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内容简介】精选关于文艺的方针、政策以及文艺理论研究的最新研究文献资料。【主编】余虹,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艺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研究领域:文艺学。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是建设有中国特色文艺学的基础和关键。在新的现实面前,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有一个坚持和发展的问题。如何既保持其固有品格和科学精神,又能以巨大的理论容量对文艺现实发言,如何汲取当代文艺科学中一切有价值的成果来推进自身的发展,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研究中亟需解决的问题。高校是学术研究的“前沿阵地”之一,高校里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教学,不仅对培养学生的理论思维能力和树立正确的文艺观、审美观作用重大,而且是探讨、研究和发展马克思文艺学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国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建设一直与高校的马列…  相似文献   

3.
最近由湖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文艺学方法论》(张长青著)在下述几个方面显示它的学术和理论价值。第一,在理论体系上,从人类思维方法的发展和文艺学的历史行程的宏观角度,论述了各种文艺学方法,分为五种类型,一是社会学方法,包括社会道德的方法、社会学方法、社会文化学方法等;二是心理学方法,包括表现主义方法、精神分析学方法、原型批评方法、格式塔心理学方法等,三是文艺学本体方法,包括俄国的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法国结构主义、文艺符号学方法等;四是阐释接受方法,包括阅读现象学方法、阐释学方法,接受美学方法等;五是横向方法,包括系统论方法、数学方法、比较文学方法等。最后着重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学方法。这种理论结构,不但避免了将各种方法平列论述的毛病,而且解决了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方法与西方各种方法学方法的关系问题,突出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方法在文艺学方法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方法论的特点。给人以历史感,把逻辑和历史真正结合起来,做到了两者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西厢记》和《牡丹亭》是中国戏曲艺苑里的两朵奇葩,反映了青年男女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和追求自由爱情的理想.本文就《西厢记》、《牡丹亭》之创作过程、剧情及艺术表现形式和对后人的影响进行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5.
张紫晨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民俗学家、民间文艺学家。其在《民间文艺学原理》中,将民间文艺学分为民间文学基本原理、搜集整理方法论、传承学、分类学、体裁学、美学、信息学及民间文艺史学等八个大的部分,初步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体系,对民间文艺学这个学科的性质、特征、历史、现状及各项研究做了比较系统全面的论述,从而在总体上把握民间文艺学这个学科,将它系统化、理论化和科学化,对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开拓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古至今,文学中的爱情题材经久不衰,成为文学作品中永恒的主题。在不计其数的爱情作品中,出现了许多优秀的悲剧与喜剧。汉末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和元代杂剧《西厢记》便是其中两颗璀璨的明珠。  相似文献   

7.
正纵观中国古代戏曲流变过程,多数人认为中国古代戏曲产生在先秦时期,发展在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在唐宋时期。元杂剧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第一次繁荣,其主要代表作品是《窦娥冤》《西厢记》等;明中叶到清中叶是传奇的鼎盛期,是中国古代戏曲的第二次繁荣,其代表作是《牡丹亭》《长生殿》等。本文就两次繁荣的代表作《西厢记》与《牡丹亭》,试从主题、爱情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8.
最近由湖南师大出版社出版的《文艺学方法论》(张长青著)在下述几个方面显示它的学术和理论价值。第一,在理论体系上。从人类思维方法的发展和文艺学的历史行程的宏观角度,论述了各种文艺学方法,分为五种类型,一是社会学方法,包括社会道德的方法、社会学方法、社会文化学方法等;二是心理学方法,包括表现主义方法、精神分析学方法、原型批评方法、格式塔心理学方法等,三是文艺学本体方法,包括俄国的形式主义、英美新批评派、法国结构主义、文艺符号学方法等;四是阐释接受方法,包括阅读现象学方法、阐释学  相似文献   

9.
80年代中期,我国文学研究界曾经有过一场文艺学方法讨论的热潮。这中间,曾经出现过对任何新方法一概顶礼膜拜、无条件接受以及任何一种新方法都不值一哂、不屑一顾这样两种倾向,为了总结这场“方法论热”的经验教训,在文艺学和现代文学研究、  相似文献   

10.
崔莺莺、杜丽娘尽管都生活在封建礼教的阴影下,她们却都能够勇敢的追求自由的爱情和平等的婚姻;但她们对自由爱情婚姻的追求又打上了不同时代的烙印,反映着具体的历史时代和作家世界观的差异。  相似文献   

11.
正作者简介: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戏剧家。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晚年弃官归隐,过着吟风弄月、纵情园林的生活。王实甫的杂剧有《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等,其中最著名的《西厢记》在元代和明代就为人推崇,被称为"杂剧之冠"。故事梗概:《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主要故事情节是:书生张君瑞在普救寺里偶遇已故崔相国之女  相似文献   

12.
《西厢记》作为元杂剧的成功之作,对其的研究之文汗牛充栋。董每勘先生对《西厢记》的研究,“就戏论戏”、内容详实、分析精确,成就较高。但是,其研究之文亦有可商榷之处。本文即对其在《五大名剧论》中对崔莺莺寄简、张君瑞踰墙所作的分析提出不同意见,试图为董先生提出的“矛盾”之处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爱情是文学的一个永恒主题,在戏剧作品中,《西厢记》与《牡丹亭》可谓是元明时期的两大爱情名剧。本文就《西厢记》和《牡丹亭》中所体现的爱情观略作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弗洛伊德主义》一书中,巴赫金在哲学、心理学流派中对弗洛伊德主义进行了定位、概述,并对其进行了批判。该书对于文艺学的价值主要在于,巴赫金发现了语言在精神分析学中的核心地位,并且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语言反应”术语,在20世纪语言论转向的大潮中,是比较早地涌现出来的一股激流;他提出的“日常意识形态”的术语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西厢记》演绎了一曲颠覆禁欲主义的颂歌,而且是演绎禁欲主义催生爱情之花的颂歌。禁欲主义的虚妄不攻自破。在强大的爱情面前,在青春的灵动面前,在生命的冲动面前,空洞的说教,僵化的教条,顷刻之间土崩瓦解。王实甫以谑谐的笔法,对虚妄的禁欲主义进行了否定,对真善美进行了礼赞和讴歌。  相似文献   

16.
一、仅存附录的明顾玄纬本《西厢记》明万历十年(1582)龙洞山农《刻重校北西厢记》序文中说:“北词转相摹梓,踳驳尤繁,唯玄纬、徐士范、金在衡三刻,庶几善本,而词句增损,互有得失。”可知当时不仅顾玄纬刻本《西厢记》已经流行,而且被认为是善本了。在这三十二年之后,到了万历四十二年(1614),王骥德《新校注古本西厢记·自序》中  相似文献   

17.
刘庆元 《湘南学院学报》2002,23(4):64-66,76
《西厢记》英译本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大胆地摆脱了戏曲语言结构的影响,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抒情部分采用了词体的形式,叙事部分采用了散文体的形式。在语言处理上,主要以直译为主,辅以意译。英译本散文体的内容力争做到了基本内容、形式与原文保持一致。在人物的描述方面,为了准确体现原作的生动性,译者绞尽脑汁,借助于英文的各种描述性语法来取代原文中过于冗长的并列句、复合句,生动地体现了原作的可读性。  相似文献   

18.
史湘云总是不让她的耳朵和嘴闲着,她每天一边忙着搜集各种外界传闻,一边忙着把这些传闻尽快散布出去。她问惜春:你读过《西厢记》吗?惜春说:没读过,但我知道这本书很红,  相似文献   

19.
王实甫.名德信.元代著名戏剧家。早年曾经为官.宦途坎坷。他常在演出杂剧及歌舞的游艺场所出入.是个不为封建礼法所拘、与倡优(当时的演员)有密切交往的文人。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中国文艺理论界对诸多理论问题的研究阐释主要是从一般社会学研究的思路上穷思苦想或拓展延伸,结果是虽然对文艺现象的社会属性及意义论述细微,但同时又使文艺学研究笼罩上了浓厚的社会学意味,文艺学研究的独特品位几乎丧失殆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