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VR视频“沉浸式传播”的视觉体验与文化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楠 《传媒》2016,(10):75-77
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让人类叙事实现了视觉转向,并进一步强化了视觉文化的中心地位。VR视频作为一项新的视觉产品,是对客观现实世界视觉体验的颠覆,它所营造的沉浸式体验带来了一种全新的传播形式——沉浸式传播。在关注这种技术与新传播形式的同时,更应思考到其背后诸如知觉的人工化、在场的孤独、视觉感知的依赖等文化隐喻,警惕其带给人的精神异化。  相似文献   

2.
视觉,亦可通俗地称为“看”,是我们认知世界的主要方式和渠道。黑格尔早就指出,在人的所有感官中,惟有视觉和听觉是认识性的感官。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们把握世界的方式不是视觉就是听觉,抑或视听同时运用。相比之下,看(视觉)显得更形象直观,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环顾我们这个世界,视觉因素无处不在,并且似乎在我们的化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视觉化”一词也开始频繁冲击我们的眼球和思维。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6,(20):21-24
对于消费文化而言,如何再现物的视觉形象构成了整个消费环节的重要前提。摄影通过技术性操弄塑造出一个个完美符号,通过在符号世界里所营造的仿像,歇斯底里的诱发消费欲望无限膨胀,最终超越消费者的真实消费需求。摄影从人类社会的记录者、旁观者演变为消费文化的形塑者,通过一次次的个体行为将"物的语言"转变为"人的语言",通过符号的细节化展现,直接吁求消费者的在场感和参与感,摄影俨然成为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缔造者,实现者,这无疑不是其在消费社会背景下自身的一个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特别是电视、电影、网络等各种媒介的广泛普及,人类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视像化时代。媒介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视觉美感的需求,以及消费社会商品价值的符号化追求,共同为视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搭建了舞台。尤其是在消费主义语境之下,视觉文化往往打着审美的旗号,以追逐商业利益为目的,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大肆宣传。而以视觉传播为主的电视文化在构建消费社会独特的文化景观的同时,也成为最主流的文化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5.
适应与忧虑--对广告视觉文化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性视觉文化的泛滥,引起学术界对视觉文化现象的关注并进行广泛讨论.日益扩展的视觉符号不断激发受众的欲望,造成非理性的视觉"狂欢",这一现象产生的影响不能不让人深感忧虑.对当前全球性消费文化中带来的负面影响,文化批评者一方面"惋惜随着消费社会的出现本民族价值观的丧失."①另一方面,担心视觉文化的不断蔓延和视觉刺激导致"文化意义的枯竭."②  相似文献   

6.
何煜 《新闻世界》2012,(2):136-137
视觉文化在今天的艺术生产和文化消费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当它们成为当前绝对性的文化范式时,其内部的文化逻辑就具备了一种强大的辐射和吸附功能。在视觉文化的语境下,新闻的生存状态开始发生变化,出现一种视觉转向的趋势,如新闻的图像化、新闻的去深度化、新闻的震惊诉求等。  相似文献   

7.
李红梅 《新闻世界》2013,(8):332-334
我们生活在一个视觉的世界,其中电影、电视及相关媒体占据了视觉世界的统治地位。但视觉图像其实并不仅存在于新闻媒体中,事实上,它们每天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钞票、广告、建筑、产品包装中都有图像的身影。本文通过对视觉文化与产品造型之间关系的梳理,指出在视觉文化背景下追求产品的造型美一方面能够刺激消费,满足人们的物理、心理消费需求;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产品过分追求感官享乐,盲目跟进潮流,失却产品的个性文化与认可度。  相似文献   

8.
从学理上说,人类的类语言倾向使得图像具备了意义生成性能,而在当下社会,技术的高度发达、图像表意传统的继承以及艺术和文化的大众化都促成了图像时代的到来。当前,我们正身处一个人类历史上空前的视觉富裕和视觉张力的时代,我们通过图像消费、沟通并感知世界,认识社会。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的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某种产品或者服务,更多的是寻找消费的“感觉”。视觉消费在当代消费行为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各式各样的形象成为消费的对象,消费者的行为或隐或现地受到各种商品及其形象的影响。本文试从视觉文化角度,浅析豆瓣网中的视觉消费文化。  相似文献   

10.
视觉形象,是缘于对视觉对象的直接感知。人们对视觉对象的直接地、形象地感知,形成视觉意象。(参百度百科)视觉意象(visual imagery),能够表达多种多样启发式的信息,以便我们形成视觉信息化习惯、掌握科学视觉化技术、阐释网络世界等,从而影响我们知识组织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如今,世界迎来了海德格尔所言的图像时代,当代社会的日常生活被彻底视觉化。短视频的勃兴构筑了当代社会独特的视觉景观,在视觉技术发展和受众审美范式转向的助推下激发受众的视觉快感,使其沉溺于快适的短视频视觉消费狂欢之中,将受众与真实的世界相剥离。不可否认的是,在受众追随短视频浅层的感官欲望满足和伪造的大众趣味转向之时,潜在于其视觉消费行为中的理智退位、视看越位和审美错位的伦理风险也值得我们审视和反思。  相似文献   

12.
90年代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文化环境也随之改变,人们的生活条件提高,日常的生活需要已经完全得到满足,因此人们已经不再局限于日常所需,而是追求品位、地位和精神等方面,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催生了消费主义。都市小说是都市化进程的文化表征,描述了都市人在都市生活的成长环境、文化背景以及精神状态,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都市生活逐渐追求视觉化和消费化,于是都市小说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并逐渐打上消费主义烙印。本文从消费主义角度,解读都市小说创作,分析作家身份的演变以及视觉化转向,审视消费文化对都市小说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看的意义     
陈晨 《青年记者》2006,(14):76-77
看与人的生存看是人生存的基本形态之一。人与他的文化和世界的联系,相当程度上是通过眼睛及其观察来连接的。所以,在多个民族文化中,黑暗总是代表了危险、暴力和愚昧,光明代表了进步、知识和希望。光明首先就意味着被看见。显然,视觉在任何文化中都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心理学  相似文献   

14.
在视觉文化传播日益盛行的时代背景之下,随着消费逐渐成为生活、生产的主导动力和目标,视觉符号被广泛应用于市场营销中,并贯穿于营销说服的诸多环节。由于视觉与意象、思维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营销说服手段的视觉符号传播并不仅仅局限于广告等直接可视的宣传方式,而是贯穿了从产品的开发设计直至消费者的购买、消费的整个过程,并通过意象的生成机制最终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层面,影响其购买行为。立足于这一观点,本文从视觉思维及文化研究等角度分析这一泛化的视觉营销说服的作用机制以及它与视觉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5.
消费社会是指物质产品极大丰富,大众消费已超越了温饱水平之上的社会,是一个极度商品化的社会。在当今消费背后承载的更多的是人的欲望,欲望的表达首先是一种视觉层面的快感享受,身体首先是作为看与凝视的对象来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的。正如费瑟斯通所说:"大量存在的视觉形象主宰了消费文化中人们对身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伴随着经济、视觉文化的繁荣,人们对商业建筑表皮的视觉效果越发重视,因此对这种现象的原因、结果的探究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以长沙友谊商店为例,分析了当下对建筑表皮视觉效果的追求,重点解释这种现象是由于社会消费化,建筑表皮数字化,视觉文化大众化造成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视觉效果过度追求的后果以及应该采取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看"是一种社会性的表意与交流的方式,也被赋予了社会结构的特征。只有以一个完整的社会世界的实践为背景,观看才能呈现出意义。而"视觉文化传播"则是指将可视的形象,经由影像媒介等可视的形象媒介进行传播的一种文化现象和传播形态。"看"的社会性,必然影响到视觉文化传播形式的变迁与传播效果的差异。本文就将着重围绕这方面的问题展开,探讨"看"的社会性对视觉文化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鲍仕莲 《新闻世界》2011,(6):244-245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文字、图片、视频资料等视觉性的资料和信息,并由此衍生了特有的视觉文化,而视觉文化的最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把本身非视觉性的东西视像化。本文对国内视觉文化研究进行综述,以期对视觉文化研究的总体轮廓有个大致的了解,为以后的视觉文化研究提供思路,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9.
在视觉文化时代,视觉化传播是一种切实有效的方式.目前云南省正在大力进行文化大省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而要进一步通过视觉化传播采发展云南的文化产业,还需开拓思路和领域.  相似文献   

20.
当代社会已经进入了读图时代,强调视觉文化,表现在报纸版面的编排上就是注重视觉感知,强调视觉冲击力。本文以《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等八家报纸在2008年5月13日至21日汶川地震初期的头版为例,分析了版式、报头、色彩、线条等版面要素的运用,指出此间报纸的版面语言具有头版封面杂志化、表现手法多样化、语言表达诗性化、版面形象稳定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