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波是我国有着七千年古老文明的河姆渡文化的发源地,鸦片战争后成为最早通商口岸之一。1854年,出版了由外籍传教士创办的宁波近代史上第一份中文报刊——《中外新报》,它比上海创办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报刊《六合丛谈》(1857年)早了整整三年。此后在宁波又创办了《甬报》、《德商甬报》等外籍报刊,均各有特色。虽然宁波近代外籍报刊在规模与影响上不能与上海、香港、广州相比,但也有值得研究与借鉴的地方,是中国近代新闻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
1991年,复旦大学周振鹤教授在上海一家图书馆内,意外地发现了一份中英文对照《中文报刊目录》。这份目录是1890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在华新教传教士大会上由范约翰提供的,后以附录载于这次大会的《记录》中。沉睡百年后被发现,虽姗姗来迟,却是现存最早的、极珍贵的近代报刊目录,它为研究中国近代早期新闻史、报刊史提供了新的有价值的资料。我国近代报刊的产生与西化东渐有着直接关系。当时西方教会和传教士为了在中国传教,对于办报不遗余力。以这个提供《目录》的范约翰(farnham, john marshall willoughby, 1830—1917)为例,他的汉名是樊  相似文献   

3.
(一) 我国新闻出版法的出现1815年外国传教士创办了我国最早的近代报刊。鸦片战争后,外国人创办的报刊越来越多。在外报宣传的刺激下,我国一批爱国知识分子也开始了办报活动,并提出了制定新闻法的问题。随着改良运动的发展,国人的办报活动有了蓬勃发展。在维新变法期间,有人提出制定新闻法的建议。“报律”一词在中国官方文件中第一次出现,是1898年6月孙家鼐为筹办上海《时务官报》给光绪皇帝的奏章中提出来的。他说《时务官报》“既改为官报,自应拨以官款。拟照官书局月拨千金”,  相似文献   

4.
叶进 《今传媒》2014,(12):64-65
鸦片战争之前,传教士们在马六甲及广州等地创办的中文报刊,这是中国近代报刊事业的萌芽,而这些报刊基本上都是宗教性质的;鸦片战争以后,大批传教士来华办报,所办的报刊数量也剧增,这一时期传教士所办的报刊,性质也由宗教报刊向"世俗化"报刊转型。鸦片战争前后,传教士创办的报刊性质的激变,是建立在中国社会政治格局、思想激变等大环境下,中西方双向互动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正香港是中国近代报业的重要源头。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报刊,也就是所谓的"新报",正是鸦片战争以后在香港兴起的。其中,19世纪70年代是值得特别专注的关键历史时刻,在此期间香港中文报刊经历"双重转型"——形式上纷纷由"周三次刊"转变为名副其实的日报,在更深的层面上则是中国报业先驱逐渐摆脱洋人操控,开始独立办报。不过,因为第一手资料的缺乏,新闻史学界对这段历史一直缺乏充分考察。以当时并存的三大中文日报为例,《香港中外新报》仅存一份原件,《香港华字日报》只有一期影印件,  相似文献   

6.
《特选撮要每月纪传》是西方殖民主义者创办的我国最早的近代汉文报刊之一.研究这个报刊,对于了解鸦片战争前,外国殖民主义者如何运用报刊对中国进行侵略,探索外国人所办近代汉文报刊的产生、发展,都是很有意义的.《特选撮要每月纪传》是由英国传教士麦都恩于1823年(清道光三年六月)在印度尼西亚的巴达维亚(现雅加达)创办的,1826年(清道光六年)停刊,共出版三年多.月刊,木刻竹纸印刷.至今所能见者仅存于英国伦敦博物馆的创刊号和第三期两册.它的版式和装订都取中国古代线装书式.创刊号封面顶端由右至左横书"道光癸未年六月",正中约占二分之一的地位自上而下直书《特选撮要每月纪传》八个仿宋体大字.右上角直书小楷:"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下左角署名  相似文献   

7.
鸦片片战争前后,随着外国传教士在中国办报活动的开展,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思想逐渐传人中国.林则徐作为"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也成为重视近代报刊的第一人,他与魏源致力于译报活动,为国人自办报刊的创办打下了基础.中国人自办近代化报纸,发端于洋务运动时期,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办的<昭文新报>,成为国人国内创办的第一份近代报纸.自办传媒的真正产生,有其一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8.
辜璟 《新闻三昧》2005,(5):19-21
近代报刊源于西方,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胫到了19世纪初,报刊已成为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信息传媒和舆论工具。当西方传教士来到古老的中国传教布道时,也带来了反映其意识形态的重要器具——近代报刊,中国最早的近代报刊是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如,第一份中近代刊物《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中国境内最早的近代报刊《蜜蜂华报》等。  相似文献   

9.
鸦片战争以前,外国传教士、商人、政客等已经在广州创办了《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广州纪录报》《中国丛报》等一批中文、英文报刊。西方资产阶级的新闻观念、办报模式以及宣传方法,使我国的有识之士认识到报刊的重要作用,并产生了自办报刊的强烈愿望。 第一位在广东办报的国人是林则徐。1839年林则徐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到广东查禁鸦片。为了“探访夷情,知其虚实”,以制定“控制之方”,他在衙门中设立翻译馆,收集在澳门出版的外文报刊,选择其中有关鸦片贸易、英国政府动态等消息和评论翻译成中文,命名为《澳门新闻纸》,抄写数份,提供给广东督抚衙门和朝廷作为禁烟、备战决策的参考。《澳门新闻纸》成了我国最早的译报,林则徐成了第一位“放眼看世界的中国人”。林则徐被罢官后,魏源将《澳门新闻纸》按其内容分为论中国、论茶叶、论禁烟、论兵事、论各国夷情五类,编为《澳门月报》,收入《海国图志》一书中。  相似文献   

10.
李岚 《历史档案》2006,(1):92-98
《申报》原全称《申江新报》,1872年4月30日创刊于上海,是最早的中文报纸之一(晚于1861年的《上海新报》),经历了清末、民国直至上海解放,历时77年零26天,出版25600(25599)期的《申报》,是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存在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1.
许雁菊 《新闻世界》2014,(2):148-149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传教士、商人来到中国,创办了一大批报刊,其中由英商人美查创办的商业性报刊《申报》,成为我国近代报刊史上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中文报刊。本文通过探析《申报》的办报特色,从该报早期经营者美查等人在新闻内容、新闻形式、经营方式等几个方面的创新上入手分析其成功之道,以期对新形势下的我国报业起到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梁启超曾参与编辑或撰稿的报刊有《万国公报》、《中外纪闻》、《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国风报》、《晨报》、《时事新报》、《庸言》、《大中华》、《解放与改造》等,他的一生积累了大量的办报经验和新闻思想,可以说是他是我国资产阶级新闻思想的集大成者,我们研究他的思想,来对比当今报刊的现状,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前我国中文期刊的空间分布及其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境内出版的第一份近代中文期刊是创刊于广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月刊,时间在1833年,到1838年停刊,1838年广州又出版过一份《各国消息》,月刊,也是传教士办的,不久即停.鸦片战争以后,宁波被辟为五个通商口埠之一,1854年,传教士在此创办了《中外新闻》,最初为半月刊,以后改为月刊.三年以后,即1857年,上海出现了月刊《六合丛谈》,这是近代上海最早的中文期刊.从此时开始,期刊就在上海落户生根,虽然发展相当缓慢,但持续绵延,直到三十多年以后,在维新运动时期突然蓬勃发展.据1898年12月22日出版的《广学会年报》(第十一次),到了1895年春,上海有中文期刊五种.这份年报是这样说的:“至于杂志期刊,我们在1895年2月找到的只有八份,而且都与传教工作有关.其中五份是在上海出版的,其他三份是在北京、南京和福州出版的.”(《出版史料》1992年第1期第57页)根据这一资料,笔者把它编成表1如下:当时全国的中文期刊只有八种,真是少得可怜,“而且都与传教工作有关”,即全部是  相似文献   

14.
从宁波第一份报纸——《中外新报》创刊,到1949年5月宁波解放,近百年间宁波曾出现200多种报刊,其中商界报刊在宁波报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宁波夙称五口通商大埠之一,浙东各地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集散地,甬人以善于经商而闻名。宁波在唐代已初具城市规模,到了鸦片战争之后的19世纪60年代,已形成了以南北货、钱庄、鱼行、药行等商业网络。宁波工农业与商业的发展,促使宁波部分中外企业主和商人,要求有代表商界利益的报纸,俾使商界有发  相似文献   

15.
△最初在我国国内出版的近代报刊是一八三三年在广州出版、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我国最早的铅印杂志是一八四三年在上海出版的《六合丛谈》(月刊)。△我国最早的日报是一八七二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这是我国近代报刊史上历史最长,影响较广的报纸。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代化报刊是伴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和中国半殖民地化的开始而产生的.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来华办报,开启中国近代报业之端.……  相似文献   

17.
王雅鹃 《现代传播》2023,(11):31-38+54
创办于1861年11月26日的《上海新报》是上海近代中文商业报刊的胚胎形式,也是西方在上海创办的第一份中文报刊。长期以来的研究认为,《上海新报》与其他中国近代报刊一样都是英美报刊传统的“移植”或“移栽”,但《上海新报》的创办有其历史特殊性,它代表了近代西方资本主义利益,是19世纪英美西方国家对外殖民扩张和文化渗透的一部分,是伦敦“嵌入”上海的代言者。反映了英美西方国家与世界资本主义经由《上海新报》“中介”实现所谓“文明”和“启蒙”的“自我塑造”与“自我肯定”,是英美西方国家“不在场的在场”。  相似文献   

18.
西方妇女报刊、妇女解放运动的逐渐崛起,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面对的民族危机以及首次国人办报的热潮等因素都为中国近代妇女报刊的产生提供了契机。与此同时,传教士以及维新派为广大妇女传播的新思想和观念也为其打下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因此在1898年中国近代意义上的首份妇女报刊得以诞生。这份报刊意义重大,是我国妇女力争自由和思想解放的载体,与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按时间顺序分别从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及抗日战争四个阶段对中国近代妇女报刊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与研究,从中找出妇女解放思想对当代女性报刊发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近代中文报业肇始于西方来华传教士的办报活动.19世纪,西方传教士创办了近200多种报刊,所办的宗教报刊成为早期中文报刊的主流.传教士为使其创办的报刊能在中国的土地上立足,在宣传策略上处处"附会儒家",在形式上也采用中国线装书的方式进行印刷和装帧.  相似文献   

20.
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和学者,也是一位杰出的报刊活动家和政论家。从1895年开始参加《中外纪闻》的办报工作到1922年《改造》停刊,梁启超的办报活动长达27年。在这27年间,由他亲自创办和主持的报刊有11种,得到他支持和指导的报刊有6种,此外还有许多报刊经常请他撰稿。除了发表过大量关于时政国家的政论性文章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