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协同发展既是推进区域教育改革、实现多主体协同共治和互利共赢的有效途径,也是落实《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加快区域基础教育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文章结合我国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与实际需求,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系统分析了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类与非人类两类行动者及其网络关系,深入剖析了各行动者在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的转译过程,并构建了主体节点关系图。基于此,文章提出多主体协同过程中所衍生的双相匹配、多方交互和多维协同三种结构关系,并系统分析了多主体协同过程,具体包括需求分析、行动者网络关系的形成、协同行为的产生和管理评估。以期从实践层面为“2.0时代”区域基础教育信息化多主体协同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社区老年教育是老年教育从时间范畴出发的教育形式在社区空间范围内的体现.通过文献检索和时空分析比较发现,国际社区老年教育运行研究基本以实证为基础,重点探究的老年教育运行管理服务、需求和效果反馈等议题,对于学习群体需求和协同服务的模式也较为关注;国内社区老年教育运行研究对多元主体的运行协同实践研究相对较少,尚缺乏运行机制建构方面的研究,同时,对协同发展的研究也相对缺乏.据此,提出研究空白及展望:有关社区老年教育运行主体的研究较为零散,应加强合作性主体研究;对社区老年教育运行整体的机制并未过多关注,应进行真正的协同机制研究;过多关注社区老年教育的管理属性,应强化对老年学习者群体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作为深化产教融合的新型教育组织,现代产业学院办学功能的实现需要学院治理加强理论借鉴,推进实践创新.基于行动者网络理论构建的"行动者-转译-网络"分析框架,为现代产业学院内部治理提供了新的向度.识别治理主体,分析异质行动者的联结互动,呈现网络治理的新向度,对于内部治理路径的探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社区教育作为全民终身学习的平台,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社会管理创新的有效载体,研究多元主体如何共同促进社区教育的发展兼具理论和实践意义。目前,社区教育的发展还存在滞后的现象,需要从协同理论的视角探讨社区教育,构建以互信平台为基础的多元参与主体动态协同发展模型,促进社区教育动态、全面、协同发展,从而加速推动全民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行动者网络理论作为一种针对复杂对象的理论分析方法,为高校"双一流"建设的外部支撑研究提供了新的认识角度和结构化的构建方式。在其理论框架下参与高校建设的各方外部行动者以广义对称性原则联结起来形成高校的外部支撑,并通过问题定义、引起兴趣、招募吸收和示范动员四个阶段的转译过程实现高校发展需求与自身利益分配的共轭。在此基础上,从提升网络转译维度、扩展行动者属性、建立更高层级网络化组织三种思路出发进行的网络优化改良,能够使"双一流"建设的效率得到提升,成本得到控制,避免资源浪费,从而在局部和整体两方面同时推进我国"双一流"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当前,教育评价中的"五唯"问题,其根源在于"唯"形成的片面化、简单化、功利化导向.职业教育评价改革破"唯"的关键,是以"多维"结构性视角构建教育评价新格局.在价值导向上,关注多元主体的利益表达,促进不同办学职能的协同实现,综合发挥教育评价的多种功能;在策略选择上,注重梳理多元主体的不同职责,发展不同类型的评价方式;在结...  相似文献   

7.
知识生产模式演变对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提出了新要求。为适应知识生产模式变革需求,一些国家和地区对博士生培养模式进行了系列改革,如灵活设置学科,建立丰富多样的博士学位授予类型;设置跨学科研究计划,提升博士生应用跨学科理论与方法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协同多元主体,构建博士生协同培养网络;采取多种方式,评价博士生研究成果等。我国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应以需求为导向,灵活设置多样的博士学位授予类型;打破学科壁垒,加强跨学科博士生培养;强化组织协作,构建多元主体协同的博士生培养网络;改革评价方式,建立多元化博士学位成果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8.
农村社区教育是社会治理全面实施的有效载体,也是助推社会治理深入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转型、增强基层社会发展活力和提高基层社会治理水平等方面意义重大。在社会治理视域下,农村社区教育的理念日趋科学化、主体日趋多元化、方式日趋多样化。为推进农村社区教育发展,需要更新农村社区教育模式,构建农村社区多元主体协同关系,发挥农村社区文化功能。  相似文献   

9.
协同创新可以突破不同系统、主体间的壁垒,充分激发创新要素活力,通过深度合作,促进不同系统、主体共同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协同创新,是时代的要求与两类教育内在发展需求的耦合。实践证明,要促进高职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协同创新必须赋予高职院校开展社区教育的功能与定位,必须完善两类教育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必须形成两类教育协同发展的经费投入机制与绩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莆田学院学报》2020,(1):20-27
介绍多元共治社区治理理念,通过研究厦门市"美丽厦门,共同缔造"行动,对厦门市海沧区三个不同类型社区的治理模式进行深入考察和分析,总结其社区多元共治的创新实践经验。在此基础上提出社区多元共治治理模式的发展路径:构建多元共治治理体制,实现政府与社会的协调互动;构建多元共治治理平台,实现多元主体多维度互动;激发社会活力参与社区治理的可持续性,推动多元共治模式;培育社区居民的公民精神,提高共同治理社区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文献研究、实证研究和规范分析方法,旨在提出社区教育多元主体办学的法制完善建议。通过研究发现,当前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教育办学的趋势初显,参与社区教育的多元主体数量和类型日益增多,参与形式途径趋于多样。现行社区教育多元主体办学存在多元主体参与主动性和持续性不足、协同性弱、社会参与制度保障缺失的问题,亟须加强规范设计和制度供给,为各类主体更好地参与社区教育提供法律支撑。研究结论:社区教育多元主体办学的法制完善可以从明确社区教育多元主体办学的价值取向、细化社区教育多元主体办学相关配套制度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2.
基于网络的信息化教育服务联盟可以实现不受地理位置和主体限制的服务功能.使参与教育信息化的各方利益主体突破传统环境下的层级关系,形成纵向的层次协同关系和横向的合作协同关系.本文在分析信息化教育服务联盟主体之间的协作关系和模式的基础上.指出信息化教育服务联盟的主体之间存在一种复杂博弈的特征,可采用帕累托改进、合作博弈和多主体的共赢博弈实现协作式竞争,构建教育信息生态,促进区域教育的整体创新.  相似文献   

13.
在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社区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社区教育公平机制尚未健全,社区教育服务供需矛盾突出,社区教育品质有待提升,多元主体协同共治格局尚未形成,成为阻滞社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壁垒。社区教育应基于共同富裕战略目标:匡正教育失衡,打通高质量社区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最后一公里”;加大教育供给,践行高质量社区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新使命;提升教育品质,筑牢高质量社区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根基;优化协同共治,构建高质量社区教育助力共同富裕的“共同体”。  相似文献   

14.
社区环境的多元因素会影响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不同的经济背景导致社区居民教育需求的差别,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社区居民对教育的参与程度也千差万别,特别社区居民对数字化学习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为了了解老年大学学员的学习需求和应用网络学习的能力,探索研究老年教育数字化学习的可行性,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通过调查,进一步明确老年教育数字化的可行性及必要性,从而能更好地为老年朋友服务,探索老年教育发展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5.
以学习者为中心,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当前还面临着协同不够、壁垒众多等问题。根据场域理论,终身学习场域由权力场、学习者场、教育场、经济场等多元子场域构成。我国的终身学习场域,经历了从“众星捧月”的单极自主模式,到“珠联璧合”的多元合作模式,再到“群星璀璨”的生态协同模式的变迁。推进终身学习体系的协同治理,需要理清复杂关系下的逻辑关系和制约因素,统筹协调,构建生态协同的场域关系构型;激活动力,优化资本转译的场域利益机制;交互耦合,推进教育资源的场域资本增值;监督评估,强化良性发展的场域结构规则;拓展平台,增益多元主体的场域协同空间。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从增量时代逐渐转入存量时代,城市发展向城市更新和提质改造转变。基于C市老旧社区改造实践,结合理论对C市多个老旧社区改造中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情况进行分析,总结老旧社区改造中的四大主体及其相互关系,发现老旧社区改造工作中存在相关主体缺位、主体间权力结构失衡和多元主体间沟通协同不足等问题,并对此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从参与动力机制、沟通协调机制以及运行保障机制三个方面构建老旧社区改造中多元主体协同治理实现机制。  相似文献   

17.
当前,受经济形势和“双减”政策的影响,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市场形势严峻。依照行动者网络理论,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与以高校和毕业生为核心的行动者网络建构过程有关。毕业生、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辅导员、导师等)、政府、企业多方协同的关键在于培养具备核心就业能力毕业生意愿上的一致性。作为核心行动者,高校要有效整合内部各要素,在符合各方利益的基础上,建立不同类型合作的联结;毕业生要承担起高质量就业的主体责任,积极行动。作为其他行动者,政府、企业要发挥好协同作用,推动整个网络走向正向循环。  相似文献   

18.
目前老年教育正遭遇发展瓶颈,亟待转型升级。基于现状脉络,老年教育可从终身教育、社会支持服务、公共治理等理论源泉中探求未来发展的价值定位、路径依赖和策略工具。其中,"赋权增能"目标定位强调老年教育发展要赋予老年人权利保障和能力提升、鼓励社会参与和学习为上,"支持服务"依赖路径强调构建包括学习需求跟踪、教育供给多元和技术服务保障等在内老年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公共治理"策略工具强调老年教育发展中要强化政府主体责任、运用市场机制、培育社会组织和推进社区老年教育,协同促进老年教育可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多元利益主体的协同育人是迈向高质量幼小衔接的重要路径。我国幼小衔接教育实践经历了从幼儿园单向衔接到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的转变,并在多元主体协同的进程之中不断展开探索。本研究针对幼小衔接中的多主体协同实践状况,借鉴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构建分析框架,对来自全国1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17.6万名家长、教师和教育管理者开展了一项大规模调查。调查结果发现:当前“幼—小—家”互动方式以单向信息传递为主,缺乏权力平等的对话与合作;保障多主体协同的政策落实不到位,尤以幼小课程与教学衔接制度最弱;各主体的教育观念与儿童发展期望存在差异,适度学习与超前学习并存。搭建平台重塑多主体互动的权力格局,政策驱动为多主体协同提供制度保障,多方参与构筑资源以共享观念与目标,是形成多主体协同育人的互动格局与文化模式的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0.
教学数字化转型是职业院校数字化转型关键,是职业教育科教融汇的重要突破口。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包括课堂、课程和专业三个层面,是一个涉及多要素的复杂系统。依据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行动者要素及其功能,认为组织行动者的协同共生是转型的推力,个体行动者的数字能力是转型关键,物质范畴非人类行动者的联通共享是转型的支撑,意识范畴非人类行动者的文化重塑是转型的保障。基于“转译”原理,从动力激发、动力合成与动力保障三个阶段构建了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机制,并从推动数据融通、强化产教融合能力、培育数字素养、培植数字文化四个方面构建了“一体两翼一擎”的职业院校教学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