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亦人 《化学教学》2003,(11):13-16
1 《天工开物》蕴涵着丰富的化学史料16 37年 (明崇祯 19年 )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一书刻板刊行 ,三百多年来《天工开物》的各种版本广为流传 ,蜚声国内外。《天工开物》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明代农业和手工业领域内的生产技术 ,是我国乃至世界科学技术史上一部极有价值的科技著作。虽然《天工开物》不是一本化学专著 ,但如果从化学的角度去审视这部百科全书式的古籍 ,不难发现 ,书中蕴涵的化学史料极为丰富。全书共 18卷 ,与化学关系比较密切就有 12卷 ,占到全书的三分之二 ,涉及冶金化学、染色化学、酿造化学、炼丹化学、陶瓷化学等方面 ,它…  相似文献   

2.
宋应星(1587~约1661),字长庚,江西奉新人。是明末清初伟大的科学家,所著《天工开物》为我国科技史上集大成的著作。他的曾祖父宋景任过南京工部尚书,还有族人担任工部员外郎。这种家庭环境使他从小耳濡目染建筑业和手工业知识,到宋应星出生时,家道虽已中...  相似文献   

3.
哲学近代化和科学技术近代化是同步发生和发展的。中国传统哲学和传统科学技术,都未能从自身内部实现向近代化转变,但在明清之际却已经萌发了转变的胚芽、因素和趋向,无论是用启蒙思潮还是用实学思潮来描述这一时期的历史性变化,都体现出这一时期崛起子学术领域的一大批卓有成就的哲学家和科学家勇于探索、潜心治学的历史性贡献。宋应星(生于1587年,卒于顺治或康熙初年)是其中有着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之一。他以不朽的科学名著《天工开物》(1637年刊行)著名于世,书中所表达的技术观与他在崇祯年间刊行的  相似文献   

4.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天工开物》是一部伟大的著作,被誉为十七世纪中国科技百科全书,也是我国第一部农业技术百科学书。其作者宋应星,呕心沥血,在近二十年的科考之路上,累积了不少关于农业的知识,他将这些知识汇总起来,在好友涂绍煃的资助下刊印成册,才有了《天工开物》的问世。  相似文献   

5.
一宋应星先生小傅天工开物一书是宋应星先生的卓越而辉煌的著作。它是我们伟大祖国劳动人民三百年前生产成绩的总结,各部门生产方法的图影,同时也是我国近古经济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宋应星先生字长庚,江西奉新县北乡人,生在明万历中叶,卒在清顺治康熙年间,是十七世纪中国学术界杰出人物。璩丁文江所辑传略称‘明万历  相似文献   

6.
全书还绘有精致插图123幅,与文字说明互补。其中关于炼钢技术的论述,到公元1958年大炼钢铁时,还被拿来作土法上马的技术资料。(此据《中华文化大观》)以上足见《天工开物》所涉浩繁,且极具实用性与科研价值。书中宋应星还大胆破除迷信,如他解释了田野的磷火...  相似文献   

7.
明代,云南的采矿业迅速发展。据宋应星《天工开物》卷下《五金》记载,银的产量,浙江等八省,还“不敌云南之半”。正因为这样封建统治者对云南的矿税榨取也最凶狠。《明史·王元翰传》说:“至云南之大害,莫甚贡金、榷税二事。”贡金,是指万历二十二年后,云南每年所进的御用金五千两,已使“滇民力竭”;榷税,即万历二十七年起,明神宗  相似文献   

8.
宋应星(明万历十五年——清顺治年间),是明末有重大成就的科学家,其科学著作《天工开物》,在国内外早有影响.他又是一位未被重视的思想家.他的哲学代表作《论气》、《谈天》,到廿世纪七十年代才重见天日.其中《论气》,描绘了瞬息万变、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世界画面,并试图揭示其变化的根据和规律,体现作者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宇宙观.《论气》所论述的气一元论,在宋明哲学发展史中应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9.
明朝万历年间,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结束,利玛窦等耶稣会士泛海东入。他们研习儒汉文化,尽诵《四书》、《五经》,朝贡巧物奇器,进呈西洋历法,引起好奇之士崇尚,拉开了“西学东渐”之帷幕。万历33年(1605)后,罗马教皇准利氏所请,熊三拔、阳玛诺、毕方济、艾儒略、邓玉函、汤若望,南怀仁等欧西“贤达”又相继渡入东土。崇祯一代,明臣徐光启与西人龙华民等通力合作,译就《崇祯历书》。乃至清初康熙时,复举西人南怀仁,白晋、雷孝思、巴多民等,对西学的传播广及到数学、物理、地舆和测绘等。到雍正,“除任职钦天监的传教士外,一律驱至澳门看管,各省天主教堂也被拆除殆尽”,使西学的传  相似文献   

10.
《蜀中广记》是明代曹学佺编撰的一部重要地方文献著作。它的初稿主要完成于曹学佺任职蜀中的四年间,后曹氏被罢职离蜀,旋又因丁忧返乡,最终在家乡完成了对初稿的修订、整理与重新抄录,至此《蜀中广记》才最后成书,时间大概在万历四十二年(1614)。成书后,曹氏并未将全书付梓刻印,由于见不到全书的最后定稿,后来的收藏者则只能将曹氏或其他人单独刻印的各记组合拼凑起来,也就有了今人能看到的不完整的明刻本。而曹氏唯一的手抄定稿,乾隆间为扬州盐商马曰琯兄弟所得,后清廷修四库全书,由其子马裕将此本呈送,也就有了今人能看到的唯一的完整本四库本。  相似文献   

11.
《金瓶梅》是我国古典文学名著,也是世界文学名著。现存于世的最具有权威性的本子,是付刻于明代万历年间的《金瓶梅词话》(以下简称“词话本”);大约过了一二十年后的崇祯年间,有一种对词话本删改的《新刻绣像批评金瓶梅》(以下简称“崇  相似文献   

12.
宋应星买书     
1.宋应星,字长庚,公元1587年出生在江西奉新县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他是明代著名科学家、诗人。  相似文献   

13.
宋应星,字长庚,公元1587年出生在江西奉新县一个破落的地主家庭。他是明代著名科学家、诗人。宋应星自幼灵敏聪颖,五六岁时就摇头晃脑地作诗。亲戚朋友都赞叹他聪慧机灵。小时候发蒙,宋应星和哥哥在同一个私塾,老师每天早晨都要求他们读新课文7篇。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最早当刻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冬季至四十七年(1619)秋元,即所谓“万历本”,今已亡佚。今存《新刻金瓶梅词话》当刻于万历四十七年(1619)秋冬之际,刻成于天启三年(1623),称之谓“万历至天启刻本”。《新刘绣像批评金瓶梅》为“崇祯本”,它以《新刻金瓶梅词话》本为底本,刻成于崇祯年  相似文献   

15.
宋应星,字长庚,明代江西奉新人。他的《天工开物》饮誉全球。该书是明代一部重要的科学技术的文献,全书共3篇18卷,全面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和经验。此书图文并茂,堪称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第一部百科全书。一流传到国外后立即引起轰动。17世纪的日本兴起“开物之学”;18世纪英国生物学之父达尔文誉之为“权威之作”;法国汉学家儒莲称之为“科技百科全书”;近代英国剑桥大学的李约瑟博士敬称宋应星为“中国的狄德罗”。而今,  相似文献   

16.
《金瓶梅》在漫骂和赞扬声中渡过了三百多年。由于人们的社会地位、立场观点、思维方式的差异,对《金瓶梅》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一时还难作出相近的评价。 《金瓶梅》是我国封建文人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独创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据考证,这部小说成书于明代隆庆二年至万历卅年(公元一五六八年至一六○二年)最早版本为万历四十五年(公元一六一七年)“东吴弄珠客”序的《金瓶梅词话》,尔后又有明代天启年  相似文献   

17.
明代杰出的自然科学家宋应星,在中国古代科技史和世界科技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他所著的《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最著名最重要的一部科技文献。该书系统地总结和反映了我国传统的工艺及当时的科技成就,被国内外誉为“中国科学技术的百科全书”。 后人为了纪念他,1987年11月,一座占地面积13亩,气势恢宏、典雅凝重的宋应星纪念馆,已在宋应星的家乡——江西省奉新县建成。  相似文献   

18.
杨维增、陈庚两同志在《江西社会科学》一九八五年第二期发表了《宋应星〈思怜诗〉探析》一文,对宋应星的《思美》、《怜愚》两组组诗作了全面研究,这是很有意义的。他俩说“(这)是研究宋应星和明末社会的珍贵史料”,无疑也是对的。但其所论述为观点,不无商榷之处。本文拟提出些不成熟的看法,重点在谈索解较难的《思美诗》。  相似文献   

19.
最早撰写《菱湖志》的庞太元,是明代万历年间的菱湖人,然而他的三卷《菱湖志》,虽说间或经人引用,却并未流传。在清代乾隆、咸丰、同治等年代,虽曾屡又有人撰作《菱湖志》,可是也无传本,只是到了光绪十九年刊刻孙志熊纂辑的《菱湖镇志》时,才有了唯一的一部刻板流传的菱湖志。然而可惜得很,孙志熊编竣的那一年(光绪18年,公元1892),也正是他过早去世的一年,因此这部《菱湖镇志》(以下简《镇志》)开卷第一篇,就是一篇孙志熊的墓志铭,当年他才二十五岁,就如他生父孙锡思所慨叹的:“使志熊先一年死,或是书后一年成,则功亏一篑,谁复续之?不光不后,书成而死,”这也可算是不幸中之一幸了。  相似文献   

20.
在众多阳明著作之版本中,清光绪已卯年(公元1879年)四月黔南重刊之《阳明先生集要》一书,应疑为阳明著作于贵州版本之独一.这一刻本的形成,远有一番辗转流传的过程.(一)阳明生前曾讲学于浙江、贵州、江西、南京等地,其弟子良多,其影响甚大.他于明中叶,使理学中心学一派获至完成的形态.他的学说以反传统姿态出现,不仅在国内影响很大,还流行到日本等地.阳明讲学,以“致良知”为要,讲究“发明本心”,与陆九渊同辙.反对繁琐支离;同样也主张“不立文字”.因而但凡见诸文字、反映其思想体系的一系列著作,如《传习录》、《语录》、《大学问》等等,均非出自阳明本人手笔,而是由其门人、后学辑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