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6 毫秒
1.
自古以来,扬州便富甲天下。上至达官贵人,下至普通百姓都向往扬州,一句“烟花三月下扬州”把人们的心情说得明明白白。踏进扬州,眼前是清风、细柳、明月、绿水,宁静而清新。扬州的瘦西湖园林群历史悠久,清代康熙乾隆时期已经形成。“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湖上园林  相似文献   

2.
扬州,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全国生态示范城市、国家环保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古城扬州为历代名邑,挹江控淮,襟楚连吴,以其历史悠久、文物彰明、雄秀相济著称海内,闻名遐迩。扬州市内有瘦西湖、大明寺、瓜洲古渡、古运河、隋炀帝陵、史可法墓、扬州八怪纪念馆等名胜古迹,其中瘦西湖为我国著名的湖上园林,坐落在扬州市西北,自古以来便是江南的游览胜地。瘦西湖景  相似文献   

3.
梁启超先生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曾经指出,以徽商为主体的两淮盐商对于乾嘉时期清学全盛的贡献,与南欧巨室豪贾之于欧洲文艺复兴,可以相提并论。明清徽商在给扬州经济带来繁荣的同时,也在地域文化、园林文化、教育事业以及饮食文化等方方面面给扬州文化带来了空前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扬州瘦西湖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代诗人杜牧的千古绝唱引发了多少人对扬州,对瘦西湖的美丽遐想!瘦西湖是我国湖上园林的代表,一泓曲水宛若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十里湖光,清澄缥碧,花木扶疏,连台楼榭,错落有致,别有一番清瘦的神韵。  相似文献   

5.
明清时期徽商对扬州文化发展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长江下游、为水运交通枢纽的扬州是明清徽商的重要聚居地。徽商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征服了扬州,对扬州的官方文化、刻书与藏书、戏曲艺术、园林艺术、绘画艺术以及青楼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扬州是徽商殖民地”出于民国陈去病的《五石脂》一文:“扬州之盛实徽商开之,扬盖徽商殖民地也。” 明清时期,扬州由盐业而盛,扬州是两淮盐业营运中心,是扬州最为繁华的时期。从明代中期到清代乾、嘉,两淮盐商以徽商为主体。依据《扬州画舫录》一书的记栽,徽州人在扬州经商的就有马、鲍、郑、巴、江、黄、吴、徐、程9个家族、81人,且都是著名的商人。  相似文献   

7.
郑板桥是清代中叶著名的书画家,显赫一时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在扬州与徽商的交往十分频繁,而徽商由于财大气粗,又喜好附庸儒雅,经常为书画家们提供文酒诗会,不惜重金购买他们的字画。书画家们为了迎合徽商们的喜好,往往在书画创作中追求新、奇、异、怪,郑板桥也不例外。  相似文献   

8.
徽州园林与扬州园林风格影响因素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徽州园林与扬州园林同属于江南文人园林,两者在造园要素和空间构成等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但由于地理环境和造园哲学思想等方面的差异,徽州园林与扬州园林风格上又存在本质区别,徽州园林着重表现人工控制下的秩序美而扬州园林则以自然美见长。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对比研究,能从根源上更为深入地分析徽州园林与扬州园林风格的异同。  相似文献   

9.
扬州盐商形成于明代中叶,在清朝达到全盛,至清末民初衰落.作为一个地缘社会组织,它在扬州几百年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产生过巨大影响.他们结交文人,资助寒士,营造、扩建扬州园林,赞助、兴办文化教育事业,并孕育出了扬州书院、扬州八怪、扬州学派、扬州园林等世界及文化品牌,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扬州盐商文化.这一文化有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文章通过对盐商文化发展历程的探讨,提出了扬州盐商文化旅游开发的构想.  相似文献   

10.
古典园林中的楹联是使园林得以传神的点睛之笔,扬州纷繁的园林楹联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也是扬州古典园林的特色之一。扬州古典园林中的楹联具有深化园林艺术境界想象的作用,为园林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意境。楹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按照来源可以分为自撰联和集句联,按照内容可以分为写景联、叙事联、咏人联、训诫联等。楹联的字体涉及甲骨文、小篆、草书、楷书、行书等类型,飘逸遒劲的书法艺术令海内外的游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1.
扬州书院具有悠久的历史.它初兴于北宋年间,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康乾盛世,扬州书院步入发展的黄金期,衰落于嘉庆、道光后.书院教育注重理想人格的塑造和培养学子自学能力,营造开放与论辩的学术氛围,重视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造就了大批真才实学者和学识渊博的师资,并为科举输送了大量人才.扬州书院对丰富当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理念,不乏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吴敬梓与扬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敬梓生前多次到扬州,至欲以此作为身后游魂理想的归宿和栖息之地。《儒林外史》中很多内容以扬州为背景,不少人物以本籍,外籍寓扬人士为原型而进行典型化塑造,并涉及到诸多扬州名物和方言,吴敬梓在扬州的行踪与人际交往,构成其人生轨迹和身心总历程不容忽视的一部分,《儒林外史》是对包括扬州在内的广阔地域的社会时代生活的生动反映和折射。  相似文献   

13.
扬州市国有企业改制虽然起步较晚,但进程较快,绩效明显,改制形式也多样化。然而,改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政策不配套、程序不规范、国有资产流失、侵害职工权益、外部投资者资信审查不严格。解决问题的对策包括:精心组织,加强领导;健全制度,规范运作;严格监督,追究责任;分类推进,公平竞争。  相似文献   

14.
扬州八怪作为清代康雍乾时期令人瞩目的文学艺术流派,其形成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独抒性灵、善于创新、熔铸八艺,荟萃为八怪的主要特点。扬州八怪在中国艺术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给后人以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沈复与扬州     
清人沈复在其著作《浮生六记》中,屡次提及扬州,扬州在沈复的人生经历中也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扬州既是作者沈复应聘习幕的安身立命之处,又是作者痛失爱妻、坎坷生活的见证地、伤心地,同时也是作者游冶怡情的乐游之地。  相似文献   

16.
促进城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扬州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教育均衡发展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方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更是教育改革和发展始终不懈的追求目标.扬州市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创新思路,形成了促进城乡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的"扬州模式",本文就"扬州模式"的特点做了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文化旅游成为满足旅游市场需求、顺应知识经济时代趋势的必然选择。在分析扬州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扬州文化旅游产品深层次开发的对策:树立独特鲜明的旅游整体形象;加快旅游资源文化内涵的外化;加强旅游产品结构的优化;注重旅游产品深度体验开发;加强旅游商品的创新开发;大力开发娱乐休闲产品。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是世界各国工业化进程中必然经历的历史阶段。目前全世界城镇化水平已超过50%。扬州市在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了58.8%,当地政府规划到2020年,扬州市城镇化率达到70%以上。城镇化的实质是一个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立足扬州本地实际,构建稳定的产业基础,进而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城镇化是人们应该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扬州方言重叠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普通话相比,扬州方言有着颇具特色的重叠方式和用法。本文就扬州方言名词、量词、动词中较有特色的五种重叠式,即名词“AA子”式、量词“AAA”式、量词“一/几AA”式、动词“VVR”式、动词“VV的”式进行探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