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龚晓林 《毕节学院学报》2010,28(12):118-121
家族文化是在传承中存在与发展的。兴义刘显世家族祖籍湖南邵阳,民国时期对贵州社会乃至全国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出现了诸多重要历史人物,这与刘氏家族文化中保持着的心存忧患、强悍敢为,重教兴学、经世致用的湖湘文化烙印有着深层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明清时期无锡顾氏家族文化——兼论梁溪顾氏词人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时期,无锡家族文化兴盛,典型的文化世家有顾氏、秦氏及华氏。无锡望族文化兴盛主要体现为重视科举教育,创办书院私塾,整理家族与地方文献等方面,且又各具特色:宪成家族理学传家,顾宸家族对古诗文的校注与选编,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3.
考察家族企业的管理方式与企业文化的各种现象,比较家族文化在泉州、台湾家族企业中的表现形态,探讨家族企业的发展与家族文化的深层关系,研究家族文化在当代的发展规律,探索、展望泉、台两地家族企业的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4.
柳氏民居作为单姓庄园,以最初一人之身,而后经历600余年,家族23代同族聚居,为考察中国乡村家族文化构建模式提供了最好的范本。一个家族在风雨飘摇的历史中,能够稳定发展,首先是家族血缘关系的聚合力与家训、家规的规范相结合的内在文化构建方式保证了家族内在联系的稳定性;同时族员信仰(祀神信仰)推动了家族共同意识的形成。从柳氏民居家族研究中,可以窥见影响中国家族文化的一些文化因素,具有较高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白鹿原》正面审视了儒家文化,描述了这种曾经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化,在充满灾难与厄运的本世纪上半期社会,由自足、挣扎到变异、衰退的过程。白鹿原是中国村落家族文化组织的活标本,而村落家族文化则是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特质,故此白鹿原家族文化在现代政治文化的剧烈冲击下发生的变化,从一个侧面揭示出现代中国历史变迁的奥秘。作者在沉入本民族传统文化中寻觅精神资源的同时,显示了家族文化的负面性  相似文献   

6.
家族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中占据着天然的优势地位,传统的中国家族伦理文化见证了中国社会变迁的演变;20世纪中国文学的百年变迁,在一定程度上正好是中国家族文化精神特质的折射,作家们的创作心理、思维方式和艺术观念等主体素养均受到家族文化的影响,“家”无处不在的辐射力和永恒性更是规约着创作者们的价值取向与艺术传达方式———二者之间微妙而深刻的关联构成了整整一个世纪中国文学富于叙事张力的特点,家族文化“在整整一个世纪的动荡里能够相对不受政治社会、经济条件、文艺运动等影响的文化潜在性,又提示了这一切外力背后的中…  相似文献   

7.
一个家族所在的地域文化是家族赖以成长的环境,以曹操为首的曹氏家族无疑与家乡谯沛之地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谯沛之地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其悠久的军事政治传统、道家文化、酒文化与药文化对曹氏家族在政治统治、思想学术、家族门风、文学创作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新泰地区在历史上曾创造出灿烂的文化,在中华文化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位置。本文从纷杂的文献史料中,对新泰文化之主脉进行探寻,揭出名山文化、家族文化与驿道文化三者,实为这一区域文化之重要特色;并以此为基点,对新泰三大文化各自的内涵、发展与影响试作剖析。  相似文献   

9.
闽台家族文化源远流长并对世代产生重要影响。文章主要讨论大陆内地的家族文化自福建传播到台湾后,台湾家族文化与福建家族文化所发生的互动与变异情况,试图阐释同一文化区的不同地域之间同一文化类型的共性与个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家族文化源远流长,其中族谱的修撰与传承,在家族文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一度时期,我们对家族文化不予重视,只注意避免或防止以族谱为象征的家族文化的负面影响,而没有因势利导,致力于发扬家族文化的积极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认真研究并发挥家族文化的积极价值,对构建和谐社会将会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1.
家族作为中国社会基层组织之最小的单位,与社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广泛占有着政治、经济、文化资源,从多方面影响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家族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文化内涵,从某种程度说,一个家族就是一个小社会,家族的兴衰折射着社会的兴衰.对家族进行深入剖析,对于深入了解中国社会与中国文化,透视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学术文化在家族内部世代相传、历久不衰,是汉晋时代突出的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文化世家成为国家政治的中坚和文化传承的主体。山东高平王氏是汉晋时代的文化盛门之一,如专就学术文化成就而论,可以与之相提并论者不多,是同期文化世家中最值得重视的个案之一。长期以来,学界关于高平王氏家族学术文化的研究集中在其重点人物王粲、王弼的研究上,一直未有对高平王氏家族学术文化作整体研究的成果面世。田汉云、秦跃宇著《汉晋高平王氏家族文化研究》从家族文化发展史的角度系统考察高平王氏家族及其家学,具有填补空白之功。本书既重理论,又重考据,发论必有考据做支撑,考据又以理论为指导,考证精审,持论公允。具体而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术价值和鲜明特色:  相似文献   

13.
一个家族所在的地域文化是家族赖以成长的环境,以曹操为首的曹氏家族无疑与家乡谯沛之地的地域文化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谯沛之地有着自己独特的地域文化,其悠久的军事政治传统、道家文化、酒文化与药文化对曹氏家族在政治统治、思想学术、家族门风、文学创作等方面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家族文化在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中国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折射了家族文化的精神特质,两者的互映互动延续了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的发展历程。以文学母题为基点,将百年中国文学置于“家园皈依意识与追寻母题”、“男权制文明与审父母题”、“重返母体与失乐园母题”、“宗法血缘秩序与乱伦母题”和“家族至上观念与复仇母题”等五种文化母题之下进行审视,是《家族文化与20世纪中国家族文学的母题形态》对百年中国家族文学精神特征的精妙勾勒。  相似文献   

15.
以文化研究为视角 ,近二十年的中国当代家族小说可划分为两大基本类型 :“社会、历史、文化”型家族小说和“个体存在、心理、文化”型家族小说。“社会、历史、文化”型家族小说着眼点在对家族文化的思考 ,对传统家族伦理道德、文化人格持矛盾心态 ,肯定其凝聚力 ,否定其负面作用。“个体存在、心理、文化”型家族小说则从人本主义角度出发 ,关注个体在家族中的命运及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 ,表现出传统家族的解体以及传统伦理道德的丧失 ,对传统家族文化扼杀人的生命力、创造力持积极的批判态度。两类家族小说对传统文化、人性的新思考折射出近年来人们文化思考的活跃和时代、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6.
传统的村落家族文化半个世纪以来的变革表明村落家族文化的变革是个系统工程;物质生产力是消解村落家族文化的根本力量;村落家族文化的消长与社会体制的强弱密切相关;村落家族文化的观念系统的改变需要精神力量与物质力量共同冲击;促进村落家族文化的消解应是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17.
家族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存在的一种重要形式。魏晋时期的新泰羊氏家族,就是一个典型的代表,不仅族人之中家学世代相传,注重道德修养,形成独特的家族文化,而且孕育出羊侵、羊祜、羊侃、羊深等对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艺术等都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名人。文章主要从清德传家、重视家族教育、武德传家、经学传家四个方面,对羊氏家族文化作一简要论述,并试图从中概括出它的家族文化特色及对现代的启示。  相似文献   

18.
家族小说是现代文学的重要主题。前期作家们通过对家族文化的批判、对家族中人的命运抒写,反映了自己对家族制度中黑暗与罪恶的揭露,同时也塑造了一系列叛逆者的形象。出走是其反抗家族的方式,但出走的结果却往往是走向灭亡。后期作家开始深刻思考家族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并开始坚信其能起到振兴国族、发扬民族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两晋南朝琅邪王氏家族文化研究》是一部在许多方面都有所突破的家族文化史著作。它把文化研究与"地域研究"、"家族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揭示了一个传统家族文化长盛不衰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家风家学。琅邪王氏开放性的心态和思想,文化上的包容,儒、玄兼宗,道、释兼容,极大地促进了王氏家族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20.
作为北方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金代具有多种民族、多元文化共存的特点。在金代封建化过程中,家族因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存在于金代家族中的儒家农耕文化成为推动金代汉化进程的基础。借助家族的力量,传统文化得以储存、积累、传授与发展。同时,在纷繁复杂的金代社会背景下,家族内部的相对稳定性、内聚性促进了金代文学的繁荣。家族成员的嗜书、嗜学、学以为政、以文继祖的观念是金代文学发生、发展的原始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