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高考作文出现大量毫无生机的标签式的应试作文,作文训练走进一条急功近利的死胡同:凑一些词藻华丽的语句就是有文采;列几句名言,排几个典故,就是学识底蕴;还有开头三句排比句,中间并列三个事例,结尾再来三句排比句,美其名日“万能作文之三三三结构”。如此一来,作文训练不讲真情,不论事理,完全变成了码文字的游戏了。  相似文献   

2.
英语的排比句结构匀称,富有表现力,具有形式和气势的美.使人得到强烈的感染,阅读排比句能够给人美的感受。  相似文献   

3.
李德光 《保山师专学报》2003,22(2):16-19,26
化学清洗的质量和效果,受被清洗对象各种因素的影响。甘蔗糖蜜酒精蒸馏设备的积垢,是一种以各种钙、镁盐为主的复合重硬垢,用常规的清洗方法难以凑效。实践证明,特殊清洗对策对钙、镁盐复合重硬垢可以达到短时高效清洗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指导学生进入作文写作的大雅之堂,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学生写作热情和写作水平都不是很高,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根据老师的要求勉强硬凑成文,自然所写的文章或者漫无边际,不知所云;或者生拼硬凑,言之无物;或者语言无味,味同嚼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打不开写作思路,无从下笔。  相似文献   

5.
作文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指导学生进入作文写作的大雅之堂,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课题。学生写作热情和写作水平都不是很高,在很多情况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根据老师的要求勉强硬凑成文,自然所写的文章或者漫无边际,不知所云;或者生拼硬凑,言之无物;或者语言无味,味同嚼蜡。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打不开写作思路,无从下笔。  相似文献   

6.
期末,批阅五、六年级学生的语义试卷时.总会看到许多结构凌乱、内容空洞的习作。这监习作的结尾往往都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尾巴”里堆砌着大话、空话、套话、废话,一看就知道是为了凑字数而生拼硬凑的。  相似文献   

7.
小学四年级学生习作中存在着这样的通病:语言平淡,缺乏感染力。怎么办?排比句来帮忙!排比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似一股强大的力量,可以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可谓是一种极富感染力的修辞方式。学生如能学会用排比句准确而生  相似文献   

8.
来稿摘编     
一、对称排比句对称排比句是将对称句与排比句综合运用的一种句式。通常的对称句,是指整句,它强调的是结构的对称美,常见的有对偶句。对称排比句因极为简洁,概括力较强,所以能够很好地反映学生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在文章中运用对比句,整散结合,能使文章语言跌宕优美,从而博得阅卷教师的青睐。来稿摘编@筱菀  相似文献   

9.
第一次看车     
杜熙蕾 《家教世界》2014,(12):52-52
小草有了水才能生存,小动物们有了食物才能活命,大自然有了保护才能美不胜收、生机勃勃,而我们这些孩子有了锻炼的机会,才能真正长大成人。所以,妈妈决定让我去看车,正好(希望)锻炼锻炼我的口语交际能力。(文章开头用排比句,增强气势,吸引注意力,并由排比句的内容引出“第一次看车”。由因到果,思路很好。)  相似文献   

10.
明清时期江浙地区将“岁时炒豆”习俗称为“凑投”,在方志中还写作“漏凑”“兜凑”“投凑”“凑头”等形式,它们是“凑斗”“斗凑”这一对意义相同的逆序词在吴方言中语音发生讹便并以音近字记录的结果。其中“凑投”由“凑斗”发展而来,又写作“凑头”;“漏凑”“兜凑”“投凑”均由“斗凑”发展而来。在现代吴方言中“凑头(投)”有人物的“相聚、结交”、事情的“碰巧、凑巧”、事情的“顺利”等义。在“岁时炒豆”习俗中,“凑投”表示事情的“顺利”。  相似文献   

11.
排比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无论是哪种文体,恰当地运用排比句,可以使文势增强,如骏马走坂,读来酣畅淋漓,神盈气足。今年高考中有不少佳作,都注意用好排比句,有的甚至是全篇缀满排比,给人以一种力扛千钧、风卷残云之感。例如:  相似文献   

12.
英语中的排比句是一种富有表现力的修辞手法。本文把排比分为九类:列举、系列、比较、对比、系列加对比、选择、同类的陈述、分类或定义、评价的陈述。本文还分析了如何在排比句中使用关联连词和带有错误的排比句  相似文献   

13.
分析《十七大报告》中的排比句翻译并根据程镇球先生的政论翻译理论和部分英汉对比理论提出政论文中排比句的翻译策略,以期于更好地指导政论文翻译。  相似文献   

14.
正为了让学生的作文增添文采,作文指导时,我向他们介绍了多种排比句,包括因果排比、比喻排比、转折排比、疑问排比、顶真格排比、引用排比。下面分别举例介绍。1.因果排比句。因果排比句既有排比句的气势,又能强调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从而起到警醒提示的作用。例如:"因为你羞愧,使你失去了展示才华的机会;也因为你羞愧,使你失去了让别人发现的机会;更因为你羞愧,使你可能永远问心有愧,愧对自己,愧对长辈,愧对集体,愧对国家。所以,朋  相似文献   

15.
<正>初中阶段的学生,写作中存在以下问题:其一,语言平淡生硬,错别字、语病较多,不能正确地运用修辞手法表情达意;其二,内容空洞,选材面狭窄,文章缺少个性化的创造和深入思考。因此,语文教师应让学生在作文中恰当运用排比句,以提高作文水平。一、运用排比句的意义在写作中,运用排比句可展现丰富的语境,深刻的内涵。巧用排比,用以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以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浓。排比句句式工整,语气连贯,增添语言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很多考场优秀作文倍受人们青 睐,这些优秀作文中语言方面有很多优点,而 排比句的运用无疑是其中的一大亮点。南宋陈 骙在《文则》中指出,“文有数句用一类字。所以 壮气势,广文义也。”排比将有魅力的句子集 中,节奏分明,便于叙事,长于抒情,增强语势, 使作者所要表述的意思得到充分强调,感情得 到加深,可以说加强排比句的运用是提高语言 表现力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案例一]我在教学《桂林山水》一课第二段“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元瑕的翡翠”一句时,先让学生反复品读句子,在得出初步感知后,简单介绍排比句句式,最后进行仿写排比句练习,让学生初步掌握排比句的句式特点。  相似文献   

18.
王力先生在《中国语法理论》里说 :“西洋语的结构好像连环 ,虽则环与环都连贯起来 ,毕竟有联络的痕迹 ;中国语的结构好像无缝天衣 ,只是一块块的硬凑 ,凑起来还不让它有痕迹。西洋语法是硬的 ,没有弹性的 ;中国语法是软的 ,富于弹性的。唯其是硬的 ,所以西洋语法有许多呆板的要求 ;唯其是软的 ,所以中国语法只以达意为主。”(上册 ,197页)在“无缝天衣”上找出裁剪和缀连的痕迹 ,当然非常困难 ,然而要探究汉语的语言艺术 ,这又是不容回避的现实。句子的整齐与变化就是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课题。一有些句子 ,粗读也许不容易引起注意 ,仔…  相似文献   

19.
运用“凑整”思想解一类分数应用题肖鉴铿(南昌师范学校)“凑整”是数学中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人们比较熟悉运用“凑整”来进行四则式题中的速算,其实,运用“凑整”思想来解答某些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也是相当有效的。不过,此时的“凑整”并非指原先那种“凑十”、“...  相似文献   

20.
《少年读者》2008,(7):23-24
美文老师:这一关,我们首先完成“规定动作”——判断。请看大屏幕,这5个句子是排比句吗?是的就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