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人人喊打的“满堂灌” 据介绍,新制定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中,“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学科特色”等以学生学习表现为主的指标首次列入了评价体系中,并占了评价指标一半以上的份额。课堂气氛指标包括课堂气氛宽松度和课堂气氛融洽度两部分。学生人格是否受到尊重,学生讨论、答问、质疑是否得到鼓励,学习进度是否张弛有度。师生交流是否平等都进了评价细则。教学评价方案共设定了14个可操作的评价要点。分为A、B、C、D四个评价等级对教师进行评价。据北京市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中心的专家介绍说,新方案是配合新课程改革推出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本”。  相似文献   

2.
事件     
1.课堂气氛成为教学评价指标 近日,北京市开始试行《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试行)》。学生成绩好坏不再是教学好坏的唯一评价标准,"课堂气氛"学生活动"等首次成为评价指标。其中"课堂气氛"包括学生人  相似文献   

3.
当谈到老师如何评价学生时.我不由得想到了自己的儿子.想到了自己该如何评价如同自己孩子般的学生..儿子可以因为我是他的母亲.所以无所顾忌地发泄自己不满的情绪.而作为长久接受师道尊严的学生是否也是心甘情愿地接受我的评价呢?由此想到作为一个班主任如何掌握评价的巧度。“巧度”讲究的是“巧”.这里借用几个武术招数来阐释:  相似文献   

4.
一、人人喊打的"满堂灌" 据介绍,新制定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中,"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学科特色"等以学生学习表现为主的指标首次列入了评价体系中,并占了评价指标一半以上的份额.  相似文献   

5.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一部分取决于课堂气氛是否活跃,课堂气氛不活跃说明学生的兴趣没有被调动起来,学生没有学习兴趣.教学就很难得到突破。托尔斯泰也曾说过:“成功的教育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美术课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是实现形象教学、寓教于乐的最好选择.它不但能清晰形象地显示美术的图画.改变学生学习的单调.也使学生在炊乐愉悦的气氛中学到知识。  相似文献   

6.
“对话”主体教学的参与环境是一个动态环境,它判断评估学生参与活动是否可信。是否取得实效.不简单地以活跃的课堂气氛,以丰富的参与形式取胜,而是通过学生的信息卡反馈、小组讨论、登台展示、自由演讲等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活动为依据,弯下腰来微观考察、研究、分析评价教师和学生共同营造了怎样的学习环境及学生具体的参与状态。看他们是怎样参与的.参与后自身知识、能力、心智、态度、情感意志、素质、个性、人格的细小变化和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7.
正面积极评价和表扬学生的做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参与意识以及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无疑是有效的。然而喧嚣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沉思: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吗?学生创新的意识提高了吗?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了吗?课改的深化要求我们进一步深化对课堂教学中评价意识的认识与探索。  相似文献   

8.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气氛活跃,表明教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讲析与学生的思维产生了交流。可是,在新一轮课改中,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中,常常可以见到有的教师对“课堂气氛活跃”理解偏颇,以为就是教师一呼百应,学生一点即透,亦步亦趋,有的教师不遗余力使出浑身解数活跃气氛,讲得很热闹.小组讨论轰轰烈烈,认为课堂上欢声笑语,肯定是活跃气氛的一种表现。我认为.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不应以这节课是否热闹,有笑无笑、笑声多少为依据。诚然,课上并不排斥笑,但有的笑是不好的,不应该出现的。  相似文献   

9.
批改作业是教师经常性的工作,其批改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方法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方法不好,会流于形式,甚至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这里介绍几种批改作业的方法。1.分项批改法。作业是多种指标的综合体现。在批改作业时可设计几项评判等级的批改方法:“A”代表“双基”评价。主要看解题过程中,依据是否合理,步骤是否完整,结果是否正确;“B”代表书面评价。主要看所用文字、符号、图形是否正确,书写是否整洁,作业格式是否规范;“C”代表创新评价。主要看解题思路和表达方式是否清晰简捷,具有独创性,有无超额完成作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课堂气氛是否活跃,是评价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气氛活跃,表明教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的讲析与学生的思维产生了交流。可是,在新一轮课改中,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中,常常可以见到有的教师对“课堂气氛活跃”理解偏颇,以为就是教师一呼百应,学生一点即透,亦步亦趋,有的教师不遗余力使出浑身解数活跃气氛,讲得很热闹.小组讨论轰轰烈烈,认为课堂上欢声笑语,肯定是活跃气氛的一种表现。我认为.评价一堂课好坏的标准,不应以这节课是否热闹,有笑无笑、笑声多少为依据。诚然,课上并不排斥笑,但有的笑是不好的,不应该出现的。  相似文献   

11.
人人喊打的“满堂灌”新闻背景:北京市中小学课堂教学将于近日开始实行新的课堂评价标准,由以往的“所有学科一张评价表”变为分科评价,将过去单一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片面评价,改为以学生课堂表现为中心的教与学双向评价模式,并且在新的评价标准里首次增加了课堂气氛、学科特点等评价项目。上课使用“满堂灌”方式授课的教师,还将被“亮黄牌”以示警告,“我讲你听,我教你学”这种“满堂灌”式的教学模式将在北京市的中小学课堂上绝迹。据介绍,新制定的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中,“学生活动”、“课堂气氛”、“教学效果”、“学科特色”等以学…  相似文献   

12.
在折纸活动中“想”数学和“说”数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伟倩孙志远  黄荣金 《数学教学》2004,(5):F002-F002,1,2,3,4
追求“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为特征的学习方式已成为数学课堂改革的一大亮点,这为改变“边讲边问”、“精讲多练”的教学方式提供了一条途径.我们观摩了许多公开课,可谓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学生热情高涨,课堂气氛活跃,充分展示了教师的创造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然而,表面上的“热闹”是否真正能体现数学学习的丰富内涵与精髓?有  相似文献   

13.
1.实例导入从学生身边所熟悉的事例人手,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讲“碳酸钙”一节时,这样导人新课:“咱们同学人人都看到过鸡蛋,也吃过鸡蛋,请问,你是否知道鸡蛋壳里含有什么成分?”进而很自然转入教材,使学生情感亲切,课堂气氛活跃,“碳酸钙”会迅速而牢固地进入学生的脑海。2.演示导入根据教材内容,增加适当的演示实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讲“分子”一节时,可按这样导人:提出问题“同学们是否知道氨水的气味?”回答是“知道”。然后将两个小烧杯,一个盛满水,另一个倒入少量浓氨水放…  相似文献   

14.
1中学教学课堂提问的基本评价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1)粗效提问,实效不高.教师往往随意提问,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学生常可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回答,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实质上是在为教师的教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教学实效不高.(2)教师提问多,学生提问少,比例严重失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不到落实.2对优化课堂提问意义的认识优化课堂提问,其实就是提出新的问…  相似文献   

15.
课堂提问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质量。笔者认为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名化学教师,研究如何创设松驰有度、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仅从学生方面谈谈影响课堂气氛的几个心理因素及调节方法,供同行参考.一.影响课堂气氛的学生心理及其表现1.长期失败,导致自卑感化学课是初三开设的,部分学生在初一、二阶段,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他们学习跟不上,课堂听不憧,屡次在考试中失败,长期缺少成功的体验,教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及同伴的看不起使得他们抬不起头来,心理产生压抑、痛苦、绝望,久而久之导致自卑.这里主要有两类学生,一类是“勤奋低分”型,此类学生性格内向,思维僵…  相似文献   

17.
赵艳侠 《教育艺术》2009,(10):60-61
在新课改背景下.课堂教学将“创设情景,精心设问.激发兴趣”和“课堂气氛愉悦、和谐.学生有兴趣”作为重要的评价要点。对此,笔者亦从认识兴趣的基础上对兴趣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8.
陶春风 《考试周刊》2011,(59):102-103
基于情感因素在外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分析了动机、自信心和焦虑这三种情感因素对高职英语课堂教学产生的影响,并提出了“运用动机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合理教学与评价学生.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融洽师生关系.营造良好课堂气氛,化焦虑为动力”等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9.
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开阔眼界、丰富心理活动的重要动力,快乐的课堂气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前提,在田径教学中,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改进教学方法,满足学生乐趣,合理安排组织形式,改进教学评价标准等措施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真正实现“乐中学,学中乐”。  相似文献   

20.
课堂提问是联系师生思维活动的重要纽带和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启发学生思维,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提高教学质量。笔认为课堂提问最重要的是把握好“度”,要善于在“度”的多层次中选择最佳切入点。本拟就这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