年来,承德地、市党史资料征集办公室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20.
16岁那年,父亲从乡里的中学调到镇上教书。当时交通不太方便,每天唯一一辆途经村子的中巴通常都在父亲没有下班前就回村了。父亲赶不上回村的车,为了解决交通困难,就买了一辆车。当时正值暑假期间,几天下来,我开车的技艺已经很纯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