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辩论的本质源于博学、智慧、涵养、推理与口才。大凡有人群的地方总少不了辩。中国自古就有推崇辩论的传统。辩是为了认识和掌握真理;论则是为了诠释和捍卫观点。辩论的目的是辩真伪、论是非、究事理。从春秋战国的术士游说到东汉的清议,从  相似文献   

2.
辩论的目的是辩真伪、论是非、究事理."辩"是为了认识和掌握真理;"论"则是为了诠释和捍卫观点. 将辩论作为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个环节加以使用,目的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增进其对知识的理解,提升课堂的吸引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的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3.
王莉芳 《快乐阅读》2011,(7):112-113
从春秋战国的术士游说到东汉的清议,从新闻化浪潮到真理大辩论,从竞选演说中的辩与论到学术问题的商榷与争鸣,从论文答辩、法庭辩护到走东串西、讨价还价,"辩而论之",既是人们的言语表达的一种本能,又是客观现实的一种需要。思辨是智慧的结晶,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4.
什么是真理?如何理解真理范畴?为了回答这两个问题,已出现了真理范畴的符合论、融贯论和实用论.而符合论本身又有几种类型,马克思主义符合论是其中的一种.如何区分马克思主义符合论与其他符合论?关键在于辩证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范畴的符合论.  相似文献   

5.
我国古代君子的辩论强调以公心辨(辩),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先秦典籍中的许多寓言,如盗跖为君子所唾弃、孔子诛少正卵等即鲜明地反映了他们的这一立场:辩论不能是无原则的狡辩,而必须坚持道德礼仪至上的原则。古人的辩论原则对于我们有诸多启示,我们应敲立足当下,为真理而辩,为追求人格的高尚和社会的进步而辩。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古代君子之辩强调以公心辨(辩),以追求真理为目标。先秦典籍中的许多寓言,如盗跖为君子所唾弃、孔子诛少正卯等即鲜明地反映了他们的这一立场:辩论不能是无原则地狡辩,而必须坚持道德至上的原则。古人的这一辩论原则对于我们当今盛行的辩论赛有诸多启示,无论是辩论赛的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应该为真理而辩,为追求人格的高尚和社会的进步而辩。  相似文献   

7.
“理不辩不明,人不辩不智”,“真知灼见往往是在辩论中产生的”,组织小学生进行辩论活动的意义还远不止这一点。现行小学语文课本在“口语交际”训练项目中安排了不少辩论题;生活中,学生口语交际的资源无时不在,无处不有,辩论的主题俯拾皆是。认真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活动,使我深深体会到了它对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一、辩论增长了学生的知识,丰富了学生的积累“积跬步以致千里,汇溪流以成江海”、“厚积而薄发”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辩论中,孩子的内心都有一种取胜的欲望。为了使自己掌握辩论的主动权,并取得胜利,他…  相似文献   

8.
目前正在开展的关于太平天国叛徒李秀成的大辩论,是一场划清敌我界限的大是大非的辩论。我仔细地读了辩论双方的文章,真理愈辩愈明,现在,叛徒李  相似文献   

9.
教学性辩论是完全可以做到为真理而辩的,因为任何命题都含有一定的真理性,并且只含有一定的真理性,没有绝对正确,也没有绝对错误,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同时,也有为真理而辩的必要性,因为这类辩论是起着示范作用的,它肩负着我们民族思辨能力全面提高的重任,肩负着理论创新的重任。我们不应该,也决不能仅仅把它当作游戏来对待。  相似文献   

10.
魏晋南北朝论辩风气的盛行促进了论辩型论体文的发达。此类论体文按其结构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书牍体论辩文,一类是论难体论辩文。前者采用书信的格式,针对某个特定的问题进行辩论,在双方或多方中进行,具有灵活性、针对性与冲突性。后者则论与难相辅相成,既有一对一的驳辩,两人针对同一主题,往返辩论,又有多对一的驳辩,一论既出,数篇竞驳。论难体论体文具有冲突激烈、注重过程、论难双方水平相当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正"对数学本质的认识更多地取决于对数学的心灵感悟,这才是接近数学、走进数学、研究数学和发现数学真理的不竭动力源泉。"(黄光荣语)我的心灵感悟是——数学是一种智慧,数学教育追求智慧的生长。小学数学的教学应是一种智慧的生长,"智慧数学"是小学数学课程核心内容的凝练表述和理论主张,"智慧数学"课堂是学生智慧生长的实践载体。  相似文献   

12.
百家争鸣是墨辩产生的基础和作用对象,研究《墨辩》的辩论止缪原则和论式,有助于理解《墨辩》作为辩论工具的实用价值。章从分析《墨辩》“诺”的表述含义入手,论证了三类“诺”的辩护特征、功能及作用。  相似文献   

13.
莫为误辩遮望眼陆言中国是个有辩论传统的国度,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曾经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学术文化,其影响连绵至今,仍薪接火传,不绝如缕。有道是越辩越明,辩论之际,相互驳难,实际上也是相互启迪的过程,它可以使真理愈来愈清晰、服众。或是有鉴于此罢,现在的...  相似文献   

14.
"论辩"专题(单元)是苏教版《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的第一个专题,论辩是中国古代常见的文体之一,论辩文有论有辩,"论"重在树立论点,严密论证;"辩"则带有辩驳、辩说的意味。唐宋八大家的论辩文无论在结构上、语言上还是思想上都堪称典范。  相似文献   

15.
"才性"、"性情"之辩是魏晋六朝时期形而上学领域持续争论的重要问题,它是对先秦两汉以来传统的心性问题的延续与发展.魏初的"才性论"只论情性之用,至"才性四本"才对"才"、"性"的内涵与相互关系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而学理发展的趋势则是对"性"的概念进一步作本源性的追溯,"才性之辩" 因此在逻辑上发展为"性情之辩".六朝哲学家们进而将此外化为各种具体问题,产生了新的哲学视角与理论.  相似文献   

16.
深化文艺美学研究 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学不仅是一门学问、一门学术,更是一种精神、一种智慧。当代美学研究要实现从知识和学问向精神和智慧的提升,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必由之路。中华美学是世界上最重视生命价值与精神追求的美学形态,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是当代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理论课题,文艺美学理论工作者责无旁贷。"兴"是中华古典文艺美学中最重要最具民族特色的基元性范畴,"兴"论美学是中华古典艺术和美学的文化原型,也是中华美学精神最生动的集中体现,"兴"论美学研究对于彰显中华美学精神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文艺美学研究角度,以中华古典兴论美学为例,探讨如何深化文艺美学研究,实现兴论美学的现代转化,使之成为中国当代文艺美学的重要理论基础,从而传承与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相似文献   

17.
辩论风云录     
"我们辩论队进入复赛了!"听到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我们四个人兴奋地跳起来。在学校举办的辩论赛中,琪琪是一辩,廖天是二辩,我是三辩,小雪是四辩,四个人合作无间拿下了初赛。"非常对不起大家,我没办法参加了。"小雪突然一脸沉重地宣布。"好不容易进复赛了,你现在给我半路退缩?"琪琪一生气,说话都像连珠炮,"你该不会是怕复赛输了丢脸,所以现在及时退出明哲保身,还能落个好名声!""琪琪你别激动,我想小雪肯定有苦衷。"我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古代君子在辩论的过程中特别强调"以公心辨(辩)",以秉持道德和追求真理为价值取向。先秦典籍中的许多寓言,如盗跖为君子所唾弃、孔子诛少正卯等即鲜明地反映了该立场。古代君子辩论的这一价值取向对于当今盛行的辩论和辩论赛有诸多启示,无论是辩论的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应该为追求真理而辩,为完善人格和推动社会发展而辩。  相似文献   

19.
"课例研究"是围绕课堂教学实例所展开的研究,是"教学即研究"思想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是一线教师改善师生教学生活、实现共同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从研究的形式看,"课例研究"有创新设计、多重反思、分析比较和课后辩论等几种类型;从"课例"与"研究"的结合程度看,"课例研究"的文本成果有相对独立、分段相间和提炼融合等几种结构。  相似文献   

20.
逻辑起点不应被界定为"一个最简单、最抽象的范畴",而应被界定为"一个假定".从逻辑起点出发构建科学或学科理论体系是一种"从抽象到具体"的理论生发路径,"从具体到抽象"与之并行不悖,理当耦合并用.具体理论可以存在"单数逻辑起点",也可以存在"复数逻辑起点",而学科作为具体理论的集合体只能存在"复数逻辑起点".对于学科理论体系构建而言,"复数逻辑起点论"相较于"单数逻辑起点论",具有更强的"理论张力"和"理论体系建构力".基于高等教育学的开放性,我们必须走出"单数逻辑起点论"的桎梏和樊篱,树立"复数逻辑起点论"的思维逻辑和行动框架,进而探寻和打通多中心、多起点、多端口、多支点、多维度的高等教育学理论体系构建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