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倾听”的丧失与“对话”的误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倾听”的丧失缘于对“对话”的误会 研究者认为,《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引进的“对话理论”,混合了“阅读对话理论”和“教学对话理论”。前者认为阅读是读者与文本主体间的对话过程,阅读行为便是主体间的对话与交流,而合适的对话与交流,有“倾听”与“言说”两个侧面。“倾听”既是倾听文本作者的言说,又包括“倾听”自己(读者)的言说,作品的意义便产生于两种“言说”的融合。在这里,需要辨明几个概念。其一是“倾听”。它包含阅读文本和从文本获得自己(读者)的理解,这本身就是一个对话的过程,而绝非学生被动地听别人“读”课文。其二是“言说”。阅读行为产生便是言说,这里既有文本作者对读者的言说,又有读者对文本的感受和理解——“言说”,这也是一个对话的过程,所以《标准》倡导“个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对话教学为我们当前正在进行的语文课程改革带来了新的气象。但是我们也发现:由于一些教师对对话教学存在着种种形而上学的、似是而非的理解,致使语文教学对话中产生了一些误区。一、“倾听”的丧失所谓“倾听”的丧失,主要是指对话游离于文本之外———在没有引导学生充分地阅读文本、“倾听”文本的情况下,一味地“让学生大胆言说”,而且大多是“离开文本本身的许可范围而进行纯属于自己的天马行空般的自由发挥”。应当说在教学中大力弘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鼓励他们大胆言说,这并没有错。但问题是我们不能为着要张扬…  相似文献   

3.
我们把受教育者的叙述或言说被教师拒绝倾听或有意无意遗漏倾听的现象称为教育的“失听”。根据教师对倾听信息的接受程度,我们把目前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教师失听现象分成拒听、假听和枉听。  相似文献   

4.
吴庆飞 《广西教育》2010,(13):48-48
于永正老师说:“语文就是‘听、说、读、写’。”“听”是“说、读、写”的基础,没有细心的倾听,何来滔滔不绝地“说”,又何来洋洋洒洒地“写”呢?我认为对于小学生而言,“倾听”是最重要的学习本领,不能倾听别人的发言,何谈思考、感悟和对话呢?只有倾听才使深入思考成为可能,只有倾听,生生、师生之间才能进行有效的对话。然而在教学中,我发现很多学生不愿倾听也不爱倾听,或者不善倾听。那么如何才能让学生愿听、乐听、善听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这个动态的过程中,应该包括“倾听”与“言说”。师生分别与文本对话,“倾听”文本所说,应当是师生及生生之间交流“言说”的前提与基础。可是,学生对文本的“倾听”普遍缺少。教学时,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时间短,方法简单没有具体指导,环节设置走过场形式化。在学生阅读文本、“倾听”文本时,我们应当,激发阅读期待,指导质疑问难,创设情境语境,注重圈划批注,注意适时引导,引领学生更好地与“倾听”文本,与作者对话。  相似文献   

6.
用新课标的对话理论来考察,会发现许多标举印证新课标理念的所谓“对话”,恰是对阅读教学对话理论的误解。一、“言说”权的维护不应以“倾听”权的丧失为代价权威人士在评论2000年《大纲》和2001年《标准》的差异时指出:“《大纲》主要是维护读者(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倾听’权,《标准》主要是维护读者(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言说’权。”但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实践中,“言说”权的维护决不能以“倾听”权的丧失为代价,《标准》也没有那样认为。然而现在的问题是,“对话”这一“三个主体”间多向度的言说和倾听,在许多执教者和评课者、甚…  相似文献   

7.
教学是师生以倾听与言说为对话结构的交往过程。现实课堂中存在"说风盛行"和"话语沉默"等现象,阻碍了教学对话的有效进行。倾听是对话的前提,言说是对话的分享。教学对话的有效实施,需要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修炼教师的语言品质,重塑"我—你"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学活动可归纳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都是对话行为的表现。听、说自不必说,就读、写而言,读实际上就是倾听的过程,倾听文本人物的心情,倾听作者内心的感情,实际上就是读者和文本之间,与作者之间进行的潜在交流,是读者与作者视界的交融汇合。写,即用笔说。作者在写文章时预设了一个隐性读者,写的人心中有一个臆想的听着,写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倾诉。"与对话交际密不可分的话语,活生生的话语,就其本性来说是希望被人听到,得到人的回应,对话的本质要求对话的终结。"在语文教学中,各种不同观点、思想的碰撞、对话,不仅仅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更是其所追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活动可归纳为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这四个方面都是对话行为的表现。听、说自不必说,就读、写而言,读实际上就是倾听的过程,倾听文本人物的心情,倾听作者内心的感情,实际上就是读者和文本之间,与作者之间进行的潜在交流,是读者与作者视界的交融汇合。写,即用笔说。作者在写文章时预设了一个隐性读者,写的人心中有一个臆想的听着,写的过程其实就是在倾诉。"与对话交际密不可分的话语,活生生的话语,就其本性来说是希望被人听到,得到人的回应,对话的本质要求对话的终结。"在语文教学中,各种不同观点、思想的碰撞、对话,不仅仅是重要的教学方式,更是其所追求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通过梳理对话教学中师生言说与倾听关系的演变历程,揭示传统课堂中二者可能存在的对抗形式.为了构建真正意义上"倾听着"的课堂对话活动,促进师生对话的和谐共生,在进一步厘清师生对话应具有敞开性、独立性、弥散性等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教师"言说"与"倾听"的实践智慧的建构策略.  相似文献   

11.
从倾听开始     
朱圣宏 《生活教育》2011,(12):57-58
古希腊先哲苏格拉底说:“上天赐人以两耳两目,但只有一口,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言。”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倾听”的“倾”含有“用尽(力量)”的意思,倾听即指十分专注、非常细心地听取。在我们的教育生活中,师生情感要融洽,“视界”要融合,交流对话要畅通,人格修养要陶冶,毫无疑问,这一切都有必要从“倾听”开始。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把教师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教师始终以一种君临天下的姿态影响教学。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很少有教师耐下心来倾听学生,坐下来与学生平等对话。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上天赐人以两耳目,欲使其多闻多见而少占。”寥寥数语,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听”的重要性。在生活与工作中,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需要倾听,在教学中,师生交流互动更需要倾听。[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试论教育思想表述的话语困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教育“是什么”到教育“该如何”的追问过程,也就是人类求真、求善、求美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在教育思想的表达过程中,一直就存在着呐喊与回应,交织着诉说与倾听。但是,在教育成为“公共话题”的今天,关于教育思想的话语却陷入了困境。明确话语主体(谁在言说)、言语的对象(向谁言说)和话语方式的选择(如何言说),是教育思想走向表达自觉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言说”的教育内涵及其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言说”是我们的生存方式,人与“说”是本质性地联系在一起的。“早在古希腊时代,人就被界定为‘会说话的动物’,因为我们能说话,所以我们是人,因为我们是人,所以我们会‘说话’、要‘说话’,‘说话’使我们成为人。”①我们作为人而生存着,我们不能不说。“言说”的意义,深深植根于人的生存本质之中,人通过“言说”而绽放自身生存的意义。“言说”与人的生存本质地相关联,也与教育本质地相关联。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全身心的投入,发挥自身的潜在能力,睁眼去看,张耳去听,开口去说,动脑去想,动手去做,用心去悟,应该是“全身运动”和“全心运动”。在我们的日常课堂教学中,容易看到热情洋溢、能说会道的教师,但较少能看到静心倾听的教师;我们常常重视了教师的言说讲解能力,却忽视了教师的倾听能力。但倾听却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之一,不能倾听的教师不可能是一个合格的教师,没有教师倾听的课堂不是一个和谐的课堂。倾听是教师的一种教学能力上海特级教师陈钟梁执教《致橡树》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断,在一位同学朗读完诗歌,教师肯定了其…  相似文献   

16.
“倾听教育”追求教育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自由言说与真诚倾听,并提出: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教师需要有一双“道德的耳朵”。然而,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仅有尊重学生的生命存在、民主平等、倾心专注听取、真诚交往等道德责任意识是不够的。倾听教育实践中,“好心办坏事”的现象仍时有发生。究其原因,教育教学中倾听智慧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师生对话与交往走向自由境界的“绊脚石”。研究教师的倾听智慧及其养成途径,对推进“倾听教育”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与师生言说有关的条件、倾听和权威三个问题。就条件来说,1、要讲究真实性,表现为维持着科学语言和生活语言之间的平衡;2、要讲究适当性,以课堂中不出现偶发事件为最宽原则;3、要具有真诚性,以教师视学生为“他人”作为原则;4、要具有可领会性,以可认知客体为言说中心。就倾听来说,教育现场中有“不倾听”、“不健全倾听”、“虚假倾听”、“拒绝倾听”、“批发式倾听”和“同情式倾听”等,这些都不是真正的倾听,而真正的倾听又是师生言说所必须的。就权威而言,主要是证明真正的权威不可回避。  相似文献   

18.
在目前的大多数课堂教学中,“无效倾听”现象比比皆是:学生不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教师不耐心倾听学生的回应;学生不屑于倾听其他同学的解释;师生更不注意倾听文本的内容.整个课堂就在这样的一个怪圈中进行,你不听我,我不听你.师生和谐的关系被打破,那种动态的、生成的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奢望,师生间的对话交流和思维碰撞形成的教学资源流失殆尽.因此,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师生与文本之间的有效倾听策略,是实现课堂高效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话”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关键词。作为对时代精神的回应,对话教学以师生心理世界的开放为特征,以互动为方式,语言交流,心灵交融,师生双方均从对话中获得道德和理性的升华。教育领域里正孕育着全新的“对话”与“倾听”的理念,在班主任工作中,要想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倾听花开的声音,感受当代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不仅要实践对话,而且需要学会倾听。  相似文献   

20.
美国通用公司前总裁卡耐基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倾听对人的价值所在。一个人要学会倾听不容易,听只是生理过程,而倾听才是入耳人心的生命活动。课堂是焕发生命活力的地方,这种活力在师生、生生的对话中涌动。而真正的对话需要的不仅仅是说,更重要的更多的是善于倾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