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戚其章同志在《历史研究》1981年第6期发表《方伯谦被杀是一桩冤案吗?》一文,对拙作《丰岛海战》(《历史研究》1980年第4期)提出一些意见。本文将就戚文所提意见,对丰岛海战作些补充说明,并讨论方伯谦被杀问题。  相似文献   

2.
甲午中日战争中,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在黄海海战后被清廷“正法”,究竟是冤杀,还是罪有应得?对此,以往的史料中存在着截然相反的记载。一些论者根据新近发现的《卢氏甲午前后杂记》的有关记述,认为方伯谦被杀确系冤枉。本文认为:《卢氏甲午前后杂记》关于丰岛海战中的方伯谦和方伯谦被处死的记述,严重失实;关于黄海海战中的方伯谦的记述互相矛盾、漏洞百出。因此,《卢氏甲午前后杂记》非但没有为方伯谦“保船西驶”提供充足的证据,反而恰恰证明了方伯谦“临阵惊慌”、“仓皇脱逃”的可耻行径。  相似文献   

3.
甲午中日战争时,“济远”舰管带方伯谦因两次畏敌带舰先逃,被李鸿章处死于旅顺。后来,有不少人为他鸣冤。近年以来,我研究了有关史料,觉得此案确有问题。我曾于1953年《新史学通讯》8月号上发表《中日甲午战争“济远”舰先逃与方伯谦问题》一文,初步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济远”舰在牙山、丰岛及黄海两次战役中英勇打击了敌人,方伯谦在战争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处死方伯谦,是北洋实力派李鸿章、丁汝昌、刘步蟾等制造的冤案。  相似文献   

4.
魏延被杀,人多冤之。陈迩冬先生著《闲话三分》,曾专门写了一篇《魏延的冤案》。魏延被杀果系冤案吗?我认为回答应该是否定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新发现的《卢氏甲午前后杂记》和《盛宣怀档案资料》分析了济远管带方伯谦被杀的真正原因是李鸿章、丁汝昌为推卸甲午海战战败的罪责。丁汝昌给清政府的报告歪曲了事实,而方伯谦在济远舰严重受损情况下“保船西驶”是必要的,正确的。  相似文献   

6.
方伯谦被杀一案考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是一桩历史的冤案。一八九四年九月二十四日,中日甲午黄海海战的第六天,硝烟未散,济远舰管带(舰长)方伯谦即被正法。清帝赐予的罪名颇为吓人:“首先逃走,致使船伍牵乱,实属临阵退缩。”于是,一个小舰长便背负了黄海大海战失败的全部罪责。从此,方伯谦成了历史的罪人。时至今日,已达八十余年。历史的实际果真如此吗?这要从头查起。我们透过纷繁的史料,可以从中得出结论:给方伯谦定罪的唯一根据,乃是战后海军提督(司令)丁汝昌向北洋大臣李鸿章拍发的一纸电文。电文虽短,干系至大,现全文摘示:  相似文献   

7.
北洋舰队济远舰管带方伯谦,于甲午中日黄海海战后被李鸿章奏请清廷正法,究竟是冤杀,还是罪有应得?百余年来一直众讼纷纭。本文根据新近发现的原始资料《卢氏甲午前后杂记》,佐之以其他有关史料,认为黄海海战中,方伯谦在济远舰尚有战斗能力的情况下,“首先逃走”,“实属临阵退缩”。因此,按照北洋舰队的有关“军律”,将其处以极刑,是罪有应得,无冤可言  相似文献   

8.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引起了代北勋贵的强烈反对,甚至发展到以武力对抗和另立朝廷。废太子恂虽未参与平城兵变,但却遭诬陷而被杀。废太子恂被杀,是孝文帝执政后的一桩冤案。  相似文献   

9.
秦桧诬杀岳飞之辞“莫须有”,目前一般词书均解作“也许有”。对于这种解释,我常常疑于心:古今中外冤案不少,但不管冤案制造者使用的手法如何,指控的“罪状”与事实有多不相干,冤案制造者定罪的诬词,总是强词夺理,一口咬定的。秦桧一伙处心积虑要定岳飞的谋反罪而将其处死,他会用“也许有”这样软软的、表示不很肯定的话语来回答韩世忠的诘问吗?这在事理上或是态势上均不好理解。再者,将“莫须有”解为“也许有”,从没有人将其分辨过,也未注明此说之所本,这就难于使人然其说而从其解。  相似文献   

10.
1975年4月4日,张志新在沈阳被杀。1979年春,此案平反,震惊全国。但由于当时社会政治条件的关系,张志新冤案的真相,并没有全部公开。当年采写报道张志新案件的光明日报记者陈禹山近又一次披露其案情,揭示其中新的秘密。  相似文献   

11.
在福州三坊七巷的朱紫坊,有座中国国防部长题匾的“方伯谦故居”。获此殊荣的方伯谦是中国近代海军的第一代名将,也是中日甲午海战冤死的惟一  相似文献   

12.
皇统党狱冤案,有宰相之才的四珏等被杀、被逐的汉官达40余人,历时半个世纪才昭雪,是金代历史上统治阶级内部斗争的一次重大政治事件。金初韩企先入相两朝,到熙宗初年在其周围形成了一个德才兼备的汉人文官集团。但是韩卒以后,都元帅宗弼刚愎自用,偏听偏信蔡松年,为达独断专权目的,造成此案,致使其后人才缺乏,汉官对政务缄默,损失颇大。皇统年间,熙宗固执多疑也有责任。海陵王在位时,任用蔡松年等为一失误。到世宗时始复用冤案幸存者。章宗即位才最后追复死者官爵,抚恤其子孙,反响强烈,章宗初年的繁荣与朝廷广大汉族官吏的支持和辅政息息相关。遗憾未久佞臣勾结李妃把持朝政,又致一系列冤案。  相似文献   

13.
文章系统地讨论了方伯谦在第一次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提出的中国应采取攻势防御战略的建议和中日两国实际指导战争的方略,在上述战略讨论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了战前的紧张局势,中日两国的备战措施和丰岛海战的过程,深入探讨了中国海军此次海战中失利的原因和方伯谦的个人表现、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4.
涂绍红 《课外阅读》2010,(11):141-142
冤案,从古至今都是一部血泪史。人们难以想象会遭遇冤案。亲历冤案的人,无论善终与否,都品透了整个历史。冤案,自古以来,也是人们心头的一抹阴影。它是怎样的魔盒?我们是否应该揭开它的面纱?本文从历史冤案产生的原因、应对冤案的对策两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15.
章系统地讨论了方伯谦在第一次中日战争爆发前夕提出的中国应采取攻势防御战略的建议和中日两国实际指导战争的方略,在上述战略讨论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了战前的紧张局势,中日两国的备战措施和丰岛海战的过程,深入探讨了中国海军此次海战中失利的原因和方伯谦的个人表现、评价问题。  相似文献   

16.
作家高晓声     
上世纪五十年代我还是惜懵懂懂的中学生,那时好读却热衷于经典,还没读到高晓声,知道其人只是因了他是“探求者”事件中蒙难者之一。听说被发配回乡的日子过得极苦,冤案固属最冤,婚姻也属最惨,加之疾患缠身,肋骨也被折去了两根,形体上便出现了两个肩胛一高一低的倾斜。  相似文献   

17.
2002年陕西董伟"枪下留人"案以来,四年间,社会各界吁请最高人民法院收回死刑复核权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近期曝光的河北聂树斌"冤杀"案、湖北佘祥林"杀妻"冤案,河南胥敬祥"抢劫"冤案,再一次将死刑复核权的收回问题推向高潮.死刑复核权应该上收最高人民法院,已成社会共识,最高人民法院对此也极为重视,专门成立班子论证,并已取得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有消息透露,"如果正常,最高法院将在2006年收回死刑复核权".但死刑复核权如何实现上收,复核程序又该如何完善,一时成为中国法律实务理论界共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8.
要探究大禹治水为什么三过家门而不入,首先要了解当时一个极为重要的社会背景:也就是在大禹治水之前,禹的父亲鲧是被尧、舜殛杀的。尧舜为什么要殛杀鲧呢?史学界一般认为是因为鲧治水无功。笔经过考证,认为鲧的被杀,是古中原地区部族问相互斗争的必然结果。黄帝尧舜禹时期是古中原地区遭逢社会制度发生根本大变革、社会矛盾阶级矛盾错综交织的时期,  相似文献   

19.
欧冶同志原系我县栗江完小教师,家庭出身贫农,解放初期担任过乡政府副主席、小学校长等职务,一九五一年后从事小学教育工作。在文化大革命中,因受刘少奇同志冤案的株连,被戴上“现行反革命分子”帽子,开除回家,监督劳动,于一九七六年十一月九日含冤去世。欧冶同志忠于党,热爱党的教育事业。他数年如一日,工作兢兢业业,曾多次被评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和先进工作者。在十年动乱中,他眼光锐敏,  相似文献   

20.
《新作文》2006,(3)
《庄子》中讲过这样的寓言:有一次,庄子在山中见到一株枝繁叶茂的树.可是伐木者却不去砍它。问何故?回答是这棵树长得不成材,没用。此后。庄子寄宿友人家,友人让杀鹅款待。童仆问。一只鹅能叫,一只不能叫,杀哪只?友人说杀那只不能叫的、没用的。第二天,弟子问庄子:“山中大树因不成材而终其天年。鹅却因不成材被杀,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