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岗巴县位于北喜马拉雅构造带中南部,区域构造发育,大小断裂交错分布,"4.25"地震影响区域内因岩石破裂、山体松动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次生地质灾害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威胁着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文通过调查日喀则市岗巴县宗山沟泥石流发育的自然环境、基本特征及形成泥石流的地质条件、物源条件和水源条件,综合分析泥石流的发育特征、活动规律,为制定泥石流应急方案和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2.
杂多县萨呼腾镇地处扎曲狭谷,共发育6条泥石流沟,在暴雨季节,泥石流灾害连年发生。本文在对区内各泥石流沟形成地质环境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其发育特征,计算了其动力特征,提出了治理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3.
泥石流是我国西藏自治区常见的山区地质灾害,严重影响水利、交通、市政等工程建设。文章依据泥石流场区基本地质条件和现场调查资料,从形成区、流通区和堆积体三方面分析了西藏嘎握玛沟右岸坡面型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及形成原因,并对该泥石流发展趋势作出预判,得到两方面的结论与认识:(1)西藏嘎握玛沟右岸坡面型泥石流形成区由斜坡顺倾互层状砂质板岩倾倒变形演化而来,为坡面型泥石流的发育提供了必需的固体物源;流通区以侧向侵蚀和切侵蚀为主,靠近形成区处以侧向侵蚀为主,接近堆积区处以下切侵蚀为主;(2)西藏嘎握玛沟右岸坡面型泥石流发育成因主要归咎于斜坡坡度约55°、场区强降雨、形成区残留崩坡积体和倾倒变形破碎岩体。据目前嘎握玛沟坡面型泥石流发育特征预判,该坡面型泥石流沟发育小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大,产生中等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较小,不存在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文章研究思路与成果对青藏高原地区泥石流灾害防治和研究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丁军  王磊 《内江科技》2011,32(3):26-26
云红沟泥石流位于"5.12"大地震重灾区四川茂县,是一条典型的沟谷型泥石流。本文通过对云红沟形成泥石流的地形、水源、物源三个基本条件的分析论述,进一步详细计算了泥石流的重质、流速、流量等动力学参数,并对云红沟泥石流危险性高做出相应评价。  相似文献   

5.
锅厂沟泥石流沟位于贵州省仁怀市赤水河右岸二合镇向阳村老街组紫云街北东侧,地处长江水系一级支流赤水河流域的河谷地带,地形起伏大,自然灾害频发。其中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它具有突然爆发、来势凶猛、规模大、危害严重的特点。本文主要探讨锅厂沟泥石流的形成的物原条件及其水动力条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泥石流的基本特征,并提出防治工程建议。  相似文献   

6.
大理市双廊镇甸心洪沟在历史上曾发生过泥石流,在对甸心洪沟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该泥石流沟的形成条件及动力学特征,进行了危险性评价。结果表明:该沟属中等危险泥石流沟,若遇强降雨,极有可能爆发泥石流。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临安市"9.3"洪灾期间在昌化地区发生了几十处大小不一的泥石流灾害,通过对历史发生泥石流的地质环境条件解析,以及对临安市历年较典型泥石流发生时的降雨条件分析,得出了临安市不同地质环境条件下,泥石流的发生存在一定的临界雨量特征,对今后浙江省地质灾害的防治工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矿产资源较为集中的地方,由于人为的过度开采,导致了矿山泥石流的发生。本文首先对矿山泥石流的含义及特点做了简要的分析,提出了矿山泥石流研究的必要意义,然后结合金狮岭沟废石流地质灾害分析了矿山泥石流发生的条件,提出了自然的地形地貌、人为因素、丰富松散的固体物质以及水动力条件是导致矿山泥石流产生的重要条件,结合案例提出了解决的措施,希望对矿山泥石流的研究做出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9.
<正>和平沟为大渡河右岸一级支流,泥石流流域形态呈狭长条形,流域面积3.03km2,主沟沟道长4.6km,平均纵坡降359‰,全流域固体物源总储量约115万方,可参与泥石流活动的动储量约37万方,和平沟在2019年以前未有记录发生过泥石流,该沟在强降雨作用下一般仅发生洪水,该沟仅具备暴发泥石流的地形条件和水源条件,因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致使沟内具备形成泥石流的物源条件,最终形成2019年“8.6”泥石流,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且目前物源仍十分丰富,再次暴发大规模泥石流的可能性大,建议尽快开展工程治理。  相似文献   

10.
黄文洁  张文  苏永超 《内江科技》2010,31(12):24-24,47
空心寨泥石流沟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岷江乡,历史上活动迹象明显,曾堵塞岷江河道。5.12汶川地震后,沟道内出现大量松散物源,为泥石流发生提供了充足的物源条件。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对泥石流的形成条件和动力学特征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依据各方面的调查资料,介绍了舟曲县泥石流的灾害特点,分析出特殊的地质坏境、集中降水、地形高差悬殊是本区域泥石流爆发的主要原因,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对泥石流的发生发展起到了加剧的作用。并依据实际工程地质条件提出了泥石流灾害防治对策和方法,为今后建立防灾减灾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浙江省受台风暴雨影响,频繁发生泥石流灾害,且大多数泥石流沟仅发生过1次泥石流,具有低频性,因而极大的增加了泥石流的防治难度。根据野外调查结果,应用分形理论,探讨了雨量、地层岩性及各地貌因素对泥石流影响程度的大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泥石流因素的分维值介于0~1之间,平均分维值大小为0.309。1 h雨量雨强(H1)的分维值比24 h雨量雨强(H24)的分维值更小,说明H1对泥石流的控制作用更强,应该加强对H1的监测与预报。泥石流沟坡角主要集中在30°~40°之间,其分维值最小,而泥石流沟长度的分维值最大,说明泥石流沟坡角对泥石流的影响最强,泥石流沟长度对泥石流的影响最弱。该研究为台风暴雨区低频泥石流的防治重点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为防治天山公路冰川泥石流灾害,本文对其触发因素进行了分析。根据冰川泥石流发生所需条件,结合天山公路地区所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得出了天山公路冰川泥石流增能机制包括沟域雨雪与物源增能作用、千米高差比降增能作用两种,基于该机制将冰川泥石流的致灾因素细化为冰川因素、气象条件因素和地形地貌因素三种,以上三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泥石流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则隆弄冰川泥石流曾多次爆发,甚至堵塞雅鲁藏布江,对流域居民造成严重威胁。通过现场实地调研,结合遥感影像解译分析,得出该泥石流沟在外界强震或者高温冰雪融水的条件下的形成机制,为高寒山区泥石流的监测与防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针对美女沟泥石流暴发特征,本文对美女沟泥石流物源特征及泥石流物源的转化关系进行了详细深入的分析。调查分析表明,美女沟泥石流物源类型主要为矿渣堆积物源、公路弃渣物源、坡面侵蚀物源、崩滑堆积物源以及沟床堆积物源五类,该类物源表层土体松弛,转换关系复杂,暴雨季节易发生泥石流。  相似文献   

16.
基于现场调查、实验分析和遥感解译的方法对溪洛渡电站工区泥石流沟进行计算分析,计算了各条沟的流域特征参数,判定了各泥石流沟的性质,为将来电站运营期的灾害巡查和监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宁娜  马金珠  张鹏  齐识  田黎明 《资源科学》2013,35(4):892-899
信息量法是泥石流危险性评价的重要方法之一,本文以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为研究区,根据地形、地貌、地质、环境等条件,选取高程、坡度、岩性、土地利用类型、滑坡点密度、地质构造缓冲区及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等7个评价因子,进行泥石流灾害危险性评价.文章基于GIS技术的空间分析功能及信息量法的定量分析功能,对各类因子进行分级计算与信息量赋值,生成各评价因子的信息量图层,并进行叠加分析,最终得到甘肃南部白龙江流域泥石流危险性分区图.结果表明,中度危险区以上的区域包含88.91%的泥石流.随着危险等级的增加,泥石流沟面积占危险等级面积比也随之增大.在中度危险区、高度危险区和极高度危险区内发生的泥石流面积分别占到各危险等级面积的21.21%、34.09%和46.00%,分析结果与实际灾害分布特征吻合较好.由此可见,信息量法与GIS技术结合对泥石流灾害进行危险性评价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野外勘查的基础上查明该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并从地形地貌、物源、降水等方面较全面地分析了该泥石流形成的条件,查明了泥石流形成的关键因素。根据该泥石流沟的特点提出了以"上游稳坡固源拦挡、中下游排导"的治理措施,为该区泥石流防治工程提供可以借鉴的实例经验。  相似文献   

19.
藏东南地区泥石流灾害的发生、发育是一系列各种条件的相互组合的综合结果,因此具有一定的地域特色以及相关的地质背景条件,为了更好的对藏东南地区泥石流灾害的深入研究,文章以藏东南地区的地质环境为切入点深入的研究了藏东南地区域泥石流的发育背景,为藏东南地区域泥石流灾害的危险性评价提供了基础支撑。  相似文献   

20.
临江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山区,由于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山体切割较陡,加之雨季降水集中,常出现大到暴雨及连续降雨,因此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质灾害发生。临江市大栗子街道黄泥沟泥石流地质灾害位于临江市西南部黄泥沟村,附近的居民居住于泥石流地质灾害区内,泥石流地质灾害严重,导致居民房屋和果园、下游铁路、公路冲毁、阻碍交通。泥石流类型主要为稀性沟谷型,本次防治措施主要措施为植被绿化(植树、种草)工程、修建挡土墙工程、淤积物清理工程、修建谷坊工程、修建导流槽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