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林钢同志要我来讲讲新闻写作。这个题目很大,我想集中讨论一个“短”的问题。新闻文字或者说报纸文字为什么必须短?为什么短不了?怎么样才能短些?抛砖引玉,请同志们指教。为什么必须短? 新闻文字或者说报纸文字都应该短,我以为是报纸的特性决定的。报纸上各种类型的文字,包括社论、新闻、通讯以及理论文章,都  相似文献   

2.
为何写不短     
我爱看报纸上的理论和政论文章,但觉得有一个通病,就是太长。写文章当长则长,宜短则短,本不应有什么硬性规定。然则实际是,现在报纸上的理论和政论文章,可短的不短,可长的更长,水份太多。为什么写不短呢?据我观察,至少有五个原因。一是缺乏深度的文章写不短。大家也许知道高僧  相似文献   

3.
把新闻写得短些再短些,这是中央领导同志历来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是广大读者历来对报纸的要求。我们《新疆石油报》作为一张企业小报,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面向职工群众的,当然更应该多登短新闻。但是过去常常是小报大办,长文章,大标题,内容单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的正确路线指引下,我们在改进报纸的面貌上作了一些努力,特别在写短稿和编短稿方面,收效比较明显。我们曾经作过几次统计,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报纸每期文字稿只有二十篇左右。到1980年,每期报纸平均达到二十五六篇。近几年逐步增多,到去年上半  相似文献   

4.
青年朋友们,当你每天怀着先睹为快的心情,捧阅着一份可能还有油墨余味的报纸时,你有没有想过,报纸是怎样生产出来的?我们看到的报纸,已经是最后的成品,当它送到读者手中时,经过了一个繁忙而又紧张的生产过程.这是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专业新闻工作者、广大通讯员、作者、印刷工人、邮电部门报刊发行人员和支持报纸的读者群众集体劳动的成果.每天出版的报纸是他们辛勤的汗水和心血的结晶.报纸的生产过程也是一支紧张而有趣的"协奏曲".我们平时看到报纸上刊登的许多新闻、评论、文章、来信、图片乃至各种广告,这些稿件来自各个方面,大体说来有以下四个来源:一、群众来信来稿.这是使我们报纸充满生气的丰富源泉.各家报纸对这些来信来稿都很重视.为了争取时间,有的报社等不及邮递员送来,每天派人提前到邮局去取,取来之后  相似文献   

5.
短些,短些,再短些.新闻界多年来一直在呐喊. 长稿多,必然导至报纸稿件条数减少,降低版面的信息量,影响内容的多样化,满足不了不同读者的不同需求.时间一长,必然会降低报纸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牛明汉 《军事记者》2004,(11):59-59
顺应简约时代、主流人群阅读趣味改变的潮流.“瘦报”应运而生。报纸形态的变化。必将推进媒体文体的变革。就像众多肥胖者热衷于减肥、瘦身一样。人们也愈来愈不爱看报纸上的长文章。其实.人们历来就不主张在报纸上长篇大论。新闻界的老前辈早就呼吁要学会做“五短身材”文章。哪五短?就是文章短、章节短、段落短、句子短、标题短。  相似文献   

7.
最近我們訪問了一些报纸编辑部,在谈论到当前报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的时候,大家不约而同地提出了报纸上文章的“长与短”的问题,深感目前报纸上“长”挤“短”的現象仍然严重,“长风”没有明显的减弱,有的甚至有所滋长,对报纸的宣传工作、对实际工作都是很不利的。因此,非常迫切地需要我們做新聞工作的同志們认真作一番努方,用革命精神改变这种状况,正确地处理报纸上文章的“长与短”的问题。下面我們把大公报编輯部同志們最近研究讨论的情况简要地介绍给大家,希望大家共同来研究这个問题,特别是希望能多多地摆矛盾,深入地分析矛盾,共同求得改进。  相似文献   

8.
在电视大范围走进家庭的今天,世界各国的报纸,杂志为争取更多读者,纷纷推出图文并茂的版面,使读者不时产生新鲜感和很强的读(睹)报欲.近些年来,在我国报纸和杂志上的摄影图片也渐渐多了起来.从各大小报纸的现状看,一般在一个版面上有一至三张图片,多数照片是作为“图片新闻”单独刊发的,与版面上的消息,通讯文章没有联系.在一张报纸上,除了要精心制作每一篇通讯、消息的标题外,若能配发多幅构图新颖、新闻性强的相关照片,这样,这张报纸就有看头了.本文仅就作者的通讯、消息稿配发组照的新闻效果问题试作探讨.无论是人物通讯还是事件通讯(亦称工作通讯),是人物消息还是事件消息(不论静态消息还是动态消息),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可以配发新闻组照的.小篇幅的通讯或消息,可配上一至二幅与所报道的人或事物的照片,大篇幅的可顺理推之.这样处理新闻稿,既可克服报纸上的长文章,达到“短些,再短些”的目的,又可美化版面,让读者用短时间从短文和图片中获得更多的信息.《中国日报》就以其图文并茂著称,在世界英文报报林中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人民群众希望报纸多登短文章,增大信息量。中央领导同志也早就指出:“现在有些文章又长又没有新意,占了报纸很大的篇幅,读者不爱看,这种状况应该坚决加以改变。”(见李瑞环同志1992年1月25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的讲话) 上上下下都呼吁刹住长风,可是收效甚微。为什么长风刹不住,文章短不下来?原因之一,是有些同志认为,重要典型、重要论文不能短,短了就不成其为典型,短了论文分量就轻。言下之意是,只有长文才能树立典型形象,长文才能使重要言论产生影响。 这个观点并不正确。中国人几千年来写文章的实  相似文献   

10.
简洁,是新闻的基本要求。短,是新闻题中应有之义。江泽民、李瑞环同志在关于新闻工作的重要讲话中,都提出了注意新闻工作特点,继续坚持新闻改革的问题,要求把报纸、广播、电视办得有吸引力、感染力,使读者、听众、观众爱读、爱听、爱看。其中有一点,就是要求新闻简短。李瑞环同志明确指出:“要增加报纸上的信息量,就必须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的报纸当中,通常最吸引读者的新闻是现场短新闻,它是报纸的轻型武器,是报纸大餐中最不可缺少的“佐料”,它包含着一是现场的情形,二是短的叙述。两者的相互融合就构成了现场短新闻的简洁美。简洁美是时代特征的体现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相当快,形势发展时不我待,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要应该发扬“短、快、活”的优良传统,以适应时代发展的步伐。因受众文化水平的提高,不但要求及时获得更多新闻信息,还要求在短新闻中得到美的享受。这就要求我们的新闻记者必须在采访与写作上下功夫,在题材选择、报道时间、作品篇幅上都应该在实践中不断地…  相似文献   

12.
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现场短新闻评奖最近揭晓。这届是评选1991年7月1日到1992年6月30日刊播的“现场短新闻”作品。报纸、通讯社共有100篇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60篇。解放军报的参评作品《战士永远是和平的使者》,在报纸、通讯社组评比中是唯一获得全票通过的一等奖作品,现将这篇作品以及对它的点评文章一并刊载,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3.
中国记协主办的第三届全国现场短新闻评奖最近揭晓。这届是评选1991年7月1日到1992年6月30日刊播的“现场短新闻”作品。报纸、通讯社共有100篇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0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60篇。解放军报的参评作品《战士永远是和平的使者》,在报纸、通讯社组评比中是唯一获得全票通过的一等奖作品,现将这篇作品以及对它的点评文章一并刊载,供读者参阅。  相似文献   

14.
报纸理论宣传属于新闻的范畴.理论文章的特点是篇幅长、内容抽象,时效性较差,与新闻准、快、活、短的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这是报纸理论宣传遇到的一大难题.从事报纸理论宣传的同志,一直来都在探索如何解决这一矛盾.  相似文献   

15.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报纸是大众传媒,只有了解读者的阅读心理,抓住读者,才能进行成功的宣传。尤其是在新形势下,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以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大的信息量的愿望强烈,更要求报纸版面在短、深、新上做文章。 短,不是一味强调短消息,因为有些消息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16.
北京晚报上有一种“一分钟小说”,人们站着一口气就看完了。由此,我联想到报纸上经常发表的人物通讯。同样是写人,小说可以短到“一分钟”能让人看完,人物通讯能不能也写得短一些呢? 现在一提到人物通讯,人们总把它和“大块大块”联系起来,通常万字左右,一版转二版。要说用三、五百字写一个人物,那就只能算“人物新闻”。似乎人物通讯与人物新闻的区别,就在一个比较长,一个比较短,人物通讯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央级、省级媒体向地方的扩张,地市级报纸的发展空间在逐渐缩小.如何在日趋激烈的报业竞争中实现自身发展,是地市级报纸必须面对的严峻课题.和中央级、省级报纸相比,从经济实力到技术力量,从编采队伍的整体素质到获得稿源的渠道,地市级报纸都处于劣势.但是,地市级报纸的优势也是中央级、省级报纸所无法相比的,那就是它的地域性.地市级报纸需避己之短、扬己所长,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将贴近性文章做足做透.  相似文献   

18.
报纸是新闻纸,报纸的个性是新闻性,报纸应以发表新闻为主,新闻应以短新闻为主。短小精练,是各种新闻文体共同的写作规律。列宁把新闻称为“电报文体”、“电讯体裁”,认为“不要重复,只须用几行”。报纸是办给读者看的,稿件长了,读者就会把视线移开,去寻找那些简短而生动的文章看。因此,你动笔时就要想到读者,写得短些、短些、再短些! 短,并非易事,把新闻写得短而好,需要有真本  相似文献   

19.
一家报纸,应有自已的名编辑、名记者,应有一批骨干通讯员,有一定数量的名通讯员.报纸的通讯员,分布的地域广,有较好的思想、文化素养,新闻触角渗透到各个领域,各个基层.他们是写作队伍的一支重要的生力军.试想,如果没有广大通讯员同志的关心支持,报纸是办不成的,如果没有数量较多的骨干通讯员、有名气的通讯员积极为报纸投稿,报纸就很难办出自己的特色.湖北农民报有一支写稿时间长、稿件质量高的通讯员队伍.编辑部每年都从中评出百名左右的“优秀通讯员”并对他们登报表彰.近两年,有一批获得中华全国农民报协会好新闻奖的通讯员,还有大量的虽“榜上”无名但“报上”有名的通讯员.正是他们,深入村头、田间、农家采访;正是他们,挑灯夜战苦心写作,编辑部才有源源不断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大批稿件,报纸上才有生动活泼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20.
(一) 现场短新闻作为新闻报道中的一支轻骑兵发展起来了。 它为报纸版面增加了生气,使报纸更贴近群众,贴近生活,也体现了报纸版面、新闻写法和记者作风的变化。 现场短新闻,短是首位的,短了方便群众阅读,但短的要有内容,有可读性。新,指昨天、今天发生的事情,是新闻就要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