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研究的目的是采用大学生完美主义问卷与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考察大学生完美主义与时间管理倾向的关系。结果发现:(1)大学生在个人标准和条理性两个维度上的得分及完美主义量表总分与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三个分量表得分和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总分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担心出错、父母要求与时间管理倾向各分量表得分及总分不存在显著相关。(2)完美主义高分者和完美主义低分者在时间管理倾向各个分量表得分和总分上差异显著,高分者比低分者更善于管理和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和SCL—90对822名在校高职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男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极显著高于女生,而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显著低于女生,应付因子中解决问题、求助和幻想的性别差异显著,其他因子无性别差异;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解决问题、求助应付因子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和退避因子以及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显著负相关;高、低一般自我效能感者在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和退避因子以及抑郁、焦虑和心理健康存在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采用肖计划等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肖水源设计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及美国国立卫生统计中心制订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对5所幼儿园的150名幼儿教师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解决问题"、"求助"这两种应对方式与幼儿教师总体幸福感得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01);(2)"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这四种应对方式与幼儿教师总体幸福感得分存在显著的负相关(P〈0.001);(3)社会支持量表得分与幼儿教师总体幸福感得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01);(4)社会支持量表得分和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这一应对方式对幼儿教师的总体幸福感有预测作用。最后提出了提升幼儿教师总体幸福感的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某学院大一和大二90后的本、专科学生495人进行了应对方式和心理自评量表的问卷研究。结果发现,90后大学生的解决问题和求助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负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呈显著正相关;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各因子得分及心理健康总均分存在着性别差异,但在年级上的差异均不显著;在应对方式上,女生在求助与幻想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专科生比本科生更可能采取退避的应对方式;大二学生在自责、幻想、退避及合理化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在求助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一学生。  相似文献   

5.
通过采用《应付方式问卷》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分别对大学生进行测试并以团体辅导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研究发现:在面临压力或应激时,大多数学生倾向于采取积极的应付方式;男生“解决问题”因子得分高于女生,女生“求助”因子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学生在“合理化”应付因子上的得分存在差异;团体心理辅导对于改善学生的应付方式和心理健康水平具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Conner-Davidson韧性量表、Rosenberg自尊量表和应付方式问卷,对230名高职院校贫困生自尊、应对方式和心理复原力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发现:良好适应者的心理复原力显著高于不良适应者,且拥有高自尊和采用"解决问题—求助"的应对方式;贫困生心理复原力与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以及合理化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对方式(自责)显著负相关;自尊在解决问题和心理复原力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而求助和自责完全通过自尊影响到高职院校贫困生的心理复原力。  相似文献   

7.
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对317名青少年进行网络成瘾倾向测试,并从中选取高网络成瘾倾向组和低网络成瘾倾向组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两组在生活事件的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受惩罚因子、健康因子、其他因子上都存在显著差异;网络成瘾倾向和生活事件呈显著正相关;受惩罚和其他因子对网络成瘾倾向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8.
通过采用国内广泛运用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应付方式问卷》对150名高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高中生在社会取向道德价值感维度上存在显著性别差异。(2)高中生在个人取向家庭价值感维度、应付方式幻想因子上存在显著来源差异。(3)高中生在总体价值感、个人取向生理价值感、社会取向生理价值感、应付方式解决问题因子和自责因子上存在年级主效应。(4)自我价值感大部分维度与积极应付方式呈显著正相关,与消极应付方式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9.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3):132-136
为了了解生活事件和应对方式与医学生抑郁症状的关系,并探讨应对方式在两者之间的作用,采用抑郁自评量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某医学院校在校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医学生抑郁症状评分与负性生活事件呈正相关(P<0.01),人际关系因子在生活事件中的方差贡献率为58.028%;医学生抑郁症状评分与应对方式中的问题解决和求助因子评分呈负相关(P<0.01),与应对方式中的合理化、自责、幻想、退避因子评分呈正相关(P<0.01);应对方式在生活事件和抑郁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0.
应激理论强调:不同的应对方式会引发不同的应激反应水平.本文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对农村高中3个年级241名学生进行测量.显示农村高中生在应对生活事件时主要采取积极成熟的应对方式;男生和女生在求助和合理化上存在显著差异;文、理科生在应对方式上不存在显著差异;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问题解决和自责上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家庭结构的农村高中学生在求助上存在显著差异;各年级高中学生在应对方式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农村高中生的应对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对208名大一新生施测情绪智力量表(EIS)、自尊量表(SES)和应对方式量表(CSQ),以探讨情绪智力、自尊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显示:在应对方式方面,文科生在自责、幻想、退避上均显著高于理科生,独生子女在合理化上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学生干部在求助方面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情绪智力与解决问题、求助存在显著正相关,与退避存在显著负相关.自尊与解决问题、求助存在显著正相关,与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存在显著负相关;他人情绪管理对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自尊对消极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对20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自我和谐组较多地使用问题解决和求助,低自我和谐组较多地使用自责、幻想和退避,而在合理化上无显著差异;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各应对方式均有显著相关,自我灵活性与解决问题呈显著正相关,自我的刻板性与解决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和幻想呈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自责和幻想能有效预测个体的自我和谐程度。  相似文献   

13.
采用应对方式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对20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高自我和谐组较多地使用问题解决和求助,低自我和谐组较多地使用自责、幻想和退避,而在合理化上无显著差异;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与各应对方式均有显著相关,自我灵活性与解决问题呈显著正相关,自我的刻板性与解决问题呈显著负相关、与自责和幻想呈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自责和幻想能有效预测个体的自我和谐程度。  相似文献   

14.
采用黄希庭等人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和“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对182名工读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1)22读生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与总体、一般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2)工读生时间管理倾向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普通中学生,时间管理的缺陷可能与工读生的问题行为有关;(3)与全国常模相比,初三工读生的一般自我价值感、家庭价值感和人际价值感显著高于常模,道德价值感、心理价值感显著低于常模。  相似文献   

15.
采用防御方式问卷(DSQ)和中学生应对方式问卷,对571名高中生在应对压力事件时的反应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1)高中生心理防御机制整体趋向成熟,在部分项目上存在性别和学校类型上的差异;(2)高中生应对方式整体趋向成熟,在问题解决上存在学校类型上的差异,与黄希庭2000年的研究结果相比,目前高中生的应对方式不乐观;(3)除压抑与求助外,成熟防御机制与问题解决和求助均成正相关,且幽默与问题解决存在显著正相关;除幽默与发泄和忍耐外,成熟防御机制与退避、发泄、幻想和忍耐均成负相关,且压抑与退避存在显著性负相关。因此,在对高中生压力应对的指导中要特别注意性别和学校类型上的差异,从心理防御方式入手调节个体的情绪,启发个体的合理应对行为,尤其要重视对积极情绪的引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农村初中毕业班学生的应对方式,为维护农村初中毕业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肖计划编制的应对方式问卷对亳州市某农村初三毕业班230名学生进行调查分析.应对方式量表由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个因子构成,6种应对方式在个体身上有不同的组合形式,不同的组合会有不同的含义.结果:1.大部分学生在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去解决问题.2.大部分男生在遇到问题时会倾向采取"解决问题"应对方式,女生则倾向采取"自责"应对方式.3.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在各因子上的得分不一样,其中"解决问题"这一因子上得分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17.
采用问卷法探讨大学生网络成瘾与生活事件、应付方式的关系,结果表明:(1)网络正常使用者所占网络使用者的比例最大,成瘾者中,轻度成瘾者所占比例最大;(2)网络成瘾和应付方式、青少年生活事件各个因子之间存在着极其显著的相关关系;(3)重度成瘾者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健康适应"、"退避"、"幻想"、"解决问题"等因子上的得分均和其他网络使用群体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为初步探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生活事件与其心理健康(焦虑、抑郁)的关系以及应对方式在此过程中的中介作用,以309名湖北省某综合性大学在读专业硕士研究生(研一和研二)为对象,采用研究生生活事件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生活事件、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状况之间相关性显著。其中,生活事件得分与消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焦虑和抑郁得分与生活事件得分也呈显著正相关。中介效应分析显示,消极应对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焦虑、抑郁)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应对方式对自杀态度的影响,采用应对方式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杀态度问卷(QSA),对西北师范大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不同性别、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和自杀态度有显著差异;(2)自杀行为的态度与SCL-90的各因子显著相关且均为负相关,与应对方式中的解决问题和求助呈显著正相关,与合理化负相关显著。进一步回归分析,发现心理健康水平的抑郁因子和应对方式中的求助因子进入了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生活事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生活事件对初中生的影响,了解初中生的应对方式状况及其与生活事件的关系。方法:以102名初中生为被试,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对他们的生活事件、应对方式进行测评。测评数据用统计软件SPSS11.0进行处理分析。结果:生活事件对初中生的影响在人际关系、学习压力和健康适应方面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丧失方面存在非常显著的性别差异;在应对方式方面,PC和NC两个维度上都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但在生源方面不存在差异;人际关系、学习压力与PC呈非常显著的负相关,与NC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受惩罚、丧失、健康适应与PC呈显著负相关,与NC呈显著正相关。建议: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对初中生进行应对方式指导,以提高其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