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理工类大学对音乐类公共课程越来越重视,它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由学校和学生两个方面来阐述理工类大学开设音乐类公共课程的必要性,分别从音乐类公共课程利于创造和谐健康的校园文化和推进学校教学改革的整体进程阐述了音乐类公共课程对于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性。从丰富学生的知识内涵,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提升学生的审美与创造能力三方面阐述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音乐教育在培养高校学生全面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具有提高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和审美评价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发展学生和谐的社会交往能力的作用。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应该包括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史与欣赏、作曲技术理论与创作和音乐表演等四类课程。  相似文献   

3.
曾宏华 《文教资料》2006,(35):124-125
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实施创造教学,是当今基础教学课程改革的必然趋势。但是,由于有升学考试压力、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许多中小学校仍然只注重抓主科的教学质量,而忽视了对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我们中小学应该重视音乐教学,特别是要重视对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教学。只有对学生进行音乐创造教学,才能真正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全面落实和达到素质教学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创新能力是当前21世纪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的具体要求,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造能力,我国教育领域加大了对音乐教育的重视,专门开设了音乐鉴赏课程。但是,据调查发现我国中学音乐鉴赏教学的教育现状与素质教育的目标相差甚远,不仅没有实现对学生进行基本音乐文化素养的教育,更谈不上通过音乐鉴赏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此,本文从分析中学音乐鉴赏教学的教育现状入手,探讨中学音乐鉴赏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一个拥有5000年文化的文明古国,在冗长的岁月中,劳动人民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民间音乐,成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改革的进行,为了提升高师学生爱国主义情感与综合素质,民族民间音乐课成为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的必修课,也为唯一一门综合我国各民族地区民间音乐文化的课程。虽然近年来逐渐重视起民族音乐课程,但是由于我国现有的高师音乐教育教育体系依然以欧洲音乐院校为主,因此在中国传统音乐上投入的精力较为欠缺,具有本土特色的音乐艺术反而得不到重视,这极不利于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因此我们应当重视起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性,转变教学观念,通过构建新的民族音乐课堂让我过传统音乐文化得到弘扬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孙付霞 《考试周刊》2014,(55):184-184
<正>《音乐课程标准》非常注重"通过音乐教育,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启迪智慧,丰富和发展形象思维,激发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音乐课程应"立足于我国数千年优秀的音乐文化传统,与我国教育方针中的‘美育’相对应,彰显音乐课程在潜穆默化中培育学生美好情操、健全人格和以美育人的功能"。可见,新课标下的音乐学科教学改革,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7.
高中音乐鉴赏课程是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的教学手段。在当今这个多种文化共同发展的社会当中,必须重视多元文化在高中音乐教学之中的影响,并尽量减小引入多元文化对本土传统文化的冲击。本文通过介绍了在高中教学过程中引入多元文化的重要性,并举例了在音乐鉴赏课程中引入多元文化对提升学生眼界、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和鉴赏能力上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化文化,完善评价机制",充分围绕"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深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课程观。面对教学改革的新要求,如何不放弃且更好地搞好传统音乐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教学,是摆在每一名音乐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笔者结  相似文献   

9.
这节课的教学理念是:“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为动力,鼓励创造,弘扬民族音乐,提倡学科综合。”同时,以音乐为主线,将舞蹈、形体与音乐有效地结合起来,通过演唱、律动、舞蹈表演等音乐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感悟音乐,用心表现音乐。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学生音乐感受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10.
文章在新一轮的音乐课程改革背景下,从贯彻"音乐为本"的教学理念,促进学生知、情、能的发展;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关注音乐表现形式和文化的内在关系,引导学生了解音乐、探索音乐;提高教师自身素质,重视课程资源开发等方面辩证看待新课改,准确定位音乐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1.
现阶段正在实施的以素质教育理念为指导的课程改革,强调音乐课通过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的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情操,塑造健全的人格,使艺术能力和人文素养得到综合发展.……  相似文献   

12.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音乐课程与学生生活经验紧密关联,使学生在积极的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增强对大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热爱及责任感,发展创造美好生活的愿望与能力。  相似文献   

13.
音乐应是最有活力的课程。《新课标》指出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陶冶情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文化素养与审美能力,增进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课本编排的每个单元,都安排有表演与实践,感受与鉴赏,活动与创造三项内容,课本的设计,也充满了活力。提高学生素质的教育,其教学更要充满活力。  相似文献   

14.
<正>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音乐兴趣,丰富情感,掌握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能力。因此,教学中要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尤其要关注学生对音乐风格的把握和对音乐文化的理解。1.以审美为核心重视感受与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音乐教育的根本功能,是本次课程改革达成的共识。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  相似文献   

15.
谈小学音乐教育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做了明确地阐述:"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可见,我们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也不是单纯地学会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6.
《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总目标做了明确地阐述:“音乐教育要以审美为核心,通过教学及各种生动的音乐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热爱音乐的情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可见,我们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也不是单纯地学会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学生具备应有的音乐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课程改革下,音乐教学备受关注,教学理念也发生了转变。遵循学生的认识规律与身心发展规律,改变过去音乐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主体的方式,代之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能力与需要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以及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以审美为核心,以学生为本,通过  相似文献   

18.
一、音乐文化阅读的意义纵观现在的音乐教学,教师能认真地完成国家课程所规定的内容,在课堂上也注重了文化的融人,但对文化的挖掘却只是蜻蜓点水,这就使得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得不到实质性的提升,直接影响了审美的高度和广度。"音乐文化阅读"正是基于这些原因而开设的。"音乐文化阅读"以音乐为载体,以音乐中丰富的艺术内容、绚丽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与其相关的音乐文化阅读相结合,它直接增进学生的文化素养,扩大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是一种基于学科又超越学科的新型校本课程。可以说,"音乐文  相似文献   

19.
美术课程是落实美学教育、培养与提升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创造能力的重要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美育已成为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在这个背景下,人们也越来越重视美术教育。美术课程与文化课程不同,十分看重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而仅靠课堂教学是无法满足学生的创作需求的。对此,教师应以综合实践活动来整合美术教学,使学生的创作潜能得以开发与发展。对如何在美术课程中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在新的教育课程进行改革的背景之下,如何对大学生的音乐创造力进行培养是值得研究和关注的问题。要培养大学生音乐创造的能力,就应该重视教师自身创造能力与创新意识的培养;在师生关系的处理上,尝试建立新型的关系;提升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大学生音乐创造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