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内江科技》2015,(3):2-3
<正>一、总体思路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是推进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的一年。全省科技创新工作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把握"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支撑引领、全面小康"的总要求,深入实施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抓好"四大工程"、"三大行动",推动"两个倍增",强化开放合作,着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提供动力支撑。二、主要目标创新主体活跃程度持续增强,全社会  相似文献   

2.
<正>1 2014年全省科技改革发展取得新成效2014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省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和四中全会、全国科技工作会、省委九届、八次和九次全会、2014年省"两会"及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科技部的指导下,紧紧围绕中央和省对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部署和要求,以实施新一轮建设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为核心,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主线,通过全面部署、  相似文献   

3.
《云南科技管理》2011,24(6):98-99
<正>1"十一五"科技发展结硕果"十一五"期间,按照全面实施"科教兴区"的战略决策,全区科技工作围绕区委、区人民政府的中心工作,以进一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目标,全区科技部门充分发挥"引进创新,示范推广"的主力军作用,坚持以争取实施项目、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支  相似文献   

4.
科技资讯     
《科技风》2011,(23):1-6
共科学技术部党组关于加快科技改革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意见授权发布2012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也是做好"十二五"科技工作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为贯彻落实中央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全面实施科技规划纲要,加快科技改革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特提出如下意见。一、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对科技工作的新要求当前,全球经济结构和增长模式正在深度调整,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引领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科技创新能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显著提升。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发挥科技支撑引领作用的要求十分迫切,全社会对加速科技进步和创新更加期待。我国已成为科技大国,但与世界科技强国相比,总体科技水平特别是自主创新能力还有待提高,科技体制机制还需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要  相似文献   

5.
正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是收官"十三五"、谋划"十四五"的关键之年,也是应对新冠疫情等重大挑战的攻坚之年。在这一年里,湖南科技交出了一张亮眼的答卷: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1%,高出GDP增速6.3个百分点;高企数量达8621家,居全国第6;入库736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同比增长129%,增速全国第1;技术合同成交额735.95亿元,同比增长49.98%……逆势创新高,新年开新局。站在"十四五"启幕的新起点上,湖南将如何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扎实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在2月3日举行的全省科技工作会议上,一张蓝图正徐徐铺开。  相似文献   

6.
2001年是新世纪的第一年,是“十五”计划的开局之年。全区科技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贯彻江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刻领会“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按照“十五”科技计划的统一部署,围绕自治区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改革、调整、创新、产业化”为总方针,在科技计划调整、科技政策落实、科技体制改革、科技管理创新等  相似文献   

7.
<正>一、2013年全省科技工作的主要成效2013年是"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科技部的指导下,全省科技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全国科技创新大会和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九届四次和五次全体(扩大)会、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全省科技事业发展取得了新成效,为云南"三大战役"实施和"三个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科  相似文献   

8.
新春贺辞     
<正>(2017年1月)春回大地,金鸡报晓。值此新春佳节来临之际,我们代表云南省科技厅向全省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科技管理部门的全体干部职工致以诚挚的问候和节日的祝贺!岁月不居,天道酬勤。过去的一年,大家辛苦了。2016年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全省科技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科技部的指导下,坚持创新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及创新型云南行动计划,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梳理总结改革开放40年科技创新演进脉络的基础上,提出科技创新战略进路要以树立创新是引领发展第一动力的思想为指导,依靠科技创新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从"后发优势"向"先发优势"的战略转变;以科技惠民论的思想为导向,实现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和为了人的发展;以坚持"国家为主导、地方为支撑、企业为主体"系统推进的思想为指导,调整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以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的思想为导向,建立更加开放包容宽松的创新型生态系统,使他们"名利双收";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方向,做好科技创新供给侧改革,切实加强原始创新;以科技体制改革是科技创新新引擎"点火系"的思想为指导,突破体制机制藩篱,促进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是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为实现进位赶超、跨越发展,建设创新型江西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和部署。这项工程实施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各地得到扎实有效推进。文章提出要突出在五个坚持上下功夫、见成效,以便更好地实施科技创新六个一工程,推动经济社会进位赶超、跨越发展。  相似文献   

11.
《科学学研究》2016,(5):801-802
正2016年是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强调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提出"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人才发展为支撑,推动科技创新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有机结合,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要深入探讨和研究"十三五"期间国家科技创新政策与管理面临的问题,促进科技创新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正前不久,《"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正式印发,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吹响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号角后的第一个科技创新规划。它首次以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命名,阐述了如何发挥科技创新在新常态下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增添发展新动能、拓展发展新空间、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中的核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为了实现2035年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目标,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战略支撑作用,务必坚持自主创新,务必坚持科技创新与实体经济协同发展。1坚持自主创新,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当前,科学革命正在孕育,技术革命蓄势待发,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发展。科技创新是大国竞争博弈的新赛场,是决定世界变局和大国兴衰的主要力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科技创新进行专章部署,这在我党编制五年规划历史上是第一次。"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做出的战略抉择,科技创新的摆位达到历史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5.
<正>2023年1月10日 2023年全区科技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全国科技工作会议、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和区党委十届三次全会、区党委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回顾2022年及过去五年全区科技工作,谋划部署2023年重点任务,为努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提供更加有力的科技创新支撑。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1月27日)同志们:经省政府同意,今天召开2021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精神,总结回顾2020年和"十三五"科技工作,谋划部署"十四五"发展思路及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支撑引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下面,我代表省科技厅作工作报告。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科技创新虽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科技创新体系仍存在着一些需要克服的深层次矛盾和战略发展性问题。以习近平新时代科技创新思想理论体系为指导,提出在2020年新起点上我国未来科技创新的战略重点是在实现以"后发优势"向"先发优势"转变得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突出原始创新;坚持科技惠民大力发展民生科技;突出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促进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坚持人才是创新第一资源,进一步解放人才第一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正中国科技信息协同创新中心(以下简称"中心")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科技新闻学会主办的《中国科技信息》杂志社联合媒体、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多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中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国科协"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为宗旨,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下,中心发挥科技媒体信息传播与资源整合优势,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助力科技文化融合,提升科技扶贫能力,努力开创科技协同发展新局面。协同中国科协系统和各部委、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各行业协会、各领域学会的中外专家团队、先进科技成果以及企业界、金融机构等社会各类资源,搭建科技、金融、文化一体化协同创新平台,促进"政、产、学、研、媒、金、企"深度融合。构建科技创新、产业创新、管理机制创新的示范体系;建立和完善第三方评价机制。将中心打造成为国际一流水平的社会化服务平台,助力发展新经济、培育发展新动能、打造发展新引擎。  相似文献   

19.
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发展,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需要探索研究把坚持科技创新放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体制机制,需要探索研究把坚持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技术路径和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正>今年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年,也是全面落实省、市党代会部署的开局之年。新的历史起点上,江苏省泰州市科协坚持以改革强能力、聚力强职能、提质强服务为主旋律,聚焦"四服务"工作职能定位,把精力用在服务主导产业上,用在科技创新举措上,用在创新人才集聚上,以"工匠精神"推进开放型、枢纽型、平台型组织建设,不断提升科协组织的引领力、凝聚力、服务力和创新力,更好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两聚一高"新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