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女士们,先生们!建筑是全世界的语言,当你踏上一块陌生的国土的时候,也许首先和你对话的,是这块土地上的建筑。它会以一个民族所特有的风格,向你讲述这个民族的历史,讲述这个国家所特有的美的精神,它比写在史书上的形象更真实,更具有文化内涵,带着爱的情感,走进你的心灵。漫长的人类文明历程,多少悲壮的历史情景,梦幻一般远逝,而在自  相似文献   

2.
杨睿 《编辑之友》2011,(8):102-103
一部书讲述的是熟为人知的建筑和建筑背后的故事,这部书是《城记》;一部书讲述的是名声显赫又鲜为人知的建筑大师,这个大师是梁思成;一部书讲述的是众目瞩望和不为人知的一座城市,这座城市是北京。《城记》说的是建筑、建筑师、城市三者之间的故事,一个人和一座城之间息息相关的命运,建筑师们的高瞻  相似文献   

3.
晋祠是中国著名的宫殿园林建筑群,其建筑跨越几个朝代。其中以宋代建造的圣母殿建筑面积最大,艺术价值最高。从它建筑造型和精心装饰上,可看出宋代建筑特有的艺术风格,对后来建筑产生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今年年初,一套名为“另类”的丛书陆续摆上了大大小小的书店和书摊,据说,“另类”很受欢迎。有人甚至说,可以不做另类人,不能不读另类书。“另类”的吸引力在哪里?“另类丛书”之一的《格调》这样说:“等级是什么?它不是你的职业,不是你所居住的地方,不是你的餐桌举止,不是你有多少钱或者你能挣多少钱。等级是一系列细微事物的组合,你很难说清楚。”“另类”的另一辑《香烟》的作者旁征博引讲述香烟的魔力,却在讲述的过程中成功实现了戒烟;《器具的进化》把目光投放到生活中司空见惯的针头线脑上,去寻找世间物品来历背后的指导原则;《垃圾之歌》更能让你大吃一惊:“原来所有人的生活方式和整个社会的文化背景都隐藏在人类的遗弃物里面。”  相似文献   

5.
电视剧《橘子红了》的世界实际上离我们特别遥远。你很难判定这个故事发生在湖南、四川还是江南,只能大致地说,它发生在南方,你也很难判定这个故事的具体年代,好像是清末民初,你更找不出有什么历史上真正存在过的人能与剧中人对上号。所以有人用“不真实”来评价这部电视剧,这说得一点不错。而且这故事还发展得特别缓慢,不仅老年人动作迟钝,年轻人也是如此,这两年迅速飚红为  相似文献   

6.
许璐 《今传媒》2011,(12):48-49
阈下知觉广告可以看作是一种意识形态,它植入的不仅仅是单纯意义上的广告、商业、色彩与符号,从某种广泛的意义上来说,优秀的电影本身就是广告,因为它讲述的不仅是故事,它更表现的是关于情怀与胸怀的情感融合。  相似文献   

7.
教材市场的竞争十分激烈,教材建设不但需要出版社投入较大的财力物力,更重要的是需要掌握它特有的出版规律。本文以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为例,围绕如何建设和维护教材进行了思考与实践总结,为探索教材出版适应不断变化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8.
作为销售员,你要坚定不移地相信顾客更愿意购买你销售的产品,而且是从你这里购买。你要知道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人就是你自己。  相似文献   

9.
很多人都在讲述着互联网第二春的到来,似乎2005年互联网热潮的回归不再掺杂太多的泡沫。如果事实真是如此的话,CIO倒真是应该有意识地训练一下自己在互联网下的思考方式。《电子营销》不是一本让你阅读起来很轻松的读物。它更像你我在大学时期所见到过的那些教材。每一个章节都有阶段性质的测验,用来衡量你"理解"得  相似文献   

10.
艺术教育建筑作为高校教育建筑的一个较特殊的实体存在,它并非是一种纯艺术,需要同时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即作为建筑它是学生学习知识、技能的主要场所,同时作为“艺术试验品”它是高校场所精神的主导空间,体现出它作为艺术的一面,表现出建筑艺术。文章介绍了安徽教育学院艺术楼设计理念,如何依据其特有的场地环境、城市背景而产生的功能、造型等设计。  相似文献   

11.
吴培华 《图书馆杂志》2006,25(10):31-32
吴建中博士曾经出过这样一道思考题:“图书馆的建筑美如何体现在服务功能上。”这道题目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贯穿在建设新馆舍的整个过程中。我的实践体会是:理念的引领、确立,既要有它的超前性,更要有它的实践性。写下这个题目,希望对今后各类图书馆建设工程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2.
我不想进一步讲述T.B.的官方履历,这个自有奥美会发布。对我来说,他就是一个很随和的好朋友,喜欢喝酒、抽烟、泡妞、跟人聊天,说是跟人聊天,通常反而他的话不多,喜欢问你问题,然后静静地专注地听你讲,偶尔插上一两句话,却让你心里格登一下,费些思考。  相似文献   

13.
你知道,放学后你的孩子在看什么电视?为了这个答案,美国《国际有线电视》杂志采访了儿童电视节目的制作者、传播者、管理者和监视者,还和孩子们进行了交谈。综述如下: 儿童电视陷入烦恼滑稽可笑的老鼠把它难以对付的敌手——猫推出太空船舱,进入了木星圈内。不幸的猫在木星上被切成两半截。更可笑的是,猫的上半部分迅速膨胀,直至脑  相似文献   

14.
易欢 《出版参考》2014,(6):10-12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专家” 你住进一栋新楼,不担心它会突然倒塌,是因为它是由一群有一定资质的专业建筑设计、技术人员设计、施工、建造的,而且经过了房屋质量监理机构的专业验收; 你坐飞机飞行在1万米的高空,不担心它会意外坠毁,是因为这架飞机是专业公司制造的并且有一批专业的飞行人员在一丝不苟地操作驾驶; 你去医院看病,也千方百计花大价钱要挂一个“专家号”,因为你相信那些医学老专家更具有这方面的临床经验,更专业; 你遇到官司,你首先会想到聘请一位律师,因为律师是法律诉讼这个行当的专家,他们比你更懂法律…… 在这里,我们相信专家,并不是相信某一个专家,而是相信“专家”这一群人的知识和技术。我们依赖专家,我们习惯于“有不懂,问专家”。  相似文献   

15.
“情感报道”该是近几年来报纸出现的新文种——我找不到什么现成的词来给它归类,只好用“文种”这个词来表示它的不同凡俗。这是一种用各种文体杂交出来的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 先说它的内容。它是报道人的.但却并不报道人的事迹、经验、成就,所以你无法将它归到往昔的人物通讯的文本里去。在内容上,你说它是真实报道吧.人名、单位可是子虚乌有。一个真实的人如果顶着个假名,尚且难以把握他的言行;一个文章里的人若再挂着个假名,其人其事就更难免被作者信马由缰地演绎了。对于这类报道,你说肤浅吧,它可是已经深刻人的隐私中;你…  相似文献   

16.
去欧洲吧,那种渴望如村上春树那样:"心里那个声音像是远方传来的大鼓,不时隆隆地响起,躯使着你向欧洲前进。"有机会一定要去,那里有让欧洲微笑的建筑,你的建筑情人。这本书是台湾建筑旅行家朱沛亭先生在欧洲体验建筑之旅的感触。在心澄静的时候看它,触摸它,想象它,会不会爱意萌生?  相似文献   

17.
对于衰老这件事,除非有一天当你真的老了,你才能真正体会究竟意味着什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衰老是个秘密,生命越是趋于尽头,就越是一个庞大的秘密,一个共属于整个人类的秘密。更因为,最后体验到谜底的人,多已经无法表达,它就越发神秘而迷人。而那些以各种方式去探寻这个秘密的人,是在为整个人类提供一种经验,一些体认。在这各种方式中,如本书作者张大诺一样的"临终关怀者",其所践行  相似文献   

18.
郑莉 《新闻三昧》2013,(1):76-80
不知道安东尼奥·高迪吗?那你可能听说过圣家堂和巴特罗之家.如果不知道,那你可能见过崇尚自然和人体工学的建筑风格.如果依然一无所知,那么你一定知道曾举办了1992年奥运会的巴塞罗那. 巴塞罗那,喜欢足球的人知道那支号称地球上最棒的球队——巴萨.而喜欢建筑和艺术的人,则更向往这个城市独特而神奇的文化风格.在这个有着1000多年历史的地中海城市里,四处散落着源自高迪笔下的形态奇特的建筑物,可它们并不是点缀,里边实实在在住着人呢.于是,这里也被称为安东尼奥·高迪作品的露天博物馆.  相似文献   

19.
我们作为国内的合作方与巴黎机场公司一起来完成的这个项目,倾注了很大的心血在里面,应该说,我们是很喜欢这个方案的。从感情上这个大家都能理解。至于项目本身的好和坏,各界都可以来评论。因为建筑具有它的社会审美价值。不同的人,不同的背景,他对一个建筑的理解也不一样。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评建筑意义不大。因为不同的人审美角度不同,也不太能说服谁。  相似文献   

20.
要有交代新闻来源的意识张敬安《新闻战线》展开这个讨论是很有意义的。它至少可以让我们探讨一下交代新闻来源的作用和重要性。过去我们不怎么重视这个问题,就是基于这样的假设:我说的是真的,你就要相信,这不应该成为问题。但现在社会发展了,这个理由就更站不住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