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顺 《化学教学》2023,(2):75-79
由两道高考试题引出对Fe2+与H2O2反应的探究。结果发现,不同的亚铁盐与H2O2作用的结果与实验条件有关:在无外加酸碱时FeSO4溶液与H2O2作用会得到碱式硫酸铁和氢氧化铁沉淀的混合物;FeCl2溶液与H2O2作用会得到聚合氯化铁胶体。在酸性较强时Fe2+与H2O2作用主要生成Fe3+;在酸性不太强时主要得到胶体,往往得不到沉淀。亚铁盐与H2O2混合除了发生Fe2+与H2O2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外,同时含铁物质会催化H2O2的分解,H2O2分解放热还会促进Fe  相似文献   

2.
从漂白对象、漂白机理、漂白实验条件优化3个维度深度分析“漂白”这一概念。以H2O2为研究对象,设计3组难度逐渐递进的实验,分别探究不同漂白对象漂白的难易程度、碱源差异对漂白效果影响、漂白剂的活化方法。开发的新型漂白实验可作为高中化学教学活动使用。教学设计中,5个问题对应5个小组活动,学生在从理论分析到实践研究再到运用价值探讨的过程中,实现对H2O2漂白问题的深度认知。  相似文献   

3.
设计了一个综合化学实验——Ag3PO4/g-C3N4光催化剂的制备、催化性能分析及表征研究。通过光催化剂的合成、活性与稳定性测试及结构表征,使学生了解可见光催化这一化学前沿领域,提高学生对已学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该实验综合了材料合成和表征、仪器操作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并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对于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可适用于高年级综合化学实验。  相似文献   

4.
优化教材实验“探究pH对H2O2酶活性的影响”,并测量了不同浓度的H2O2底物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利用滤纸片上浮法测定酶促反应速率,简化实验步骤、放大实验现象,提高了实验成功率。结果显示:H2O2酶的最适pH在6.0左右,pH2.0环境下其活性完全丧失,pH10.0环境下活性降低且重新置于适宜pH环境后可部分恢复。一定范围内,酶促反应速度与H2O2浓度呈正比。  相似文献   

5.
Na2O2是一类重要的过氧化物,也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现将与Na2O2有关的考点总结如下.一、以Na2O2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知识Na2O2中氧为-1价,既可以升高为0价(表现还原性),又可以降低为-2价(表现氧化性).故以Na2O2为载体考查氧化-还原知识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内容.例1在下列反应中,Na2O2只表现出强氧化性的是()(A)2Na2O2+2CO2=2Na2O3+O2  相似文献   

6.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基于SOLO分类理论进行“Na2O和Na2O2”教学设计与实践,促进学生对Na2O和Na2O2核心知识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思维结构水平。  相似文献   

7.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出EuFeO3纳米颗粒,通过调节蒸胶温度控制Eu3Fe5O12相的生成,X射线衍射测试结果表明当蒸胶温度升高到140℃时,样品会出现EuFeO3和Eu3Fe5O12的混合相.并且随着蒸胶温度的升高,样品的磁性逐渐增强,但可见光下对有机染料罗丹明B的催化降解效率逐渐减弱.当在光催化反应中加入少量H2O2后,由于存在非均相芬顿反应,罗丹明B的降解效率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设计了“常温预还原-热处理法制备钠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钒钠”综合性研究实验,探究了原料种类和热处理温度对Na3V2(PO4)3/C的物相、晶体结构、晶粒尺寸、微观形貌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NH4VO3中的V5+更易被草酸常温还原,机械活化后所得前驱体为无定形结构,由该前驱体热处理制备的Na3V2(PO4)3/C结晶度更高,且电化学性能更优。通过优化合成温度,发现在700℃下合成的Na3V2(PO4)3/C具有最高的比容量、最优的倍率性能和最佳的循环性能。在实验中,学生通过材料制备、结构及形貌表征、电池制作与电化学性能分析等环节,能够达到强化理论知识、提高实验技能、激发创新性思维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文章基于商用脱硝催化剂的应用现状,将“产学研用”理念融入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实验,设计合成了一种具有自我保护机制的Nb2O5-S/CeO2脱硝催化剂,并采用XRD、TEM、H2-TPR、XPS、NH3-TPD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选用insitu DRIFTs对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究。实验结果表明,Nb2O5-S/CeO2催化剂在较宽的温度窗口下表现出优异的催化活性。此外,当K沉积在Nb2O5-S/CeO2催化剂上时,SO42–将优先与K结合,从而有效阻止毒物攻击Ce-Nb活性位点。  相似文献   

10.
该文设计了基于溶液燃烧法制备具有快速储锂性能的五氧化二铌(Nb2O5)电极的综合实验。使用XRD和SEM分析样品物相和形貌,采用恒流充放电测试研究不同晶相Nb2O5的电化学性质,并使用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研究Li+扩散动力学,同时以循环伏安(cyclic voltammetry,CV)测试考察赝电容行为。结果表明:经950℃煅烧得到的H-Nb2O5具有最优储锂性能,在100 C的超大电流密度下可逆比容量达104 mAh/g。该综合实验设计简单,涵盖了材料的合成、结构表征和电化学测试等知识点,便于学生理解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同时能够提升学生的科研创新意识和综合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材料学专业本科生结构功能一体化的材料设计意识和固体废弃物资源再生利用的能力,设计了一项利用固体废弃物再生制备高值耐火材料并探讨其抗侵蚀性的综合教学实验——含KAlSi2O6核壳结构的煤矸石材料颗粒的制备、表征与抗侵蚀性评价。将煤矸石通过固相反应制备含KAlSi2O6核壳结构的煤矸石材料颗粒,采用压柱法研究该核壳结构材料抗锂电池正极材料的侵蚀性能。实验过程涵盖原料处理、高温制备、化学组成与显微结构分析以及使用性能评价。该实验设计可培养材料学专业学生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的科研思想,形成绿色发展理念并与材料学研究融合,提高学生利用固体废弃物资源进行再生利用、高值利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核心素养”为本的浙江新高考改革,对化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创设真实问题情境“用CO2与H2制CH3OH”。以“用CO2与H2制甲醇可以实现吗?→用CO2与H2制甲醇反应能进行到什么程度?→用CO2与H2制甲醇反应快吗?”为教学主线,构建化学反应原理的认知模型,为高三化学反应原理复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NO2与H2O反应并无NO生成”这一异常现象进行探究,发现通常利用NO2与H2O反应制备HNO3的过程是分步进行的,NO2与H2O反应先生成HNO3和HNO2;HNO2不稳定,随后分解生成NO和HNO3。  相似文献   

14.
将Dawson型多金属氧酸盐H6P2W16Mo2O62与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形成复合溶液,以滴膜法制备了复合薄膜。该复合薄膜在可见光照射下发生光致变色现象。用红外光谱和XRD对P2W16Mo2及P2W16Mo2/PVP复合膜进行了表征,复合膜中仍然保留了多金属氧酸盐H6P2W16Mo2O62的基本结构。采用紫外-可见吸收分光光度法分析了P2W16Mo2/PVP复合膜的光致变色性能及机理。在P2W16Mo2/PVP (50 wt%)的组分比例下,复合膜的光致变色性能最佳。同时,P2W  相似文献   

15.
酯化反应是高中非常重要的实验,但是浓硫酸作为催化剂存在危险性高、副产物多、环境污染性强等缺点,将常见、便宜、低毒性、具有高效催化效率的Al2(SO4)3·18H2O作为催化剂,利用无水乙醇和冰醋酸合成乙酸乙酯,反应结束后,Al2(SO4)3·18H2O通过简单过滤即可回收利用,适合应用于中学课堂实验中。  相似文献   

16.
制备H2SO4-硅胶固体酸,用约0.2 g的硅胶固体酸替换2 mL浓H2SO4应用于催化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通过减小当量进行对比实验后发现,只要0.1 g硅胶固体酸即可达到2 mL浓H2SO4的催化效果。在该反应中固体酸催化剂使用量少,危险性小,操作简单,反应产生酯的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17.
利用厨房常见材料设计实验,以化学视角探究日常用品Na2CO3、NaHCO3的性质。可以在家中利用常见材料进行探究,认识Na2CO3、NaHCO3的外观、水溶性、溶解过程的热效应、碱性、与酸反应的过程、热稳定性,进而能够科学、有效地在生活中应用,同时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与科学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8.
以“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为例,分析传感器技术在高中生物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并以选修课的形式,借助压强传感器展开实验教学,以期为传感器技术作为常规实验教学手段的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前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出现了以下问题:教师为学生设计好实验探究过程,不利于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缺乏创新方案设计,导致探究性实验教学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本次研究以“Na2CO3和NaHCO3性质”学习为例,从生活化情境引入、学生自主设计、教师新课教授、实验创新改进几个方面,探索高中化学探究性实验教学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20.
针对燃煤电厂SO2排放法规日趋严格,而传统固硫剂高温固硫性能差的问题,设计了Ce-Mn/Al2O3复合催化剂降低燃煤中硫排放的综合实验。以纳米Al2O3为载体,采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e-Mn负载型燃煤催化剂,在管式炉中进行高温固硫性能评价实验,采用热重法分析煤粉的燃烧性能,得到反应动力学参数。采用FESEM-EDS、TEM、XRD、XPS对催化剂进行表征。实验结果表明,Ce-Mn催化剂可以显著提高燃煤固硫效果,改善煤粉燃烧性能。该实验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脱硫工艺原理和应用的理解,掌握仪器使用、软件绘图和催化剂表征手段,还能增强学生对燃料清洁利用的认识,培养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