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各种各样,教学中,要教给学生学会各种已知条件的处理方法,培养思维灵活性。一、多余条件需舍去例:一条公路,甲队先修8天,然后甲乙两队再合修5天全部修完,甲队每天修0.55千米,比乙队每天多修0.17米,甲、乙两队合修多少千米? 分析:要求合修多少千米,只要知道甲、乙两队合修一天修的千米数和合修的天数,而合修一天的  相似文献   

2.
一题五解     
[题目]修一条360米长的公路,甲队单独修需要12天可以完成,乙队单独修需要18天可以完成。甲队的工作效率比乙队高几分之几? [一般解法]先分别求出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甲队每天  相似文献   

3.
例1在新华南北路改造过程中,某路段工程招标时,工程指挥部接到甲、乙两个工程队的投标书.根据甲、乙两队的投标书测算:若让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40天;若由乙队先作10天,剩下的工程再由甲、乙两队合作20天可完成。  相似文献   

4.
分配修建费     
甲、乙、丙三个工程队共同承担了一条公路的修建任务,共得修建费26万元。三个队的工作效率相同,甲、乙两队的工作量之比为3∶2,乙、丙两队的工作量之比为4∶3。现在按三个队的工作量分配修建费,每队各得多少万元?  相似文献   

5.
笔者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体会到 ,精编一些似是而非的应用题 ,引导学生比较它们之间的异同 ,对教育学生认真审题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益处。一、比点号引导学生比较条件、问题都相同 ,仅有一个点号不同的似是而非的应用题 ,培养学生精细分析题目的思维能力。①甲、乙两队相向修一条水沟 ,甲队每天修 4千米 ,乙队每天修 5千米 ,甲队先修 1天 ,后来乙队加入。经过 1 0天完成。这条水沟长多少千米 ?②甲、乙两队相向修一条水沟 ,甲队每天修 4千米 ,乙队每天修 5千米。甲队先修 1天 ,后来乙队加入 ,经过 1 0天完成。这条水沟多少千米 ?这两道题…  相似文献   

6.
在布列方程解应用题时,若能巧设未知数往往能使许多问题得到巧妙解决. 例1 甲、乙两个工程队合做一项工程,乙队单独做一天后,由甲、乙两队合做2天就完成了全部工作.已知甲队单独做所需要的天数是乙队所需要的天数的2/3.求甲、乙两队单独做各需要多少天? 常规解法:设乙队单独做要x天完成,那  相似文献   

7.
近日,拜读了叶小飞、申生两位老师发表在《小学教学参考》上的《一类工程问题的巧妙解法》一文。文中说“如果能将题中条件摘录整理,写出关系式,再通过对比代换,不仅有助于探索解题途径,而且往往能得出简洁又巧妙的解法”。叶、申两位老师提出的“等量代换法”真的很巧妙,笔者受其启发,试着用假设法解答这类工程题,觉得也比较简便。现写出来与叶、申两位老师共勉,恳请各位同行、专家不吝批评指正。例1修一条水渠,由甲队单独做,20天可以完成;若甲、乙两队合做,12天可以完成。由乙队单独做,多少天可以完成?【分析与解】甲、乙两队合做,12天可…  相似文献   

8.
三、“量”、“率”不对应例5.一段公路,甲队单独修9小时可以修完,乙队单独修12小时可以修完。现在甲、乙两队合修,完成任务后,甲队比乙队多修49米,这段公路有多长?  相似文献   

9.
[题目]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完成需40天。若乙队先做10天,余下的工程由甲、乙两队合作,又需20天可完成。如果乙队单独完成此工程,则需____天。(第六届小学"希望杯"全国数学邀请赛六年级第1试第5题)  相似文献   

10.
[题目]甲、乙、丙三队负责修完一条长12千米的路。由于丙队抽不出劳力,因此实际甲队修了7千米,乙队修了5千米。过后,丙队付给甲、乙两队1200元出工费,甲队分得700元,乙队分得500元。试问,这样分配合理吗?如果不合理,应怎样分配?  相似文献   

11.
工程问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问题比较抽象,学生对单位“ 1”为什么可以代替具体数量这一点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解题时,面对“一项工程”总有条件不够的感觉。为此我设计如下教学环节,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一、例题设悬念,思考得结论   例:修一条长 30米的公路,甲队独修 10天完成,乙队独修 15天完成,甲乙两队合修多少天完成?    30÷( 30÷ 10+ 30÷ 15)   =30÷( 3+ 2)   =6(天)   按正常教学环节完成例题后,改变题目中的第一个条件为“做一批零件 75个”,题目中甲、乙两队独立完成的时间和…  相似文献   

12.
在行程(或工程)问题中,当路程(或工程总量)没有给定时,常设总路程为S(或工作总量为“1”),但这样做往往碰到一定量的分数计算,比较繁难。如果把总路程(或工作总量)设为某一恰当的整数值,就能使计算简单些,从而提高解题速度。例1摇一项工程,甲队单独做40天完成,乙队单独做24天完成。现在先由甲队单独做8天,剩下的部分由甲、乙两队合做,需要多少天完成?【分析解答】若按常规方法设工作总量为“1”,则甲、乙两队的工作效率分别为140和124,这样就出现了较麻烦的分数计算。若把工作总量改设为120(40和24的最小公倍数),…  相似文献   

13.
一、传球接力目的:锻炼幼儿传、接球能力;发展臂力。玩法: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甲、乙两队,每队又分为人数相等的A、B两组,相距2~4米相对而站,组员间左右间距为1米。游戏开始,由甲、乙两队A组的第一个幼儿开始传球,传给对面B组的第一个幼儿,B组的第一个幼儿  相似文献   

14.
拔河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看法各有不同。先看下面这道题:甲乙两队进行拔河比赛,结果甲队获胜,则此过程中:(A)甲队拉绳子的力大于乙队拉绳子的力。(B)甲队与地面的摩擦力大于乙队与地面的摩擦力。(C)甲、乙两队与地面间的摩擦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D)甲、乙两队拉绳子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解析】选甲、乙两队包括绳子构成的整体为研究对象,在水平方向整体只受两个摩擦力的作用,因甲队取胜,故地面对甲的摩擦力大于地面对乙的摩擦力,毫无疑问答案(B)是正确的。问题是关于两队拉绳子的力的大小关…  相似文献   

15.
例1 排球比赛的规则是5局3胜制,甲、乙两队获胜的概率分别为2/3,1/3.  相似文献   

16.
由 (1)知只有甲、乙两队符合工期需求 ,又因10 a=80 0 0 (元 ) ,15 b=975 0 (元 ) ,比较知 ,由甲队单独完成此工程花钱最少。四、运用几何模型进行说理例 4 去年某省将地处A、B两地的两所大学合并成了一所综合性大学。为了方便 A、B两地师生的交往 ,学校准备在相距 2千米的 A、B两地之间修筑一条笔直公路 (即图中的线段AB)。经测量 ,在 A地的北偏东 6 0°方向、B地的西偏北 4 5°方向的 C处有一个半径为 0 .7千米的公园 ,问计划修筑的这条公路会不会穿过公园 ?为什么 ?(2 0 0 1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题 )解 :作 CD⊥ AB于 D,由∠ B=4 5…  相似文献   

17.
有一类较复杂的工程问题 ,若按一般的解题思路分析求解 ,有的比较麻烦 ,有的难以下手。但如果能将题中条件摘录整理 ,写出关系式 ,再通过对比代换 ,不仅有助于探索解题途径 ,而且往往能得出简捷而巧妙的解法。例 1 修一条水渠 ,由甲队单独做 ,2 0天可以完成 ,若甲、乙两队合做 ,1 2天可以完成。由乙队单独做 ,多少天可以完成 ?分析与解 :将题中条件摘录整理写出下式 :甲队 1 2天工作量 乙队 1 2天工作量 =“1”①甲队 1 2天工作量 甲队 ( 2 0-1 2 )天工作量 =“1”②对比①、②两式可知 ,甲队( 2 0 -1 2 )天工作量 =乙队 1 2天工作量 ,即…  相似文献   

18.
解题教学在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每个数学教师必须掌握解题教学的科学方法,注意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下面例谈解题方法选择的一点肤浅体会。   例 1:某工程若由甲、乙、丙单独完成分别需要 10天、 15天、 30天,由甲、乙两队合作, 6天完成,厂家需付甲、乙两队共 8700元;乙、丙两队合作 10天完成,厂家需付乙、丙两队 8500元;甲、丙两队合作 5天完成全部工程,厂家需付甲、丙两队共 5000元。若工期要求不超过 15天完成全部工程,问怎样安排完成此项工程花钱最少 ?请说明理由。   注:此题学生一接触,好像有不少思路,但对每…  相似文献   

19.
工程问题除了常规的解答方法外,还有许多特殊的解答思路和方法,如分做合想、合做分想、消去思路、鸡兔思路、整体分析等。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工程问题的解题技巧。一、分做合想例1甲乙两工程队共同完成一项工程需18天。如果甲队干3天、乙队干4天能完成工程的15,则甲、乙两队单独干分别需多少天?分析与解:甲队干3天,乙队干4天,这是两队分开来做,也可以想象成甲乙两队合做3天,乙队再做1天。又知道甲乙两队共同完成一项工程需18天,那么甲乙两队合作一天相当于完成了这项工程的118,合做3天相当于完成了这项工程的118×3,所以乙队做1天…  相似文献   

20.
康建荣 《云南教育》2003,(25):45-46
一、案例例题:一项工程,甲单独完成要6小时,乙单独完成要8小时。现在由甲、乙两队合做需要几小时完成?教学时老师先作复习铺垫,让学生解答:一条路长240米,甲工程队独修要6天完成;乙工程队独修要8天完成。现在由两个工程队合修,需要几天完成?先让学生审题,然后列分步式解答,而后再列出综合算式求出结果。接着又复习了工程问题的数量关系。最后,教师出示例题,让学生齐读,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并用彩色粉笔作了标识。要求学生把例题与铺垫练习题作比较,找出异同。师、生进行了如下的谈话。师:例题中工作总量知道吗?生:不知道!师:我们动脑筋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